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四月初八佛誕節的活動

四月初八佛誕節的活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3K 次

農曆四月八不限於浴佛,其實它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各地流行有不同的節日風俗。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浴佛節的相關活動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四月初八佛誕節的活動

農曆四月八不限於浴佛,其實它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各地流行有不同的節日 風俗。山西鄉寧在柏山(後改在結義廟)集會,祭祀晉國大夫荀息,後改祭關公、張飛和劉備,會上爭食油糕,又稱油糕會。民間傳說牛王爲神,各地都在農曆四月八爲牛過生日,稱牛王誕。浙江麗水有一種搶牛饅頭風俗,也是祭牛的產物。牛是農民的寶貝,也是農耕文化的象徵,因此把愛牛之心也帶到節日裏。河南鄧縣農曆四月八要祭瓜神馬武,並展銷黃瓜。江南許多地方爲了紀念孫臏、龐涓鬥智,過烏米飯節,後來演變爲敬佛做烏米糕。天津過出鬼節,祭祀冤死亡者。

我國寺院浴佛,唐以前的儀制已難查考,唐代流行的儀制,由於會昌法難也已失 傳。現存唐《浴像儀軌》(見《續藏》第二編第九套第四冊)是唐慧琳爲了改革我國傳統四冊浴佛儀制,根據古印“僧園每日浴像”,結合偈、贊、密咒等所寫出的構想,因與我國流行的儀制意義不同,沒有獲得推廣。元代《敕修百丈清規·報本章》卷二的“佛降誕”條中,對浴佛儀制有了明確的規定並廣爲奉行,該條稱:“至日(四月八日),庫司嚴設花亭,中置佛降生像,於香湯盆內,安二小杓。佛前敷陳供養畢,住持上堂祝香雲:‘佛誕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寶香,供養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上酬慈蔭。所冀法界衆生,念念諸佛出現於世。’次說法竟,……領衆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爐。維那白佛雲:‘一月在天,影涵衆水;一佛出世,各坐一華。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灑而四生潤。’宣疏畢,唱浴佛偈。”(偈見如上《浴像功德經》)一面反覆唱偈,一面讓僧衆浴佛,最後並以浴佛的功德迴向於無上的佛果菩提。明清兩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規》中的儀制,但亦有所刪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規》的規則,寺院在浴佛的當天,有煎“香湯”和造“黑飯”供衆的習慣,而到明清時則漸不通行。然而,雖說《敕修百丈清規》有很大影響。

  沙溪浴佛節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節,過浴佛節當天,家家戶戶吃欒茜餅,然 後到街上觀看萬衆參與的大型遊街慶祝活動。 浴佛節巡遊日,象角、聖獅、龍聚環三個村出動10條大小金龍、銀龍和木龍,l只綵鳳,20頭醒獅、50個少女花籃擔。還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樂、鑼鼓等隊伍,共2000多人。這些民間藝術團隊,分成兩支隊伍遊街,在周圍幾個村地域活動,當地人叫這種喜慶大遊行做“出高興”,歡迎來自遠近的客人欣賞和參與活動。

  天水浴佛節

天水的佛事活動歷史悠久,尤以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 節”最爲有名。 這一天,麥積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華蓋寺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城區的南郭寺、北道區的淨土寺迎來成千上萬的遊人。各石窟、寺院在舉辦佛事活動的同時,爲了吸引更多的遊人,還開展各種文藝娛樂活動,舉辦旅遊商品和書畫展銷等活動,豐富了節日的內容,既滿足了羣衆的信仰需求,又引導人們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在積極健康的氣氛中進行遊樂活動。

