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方言的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1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裏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這熟悉的旋律歌唱的就是我的家鄉美麗的冰城哈爾濱,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

在我們這裏不光有美麗的冰雪世界,特色的東北美食,以後再和大家分享。今天我要和大家說說東北方言。在我們家裏,經常講東北的家鄉話,比如說:有一種直爽叫敞亮,有一種喜歡叫稀罕,有一種憤怒叫急眼,有一種數量叫老鼻子了。記得有一次我和小弟玩,無意間我說了句:小弟,姐姐可稀罕你了。弟弟開心地說:姐姐,謝謝你。你們猜猜他聽明白了嗎?還有一次,爸爸去超市買了很多水果回來我和弟弟都沒看見。我問爸爸你買水果了嗎?爸爸說:買了,我買老鼻子。我和弟弟都納悶了,不是買水嗎?怎麼變成鼻子了?再說哪有賣鼻子的啊,嘿嘿。後來爸爸告訴我們,老鼻子是方言,就是很多的意思。你們說,我們的方言有趣嗎?

美麗的哈爾濱是一座旅遊城市,夏天有哈洽會,冬天有冰雪節,會有很多祖國各地的遊客來這裏旅遊,我們接待遊客用方言,大家都聽不懂,有時還會鬧出笑話。所以我們要學好普通話,用標準的普通話將美麗的哈爾濱介紹給大家。方言每個地方都有,大家都用自己的方言講話會給別人帶來不便,所以大家都學好、說好普通話,讓我們溝通更方便。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2

四海知音,和而不同

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方言,正逐漸從我們的耳邊淡去。取代它的是字正腔圓、便於交流的普通話,雖方便了溝通,但總有幾分悵然在心中。四海知音,當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方言帶着濃厚的地域特色,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傳遞着獨特的文化風情。聽溫婉動聽的吳地方言,便帶了幾絲柔情;聽雄厚洪亮的西北方言,便多了幾份豪邁;聽幾句京劇,便陡添了京派雄厚的文化底蘊。如果方言正在消失,那傳承在血脈中的鄉愁就會漸漸地變淡,很多以方言爲載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將消亡。傳承千年的中華文化,更會切出一大片,讓人悵然若失。消失的方言將帶走親情友情,乃至更多的情感。因此我們必須保護方言,這不僅僅是在保護一種語言,更是在保護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

當然,方言有時也有達不到溝通交流的問題。地域特色是好事,也是壞事,爲了溝通和交流,普通話的存在是必須的。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若沒有可用的統一語言,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就無法進行正常交流。而且我們會面臨不同的場合,就必須要學會使用一定的書面語,因爲口頭化的語言總會給人一種不莊重的感覺。再者,現在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不推廣學習普通話,便無法實現溝通交流,人也會被社會淘汰。

方言無法適應現代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因此學習普通話也是必然選擇。四海同音,萬衆一心,中國的未來纔會更有希望。普通話的存在,讓生於農田的農民有了開闊眼界的機會;普通話的存在,給了偏遠山區的孩子走出來的機會。普通話或許不柔媚、不雄厚,但它默默變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樑,也讓人與人之間更加親近。

但是推廣普通話就要以犧牲方言爲代價嗎?二者真的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嗎?

雖說方言不可滅,普通話不可少,但二者之間所存在的矛盾仍需調解。我們要保護傳統文化就離不開方言,我們要能溝通交流就需普通話。

四海知音聚合,方能溝通交流,方能發展;四海各有不同,方纔有其特色,方有文化的傳承。四海知音和而不同,從你我做起,尋找到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文化之間的平衡,讓方言不滅,讓普通話推廣。四海知音,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纔是二者本應有的平衡。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3

無錫話,素來被稱爲吳儂軟語,很多人說好聽,可是,隨着普通話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無錫人也不會講正宗的無錫話了,而且,經常因爲有人聽不懂無錫話鬧笑話呢!

