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今文古文有什麼不同

今文古文有什麼不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是西漢末年形成的經學研究中的兩個派別。所謂“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兩種字體。“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傳授經典的學者,所持底本是用戰國時古字寫的即爲“古文家”,用隸書寫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古文有什麼不同

“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對立,是從西漢哀帝時開始的。成帝時,劉欲發現古文《春秋左氏傳》,認爲左丘明與孔子好惡相同並親見孔子,故《春秋左氏傳》比以後世口說爲據的《公羊》、《穀樑》更爲可信,於是引《左傳》解釋《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前6),劉歆又在今文諸經立於學官並置博士的情況下,作《移讓太常博士書》,爭立古文經傳於學官。但因爲在西漢朝廷中,不僅擔任教職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連那些達官顯宦也都是通過學今文經而得官的,因此,劉歆的要求遭到諸儒博士的反對,未能成功。也因爲此,纔有派別含義的“古文”名稱。而“今文”則是由於古文家獨樹一幟,迫使原有經師結成一派之後,到東漢時纔出現的名稱,它是古文經師加給立於學官的經書、經說和經師的。

經今古文學之爭雖始於西漢末年,但其爭鬥的高峯卻在東漢。而在這場鬥爭中,卻是古文經學日益擡頭,在民間流傳甚廣,並逐漸佔據優勢。直至鄭學起,經今古文才。趨近混於一同。到清末,以皮錫瑞、康有爲爲代表的今文經學,與以章太炎、劉師培爲代表的古文經學,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經學之爭。時起時伏的'今文古文經學之爭,影響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學術領域,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在經書的字體、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經書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說等內容上都不相同。今文經學近於哲學,強調“經世致用”;古文經學近於史學,講究考據。在東漢,兩者之間還有有神論與無神論、政治與學術的區別。但從純學術的觀點來看,今文經說有異說,古文經學中也有異說,誰也不能算解釋五經的權威,更不能說誰得了孔子的真傳。

東漢時期,經今古文學的爭論,其實質問題是誰是經學的正統和如何統一經學的思想。今文經學既已立於學官,士子也依賴學習今文經入仕,朝臣又通過學習今文經而獲位,因此古文經學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學術一旦跟政治利益結合起來,學術問題也就成爲政治問題了。正因爲此,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由單純的對書籍本身的不同看法,擴大到了學術思想、學派體系、政治觀念和社會地位等諸方面,幾乎貫穿了整個漫長的封建社會,不僅對經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