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寓言故事教案(精選10篇)

寓言故事教案(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寓言故事教案(精選10篇)

寓言故事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2. 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閱讀的中心環節;最後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啓示,並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閱讀的標的。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爲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知識鏈接]

所謂寓言,通常採用藉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啓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搶答成語:

展示課件一:

學生看圖說成語,比賽搶答——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

2.導入新課:

剛纔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六個成語,均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謂寓言,通常採用藉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啓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託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啓示?

展示課件二

二、初讀感知(6分鐘)-——讀準確,讀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作過預習,現在,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

1.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展示課件三:

其父(fù)曰 父(fù)子相保 遽jù

其馬將(jiàng)胡駿馬而歸 墮du

墮而折(shé)其髀 跛b

2.範讀,學生再讀。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

展示課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此/何遽/不爲福乎?

三、再讀探究(8分鐘)——通文意,析情節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瞭解故事的內容。

1.通文意:對照註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強調下面重點詞語(古今異義)的意義:

展示課件五: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經過)數月 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2.理關係: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

請指出“塞翁”、“善術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誰?(如果能

啓發學生自己提出,並由此引起爭論效果就更好)

3.析情節:此故事情節可分爲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4.複述故事:採用比賽形式,讓學生對照圖片進行復述(創造性的複述)課文,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爲下面研讀課文作準備。

(1)展示課件六 請男生對照“失馬”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2)展示課件七 請女生對照“得馬”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3)展示課件八 請男生對照“折髀”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4)展示課件九 請女生對照“相保”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四、研讀質疑(15分鐘)——提問題,探寓意

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塞翁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意味深長的道理呢?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師指示思考的角度

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係來看。

2.合作研討,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研討的角度:

(1)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福禍得失的一系列變化說明了什麼道理?)

討論、點撥: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因爲禍中往往隱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預伏着禍的先機。福與禍、得與失、好與壞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應當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從“塞翁”能沉着冷靜的靜觀事情的變化來看(面對一系列變化,塞翁爲什麼能處變不驚?)

(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也可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

討論、點撥:因爲塞翁是一個“善術者”,能推測人事的吉凶禍福,他好像洞悉人間世事的變化之玄機,懂得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對這一系列變化,他能處變不驚,沉着冷靜,樂天知命,不因禍福而悲喜,不以得失爲懷。正因爲如此,我們認識事物應當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的嗎?

討論、點撥: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馬”,“‘塞翁’之子喜歡騎馬”,“胡人入侵邊境”,這些正是好事和壞事相互轉化的條件。

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託“塞翁失馬”的故事,寄託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老師可以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俗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3.質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來,好事可變成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好就是壞,福就是禍,難道兩者之間就沒有區別了嗎?

點撥:是的,儘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間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淖。同時,他那種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儘管那些“近塞之人”他們不知道禍福相互轉化的道理,但我總覺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來反襯“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格調低。

點撥:當外敵入侵時,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報國,死得光榮。而“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顯得消極不可取。這是作者的侷限性所在。

(如有學生提出諸如此類的質疑,老師要大加表揚,因爲此時正是學生迸發創造火花的時候,要備加愛護,給予肯定。)

五、聯讀(5分鐘)——聯生活,談體會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啓示。

(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討論、小結: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2.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爲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於未然。

4.要因勢利導,變禍爲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5.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安之泰然,處逆不驚.

六.積累(3分鐘)——背課文,積成語

1. 背讀課文。

2. 積累成語。

請學生比賽列舉含“馬”字的成語,然後展示課件八,讀記成語。

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劉 安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 (福) (禍) (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寓言故事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確故事寓意:不勞動不會有收穫,運氣不會天天有,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2、培養幼兒樂意傾聽故事,並能用繪畫表達其內容。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VCD 圖片

活動過程:

一、我們學過哪些成語故事?誰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師再請小朋友學習一則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農夫正在田裏鋤草,突然驚動了一隻野兔,它跑得很快,這隻野兔爲什麼跑得這麼快?(幼兒討論)

2、你們剛纔說的種種情況確實都有可能發生,野兔一不留神竟撞在了田邊的一個樹樁上,會怎麼樣?

