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二十四節氣小暑的來源

二十四節氣小暑的來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8K 次

導語:小暑節氣說明夏季已經來到中旬,開始進入炎熱階段,那麼小暑節氣的由來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二十四節氣小暑的來源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爲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爲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人們常說“熱在三伏”】

中國曆法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爲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爲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

“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爲“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小暑之時,雨熱同季】

雨與小暑有着相依爲命的關係,金代詩人龐鑄《喜夏》詩云: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薦枕,黃奶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晚涼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入伏以後,暴雨形成的洪水稱爲“伏汛”。

小暑節氣氣溫高,雨水豐富,陽光充足,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的時期。

小暑期間,一方面要加強防洪防澇,一方面要做好抗旱救災,“小暑不受旱,一畝打幾石”,小暑期間的莊稼急需要水,多澆才能滿足高溫下作物生長需要。

小暑時節正是螢火蟲開始活躍的季節

南宋才女朱淑真《夏螢》寫道:

“熠熠迎宵上,林間點點光。

初疑星錯落,渾訝火熒煌。

着雨藏花塢,隨風入畫堂。

兒童競追撲,照宇集書囊。”

樹林間、草叢中都是螢火蟲的樂園,夜幕降臨之後,忽明忽暗的點點白光伴隨着人們度過漫漫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