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關於桃花的傳說及故事

關於桃花的傳說及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導語:陽春三月,桃李吐豔,粉嫩的桃花實在太搶眼了。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桃花的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桃花的傳說及故事

陽春三月,桃花吐妍,吸引了衆多遊客。在桃花盛開的時候,年年如此,今年更盛。尤其是雙休日,因爲去森林公園觀賞桃花的遊客實在太多,公交車幾乎應付不了!

桃花並未列入中國十大名花之列,有句成語叫做“凡桃俗李”,用桃花和李花來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桃花確實很平凡,很普通,但它的可貴之處不就在它的平凡和普通嗎?這使我聯想起另一句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又何必說話來招引客人呢?只要它有花、有果實,人們照樣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的人多了,就能走出一條小路來!

說桃花平凡,它又不平凡。人間百果,只有桃子可稱爲仙桃;世上百樹,唯桃木可稱爲仙木。傳說黃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聖誕,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宴請諸路神仙。王母娘娘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掌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是天宮中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她種的蟠桃最爲神奇,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既然桃子是仙家的果實,桃樹自然被中國人看作是福壽吉祥的象徵。老年人過生日時,做兒女的常送壽桃給老人,以祝老人健康、長壽、幸福。

雖然桃子並不能真的讓人長生不老,壽與天齊。但桃子養人卻有一定科學依據。自古以來桃子一直是宮廷美容祕方中不可缺少的食材,經常食用能夠使皮膚細膩潔白,臉頰紅潤。有句諺語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人們用這句諺語,其本意是比喻自己情操的不俗與追求事物的完美。尤其是男女在選擇配偶時,表明自己要麼要個好的,要麼就一個不要,絕對不將就的意思!但以鮮桃對應爛杏,足見世人對桃子的偏愛。其實,再貴重的水果,爛了都不能吃,爲什麼獨貶杏子呢?小時候常聽老人說:“杏傷人,桃養人,李子行裏擡死人。”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查了中醫養生理論才知道,桃具有補中益氣、養陰生津、潤腸通便的.功效,尤其適合氣血兩虧、面黃肌瘦、心悸氣短、便祕、閉經、淤血腫痛等症狀的人多食。相反,杏和李子均不可多吃。杏肉味酸、性熱,有小毒。過食會傷及筋骨、勾發老病,孩子過食還極易長瘡生癤……

桃樹全身是寶,桃花果實爲桃;桃核可以榨油;其枝、葉、果、根俱能入藥。道家還認爲桃樹是仙樹,桃木有“避邪”的功能。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裏所說的“桃符”就是畫有神荼、鬱壘兩位門神的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將桃符掛在門上,據說可以“避邪”。此習俗流傳至今,只是時代不同了,在年輕人中間,知道桃符的恐怕已經不多了。

桃木細密堅硬,可作木劍或雕刻。人們用桃木劍辟邪鎮宅。相傳三國時期,曹操因患有頭疼之病,找遍了天下名醫,怎麼看都沒全愈,後來據自己的一位軍師說,用桃木劍掛家裏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蹊蹺。就派人在中原定做了一把上好的桃木劍掛在室內,果然頭疼病不治而愈,而後南征北戰,一直帶着那把桃木劍,幫助他建立了霸業。《封神演義》中的雲中子用來幫助紂王消滅宮中妖氣的也應該是桃木劍,小小的一柄劍,差點讓得道千年的九尾妖狐妲己顯形,可見此劍威力之猛!今天,辟邪桃木劍在許多地方仍有銷售,價格不菲。

聊了桃樹,回過頭來再聊桃花,說桃花普通,它又不普通。被孔子譽爲“思無邪”的《詩經》中,就有讚美桃花的詩篇。如:《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從兩詩中引伸出一個成語“夭桃襛李”,用以讚頌新人的年少俊美。以後歷朝歷代,歌頌桃花的詩篇不計其數,舉不勝舉。不僅如此,桃樹、桃花、桃林、桃園,凡是含有“桃”字的單詞成語,常具有正面的意義。人們將世外樂土稱之爲“桃花源”,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禍亂的“世外桃源”,一個理想的美好世界;人們還將生徒衆多的師門叫做“桃李門牆”,用“桃李滿天下”來讚美教師,比喻他的學生很多,各地都有;而“人面桃花”既用來形容女子美若天仙,又隱藏着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說的是崔護清明京都郊遊,於一庭院桃花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訪,物在人去,感嘆不已,題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本來故事到此就結束了,留給大家無限的想象空間,多好!可是中國人有成人之美的習慣,總是希望有情人總成眷屬,於是就編了一個大團圓的故事,崔護終於如願以賞,與那位美人結成了幸福的一對;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作爲《三國演義》中一個重要的故事情節,更是家喻戶曉,幾乎無人不知;詩仙李白在《贈汪倫》一詩中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後世人就用“桃花潭水”來比喻友情深厚……

在衆多的有關桃花的詩篇中,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比較特別: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後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使我得閒。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在這首詩裏,唐寅以“桃花庵裏桃花仙”自命,表現出一副安貧樂道的曠達胸懷和一種詩酒逍遙的人生境界。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將車馬權貴視如尖土,將“酒盞花枝”的“貧者”奉爲天人,自有傲骨。花間獨坐,半醉半醒,自有風流。在桃花詩中獨居一格,爲後人讚賞!但他裝瘋買傻也好,放蕩不羈也罷,其實都是爲了避禍,是對權貴當政的不滿和無奈!

去森林公園看桃花,偶有所感,東拉西扯,又寫長了!桃花花期很短,所謂:“三月桃花一時紅,風吹雨打一場空”。然“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