  老北京浴佛節

浴佛節 --民俗四月八 張心笛 農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節,亦稱洗佛節、佛誕節和龍華會。逢浴佛節,老北京的習俗很多,佛教寺廟要舉行紀念儀式,要浴佛、舉行齋會,民間也在這一天有放生和吃結緣豆的習俗。在浴佛節前後,還有民間的拜觀音求子,以及拜藥王活動。 相傳佛教爲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所創立。佛教自東漢時傳入中國後,北京及各地佛寺林立,其佛寺廟宇中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內均供奉着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佛像。 四月初八浴佛節這天,老北京的各個佛寺在這一天要進行對釋迦牟尼的紀念活動--功德法會。法會後的一項重要儀式就是用香水浴佛。《荊楚歲時記》雲:“四月初八,諸寺各設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以爲彌勒下生之徵也”。這是我國佛教史上關於浴佛節的記載。 爲什麼要浴佛?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呱呱落地之時就非常聰慧,會走路、會說話。他前、後、左、右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大地爲他的出生而感動,並用九龍吐水爲其沐浴。所以每到四月初八其誕生日,各佛寺的僧侶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湯”,在寺廟的浴亭裏對釋迦牟尼佛像勻水淋佛,對佛祖進行一次洗浴。浴佛時除紀念佛祖的誕辰外,也有洗滌人心的污穢黑暗、潔淨衆生的心靈之意。這一天各佛教寺廟還會準備些素菜素飯,來招待信徒們的祭拜,也就是那時候的“齋會”。赴會的信徒在吃齋前要先念佛經,齋會後還要討一些洗佛水來飲用,或食些佛寺煮制的一種粥食--“烏米飯”,以示對佛祖的虔誠。 老北京時大小佛寺廟宇很多,尤以西直門外的萬壽寺最爲熱鬧。 萬壽寺坐落在高梁河北岸,歷史上是集寺廟行宮園林爲一體的廟宇,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以柳林爲特色的風景瀏覽區。舊時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半個月的廟會,因此時正值踏青時節,屆時一心向佛的善男信女們紛紛奔赴萬壽寺去焚香拜佛。《燕京歲時記》中記載:“遊人甚多,綠女紅男,聯翩道路,柳風麥浪,滌盪襟懷,殊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致,誠郊西之勝地也”。這一天,幡幢鐃吹,蔽空震野,百戲畢集,有扒竿、筋斗、筋喇(彈撥說唱)、筒子(變戲法)、馬彈(馬戲)、解數、煙火、水嬉等節目,遊人乘車或騎馬、步行,四方來客,摩肩接踵,進香拜佛者,數以萬計。 浴佛節時老北京流行放生。一些佛廟的僧侶和平民百姓常在這一天把自己養的或買來的小龜、小鳥、小魚帶到河邊或山野放生。 在浴佛節這天,老北京還盛行舍豆結緣的習俗。何謂“舍豆結緣”?因佛祖認爲人與人之間的相識是前世就已結下緣分,俗語就有“有緣千里來相會”之說。又因黃豆是圓的,圓與緣諧音所以以圓結緣。浴佛日就成了舍豆食豆日啦。這個習俗起於元代,最盛於清代。清宮內每到四月初八這一天,都要給大臣、太監以及宮女發放煮熟的五香黃豆。 這個習俗在佛寺及民間流行更甚。四月初八開廟時,焚香拜佛後,還要將帶來的熟黃豆倒在寺廟的笸籮裏,以代表跟佛祖的結緣。在百姓家,這一天婦女早早用鹽水把黃豆煮好,然後在佛堂裏虔誠盤腿而坐,口唸“阿彌陀佛”,手中一顆顆捻豆不止,每捻一次都代表對佛的虔誠,用此法修身養性。在去廟會的路上,常有一些婦女挎着香袋,拿着香燭,挨家去索要“緣豆”,不管認不認識,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願意地給出一些黃豆,雙方不拘多少,只爲結緣。那時的一些達官貴人之家,還常把煮好的黃豆,盛在器皿內放在家門口外,任路人取食,以示自己與四方鄰居百姓結識好緣,和諧相處,保一方平安。 農曆四月初八雖爲浴佛節,但是人們總是把自己的願望表現在節日的活動中,求子就是一個突出例子。各地拜觀音求子者也不勝枚舉。老北京也不例外,四月初八這天老北京的幾處有名的觀音廟也是香火鼎盛。 老北京的農曆四月是佛教活動比較集中的月份,到了四月初八這天更盛。除萬壽寺外,屆時妙峯山頂的天仙廟,以及玉泉山、碧雲寺、香山及崇文門外等佛廟均開廟,屆時也均有藝人表演各種節目。清末時,慈禧太后還常去妙峯山進香遊春,清宮內的由太監和侍衛組成的“槓箱會”也常在妙峯山上走會表演。位於京西的戒臺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也舉行“趕秋坡”和“耍戒壇”。《宛署雜記》載:“戒壇是先年僧人奏建說法之處,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畢會,商賈幅輳,其旁有地,名秋坡,傾國妓女競往逐焉,俗雲趕秋坡”。屆時遊僧臨壇說法,全國的歌女舞女載歌載舞,比歌聲比舞姿,人聲笙歌,五彩繽紛,熱鬧非凡。 此外,在浴佛節前後,還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動,如拜藥王風俗。 以四月初八爲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動是舊時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