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描寫柳樹的詩歌

描寫柳樹的詩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導語:古代詩人好折柳留情,依依惜別。柳也是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描寫柳樹的詩歌,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描寫柳樹的詩歌

柳樹屬於楊柳科,品種繁多,據知有三千多種,遍佈世界各地。我國的柳樹品種也多達五十餘種,尤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黃花柳、長葉柳居多。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很喜歡柳樹。人們藉助抒情媒介,通過感情渲泄,以柳入詩,寫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動人的詩篇。

《詩經》是我國古代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就有詠柳的詩。詩說“昔我往矣,揚柳依依”,詩藉助柳絮依依,寄託懷往之情。很著名的詠柳詩當推古唐詩人賀知章的`《詠柳》詩了:

碧玉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條。

不知細葉誰栽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用絲條細帶比喻柳條,詩人藉助豐富的想象,別出心裁地嘔歌了迷人的春天。在春風吹拂之下,柳樹抽芽長葉,正是細如剪刀的春風,“裁”出萬條碧綠的柳條,裝扮出這綠意盎然的春天。

白居易的《楊柳枝》則將初春新柳的婆娑輕揚,弱不勝鶯的風姿,描寫得細緻入微。詩道:

依依嫋嫋復青春,

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

綠絲條弱不勝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觀察柳絮形狀很細緻,他的《池上絮》堪稱鞭辟入裏之作:

池上無風有落暉,

楊花晴後自飛飛。

爲將纖質凌清鏡,

溼卻無穹不得歸。

這裏,楊花即柳絮。夕陽胡畔柳絮滿天,楊花飄落水面,被水浸溼再也不能飛起來。詩人通過這一細節描繪,體現出陶醉於旖旎的大自然風光的情趣。

唐代詩人吳融有一首《楊花》則又有另番滋味:

不鬥濃華不佔紅,

自飛晴野雪朦朦。

百花長恨風吹落,

唯有楊花獨愛風。

詩表的是對楊花的肯定。楊花雖然沒有百花豔冶的顏色,但是卻有着百花所沒有的個性。它不懼怕風吹雨打,反而憑藉風力,在空中像雪花似的自由自在飛舞,別具一格。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柳》詩云:

歲歲逢春春可憐,

爭禁三起又三眠。

絲絲愁緒隨風亂,

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牽遊子棹,

離亭留贈旅人鞭。

一聲長笛河槁晚,

回首蒼茫幾樹煙。

這首詩雖然題名爲“柳”,卻抒發了遊子的離情。岸邊長長的柳條彷彿捨不得遊子遠去,要牽住即將啓程的船。柳樹被人格化了。暮色蒼茫中,船上的遊子也頻頻回首眺望河邊如煙的垂柳,好象在向親人作別。

我國古代與柳有關的掌故就更多了,這裏僅舉一例。清代西征大將軍左宗棠斬驢的故事和後人的頌詩,至今仍在西北地區廣爲傳頌。

清朝同治年間,俄國軍隊霸佔北疆領土,朝廷派左宗棠爲大將軍,西征抗敵。同治五年(1866年),左軍揮師入甘,但見沿途“赤地如剝,禿山千里,黃沙飛揚。”左即傳令:“凡大軍經過之處,必以植樹迎候,否則,無論巡撫、縣令,提頭來見。”軍令如山倒,很快地,大軍明天到哪,樹就先天栽到了哪。左率軍一路廝殺到北疆。返回時,沿途已是“千里隴原,柳絮娜娜”。在凱旋途中,左宗棠見一些樹皮剝落,以致枯死。左下車細看,發現一棵樹下繫着一頭驢子,它正在啃柳樹的皮,左宗棠當即火冒三丈,下令侍衛,將驢牽到酒泉城內鼓樓下,然後擊鼓傳令,集合軍民、官吏前來聽令受訓。左站在鼓樓上,下令當衆斬殺驢子,並宣佈,若有人膽敢破壞柳樹,與驢同罪,格斬勿論。人們心膽俱驚,誰也不敢再傷一棵柳樹,幾年以後,柳樹成蔭。當地老百姓爲了紀念左大將軍植樹愛柳的功勞,就將左公西征時所栽的柳樹起名爲“左公柳”,甘肅巡撫楊昌浚,還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以讚頌此項功德。詩云:

大將西征人未還,

湘湖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度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