3、農夫喜出望外,趕忙拾起兔子,帶回家去,農夫得到這隻野兔會怎麼做呢?

4、農夫回到家,確實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頓,他邊吃邊想,你們猜猜看會想些什麼?(討論)讓我們一起說說農夫的美夢吧!

5、從此,農夫再也不耕田鋤草,他天天守在那個樹根旁,等待野兔撞*在樹根上,從早上等到晚上,從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農夫等到的會是什麼結果?(幼兒討論)

6、聽到這兒,你覺得農夫的做法怎麼樣?爲什麼?(幼兒討論)

三、觀看動畫,加深理解

1、剛纔小朋友聽了這個故事,現在想看看動畫嗎?

2、如果你是農夫的朋友,你想對農夫說些什麼?

教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不勞動不會有收穫,運氣不會天天有,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四、自由講述,鞏固故事內容。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裏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隻野兔從旁邊的草叢裏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爲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隻、第三隻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麼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寓意:

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寓言故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寓言故事改編的方法。

2.會運用所學的方法改編故事。

3.說寫相結合,進行故事改編。

教學重難點:運用所學方法改編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表演導入

學生表演寓言故事片段,下面同學猜故事名。

二、揭示課題,探究方法

1.像剛剛我們小朋友表演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這樣的故事就叫——(寓言故事)。

2.說到寓言故事,我想到了我們之前在課本上學過的《烏鴉喝水》,還記得嗎?誰能簡單的和大家講一講?(及時評價)小朋友們請看——(播放《新烏鴉喝水》)

3.同學們,看仔細了嗎?那我可要發問了,請問:這裏的《新烏鴉喝水》和原來的《烏鴉喝水》一樣嗎?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請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結局等,學生回答不完整可出示範文)

4.小朋友們真棒,經過一番思考,你們竟然找到了寓言故事改編的方法,你們真是太厲害了!(板書課題:寓言故事改編)好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也就一目瞭然了,那就是對寓言故事進行——(改編)現在小朋友們知道寓言故事改編的方法了嗎?那我們在改編一篇寓言故事時,可以從那幾個方面進行改編?

三、回顧舊知,改編新篇

1.嗯,好的,那請同學們仔細看大屏幕,今天老師帶來了幾篇小故事,看,熟悉嗎?(出示寓言故事圖片,學生簡單複述故事內容,師生評價)

2.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其中選擇一個故事來進行改編。(拿出事先分發的“新點子檢視表”紙張)請同學們拿出“新點子檢視表”,你先來想一想,你想改編哪些方面,想好了,把它寫在紙上,一會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3.聽了你們的新點子,我覺得非常的有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到底是怎麼寫的,在寫之前,老師有幾點小要求:

(1)儘量用一兩個成語。

(2)儘量用一個修辭手法。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動手寫一寫吧。(寫在改編小能手紙張上)

4.交流寫作,師生評價。

5.小結。

四、作業超市

改編一篇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寫完可以讀給同學聽,也可以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寓言故事改編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結局

寓言故事教案 篇4

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瞭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自己的優點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也要看到。

準備

猴子、狗熊、大象、鱷魚、螞蟻卡片5―6套。

過程

1.說說這些動物。

――教師出示猴子卡片,請幼兒說一說喜不喜歡猴子,說出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

――把準備的動物卡片分別發給每一個小組,請他們討論:喜不喜歡這些動物,爲什麼?

