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讀中國寓言故事

讀中國寓言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讀中國寓言故事1

俗話說:“讀書可以醫愚。”也就是說可以使人變得聰明。自從得知了這句名言,我便喜歡讀書了。

讀中國寓言故事

我讀過許多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寓言故事》書中有一個名叫《窮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這個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很久以前,在四川的一個偏遠的山區裏,有一座廟,廟裏有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當時,南海的佛教聖地,全國的和尚都把去南海朝聖當做一生的理想。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聖。”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你想去哪裏?”

“我想去南海朝聖。”窮和尚認真的重複了一遍。

富和尚聽了哈哈大笑,問:“到南海好幾裏地呢,你打算怎麼去呢?”

窮和尚說:“帶一個水瓶和一個飯鉢就行了。”

第二天,窮和尚就去南海了!一路上他忍飢挨餓!經歷了各種艱難和痛苦,始終沒有放棄。

三年過去了,窮和尚從南海回來!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得道高僧了!而富和尚還在計劃要幾個水手幾個保鏢呢。

讀了這個故事我得到這樣的啓示:同一個願望,窮和尚實現了,富和尚卻沒有實現。因爲富和尚的計劃都是在口頭上,根本沒有利用當前的時間去積累行動。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切都在變,所以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是,所能做的,就是要把握好今天,把握好現在,把握住沒一個機會。紙上談兵只是一些“虛招”,要靠行動纔可以證明一切,只要肯去做,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像富和尚那樣,口頭計劃猶如“一枕美夢”,任何時候不要想着可以坐享其成,是要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去努力。踏踏實實的辛勤勞動,才能把願望成爲現實!

讀書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讀書是我成長路上的指明燈,它爲我指明方向,伴我茁壯成長。它爲我的未來描繪出了美好藍圖。因此,我愛讀書,我將繼續在書的海洋裏徜徉。

讀中國寓言故事2

我很喜歡讀書,一有空就會沉浸在書的海洋裏。我讀過幽默搞笑的《淘氣包馬小跳》,讀過懸疑推理的《名偵探柯南》,讀過活潑清新的《奔跑的蝸牛》,可最近我喜歡上了催人深思的《中國寓言故事》。

《中國寓言故事》是由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組成的,這些故事雖然短小、簡單易懂,可是每個故事裏面都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給人啓迪和深思。

這本書裏裏的許多故事都讓我着迷。我一有空,就和爸爸媽媽交流書中的小故事。《割席斷交》告訴我們,真正的好朋友,應該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奮鬥目標,互相促進,互相幫助,而不僅是表面上的親熱。《畫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去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對牛彈琴》這個故事告訴我,談話、辦事都要看對象……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耍小聰明,耍小聰明總有一天是會被發現的。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充數是萬萬不可以的,最後只會鬧出笑話來。就像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平時經常抄別人的作業,可是,等到我們考試時,他可急壞了,考試時是AB卷,這下,他沒地方抄了,考了個全班最低分。所以我們在學習上千萬不能濫竽充數,矇混過關最終會害了自己。

有一個作家說過:“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而我覺得寓言是無聲的老師,它讓我在閱讀中深思,在深思中成長。

讀中國寓言故事3

寒假裏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書中有許多富有教育意義或深刻道理的短故事。比如《廣納賢才》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不能根據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就判斷他的能力;《馬和驢》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你正免費享受的時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想想背後是否有陰謀。我最喜歡的故事卻是《東郭先生和狼》。

《東郭先生和狼》主要講的是:有一羣捕獵者在途中遇見一匹狼,他們去追。狼在逃跑的時候,碰見了一個名叫東郭的先生,它看見先生手上有一個麻袋,就對東郭先生說:“求求你,讓我鑽進你的麻袋裏吧!”仁慈的東郭先生將狼放到了他的麻袋裏,結果放不進去,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狼的四條腿綁了起來。不一會兒,捕獵者來了,他們詢問東郭先生狼在哪裏,東郭先生隨便指了一條路,他們就追了過去。然後東郭先生對狼說:“他們走了。”他就將它放了出來,狼對東郭先生說:“我餓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讓我吃掉你把!”說着,狼張牙舞爪地撲向了東郭先生。東郭先生就與狼徒手搏鬥,一個農夫恰巧路過,把狼騙進袋子裏,打死了狼!這就說明一定要懂得分辨好人和壞人,不能將同情心用在壞人身上。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太有意思了,不僅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還教會了我許多人生哲理。

