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如釋重負故事

如釋重負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爲,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着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着社會性格的形成。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成語如釋重負和瓜田李下的故事,故事情節精彩,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

如釋重負故事

(一)如釋重負

出處《毅樑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釋義比喻人在解除某種負擔後輕鬆愉快。

故事公元542年,魯襄公病死,公子調繼位,史稱魯昭公。當時,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季孫宿、叔孫豹和孟孫三個卿手裏,其中以季孫宿的權力最大,昭公不過是個傀儡。昭公這個國君也不爭氣,只知遊樂,不理國政。生母去世後,他在喪葬期間面無愁容,談笑自若,還外出打獵取樂。這樣,就使他更在國內失去民心。大夫子;家羈見昭公越來越不像樣,非常擔心,幾次當面向昭公進諫,希望他鞏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奪了政權。但是,昭公不聽他的勸告,照樣我行我素。日子久了,昭公終於覺察到,季孫宿等三卿在不斷壯大勢力,對自己已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於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對三卿的大臣,尋找機會打擊三卿。不久,季孫宿死去,他的孫子意如繼續執政。大夫公若、邱孫、藏孫與季孫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孫氏,便約昭公的長子公爲密談這件事。公爲當然贊成。公爲回宮和兩個弟弟商量後,認爲父親昭公肯定怨恨季孫氏專權,因此勸說昭公除掉季孫氏。昭公聽說鄖孫、藏孫等大夫與季孫氏有矛盾,心裏很高興,就祕密把他們兩人召進宮內,要他們一起來誅滅季孫氏。接着,又把子家屬召來,告訴了他這一密謀。不料,子家羈反對說:“這可千萬使不得!如果這是進讒者利用大王去僥倖行事,萬一事情失敗,大王就要留下無法洗刷的罪名。”昭公見他堅決反對,喝令他離去。但子家羈表示,現在他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的內幕,就不能高官了,否則泄露出去,就不能擺脫責任。於是,他就在宮中住了下來。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孫豹因故離開都城,把府裏的事情託給家臣翩戾掌管。昭公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沒有人會去支援季孫氏,便使孫、藏孫率軍包圍了季孫氏的府第。季孫意如來不及調集軍隊反擊,又不能得到叔孫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請求,願意辭去卿的職務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國外去。子羈勇建議昭公答應季孫意如的請求,但是,後孫堅持非把他殺掉不可。昭公覺得後孫的意見對,就聽從他的。再說叔孫豹的家臣翩戾得知季孫氏被圍的消息,和部下商量後認爲,如果季孫氏被消滅,那末接下來會輪到叔孫氏,所以馬上調集軍隊救援季孫氏。昭公的軍隊沒有什麼戰鬥力,見叔孫氏的軍隊衝過來,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還有一家孟孫,見叔孫氏家已經出兵救援季孫氏,也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過來的後孫,便把他抓住殺死。昭公見三卿的軍隊已經聯合起來,知道大勢己去,只好和藏孫一起出奔齊國避難。由於昭公早就失去了民衆,所以百姓對他的出奔並不表示同情;倒反覺得減輕了他們身上的重擔。

(二)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一詞源於“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近義詞】瓜李之嫌

【瓜田李下的典故故事】

典故一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麼好爭議的,可是議論的人都以爲郭寧是因爲進獻兩個女兒入宮,纔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典故二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建都於鄴)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靜,很有見識。據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後來又升爲博陵太守,且政績空出,很有聲望……。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爲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據說他在尚書的十多年裏,從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名爲他立碑表彰,並送他一個雅號:“清郎”…… 。當然,“清郎”也有爲難的時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後,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爲紀念。這就叫袁聿修爲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麼不必要的嫌疑。但反覆思索之後,袁聿修還是謝絕了,並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裏,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裏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沒有再勉強他。

拓展:

如釋重負成語

【漢字書寫】:如釋重負

【漢語注音】:rú shì zhòng fù

【成語出處】:戰國魯.穀梁赤《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成語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消除緊張的心情。

【如釋重負的意思】:釋:放下、解除;重負:重擔子。像放下重擔子那樣輕鬆。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鬆愉快。比喻人在解除某種負擔後輕鬆愉快。

【如釋重負的近義詞】:輕鬆自如、身心一輕、輕裝上陣;

【如釋重負的反義詞】:如牛負重、重任在肩、泰山壓頂;

【如釋重負的故事】

公元前五四二年,魯昭公繼位後魯國的權力都掌握在季孫宿、孟孫、叔孫豹三個卿手中,而昭公只知吃喝玩樂也失去了民心。大夫子家羈數次進諫昭公要他鞏固自已的政權。後來昭公也發現三卿的勢力已經開始威脅到自已了,於是他也開始找機會處理三卿。季孫宿死後他的孫子季孫意如接着執政,昭公長子與大夫公若、藏孫、郈孫密談勸說昭公除掉季孫氏。有一年秋天叔孫豹不在都城的時侯昭公沉得是個機會,就令藏孫、郈孫帶兵包圍季孫的府邸。季悄意如沒有準備只能守住府邸,叔孫豹的家臣騣戾聽說後馬上帶兵支援,昭公的部隊缺乏戰鬥力很快就被打敗了。孟孫這時也派兵去支援,昭公見三卿聯合知道自已大勢已去,只好跑到齊國去了。百姓們很早就對昭公失去了信心,所以他們倒覺得昭公的遭遇對他來說是輕鬆了。“如釋重負”這個成語是後來史學家們對這個事件的一個評價。

【如釋重負例句】

張恨水《啼笑因緣》第一十一回:“鳳喜聽了這話,如釋重負,倒高興起來。”

鄭振鐸《桂公塘》:“那精悍的中年人,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似的,不擇地的坐了下去。”

【如釋重負造句】

令人談虎色變的熊市持續了五年後終於漲到六千多點,他的股票終於解套了,他也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

這幾年房貸使我們的生活一度處於緊張狀態,後來兩人發憤圖強提前把房貸還掉,夫妻倆也如釋重負感覺輕鬆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