――每組幼兒派一個代表說一說自己組的討論結果。

2.聽聽動物誇自己。

――剛纔你們說了自己喜歡這些動物的哪些地方,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麼誇自己的。

――講述故事,並按故事情節中的先後次序將動物呈現在黑板上。

――這些動物誇自己有什麼特點?它們看別人呢?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誇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誇自己時不能把別人說得什麼都不好。

3.誇誇自己和別人。

――請幼兒誇誇自己的優點,同時也誇誇別人的優點。

建議

最後一個環節可根據幼兒自信與不自信的情況,引導幼兒選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學會了跳繩,XX小朋友也學會了,我們跳得很好。”或“XX小朋友會講故事,我也會講故事。”要注意鼓勵那些不自信的幼兒,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從而樹立自信。

附:誇自己

有一天,一位醫生來到森林裏。他讓動物們說說自己的長相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他可以幫助動物們變得漂亮起來。

醫生讓猴子先說。猴子說:“我對自己的長相很滿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樣,有四肢、有五官。我還比人多一條漂亮的尾巴呢。你們瞧,狗熊的長相纔不好看呢。他長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說:“什麼呀,我的長相一點都不難看。我比猴子長得壯,我的力氣也大呀。大象才難看呢!你們瞧瞧,大象的身子那麼大,可是他的尾巴那麼短那麼小,好像長了一條豬尾巴,大象的耳朵那麼大,鼻子也長得不像樣子。”

大象聽了很不高興,他生氣地說:“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長得很好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請我去當滑梯呢。要說身體嗎,鯨魚纔是長得太大太蠢呢。”

鯨魚也生氣了,他噴出一股水,高高地衝上天空。他說:“我是海里最大的動物。最厲害的鯊魚看到我都逃得遠遠的。沒有那麼大的身體,鯊魚會怕我嗎?你們瞧,螞蟻才長得不好看呢。螞蟻長得那麼小,讓人看不清楚,一腳就把他踩扁了。”

螞蟻雖然長得小,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長得難看。螞蟻說:“誰說我長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難看呢。猴子說他和人長得一樣,人的身上可沒有那麼長的毛呀,還有那麼難看的紅屁股,人也沒有呀。”

動物們誇了一通自己,批評了一通別人,很開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醫生沒什麼事可幹,也回家去了。(根據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編)

寓言故事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懂得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

2、 引導幼兒從多種角度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及大膽表述的能力。

3、 培養幼兒機智靈活,遇事能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在大森林裏,住着一對鄰居,是誰呢?看!

(出示烏鴉、狐狸的圖片及文字)你覺得狐狸是一隻怎樣的動物?那麼烏鴉又是一隻怎樣的動物呢?和狐狸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賞故事

1、欣賞第一、第二段故事後,提問:

那小朋友們也來學一學烏鴉找到肉高興的樣子好嗎?小朋友,你們猜一猜,狐狸看到烏鴉嘴裏的肉,它在想什麼呢?”他會怎麼做呢?

2、欣賞第三段故事後,提問:

狐狸是怎麼說的?大家一起來學一學狐狸吧!小朋友們,狐狸第三次是怎麼說的啊?我們來比比看誰說得最好?

3、 講述第四段故事後,提問:

小朋友們,爲什麼狐狸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動聽?小朋友們都知道烏鴉的聲音並不好聽,那爲什麼狐狸說他的聲音好聽,還想聽它唱歌,是真的想聽它唱歌嗎?

三、引導幼兒暢想故事的結局

鴉聽了狐狸的奉誠話,心裏一得意,剛一張嘴唱歌,嘴裏的肉就掉下來了,結果會怎麼樣呢?

四、 看動畫,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寓意。

五、 續編故事內容

活動反思:

活動導入時,我充分運用多媒體,出示狐狸的圖片,很快調動了幼兒探究故事內容的慾望,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我用形象的兒童化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幼兒帶入了故事的情境中,使幼兒充滿了學習的樂趣,他們不由得跟着我一起說起來、演起來。在形象的表演中使幼兒受到啓發和教育,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體。另外,在本次教學活動討論環節中,我很自然的從知識目標過渡到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幼兒大膽發言,氣氛熱烈。但是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特別是在講述故事寓意時,教師教代的不明確,教師應先組織好語言。

寓言故事教案 篇6

一、 學習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二、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點撥)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一)、說一說

《青蛙的肚皮》、《驢與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貪婪的狗》、《愚蠢的烏鴉》等文章,同學們,這些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彙編中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閱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二)、拉一把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爲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爲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於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於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彙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三)、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麼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誦讀,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對話描寫爲主,試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2)對雕像者的形象惜墨如金,輕輕一句“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答語,卻見其情節波瀾,就其表達效果試作分析。

(3)梳理、歸結故事的情節脈絡。用簡練的話語填充:全篇故事分兩層,其起因和開端是 ,發展和結局是 。

3.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1)、圈點勾畫出寓言的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2)、思考:

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②赫耳墨斯笑着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麼?

