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煤的開採範例

煤的開採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公元1275年的夏天,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由於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馬可?波羅還在元朝廷裏當了官員,並在中國整整住了17年。公元1295年底,馬可?波羅返回了威尼斯。他的鄰里鄉親除了欣賞他帶回去的絲綢瓷器外,還請他講他在中國遇到的新鮮事。馬可?波羅對他們說:“在中國,有一種黑石頭,能像木柴一樣燃燒,但火力卻比木柴強,從晚上燒到早上還不會熄滅。”馬可?波羅把這件新鮮事寫到了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中。

煤的開採

其實,馬可?波羅說的這種奇怪的“黑石頭”,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煤。在馬可?波羅見到煤時,我們中國人用煤作燃料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也就是在馬可?波羅之前五千多年前,就認識了煤。

煤,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爲石涅、石墨、石炭等。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山海經》,便有這樣的記載:“女牀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女牀山就是“陝西鳳翔的岐山”。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女牀山的南面多產赤銅,山的北面多產石涅,也就是“煤”。這是古籍中有關“煤”的最早記載。

早期拿來作爲雕刻材料使用的煤,都是取之於露天的。有資料記載和考古發現證明的我國開採煤礦和用煤作燃料,則是西漢的'事。司馬遷曾著有千古絕唱《史記》。《外戚世家》部分,司馬遷在爲竇皇后和她的胞弟竇少君作傳時,選擇了竇少君爲人挖煤,又趕上舊煤坑崩塌,100多人皆死於非命,而唯獨他僥倖逃生的典型事例,來反映竇少君的不幸遭遇。然而,司馬遷卻沒有想到,他的這段記載,竟是中國乃至世界採煤的最早記錄。1958年至1959年間,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鞏縣鐵生溝發掘了西漢中後期的冶鐵遺址。結果發現,當時的人們鍊鐵是用木柴、原煤和煤餅作燃料的。唐宋以後,我國煤的開採和使用更爲普遍,而且採煤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河南鶴壁市北宋晚期煤礦遺址中可以知道,當時是先由地面開鑿圓形豎井,然後依地下自然煤層的變化開掘巷道。除考古發現外,記載最詳的,要算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書中寫道:有采煤經驗的人,根據地面上的土質顏色,就能判斷出地下是否有煤,然後往下挖掘。挖掘到五丈左右的時候,才能得到煤。剛見煤層的露頭,毒氣冒出能傷人。但有一種方法能排除毒氣。就是將大竹子的中節鑿通,削尖竹筒的末端,然後把它插進煤層中,那毒氣就能通過竹筒排出了。這樣一來,人便可以在煤井下用大鋤挖煤了。若井下發現煤層向四面延伸,可隨着煤的分佈,橫打巷道挖取。但巷道要用木板支護,以防崩塌傷及挖煤人。凡是煤層挖採完以後,都要用土把煤井填實。

宋應星的這段話,不僅記載了怎樣找礦、採礦,而且記述了排除毒氣和防止塌陷的具體措施。這種措施是很科學的。[-(@_@)-]

西方關於煤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公元315年,比我國晚了近800年;而英國則直到公元13世紀,纔開始採煤,比我國晚了14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