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精選13篇)

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古往今來,每一位偉大的人物皆是珍惜時間之人,因爲在有限的時間裏他們可以做無限的事。下面小編爲您收集整理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希望對您有幫助!

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精選13篇)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1

巴爾扎克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兩千多個不同類型的人 物形象,他的許多作品都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創作時間表是:從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說,在圓椅裏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然後人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五點鐘用餐,五點半才上牀,而到半夜又起牀工作。

巴爾就是如此珍惜每一日,纔會在有限的時間創造出無數的讓後人驚歎的鉅作。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2

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羅激動地問:“爲什麼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麼珍惜時間。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3

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着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爲免影響學業,他必須每天都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爲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閒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4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爲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爲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爲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着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裏面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助手的臉紅了。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5

古書《淮南子》有云:"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法拉第中年以後,爲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爲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裏從來不放坐椅。

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6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麼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啓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着:"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爲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爲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覈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7

司馬光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當時了不起的大學問家。流傳千古、影響深遠的歷史著作《資治通鑑》就是他編寫出來的。

司馬光小時候在私塾裏上學的時候,總認爲自己不夠聰明,他甚至覺得自己比別人的記憶力差。爲了訓練自己的記憶力,他常常要花比別人多兩三倍的時間去記憶和背誦書上的東西。每當老師講完書上的東西,其他同學讀了一會兒就能背誦,於是紛紛跑出去玩耍了。司馬光卻一個人留在學堂裏,關上窗戶,繼續認真地朗讀和背誦,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肯罷休。

他還利用一切空閒的時間,比如騎馬趕路的時候,或者夜裏不能入睡的時候,一面默誦,一面思考文章的內容。久而久之,他不僅對所學的.內容能夠記誦,而且記憶力也越來越好,少時所學的東西,竟至終身不忘。由於他從小學習一絲不苟,勤奮用力,爲他後來著書立說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

司馬光一生堅持不懈地埋頭學習、寫作,往往忘記飢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書本,只有非常簡單的擺設:一個板牀、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做的枕頭。

爲什麼要用圓木做枕頭呢?原來是這樣的,司馬光常常讀書到很晚,他讀書讀累了,就會睡一會兒,可是人睡覺的時候是要翻身的,當他翻身的時候,枕頭就會滾到一邊,這時他的頭自己會碰到木板上,這樣一振動,人也就醒了。於是,他就馬上披衣下來,點上蠟燭,接着讀書。後來他把那個圓木枕頭看成是有思想的東西,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就是憑着這種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時間,編成了《資治通鑑》這本歷史鉅著。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8

美國副總統亨利·威爾遜這樣說道:“我出生在貧困的家庭,當貧窮開始露出它猙獰的面孔時,我還在搖籃裏牙牙學語。後來,我深深體會到,當我向母親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麼也沒有時是什麼滋味。離開家那時,我才十歲,後來當了十一年的學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最後,在十一年的艱辛工作之後,我得到了一頭牛和六隻綿羊作爲報酬。我把它們換成了八十四美元。從出生一直到二十一歲那年爲止,我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個美元,每個美分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憊的腳步在漫無盡頭的盤山路上行走是什麼樣的痛苦感覺,我不得不請求我的同伴們丟下我先走……在我二十一歲生日之後的第一個月,我帶着一隊人馬去採伐大圓木,我們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裏。每天,在天際的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我就早已起牀,然後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後星星探出頭來爲止。在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勞努力之後,作爲報酬我獲得了六美元,當時在我看來這可真是一筆大數目啊!每塊美元在我眼裏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圓、銀光四溢的月亮一樣。”

在這樣的窮途困境中,威爾遜先生下定決心,不讓任何一個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溜走。他緊緊地抓住了零星的時間,就像抓住黃金一樣,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爲地白白從指縫間流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深刻地理解閒暇時光的價值