③“後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爲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麼?

(3)表情朗讀,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 的形象。

(4)小組成員四人分角色朗讀。要讀出語氣和感情。

(5)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請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對寓意的理解。

(6)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看看寓意會有什麼不同。如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爲:“赫耳墨斯聽後,默不作聲,悄悄離去。或者赫耳墨斯來到店裏,如果首先問自己的雕像的價錢,結果會怎樣呢?”

寓言故事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8個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2 讀懂課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這兩個成語的意思和所蘊含的道理。

3 充分發揮想象,用不同的語氣讀好兩個成語故事。

4 有學習成語、積極應用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這兩個成語的意思,積累並靈活應用兩個成語。

教學準備

1 教學掛圖。

2 查找幾個與“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學過的成語,引入課文題目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有故事的成語和有趣的成語,你們還能記起來嗎?

生說出成語。

師:成語是我國語言寶庫中十分有特色的寶藏,每個成語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成語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師板書課文題目)

二、自主學習生字詞,瞭解課文的大意

1 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己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

(2)勾出本課生詞,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藉助工具書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義。

(4)正確書寫本課8個生字。

2 再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講了什麼故事。

(2)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個成語故事。

三、 分別重點學習“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 學習“水滴石穿”。

(1)同桌練習分角色讀故事,想象當時的情景。

(2)抽查、評價。要領:讀出石階輕視的語氣,水滴自信的語氣。

(3)仿照文中句子,練習用“是……還是……”“既……也……”說話。

(4)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師介紹幾個與“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語;學生聯繫生活講一講“水滴石穿”的事例。

2 學習“守株待兔”。

(1)激趣導入。

師:這節課中,老師將與你們再次點擊一個成語。(板書:守株待兔)

提出學習目標: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掛圖)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並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②同桌合作讀課文,學習生字“夫”“竄”“撞”。

③全班交流,通過做動作理解“竄”“撞”的意思,讓學生講講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師相機板書:偶

得野兔)

④結合掛圖,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樹樁。隨即學習生字“樁”,再次看圖理解“樁”,並給它擴詞。

(3)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①再一次讀課文,重點體會第2段中農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寫農夫心理活動的句子,好好讀一讀,體會體會,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和語氣來讀。

③請學生把自己勾畫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評價評價,誰讀得好。

④結合最後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動作神態加上去,繪聲繪色地讀這一段。

⑤結合掛圖,想一想,說一說,農夫心裏還可能想些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相機板書:心存僥倖。

(4)讀想結合,背誦表演

①自讀第3段,體會農夫感情。

②把農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可以加上動作說。

③讀最後兩句話: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他連野兔的影子都沒有看見。農夫的田裏已經長滿了野草,什麼莊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時此刻,農夫的心情又是怎麼樣的,應該怎樣讀。(傷心、難過、後悔)

④你想對這個農夫說什麼?小組討論。

⑤每一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書:一事無成)

⑥再讀這一段,想一想,農夫的情感有哪些變化?(希望→失望)應該怎樣讀呢?

⑦演一演這個故事。

⑧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不努力做事,心存僥倖,終將一事無成)

四、課外作業

1 課外閱讀幾則寓言故事。

2 自主積累更多的成語。

寓言故事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寓言故事的特點,理解寓言故事表達的感情;

2、反覆揣摩寓言故事中人物的鮮明個性及身份特點,在揣摩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諮詢活動的同時,讀好人物的語言,做到既繪聲繪色,寓意分明。

教學方法

1、觀摩視頻,感悟體會

2、以練爲主,邊練邊議;

3、角色朗誦,交互體驗;

4、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教學重難點

揣摩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諮詢活動的同時,讀好人物的語言,做到既繪聲繪色,寓意分明。

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回憶故事,導入新課:

前兩天我們剛剛學完《陶罐和鐵罐》這課文,你們喜歡它嗎?這是一十分有趣的寓言故事,你們知道寓言的特點嗎?

