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爲什麼劉備不重用趙雲

爲什麼劉備不重用趙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導語:衆所周知,趙雲是劉備手下的得力干將,然而奇怪的是他似乎並沒有受到特別重用,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爲什麼劉備不重用趙雲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爲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景耀四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衆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雲爲順平侯。

  劉備爲何不重用趙雲

原因分析一:

三國之後的西晉時期,盛行門閥制度。門閥士族在政治、經濟上享有極大的特權,操縱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在政壇造成了公門有公,卿門有卿以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峯,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羣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衝擊,但其生命力極爲頑強。袁紹貴爲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爲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臥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黴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議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羣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徵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第二個原因,是因爲趙雲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將默然,只有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爲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只得大喜從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了。

沒有野心,不懂得鞏固自己的勢力,沒有自己的親信家將,在那亂世之中,廣張羽翼是何等重要得。關張自成一黨,家將衆多,如關平,周倉等,馬超世代公候,投劉備時又是帶者全部家將,黃忠曾爲長沙太守,親信也肯定不少。獨有趙雲向來是單槍匹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輕了。

爲官清廉。從劉備,孔明幾次欲大賞趙雲,趙雲不受或分賞諸軍,可見趙雲爲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沒錢籠絡家將,估計他也是蜀漢那些貪官的眼中釘。我在想,若是蜀漢統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話,恐怕趙雲更不好過。

第三個原因是趙雲時運不濟,投劉備時,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期,根本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劉備都是是寄人籬下,因此趙雲屢屢充當警衛長的角色。等到劉備開始有兵可用了,已經是十數年後了,誰都習慣了趙雲警衛長這一職位,因沒有統兵經驗,蜀漢又將領衆多,自然也就沒有統兵機會了。一直到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將可用了,纔派趙雲爲主將上陣。那時的趙雲,已經是滿頭白髮了

趙雲犯了爲官的幾大禁忌,又時運不濟,故雖一生任勞任怨,也只能是死後封侯。當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於如此結局。

關於趙雲的統帥能力。趙雲品性謙遜,性情冷靜,善內政,從擇定賢主,千難萬險,追隨不改見忠貞種看出,趙雲實有大智慧。若趙雲統兵,輔以一智謀之士,我肯定謀士之言他能聽得進。

爲將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條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將吳起親自替士兵吸膿,爲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趙雲,做戰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難得的是,有大賞又不獨自享受,而是分與諸軍。這樣的人不是帥才那什麼樣的人才是帥才? 三國9中像張飛這種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統帥

統兵作戰經驗尤爲重要,而經驗是需要積累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天生的將軍。若是趙雲一開始就定位在統帥的位置上,我以爲他的統兵能力不比關羽差。

原因分析二:

三國所以能爲人津津樂道,多多得益於半真半假的名着〈三國演義〉。衆人鹹雲:要破除演義迷信,拉諸葛亮下神壇。其實演義中神化的何止諸葛一人,神化最着者爲諸葛,次者爲不曾溫酒斬華雄,斬顏良卻未誅文丑,不曾過五關斬六將,不曾華容道捉放曹,被後人奉爲帝的關羽。再次者當屬趙雲,前二者歷史真面目已多有揭批,惟獨趙雲仍爲衆人之最愛,不疑演義中的神化描寫。雲之擁躉少安毋躁,不妨先來看看趙雲一身在歷史中的表現。

趙雲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爲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爲先主主騎。公孫瓚自己就是庸才,趙雲即便是天兵天將也不會被他用出個模樣,所以雲在公孫處毫無表現。

投奔劉備,雲得名主,下面便是他此後的所有表現:

1.及先主爲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

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爲牙門將軍。

2.孫權聞備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慾將備子禪還吳,張飛、趙雲勒兵截江,乃得禪還。

3.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

分遣趙雲從外水定江陽、犍爲,飛定巴西、德陽。

4.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魏兵疑雲有伏,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備明旦自來,至雲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爲膽也!

5.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爲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衆拒之。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衆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爲鎮軍將軍。

在趙雲統共五次的身手施展中,竟只有一個是攻城略地,也不過是疲憊益州的兩個郡縣,在劉備已破綿竹,張飛在另一路協同作戰,要想失敗也困難的局面在完成的。而其餘四次皆在各種失誤或失敗中扮演救火隊。窮其所能不曾斬一名大將、拔一處要塞、破一次大敵;畢其一身不曾領重任而爲先鋒或統帥、鎮關隘而獨當一面、加高官而成封疆大吏。

劉備取益州克漢中後,自稱漢中王。直接拔牙門將軍義陽魏延爲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以鎮漢川。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鎮守荊州;張飛爲右將軍,假節,領巴西太守;馬超爲左將軍,假節;黃忠爲後將軍,趙雲僅得到翊軍將軍,疑爲近衛軍、御林軍的統領而已。而他在許多年前第一次護救劉禪於長阪後就已封爲牙門將軍,竟然多年後不及一個新的牙門將軍直升鎮遠守咽喉要塞。

許多人在說劉備真是瞎了眼,竟然不重用趙雲。不然不然,觀趙雲此前可曾斬獲顏良這樣的名將?可曾擊破張合這樣的強敵?可曾將兵城下便震降成都這樣的要地?可曾一戰而斬夏侯淵這樣的統帥?

