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李代桃僵和之乎者也範例

李代桃僵和之乎者也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6K 次

這篇文章講述的成語李代桃僵和之乎者也的故事,故事情節精彩,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

李代桃僵和之乎者也

  (一)李代桃僵

中華民族十分重視兄弟情義,要求兄弟姐妹要感情融洽,你敬我愛,互相幫助,家和才能萬事興。有的人卻不懂這個道理,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謠《雞鳴》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不講兄弟情義的。

有一戶富貴人家,家有五兄弟,其中有一人犯了法要去受刑,其餘四個兄弟卻不聞不問。爲了不喪失自己既得的權利和富貴,他們竟互相攻擊,醜態百出。於是《雞鳴》作者借百姓之口諷刺這幫沒心沒肝的`兄弟,全詩如下: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

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

樹林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詩的意思是:桃樹生長在露天的水井旁,李樹又傍依在桃邊生長。蟲子來咬吃桃樹的根。李樹挺身而出,替代桃樹忍受蟲子啃咬,不惜生命而死去枯僵。樹木尚會以身相代,而人類卻將兄弟情義相互忘掉。詩人熱情讚揚桃李共患難的美德,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不講兄弟情義的人。

後來,人們由此而概括出“李代桃僵”,以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互愛互助。後詞義轉變,現用來比喻以此代替彼或代替人受過。

[-(@_@)-]

  (二)之乎者也

出處: 《湘山野錄》 (太祖)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普 對曰:“語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釋義: 譏諷文人咬文嚼字,不講實際。

故事: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後,準備拓展外城。

他來到朱雀門前,擡頭看見門額上寫着“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彆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爲什麼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麼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 把‘之’字作爲語助詞用的。”趙匡胤聽後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助得什麼事情啊!”   後來,在民間便流傳一句諺語:“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