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上冊語文《雷雨前》教案

初二上冊語文《雷雨前》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教學目標:

初二上冊語文《雷雨前》教案

1、瞭解作家作品,感知文章大意。

2、體味語言的妥帖表達,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

3、正確把握本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體會作者渴望革命風暴滌盪一切舊勢力的火熱激情和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體味語言的妥帖表達,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

2、正確把握本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雷雨,本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但因爲它的迅疾、傾瀉和偉力,常被視作災難的前兆或悲劇的結束。因此,不少中外文學大師常借雷雨強烈的象徵性來昇華他們的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茅盾的《雷雨前》。

 二、作家作品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 腐蝕》,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短篇小說《林家鋪子 》。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也是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三、學習新課

互動一: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時標上段序,用筆勾畫重點字詞,疑難處做標記。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互動二:二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文中寫悶、熱的有關語句,體味其表達的妥帖之處。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我覺得_________(詞或句子)寫得好,因爲________。”例如:“站在橋上的人就同渾身的毛孔全都閉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嘔出什麼來。”

寫出人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空氣流動,環境令人窒息、難受。

互動三:三讀課文:讀出寓意

本文僅僅是寫天氣嗎?怎樣理解作者筆下描繪的這個悶熱壓抑、令人窒息的世界?請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來理解。

(介紹寫作背景)

請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文章中出現的下列各種事物的象徵意義:

悶熱的天氣、幔、巨人、雷電風暴、蒼蠅、蚊子、蟬等。

互動四:四讀課文:體悟情感

跳讀課文,找出最能表現作者對革命運動(大雷雨)情感的一句話。

教師小結:

同學們,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整個中國暗無天日,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全國人民熱切呼喚革命風暴的到來,希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衝破壓抑沉悶的空氣,創造出一個新世界。具有堅定政治信仰的茅盾,從個人感覺出發,自己最爲熟悉的江南小城爲背景,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渴望革命風暴滌盪一切舊勢力的火熱激情和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賦予許多事物一定的象徵意義,如:紅色象徵喜慶,白色象徵哀悼,鴿子象徵和平,鴛鴦象徵愛情等。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和聯想,仿照示例選取一個事物,寫一句話,揭示出事物的象徵意義。如:麻: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擔當重任。

(落葉:整天隨風飄舞,能不落嗎? 鴛鴦:如影隨形的你們,羨煞了多少世人。 橡皮:爲了糾正別人的錯誤,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臘梅:越是冰天雪地,越是笑的美麗。 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五、作業

《雷雨前》的主題和結尾與高爾基的《海燕》有無相似之處?請具體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