出示:寓言,是一種常常被選做誦材的文體。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是由故事和教訓兩部分構成,而故事中又常常出現擬人化的動物,所以總是特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今天,我們的朗讀材料《伊索寓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狼和小羊》,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怎樣能把它讀好呢?(多媒體出示全文)

二、學生練讀,指導點撥:

1、學生練讀,巡視發現問題

2、指導點撥:

寓言不是很容易朗誦的一種文體。朗誦者既要有講故事的投入,又要有說道理的冷靜。可在同學們的朗讀中,沒有講故事的語氣語調,對狼和小羊這兩個形象語言、心理諮詢的把握不準確,而且以作者的身份講道理時,沒有做到應有的冷靜、嚴肅,沒有讓人回味的特點。

三、視頻引路,感悟體會

認真傾聽視頻朗讀,體會朗讀者是如何揣摩角色的心理諮詢,從而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

三、指導“敘述性語言”的指導

多媒體出示:狼和小羊碰巧同時到一條小溪邊喝水。那條小溪是從山上流下來的。狼非常想吃小羊。可是它想,既然當着面,總得找個藉口纔好。

1、聽錄音示範讀

2、指導朗讀此段的整體語氣:因爲這時候說話的是作者,是在給我們敘述這個故事,所以語氣盡量做到自然、平靜,“碰巧”“非常”稍稍重讀一些。

3、學生練讀

4、指名朗讀

四、指導“角色對話部分”的指導

1、先來體會這兩個角色的特點

狼是無理、蠻橫、兇惡的;小羊是禮貌、弱小、可憐的

2、指導:狼∕就故意找碴兒,氣沖沖地說:“你怎麼敢到我的溪邊來?↗把水弄髒,害得我不能喝,你安的什麼心?”(狼認爲小溪是他的)指名讀

3、指導: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我不明白∕我↗怎麼會把水弄髒。您∕站在上游,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不是從我這兒∕流到您那兒的……"(抓住“溫和”一詞,體會溫和的語氣)指名讀

4、指導:"就算這樣吧!"(讀出狼的不情願承認又有些惡狠狠)狼說,"你總是個壞傢伙。我聽說,∕去年你在背地裏說我的壞話!"(此句語氣上揚)

"啊?↗親愛的狼先生!"可憐的小羊喊道,"那是不會有的事,去年∕我還沒出世呢!" (此句語氣上揚、音重且急促)(抓住“喊道”一詞,體會可憐的小羊要爲自己爭辯)

狼覺得∕用不着再爭辯了。就呲着牙∕咆哮着逼近小羊說:"你這個小壞蛋,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聲音大而急促)說着,就撲到小羊身上,抓住它,把它吃掉了。

5、自由練讀

6、角色朗誦,交互體驗;

五、指導“闡明道理”部分的朗讀

人們存心要幹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

我們可以運用重音"存心"和"容易"的強調來突出作者的意圖。當人們存心做壞事時,還怕找不到藉口嗎?正像的古語所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六、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交換角色朗讀,學生。

狼和小羊

狼和小羊碰巧同時到一條小溪邊喝水。那條小溪是從山上流下來的。狼非常想吃小羊。可是它想,既然當着面,總得找個藉口纔好。狼就故意找碴兒,氣沖沖地說:“你怎麼敢到我的溪邊來?把水弄髒,害得我不能喝,你安的什麼心?”