於是又有人說趙雲沒有大的建樹,是劉備不曾給趙雲表現的機會。不然不然,歷史中的劉備識人、知人、用人,遠勝諸葛亮,遠勝蜀漢陣營中的任何人。即便不能與曹操比肩,也相去不遠,否則他無法由窮寇至霸主。政治家可以不知兵不通治,卻不能不知人善任。一身在人才方面慧眼如炬的劉備決無可能對常年跟隨的趙雲看走了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條:不堪大任,做保鏢到很稱職。

趙雲的追星族們請放下手中的爛番茄和臭雞蛋,俺並無意搗毀子龍神壇,只企圖還雲一個歷史真面目,而且是一個其實很光輝面目。

俺在史書中看到的趙雲,雖不算一個出色的將才,卻在他身上看到了武將中絕無僅有政治眼光。來看看幾段其他將領掙紅了臉也憋不出來的政治見地吧。

1.時議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賜諸將。趙雲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爲。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備從之。

2.漢主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翊軍將軍趙雲曰:國賊,曹操,非孫權也。若先滅魏,則權自服。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衆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

3.亮問鄧芝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爲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庫,須十月爲冬賜。亮大善之。

以上事實已足夠顯現趙雲的大局觀和政治判斷力,這正是前後左右四大將軍所缺乏的。在軍事方面他雖無甚建樹,卻決無錯漏和慘敗,用圍棋語言來說,是當之無愧的善敗者不亂。空營計這樣的創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需要泰山崩而目不瞬的`超人膽識和驟然臨之而不驚的非凡沉着。劉備不假重兵於雲手,常留在身邊,正是要其揚長避短,既能處變不驚、有條不紊地看護自己、家人及羣臣的安全,還能用其遠見卓識的大局思維得到頗有價值的進言。

這麼久遠的歷史會有很多真相消亡了,卻總留下一絲線索讓後人探尋。去過成都武侯祠的人都會驚異地發現,順平侯趙雲竟然端坐在文臣廊!這是個不經意的失誤嗎?可不要忘了武侯祠在〈三國演義〉的作者出生前就有了。趙雲雖脫下了百萬軍中單槍匹馬如入無人之境的五虎上將的外衣,卻展現了獨具魅力另一面,並帶有幾分神祕。

原因分析三:

陳壽在三國志中爲趙雲作傳雖字數很少,但將其與關張馬黃並列,是考慮到他們的勇猛相敵,功勞相匹,如果趙雲不與關張馬黃相類,陳壽完全可以將他歸在其他人中,沒有必要湊人數。這至少證明趙雲是有資格與關張馬黃平起平坐的,因此趙雲也不算不得志。

此外,〈雲別傳〉所載諸事蹟,毫無疑問地證明了趙雲是一位智勇雙全、有膽有識的虎將,且其政治遠見和戰略判斷是其他四將所不能及。〈雲別傳〉雖非正傳,但也不能認爲其毫不可信。

有人說趙雲一生的官位並不很顯赫,甚至還不如魏延,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趙雲的角色是掌內事,是禁軍統領,這一職務非親信心腹智勇足備之人不能勝任。中護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蜀的中央軍,《歷代兵制》說:蜀置五軍。其左、右將軍、督、護一人,其中師、監、護、典、參軍各一人,其前師、將軍、監、護、督軍各一人,其後督、將軍、兼一人。其將校略如漢。五軍即前、後、左、右、中軍,中軍與曹魏一樣同時又是宿衛部隊,前、後、左、右四軍略等於曹魏的外軍。據《三國志。蜀志。關張馬黃趙傳》,前、後、左、右軍的統帥分別是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而中軍,由於蜀國沒有設置中領軍,故而以中護軍爲統帥。因而關張馬黃趙分別爲前右左後中五軍的軍事統帥,陳壽將其列爲一類立傳,自有其道理。趙雲之所以沒有留下斬將奪關的輝煌戰績,是因爲中軍與外軍的分工不同。趙雲的職責在禁衛而不在臨陣破敵,重防禦而不可主動出擊,他很少有機會像關張馬黃那樣統領大兵與敵正面交鋒,因爲領袖安全才是第一要務,擅自進攻反而是失職行爲。從這個角度再看趙雲的事蹟,作爲中軍統帥他做得非常出色,正如關張馬黃作爲外軍統帥甚稱其職一樣,趙雲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功勞卓着無可挑剔,切不可因爲其工作性質不同就歧視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