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滿井遊記》

八年級語文教案:《滿井遊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教學目標】

八年級語文教案:《滿井遊記》

1、知識目標:

⑴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⑵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標:

⑴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⑶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3、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比較閱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感受文章優美的意境,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技巧;深層探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遊記散文的獨特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指圖評說:

同學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走,我們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曆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爲“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遊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遊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爲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選兩位同學播放預先錄製好的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並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注意的問題:

⑴讀音是否正確;

⑵停頓是否分明;

⑶語調的輕重緩急有無區別;

⑷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廿二月花朝節靧面曝沙呷浪浹

罍而歌者淺鬣倩女蹇者髻髻墮事

飛沙走礫惡能

教師選四位同學回答,分四組。

明確:

yānniànzhāohuìpù xiājiā

léilièqiànjiǎnjì huánhuī

lìwū

2、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⑴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⑶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①掌握下列實詞:

東風時作作:起。

土膏微潤膏:肥沃。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於時:在這時。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新開:新打開。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騎着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飛,使沙飛;走,使礫走。

②一詞多義:

凍風時作(經常)

於時冰皮始解(這時)

然徒步則汗出浹背(但是)

娼然如拭(……的樣子)

於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突然)

冰皮始解(開始)

髻鬟之始掠也(剛)

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錶轉折,卻)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飾)

一室之內,郊田之外(表示限度關係,可譯爲“以”)

脫籠之鵠曝沙之鳥(表示修飾關係,可譯爲“的”)

倩女之峟面髻鬟之始掠(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

③難句翻譯:

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遊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豔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裏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爲遊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由發言,明確:這是一篇寫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筆調寫出北京近郊早春時節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寫城中“餘寒景象”,寫了欲遊不能的苦惱。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遊的所見所感。先交待出遊日期、天氣、同行人物及出遊路線;接着寫滿井春色,先總寫滿井全景輪廓,後分寫山、水、柳條、麥田、遊人、鳥、魚,並點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遊緣由及作記時間,結束全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優美的意境:

⑴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⑵選三位同學發言,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⑶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爲我們呈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於早春特徵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遊人相偕出遊,作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爲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

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讚美之情。

2、深入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並自由發言。大家一致認爲:本文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師稍作點撥:請同學們思考文中的關鍵語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和“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內涵。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作者重在抒寫“性靈”。

文章開篇寫城內的枯燥侷促,與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得出結論“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反映了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投身於大自然懷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結尾“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區別。“不能以遊墮事”是對那些熱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於作者本人,本無意於在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惟此官也”,有不虛此行的滿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給他以慰藉,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這篇山水遊記,與其說描繪滿井一帶的二月春色,還不如說作者借遊春在抒寫性靈,反映了他對官場和對大自然、人生的態度。

五、賞讀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1、關於白描:

提問:白描是一種怎樣的描寫方法?能從以往學過的課文中找幾例嗎?

明確:白描作爲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如《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如《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高度抽象概括地寫出了西湖雪景。

提問:本文哪些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

明確:如寫水,“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爲“將舒未舒,柔梢披風”,筆法極爲簡練,卻又鮮明如畫。

2、關於比喻:

提問:文中哪些句子運用了比喻?請畫出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作者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脫籠之鵠”,表現自己從侷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懷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峟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返青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動,讀來妙趣橫生。

3、關於擬人:

提問:文中運用擬人辭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自由選例,品評。

如寫魚鳥,說它們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氣,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學生背誦文中運用白描、比喻、擬人的文句,增加語言積累。

5、至於章法上的欲揚先抑(第一段寫城中餘寒,爲下文寫田郊春光作鋪墊)、生動的場面描寫(遊人歡樂、喜慶的場面)等,可提示學生自行品味,此處不再贅言。

六、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遊記散文的獨特魅力,總結全文

1、教師提示:這個單元有四篇文章均爲山水遊記,試將本文與前三篇課文比較,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前三篇課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重寄託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對大自然的客觀描寫,也揭示出人們遊山玩水的愉悅心情。

教師可指導學生就創作動機、內容、藝術風格等方面作一些比較,然後集體交流,達成共識。

2、請兩位同學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其餘同學補充評議。

七、佈置作業

1、整理課上討論的內容,寫一段話,表明自己的觀點、看法。

2、袁宏道的遊記散文現存九十多篇,成就很大,請同學課外選讀一篇,談談你的感想。

3、選出對加粗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

A、冒風馳行(坐車)呷浪之鱗(吸而飲)

B、麥田淺鬣寸許(左右)汗出浹背(溼透)

C、泉而茗者(茶)倩女之靧面(洗)

D、偕數友出東直(全、都)柔梢披風(披掛)

4、選出對修辭手法分析不當的一項()

A、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比喻)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對偶)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排比)

D、呷浪之鱗。(比喻)

5、續寫填空,使之構成排比句,然後再填寫一句帶有哲理性的話語。

一朵鮮花點綴不出絢麗的春天,一個音符譜寫不了動人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3、D(A、B正確。C項“茗”應爲“煮茶喝”。D項“偕”爲“一起,一同”,“披”應爲“開、分散”)

4、D(應爲借代,用“鱗”代“魚”,部分代整體)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