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我不明白我怎麼會把水弄髒。您站在上游,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不是從我這兒流到您那兒的……""就算這樣吧!"狼說,"你總是個壞傢伙。我聽說,去年你在背地裏說我的壞話!""啊?親愛的狼先生!"可憐的小羊喊道,"那是不會有的事,去年我還沒出世呢!"狼覺得用不着再爭辯了。就呲着牙咆哮着逼近小羊說:"你這個小壞蛋,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說着,就撲到小羊身上,抓住它,把它吃掉了。

人們存心要幹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

寓言故事教案 篇9

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瞭解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使用成語造句。

教學過程:

一、導 入

今天學習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指帶有勸喻或諷刺的短小故事。我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寓言就已經盛行,先秦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優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葉公好龍》、《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課文《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買櫝還珠》和《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這兩個故事都是戰國時期的。《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他的賓客編寫的。書中涉及禍福的文字很多,這與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

寓言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較深的道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具有鮮明的訓誡性、諷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結構簡短,情節集中,故事風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寓言的語言生動形象,常用簡約的語言勾畫人物的動作和心理。

二、誦讀

老師泛讀課文。

三、學習字詞

藉助工具書、課下注釋,學習生字讀音,解釋重點實詞、虛詞和短語。

四、朗讀課文

採用不同方式,請同學朗讀課文四遍,熟悉課文內容。

五、串講課文

同學串講,老師適時指點。

六、概括寓意

學生分小組討論,概括寓意,然後交流。

七、總結

《畫蛇添足》:事情已經到了完美無缺的地步,再做多餘的事,不僅無益,而且有害。過和不及也許僅僅相差一點點,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須明智。過分聰明,思想方法不對,有時反倒被聰明貽誤。

《買櫝還珠》:沒有眼力,只重外表,取捨不當,就會捨本逐末。

《畫蛇添足》、《買櫝還珠》都是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忍俊不禁,並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

《濫竽充數》:成就一番事業關鍵是有真本領。沒有真本領,一味地投機取巧,只能得逞於一時,終歸要碰壁的。這則寓言敘事平實,情節簡括,由於前後對比,並不顯得平板。突出了人物於變化的環境的應對,一個“逃”字活畫出南郭處士的狼狽。

《塞翁失馬》:這個故事說明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間的辯證關係。這是一篇哲理寓言,敘事多用對話,情節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動地刻劃了一個深謀遠慮的老者的形象,通過語言描寫表明了他對突發事件的冷靜的思考與平和的心態。讀者從中可以感悟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間的辯證關係。

八、佈置作業

1、複習字詞,熟讀課文。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並翻譯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奪卮酒,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遂飲其酒。爲蛇足者,終亡其酒。

(2)南郭處士請爲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入胡。

九、板書設計

畫蛇添足 —— 多此一舉 弄巧成拙

買櫝還珠 —— 取捨不當 捨本逐末

濫竽充數 —— 魚目混珠 投機取巧

塞翁失馬 一一 安知非福 禍福無定

寓言故事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

2、文學、文化常識積累:莊子及《莊子》

3、課文正確解讀

4、文言現象歸類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寓言寓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解釋了“實事求是”一詞,請同學們明確一下。提問學生:“實事”指“求”指“是”指。師:客觀事物之間,總是有規律可尋,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去“求”,怎樣去“求”。今天,我們來共同複習《庖丁解牛》一文,再次感受一下“庖丁”的成功之道

(二)明確學習要求(小黑板展示)

1.熟悉課文。

2.文學、文化常識積累:莊子及《莊子》

3.正確理解課文寓意。

4.師生共同歸納文言現象。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正音。

將齊讀中出現的讀音錯誤找出來,共同糾正。

技蓋至此乎?見其難爲。行爲遲肯綮大軱怵然

學生完成資料提供的拼音題。學生們齊讀

2.文學、文化常識積累

(1)完成資料提供的填空題

(2)學生讀背

(3)檢查:完成高考模擬題---五(1)題

(四)課文解讀

1.文字疏通結構思路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一事一議的散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情呢?學生作答這件事是“庖丁爲文惠君解牛”又是怎樣寫的?怎樣議的呢?

生描寫了一個場面。師從幾個角度正面描寫解牛場面?生解牛時的動作和發出的聲音。師請同學完整翻譯第一節。注意“所字結構”、倚、履、踦、向、中、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