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天奪之魄成語故事大綱

天奪之魄成語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典故】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 《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奪其魄,死期將至。《晉書·溫嶠傳》

天奪之魄成語故事

【釋義】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用法】作賓語;指臨死

【相近詞】天奪其魄

成語故事】公元594年,赤狄酆舒執政,殺了國君潞子的夫人(晉景公的姐姐),晉國出兵滅了赤狄,殺了酆舒。晉國派趙同向周天子進獻狄國的俘虜,趙同的態度很傲慢,劉康公看後很不高興,罵道:“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

民國時期,北京周邊的盜墓活動十分頻繁,清代皇家陵園被盜掘尤其嚴重。我上面的文章說有清妃陵被盜的事情,就是這種背景下發生的。不少人可能覺得奇怪,明代皇家陵園爲什麼沒有被盜挖?其實不是這樣,明陵也被盜墓者盯上,並光顧了。

這篇文章,就來說民國時期盜墓者盜明陵一事。

一般來說,亡國後,新朝會將前朝的陵墓破壞,以絕其風水龍脈。所以中國古代各朝的帝王陵多遭盜毀。但有一個朝代例外,就是本書其他章節中也提到的明代帝王陵,總體保存最好,基本上未被破壞。據勘察,北京明十三陵除殉國的末帝朱由檢思陵被盜、萬曆帝朱翊鈞定陵被考古發掘外,其他陵墓的地宮從未被盜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奇蹟的背後是有原因的。清朝統治者坐了江山,自認爲江山是從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手中奪得的,所以對亡朝比較客氣,沒有破壞明陵。即便乾隆盜陵“拆大改小”,破壞的也僅是地面建築。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尊崇朱明王朝,明陵又得到了保護。

但是,盜墓賊卻從來沒有忘記明陵,民國盜墓賊便光顧了十三陵,德陵最先被盯上了。

德陵的主人,是明代倒數第二位皇帝——熹宗朱由校。

最早光顧德陵的盜墓賊叫侯顯文,是民國時北京著名的盜墓大賊之一,他系北京昌平縣大辛峯鄉人,地方盜匪,20世紀二三十年代橫行於當地,成立了一支擁有武器的盜墓團伙。這個盜墓團伙盜掘最多的並不是皇陵,而是王爺墳,在昌平一帶的清代王爺墳,幾乎都讓其光顧了。

在昌平縣東30裏的翠華山前,東崔村附近的麻峪,原有一處“六爺墳”,墓主是清道光皇帝第六子奕昕,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侯顯文便率人將六爺墳盜掉了。事先,侯顯文帶話給各看墳戶:“誰出家門就打死誰。”嚇得看墳戶不敢在家裏睡覺,大冬天的躲到雪地裏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