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民間故事 > “稱山”的傳說

“稱山”的傳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稱山”的傳說

“金牛山”,“牛”頭朝南,“牛”尾朝北,唯獨整個“牛”身凹陷於西,凹名謂之“獅過嶴”。嶴的正中,矗立着一棵高十多米,須五六人合抱的大樟樹,那樹身:既高大宏偉,廷拔秀麗;又斑駁脫落,。在離地面到兩米多高的分叉處,有一個能容納二、三人的大樹洞……凡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都知道:這是一棵拴牛的樁,要是沒有它,“金牛山”這隻大金牛啊,恐怕早就入海了。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既沒有什麼山,也沒有什麼海,由於一年四季風調雨順,在一望無邊的平原上,到處顯現出一派五穀豐登、牛羊成羣、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象。多少年來,這裏一直是生命的綠洲。而生活在這裏的子民們,更由於國泰民安,加上男女老幼人勤手快,歷來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一年年,一代代,年年代代,人們寵受着上蒼的特別庇護,在這裏繁延生息,真可比,人間天堂!
  也不知到了何年何月,哪朝哪代。這裏的人漸漸變得懶、饞、佔、貪起來,喏大一個洲縣,竟成了盜匪賊窩、淫窯賭殿。但見那男的不思耕作,卻想大酒大肉;女的不思縫織,卻想穿金戴玉。做官的貪得無厭,敲詐勒索;有錢的吃喝嫖賭,花天酒地;貧窮的偷盜擄掠,殺人放火。只可憐:好端端一方土地,一剎時被糟蹋得雞飛狗跳,鬼哭狼嚎,一派烏煙瘴氣,好不淒涼!
  當方土地,自知治理無方,有負天意。但事已至此,再不敢隱瞞,只得將實情奏知玉帝,於是,天庭震怒,召集諸多仙臣,聚議如何整治這一方土地上的生靈。玉帝下旨:由南海龍王前往,即刻將這裏淪爲滄海,所有生靈,一律葬身海底,萬世不得超生!
  南海龍王奉旨回到龍宮,喝足海水,意欲前往赴命,適逢觀世音菩薩和她的金童玉女,攔住龍頭,要他暫且回去,待三個月後再施法,龍王不敢違抗聖命,可又礙於菩薩的面子,只得哀求菩薩在玉帝面前,爲他開脫“抗旨”之罪。娘娘叫龍王放心:這是一件附合天意民心的大好事,日後定有善報。
  卻說觀世音菩薩離了龍王,駕起祥雲,從南海趕至那座將由平地夷爲大海的城堡,一搖身,變成一個白髮富商,(金童玉女變成二個夥計),然後在城外的一個藕池中,隨手摘取一片荷花扔於湖中,那花片立即變成一條大船,船上裝滿了一缸缸黃澄澄,香噴噴的菜油,二個夥計撐着大船,哼着山歌,滿面春風地將大船開進了城裏。
  適逢早市,大街上人頭竄動,叫買叫賣聲陸續不絕,在街面南首,有一座廟宇,裏面端坐的正是觀世音菩薩的佛像,可是這裏的人們早已無心拜佛,但見那佛身上全是蜘蛛網和塵埃。廟的左廂房原是供香客歇息用的房子,如今已被一個姓樑的屠夫佔用做爲肉鋪;廟的右廂房原是香客們用齋的地方,如今那竈上竈下早已成了鼠蛇藏身出沒之處。那富商來到右面廂房,叫夥計收拾了一下房子,將船上的菜油全都搬進了屋,並在這裏安端了下來。
  第二天,他在廂房門口掛起了“菜油鋪”的招牌,並註明:“每個銅鈿一份。”起初,這爿鋪子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是那左廂房賣肉的樑屠夫,在閒着時,拿着一個小茶盅,試着用一個銅鈿去買油,結果得了滿滿的一小盅;那姓樑的嫌少,又拿了一隻小碗,又用一個銅鈿去買油,結果又得了滿滿的一小碗;那屠夫覺得便宜後,又去家裏拿了一隻大碗,再用一個銅鈿去買油,結果還是得了滿滿的一大碗……
  消息不徑而走,一下子傳遍了整座城堡,於是,遠近百里,從早到晚,陸陸續續都有人到這裏來買油.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用小碗的、大碗的、臉盆的、孟盂的;有去了又來的、 來了又去的。從早到晚,川流不息。在“菜油鋪”門口排起了長蛇似的隊伍。說來也怪,只要你拿出一個銅鈿,不論器皿有多大,那兩個呆夥計,總是將它裝得滿滿的,毫不吝嗇。而那一大船菜油,始終是舀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