讀中國寓言故事4

戰國時期,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將很多有生育能力的女子獻給楚王,但終究不能生子。趙國人李園想把妹妹獻給楚王,但聽說楚王不能生育,擔心她日久在宮裏會失寵,便用黨詐的手段,誘使春申君收納其妹爲妾。

後來與春申君有了身孕,兄妹密商以後,李園之妹對春申君說:“楚王寵信您,超過了他的兄弟,如今您爲相二十多年,而楚王又無子,他死後,其兄弟繼位,他們各有所親、您怎能住久保持你的榮華富貴呢?而且,您掌權時間很長,在與楚王的兄弟們相處的過程中,失禮與得罪他們的地方很多,那時,恐怕就會大禍臨頭!還怎能保住相位和您的封地呢?”

這個女人恫嚇了春申君一陣子以後,接着神祕兮兮地說道:“現在妾已懷有身孕,如能憑着您跟楚王的親密關係,趁此時您將妾獻給楚王,妾託老天的福,將來若生下個男童,那就是您的兒子,也就是未來的楚王,這樣,比起受別人管轄,時刻擔心會有不測的禍患,不是要強得多嗎?”

春申君認爲她說得很有道理,便藉機將這女子獻給了楚王,果然生下個男孩,被立爲太子,李園的妹妹立爲皇后,李園也因此受到楚王重用,手握大權。

考烈王患病。有個叫朱英的人,對春申君說:“世人有不測之福,又有無妄之禍(又有不測的災禍),如今您處在不測的世道中,服事不測的君王,那麼,你周圍哪能沒有不測之人呢?”

春申君問:“什麼叫不測之福?”

“您做楚相已經二十多年了,雖然名義上是相國,實際就是楚王。如今楚王病危,太子幼小,楚王一旦歸天,您輔佐幼小的君主,就像古時的周公一樣。或者,您自己當王,慶遠擁有楚國。這就是我所說的不測之福。”

“什麼叫不測的災禍?”

“當前,李園雖然還沒有執政,但他是王舅;他不擔任領兵的將軍,但很久以來,他卻私下養了一批爲他舍死效忠的軍士。楚王一旦去世,李園必然搶先入宮,假託楚王的遺旨,執掌大權,任意專斷,軌殺您來滅口,這就是所說的不測之災。”

“什麼叫不測之人?”

“您現在就搶先任命我爲郎中(在宮內充侍衛的官名),待到楚王去世後,李園如果真的搶先進宮,我就幫您殺掉他,這就是我所說的不測之人。”

春申君搖搖頭,說:“先生,算了罷,不要再說了。李園是一個懦弱的人,我待他又很好,他怎能幹出那種事來呢?”

朱英見春申君聽不進他的告誡,怕將來受到牽連,便逃走了。

17天后,考烈王病死,李園果然搶先進宮,埋伏下殺手,待春申來到時,刺殺了他,並割下他的頭扔到宮門外。然後命令殺掉了春申君的全家。李園妹妹跟春申君而懷孕生下的那個男孩,後來被立爲楚幽王。

讀中國寓言故事5

一位老教師說“學生”就是“學會生活的人”,這種解釋雖然不是嚴格的定義,但它揭示了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如何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教完試驗修訂本第二冊課文《讀〈伊索寓言〉》,我深深地領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錢鍾書的《讀〈伊索寓言〉》是作者在解放前寫的一篇讀書隨筆。通過伊索寓言與現代社會生活中各種卑劣行徑的比較,文章說明現代人遠比古代寓言所說的狡猾者狡猾得多,卑劣得多,因此我們的頭腦也要複雜點,這纔不致碰壁上當。

這個主題思想,在過去的教科書裏是難得見到的,但這種思想並不是錯誤的。作者給我們談了生活中的一個樸實而又實用的道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的家長和教師,我們的教科書,都不願把它明明白白地指出來。我們教科書的編纂者總是怕把學生給教壞了,結果學生有的相信書上說的,結果到了社會成了弱者,常常碰壁,常常上當,他們不得不重新來學習一些早就應當在學校裏學習的社會知識,這路也走得太彎了點。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爲什麼我們所教育出來的學生還不能馬上適應社會呢?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我們只給他們對的,不讓他們看到錯的,我們只他們正確的,不讓他們瞭解錯誤的,我們只給他們理論知識,不讓他們深入實際生活,我們總是把一些簡單的東西用簡單的方式來輸入到學生的頭腦,結果他們自然就頭腦簡單了。教育是爲了推動社會發展,爲什麼又把自己同社會劃一條“三八線”?

