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朱德的扁擔》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3K 次

 《朱德的扁擔》課堂實錄

《朱德的扁擔》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課文記敘了朱德同志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讚揚了他以身作則,與羣衆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呢?我一改傳統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辯中明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片段1:

老師:朱德用這根扁擔幹什麼用?

學生:挑糧上山。

老師:爲什麼需要挑糧上山?

學生1:因爲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

學生2: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

學生3: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老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着擔子從遠處走來呢!(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後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1:我感覺這麼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學生2:我感覺朱德爺爺的力氣很大。

學生3: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麼滿的一擔糧食。

學生4:我想,這麼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

學生5: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學生6:我想,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他真勇敢。

片段2:

老師:既然挑糧上山這麼重要,爲什麼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

學生1:因爲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鬆點。

學生2: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

學生3:他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老師: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裏?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學生1: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朱德工作很忙,現在還要走這麼多路,說不定會累出病來的。

學生2:而且山高路陡。

老師:什麼是“山高路陡”?

學生1:山很高,路也不平。

學生2: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

老師: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麼意思?(老師做了個手勢)

學生1:路很窄。

學生2: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

學生3: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着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老師:剛纔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

老師: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麼呢?

學生1: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

學生2: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

學生3: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

老師: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片段3:

老師: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

學生:沒有。

老師:從哪個詞看出來?

學生:不料。

學生:也就是沒有如願以償。

學生:朱德又找來一跟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大字。

老師: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1:朱德做事不怕困難。

學生2: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學生3:我覺得朱德作爲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

學生4: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爲部隊做事。

老師:是的,朱德願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

學生: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老師: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的獨特體驗。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話,“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這句話可以看出路程之遙遠,其挑糧之艱難。可是,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一點,就算我講解了很艱難,學生在學習下一自然段時,就無法感受朱德與紅軍戰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遠嗎?”學生根本沒這個概念!

因此,我舉出身邊的列子,有我們這裏到泰州那麼遠還不止,學生馬上說:“哇!那麼遠啊!我們坐車還要好長時間呢!”我又問:“那你們走過這麼遠的路了嗎?”生:沒有,這麼遠,我們走得話,到那兒的話可能要天黑了。我接着說:“那戰士們要挑着糧食來走這麼遠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麼感受呢?”學生馬上回答:“累唄!”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突然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沒吃過苦,乾脆讓這些小皇帝們來試試!於是,我提議來個親身體驗,我要請兩個學生來表演。

學生們十分踊躍的就舉了手,我挑了個身材挺健壯的蔣家輝和瘦小的袁磊,給他們身上背上兩個書包,誰知他倆對大家說:“一點也不重”,那這樣,我又給他倆加了兩個書包。於是他倆開始在教室自前向後走,我要求走10個來回。大家很開心的看着,他們也很高興地快走,前幾圈都挺順利的,後來,速度就明顯的放慢了,我說:“運糧可不能耽擱,山上的戰士們還等着呢?”於是他倆又開始加快速度,跌跌撞撞,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叫他們起來,他們繼續揹着書包走,終於走完了。

這時,我問蔣家輝感覺如何?他喘着氣說:“有點累。”我又對大家說:“現在你們來觀察一下”大家發言可積極了,有的說:“他的呼吸都不穩了”“他頭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學摸摸蔣家輝的背,那個同學說:“背上都溼了,還很熱”,我請表演的蔣家輝說感受,他說:“我覺得真累,手都酸了,腳都疼了!”

這時,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覺得蔣家輝背得很輕鬆嗎?戰士們肩上的糧食更多,走的路更遠,遇到的困難更多,你能想到他們會遇到什麼困難嗎?”馬上,有學生就說:“他們走的山路會很高,路會很窄,要是下雨的話,就更滑,更危險了。”戴新宇很積極的舉手,他說:“他們走那麼遠,草鞋會磨破,腳會打起泡的!”還有學生說:“路上有許多送動的石頭,會絆腳的,一不小心就會摔交的”我連忙說:“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老師都彷彿看到了他們在這樣的路上艱難的走着。”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通過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們對文本的獨特感受,也讓這代的小皇帝們體驗到戰士們那辛苦的路程。這段雖不是重點段,但從這裏所讓學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難得的。所以,一篇課文,老師要善於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