在他二十一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了一千本好書——想一想,對一個農場裏的孩子,這是多麼艱鉅的任務啊!在離開農場之後,爲了學習皮匠手藝,他徒步到一百英里之外的馬薩諸塞州的內蒂克去。他風塵僕僕地途經波士頓,整個旅行只花費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他參觀了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歷史名勝。一年之後,他已經在內蒂克的一個辯論俱樂部脫穎而出,成爲其中的佼佼者了。後來,在馬薩諸塞州的議會上他發表了著名的反對奴隸制度的演說,此時距他到這裏尚不到八年。十二年之後,他與著名的查爾斯·薩姆納議員平起平坐,進入了國會。

對於威爾遜來說,他牢牢地抓住了生命中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它們都是他一生的轉折點。他將之當成通向成功之路的階梯。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9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出過一個意味深長的謎: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這是什麼?衆說紛雲,捉摸不透。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說: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爲它永遠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爲它使許多人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對於在等待的人,時間最慢;對於在作樂的人,時間最快;它可以無窮無盡地擴展,也可以無限地分割;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時間可以將一切不值得後世紀念的人和事從人們的心中摳去,時間能讓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時間到底是什麼呢?時間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活着的人來說,時間是生命;對於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於做學問的人來說,時間是資本;對於無聊的人來說,時間是債務;對於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來說,時間是財富,是資本,是命運,是千金難買的無價之寶。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10

著名科學家丁肇中說:“看電影是金錢和時間上的浪費,尤其是時間,那是最浪費不起的。”丁肇中讀起書來非常專心,夏天裏甚至隆隆的雷聲大作時,他都聽不見,可說是雷打不動。

如果遇到疑難問題,他決不中途退縮,要麼查閱參考書籍,要麼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不找到正確的答案,不弄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所以,他的時間總不夠用。在實驗室工作時,往往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爲了搞科研,他需要和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聯繫,他乘飛機是“買月票”。一般人乘飛機不能睡覺,他正相反,乘飛機是最好的休息,常常見他下了飛機,眼睛裏掛着血絲就直奔實驗室……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11

在錢學森的履歷介紹上常有“任國防部五院副院長、院長”的字樣,可實際上錢學森是先當院長,後當副院長。當年 45 歲的錢院長雖然精力充沛,但他既要爲中國的導彈事業舉辦“掃盲班”,又要帶領大家進行技術攻關,還要爲研究院一大家人的柴米油鹽操心。

有時研究院的報告和幼兒園的報告會一同等待他批示。這些行政事務佔用了他很多時問,爲此他給聶帥寫信,要求“退”下來改正爲副,專心致力於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上級同意了他的要求。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12

人們問富蘭克林:“你怎麼能做那麼多的事呢 ? ”“您看看我的時間表就知道了。”他的作息時間表是什麼樣子呢 ?5 點起牀,規劃一天事務,並自問:“我這一天要做些什麼事 ? ”上午 8 點至 11 點,下午 2 點至 5 點,工作;中午 12 點至 1 點,閱讀,吃午飯;晚 6 點至 9 點,用晚飯、談話、娛樂、考查一天的工作,並自問:“我今天做了什麼事 ? ”

朋友勸富蘭克林說:“天天如此,是不是過於……”“你熱愛生命嗎 ? ”富蘭克林擺擺手,打斷朋友的話,“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爲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篇13

文壇巨匠魯迅先生很愛惜時間。他一生撰寫和翻譯了 640 萬字,平均每天寫2000 字,爲無產階級文化寶庫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遺產。

許廣平在回憶魯迅時說:“他常常一點一滴地積累時間學習。成天東家玩玩,西家坐坐,說長道短,是他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時候來談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說:'唉,你又來了,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 '”

魯迅把時間當作生命。他說:“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生命,更爲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正像他所說的,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是用跑步的速度度過了自己的一生。魯迅在逝世前不久,還在病牀上寫作。他有一句名言:節省時間,也就使一個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延長了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