教學過程中,我告訴學生,生活是複雜的,我們不能說這個人是好人就一切都好,這個人是壞人,就一切都壞。人是一個複雜的動物,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同時存在於每個人身上,這個人之所以是好人,只是他好的一面佔了主導地位,反之亦然。進而我講了對現實社會複雜性的看法,讓學生明確不能只看到陰暗的一面,因爲我們的社會畢竟是在不斷髮展的,這個發展是前進而不是倒退。看人看事,我們都要動腦筋,不能過於簡單了。把生活本來的樣子告訴學生,他們纔有可能正確地理解生活。我們一面告訴學生片面性的東西,一面要學生產生正確的思想認識,這是自相矛盾的。

新教材把《讀〈伊索寓言〉》這樣的文章引入教材,是思想上的一大進步,對教師教學與學生認知生活都有好處,在這樣的課文教學中,人文教育很容易落實,不在是一句空話了。

讀中國寓言故事6

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由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這些故事雖然短小、簡單易懂,但是每一個故事裏面都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無窮。

“揠苗助長”告訴我們:自然界萬物的生長和社會的發展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不龜手藥”告訴我們:一個東西用處的大小,不是絕對的,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發揮的作用也就不一樣。所以要注意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邯鄲學步”告訴我們:別人的長處是應該學習,但不能盲目地學習,要目標明確,根據需要,有選擇去學,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喪失了自我。還有“愚公移山”讓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成功一定是屬於自強不息的人。

我喜歡這本書,它教給了我許多人生道理和生活啓迪。它是我的良師益友。

讀中國寓言故事7

武曌[zhào]是唐高宗時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後,就臨朝聽政,不久,她廢了中宗,改立國號叫周,還自稱爲皇帝,就是我們一般稱的武則天。

當她臨朝聽政的時候,太子中宗已經長大了,可以處理國家的大事了,但是皇帝還是不肯放手。

在那個當時,許多的大臣都很不滿,紛紛上書勸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蘇安恆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勸諫皇帝。

奏疏上說:“太子現在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才德也不錯,你卻還貪戀着皇帝的寶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時間已不能讓你拖延下去,我以爲上天和百姓們,都是傾向李家的,你現在雖然還平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總要知道物極必反,器滿則傾的道理吧!”

鸌[hù]冠子一書曾有“物極必反,命曰環流”這句話,就是說一件事情到了極端的時候,一定會產生變化,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結果。

讀中國寓言故事8

我看了一本叫《中國寓言故事》的書,這本書裏有很多小故事。故事雖短但其中讓人領悟到的意義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讓我給大家講一講其中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做“景公占夢”。齊景公有次得了重病,還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被兩個太陽打敗了,這讓他心神不安。然後齊景公就對晏子說了這件事情,晏子就派人去請來占夢者爲齊景公占卜兇吉。晏子讓占夢者對大王這樣解釋:大王的病屬於陰性,而太陽是陽性的就預示大王的病快好了。占夢者就按照晏子對他說的做了。齊景公聽了之後很高興並解除了鬱悶,沒過多久病就痊癒了。之後賞賜了晏子和占夢者兩人。

這則寓言中表示對夢境的不同解釋就對個人的心理影響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齊景公就是如此,而晏子聰明的利用占夢者的默契配合,把消極的影響轉化爲積極的影響。這就說明了任何事情只要向着有利於事物發展的"積極的一面去引導,就會取得良好的促進效果。

我看完這篇寓言故事後,覺得心理因素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好的心理素質會帶來成功,而壞的就相反了,因此在看待一件事情時,不要存在消極的態度和想法,要想着用積極的態度和想法去對待它,這樣才能做好。

讀中國寓言故事9

今天,我們學了《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個寓言故事。

《亡羊補牢》主要講的是一個人在犯了錯誤時,能聽從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就爲時不晚。《南轅北轍》講一個人走錯了方向,在朋友的再三勸說下,仍然固執己見不思悔改。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常常會犯一些錯誤。比如在去年的考詞時,我把等待的“待”寫成“侍”,但是,我只看了一眼,沒把它從大腦的記憶中徹底糾正,結果在期末考試中吃了虧,被扣了分。從此,我認真對待每一個錯字,讓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起到了亡羊補牢的效果。南轅北轍的事情也數不勝數。呼籲保護環境的人無數,可是人們往往充耳不聞,毫不在意。看,滿街飄舞的塑料袋和隨處可見的一次性瓶瓶罐罐,污染了我們的環境,這就是我們的行動和想法背道而馳了。在生活中我們要言行一致,從我做起。我相信美好的環境一定會成爲現實。

我們要學習亡羊補牢的那個人,知錯就改。

讀中國寓言故事10

寓言故事有很多很多,但《呂氏春秋》裏有一篇誰都知道的寓言故事,我對它情有獨鍾。這篇故事就是---《掩耳盜鈴》。

這篇故事主要講的是古時候有個愛佔便宜的人,不管走到哪裏都得順便偷些東西回家。有一次,他看到一戶人家門上掛着一隻大鈴鐺,這隻鈴鐺非希美麗、精緻,他就起了貪念:要把鈴鐺偷走。司是這隻鈴鐺的聲音很清脆、響亮。只要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鈴鐺一響,就會被人發現。突然,他靈機一動,他想,把自已耳朵捂住不就聽不到了嗎?於是,一天晚上,他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後就去偷,結果被當場抓住。

雖然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偷鈴的人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但總是有自作聰明的人去鋌而走險。

比如說有些人考試沒複習,就說自己複習了,給果一考試,慘不忍睹。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要自欺欺人,不懂裝懂,自己欺騙自己。不然到頭來吃苦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說到“自欺欺人”,我深有感觸。比較近不能去學校改成了在網上上課,所以我使用屏幕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有時候我感覺我的`玩心已經大大超過了我的學心。有點控制不住自己。我有一點點近視,媽媽提醒我,用眼時間二十分鐘,就需要休息可是我常常忘記了時間。媽媽一走過來問我,我就跟媽媽說我已經休息好了。看完《掩耳盜鈴》這則寓言後我突然覺得我自己的行爲跟這個掩耳盜鈴的人有什麼區別呢?長此以往,我的近視度數就會逐漸地加深,沒有佔到一點好處,而且到真正去查的時候,就露餡了。讀了這則寓言之後,我決定不能自欺欺人、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讀中國寓言故事11

宋人疑鄰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牆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裏,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誇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後,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麼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後,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裏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麼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着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着的是個什麼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爲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着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並沒有盜竊的行爲,來到楚國以後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爲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着說:"聖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庖丁解牛

庖丁爲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時候,肩倚的時候,腳踩的時候,膝頂的時候,那聲音十分和諧,就跟美妙的音樂一樣,合於堯時的《經首》旋律;那動作也很有節奏,就像優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稱讚說:"哈,好啊!你的技術是怎麼達到這樣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對梁惠王說:"我喜歡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術又進了一步。我開始解剖牛的時候,看到的無非是一頭整牛,不知道牛身體的內部結構,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三年以後,我眼前出現的是牛的骨縫空隙,就不再是一頭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憑感覺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來看去,就能知道刀應該怎麼運作。牛的肌體組織結構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我進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縫隙,從不碰牛的骨頭,更不消說碰大骨頭了。技術高明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爲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廚師,一個月就更換一把刀,因爲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經有幾千頭,然而刀口鋒利得仍然像剛在磨石上磨過的一樣。這是爲什麼呢?就因爲牛的肌體組織結構之間有空隙,而刀口與這些空隙比起來,薄得好像一點厚度也沒有。用沒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體組織間運行,當然綽綽有餘羅!所以十九年過去,我的刀還跟新的一樣。雖然我的技術已達到了這種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時候,還是絲毫不敢馬虎,總是小心翼翼,心神專注,進刀時不匆忙,用力時不過猛,牛體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攤泥土一樣從骨架上滑落到地上。這時,我纔鬆下一口氣來,提刀站立,顧視一下四周,心滿意足地把刀揩拭乾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聽了,高興地說:"好極了,聽了你的這一席話,我從中悟到了修身養性的道理。"

讀中國寓言故事12

近期,我精讀了《中國寓言故事》,其中“塞翁失馬”的故事使我記憶猶新。

文章主要講了塞翁家的馬走丟了,而他卻覺得這事沒準會成爲好事。結果走丟了的馬回來了,並帶回了一匹馬,這時,塞翁卻覺得不一定是好事。果然,沒幾日他兒子在騎這匹馬時摔下來骨折了。大家都來關心他兒子,塞翁又說:“禍福一體,不一定是壞事。”匈奴南下犯境,村上的青壯年全被徵走打仗犧牲,唯有塞翁的兒子因爲傷殘,才倖存下來。

我感慨萬分,對塞翁這種未雨綢繆、深謀遠慮而大受啓示。有人爲了金錢和利益,鋌而走險,置法紀於不顧,最後錢和利沒得到,反而受到法律的制裁。這種一時衝動,不深思熟慮的表現將讓他後悔一生,畢竟世上沒有後悔藥可尋。我們要向塞翁學習他那種冷靜、深謀遠慮、顧全大局的精神,不要因爲一點滿足或一時失落而太大喜大悲,導致情緒的不穩,悲劇的產生。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我們要辯證地看問題,讓好的一面利於我們生活和工作,讓壞的一面給我們警示教訓以便積累經驗,這樣才能正確地引導社會的良性發展。作者:唐韻怡

讀中國寓言故事13

南海中有一個島,島上的人以打魚爲生。島民們對付蛇很有辦法,因此遇到蛇並不驚慌失措。打死了蛇以後,島民們看看扔掉可惜,便把蛇肉烹調了來吃。這一吃,大家發現蛇肉鮮美嫩滑,特別可口,於是,蛇肉成了島民們普遍喜愛的美味佳餚。

有一次,一個從沒有出過遠門的南海人帶着家人到遙遠的北方去旅遊。他們一家人都愛吃蛇肉,怕到了別處吃不到這樣的美味了,就帶了不少臘制的蛇肉當乾糧。

這個南海人帶着家人走了很遠很遠,來到了齊國。他找了一家還算整潔的旅店安頓了下來。齊國人都十分好客,主人見他們從很遠的南方來,就熱情地招待他們。每天做好飯好菜給他們吃,鋪牀、清掃房間、洗衣服,把這個南海人一家照顧得十分周到,房錢也收得很便宜,還常常主動向他們介紹齊國的風土人情。

南海人受到這樣的款待,心裏很是高興,同時也挺感動,於是便跟家裏人商量着要送些什麼禮物給主人,以表達感激之情。想來想去,他覺得蛇肉最合適。北方沒有這類佳餚,主人一定會喜歡的。

打定了主意,他便在帶來的臘蛇肉裏挑開了,最後選中了一條長滿花紋的大蛇。他高興地拿着蛇去見主人,想象着主人開心的樣子。

齊國在北方,很少產蛇。齊國人一見到毒蛇,嚇得逃命都來不及,更別提去吃了。所以見到南海人送來的大花蛇,害怕得臉色都變了,吐着舌頭轉身就跑。南海人大惑不解:主人這是怎麼了?他想了好一會,對了,一定是主人嫌禮物輕了。他趕緊叫過僕人,叫他再去挑一條最大的臘蛇來送給主人。

像這個南海人一樣,遇事不瞭解情況,也不加以調查,就胡亂依自己的猜想來作主觀臆斷,是難以得出正確的結論的。

讀中國寓言故事14

以前,我不怎麼愛看書,覺得書本太厚了,什麼時候才能讀完啊!寒假裏,在媽媽的利誘之下,我讀上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越讀越覺得有意思。讀完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不僅收穫了知識,更明白了許多道理。

讀着《魯侯養鳥》,我笑了,怎麼能憑着自己的喜好,請海鳥喝酒聽音樂呢?這比對牛彈琴還離譜啊!可不能把自己的習慣強加給別人。同時也讓我想到了上學期學過的課文《從現在開始》,貓頭鷹和袋鼠讓動物們按照它們的習慣過日子,大家當然不會選他們當“萬獸之王”。

讀到《刻舟求劍》,這傻傢伙更讓我忍俊不禁。掉在河中間的劍,居然在岸邊找,還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在船上作了記號,真是笨死了。我以後可不能像這樣的傻瓜蛋一樣,不懂變通。

讀中國寓言故事15

我讀的是《中國寓言故事》,裏面有《莊裏丈人》、《門前有狗》、《宋清賣藥》、《五十步笑百步》、等,生動有趣的故事,飽含着深刻的哲學。

《五十步笑百步》講的是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請教國家大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很愛自己的國家,鄰國不愛自己的國家。鄰國人沒減少,我們也沒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孟子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用打仗作比方!兩方對壘,兵刃相見時。一方掉頭就跑,跑了五十步的人,就向跑了一百步的人嘲笑。大王您認爲對嗎?當然不對了,孟子說:“大王知道這個道理。就不希望你的人比鄰國多了。

《莊裏丈人》講的是從前有個老人,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盜,次子叫歐。一天盜出去辦事,還有一件事忘說了。就喊:“盜!盜!可沒想到被衙吏聽見了。就把盜抓起來了,他又叫歐!歐!衙吏以爲要打盜。於是,就把盜打得半死。

讀完《中國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人要了解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估計。名字雖然是物外之物,但也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