有一天,我到一個外地的阿姨家去玩。我跟弟弟兩個大鬧天宮,把阿姨家弄得一團糟。看着滿地的玩具,我對弟弟說:“‘亂倒’(無錫方言極爲亂極了的意思),我們打掃打掃吧。”我和弟弟分好職位:我到廚房洗碗,他收拾玩具。我用力賣力地完成了洗碗的任務,大功告成,我就感到客廳,想看看弟弟收拾得怎麼樣,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玩具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而弟弟他正在一旁玩着玩具呢!我滿頭大汗,氣呼呼地對他說:“你怎麼回事啊。”弟弟疑惑地看着我說:“是你讓我‘亂倒’的啊!哦!”原來弟弟把我說的“亂的”聽成了“亂倒”我指着他的小腦袋,他抱着我的腳,笑得合不攏嘴。這時我已經筋疲力盡,我問阿姨要一杯水,當我用無錫話說出去的時候,不小心將“水”讀成了“屎”,阿姨和藹可親的對我說“要熱‘屎’還是冷‘屎’。”我紅着臉,弟弟在一旁哈哈大笑,阿姨也笑了。

唉!都是方言惹的禍啊!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4

重慶城依山而建,人謂“山城”;冬春雨輕霧重,又號“霧都”。但若拋開這些稱號,方言則成了重慶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重慶方言以直白易懂,靈活多樣,短小精悍,形象生動而着稱。使語言交流不但幽默風趣,而且含蓄生動,顯現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

“掐沒得。”一陣熟悉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我回頭一瞧,原來是表弟,我連忙回答:“摸掐,屋頭來客老,喊我買酒。不忙擺老,我還會切嘞。”咚咚咚,一陣短促的敲門聲。“開起累,你個傻娃,我忙得很,莫添亂老。”媽媽像開槍打子彈一般說到。我敢忙進屋,把酒放在了桌上,只見小姑她們都在爲這頓團圓飯忙活着。我趁着大家都在忙活,偷偷躲在陽臺吃薯片,可真是浮生偷得半日閒。誰知被妹妹發現了,她大聲吼道:“你個撇娃。”但被我及時阻止,可是犧牲了我的薯片。我失落的回到客廳,唉聲嘆氣的,忽然,我眼前一亮,深深地被桌上的紅燒排骨吸引了。

我最喜歡吃獨食了,還沒等開飯,我就開始享受美味了……

不知媽媽什麼時候出現了,結果可想而知了。父母們正邊吃邊擺龍門陣時,妹妹突然哭了起來,媽媽破口大罵:“仙人闆闆,你在幹哈子”。妹妹正哭得起勁時,突然轉身夾了一塊紅燒排骨,這讓大家很意外,開始是一愣,後來便狂笑不止——本來大家不知她如何收場,沒想到……正當我笑得合不攏嘴時,小姑喊道:“不行老,我要包席老,你妹妹恩是小娃兒,上一刻說的,累一刻都變卦老。”我開始還不解的望望媽媽,但我很快恍然大悟。給大家透露一下,其實包席就是噴飯啦!

關於重慶方言,我記得一個恨有趣的笑話,其實這個笑話就是與“開槍”有關,你可別驚訝,這個開槍可不是真的開槍,只是重慶人所說的說話。其實每個地區的方言都是一張無形的名片,它會讓大家的生活更融洽,更和諧。俗話說一方一俗,其實就是造就我們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原因。重慶方言不僅詼諧幽默,又具有濃厚的麻辣風味,就像重慶人的性格一般,火辣又奔放。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5

文化與語言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語言是記錄文化的符號系統,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和思維工具,通過語言把文明成果,知識,技能鞏固保存下來並傳播開去,同時語言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我們通過語言研究來揭示積澱的文化,特別是沒有被言語作品記錄下來的文化,這也即是我們所說的文化中有語言,語言中也文化。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廣泛的內容,涉及各個方面,因此語言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語言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各民族間是通過語言系統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對一種語言的調查我們一般都是通過此語言在各個地方的使用來分析它的文化現象。以方言文化爲例,近年來,國家正在大力推廣普通話,方言文化似乎漸漸的被人們忽視了;也隨着人們交際的日益廣泛,方言確實存在逐漸消亡的趨勢。雖然方言只是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其本身也是一種完整的系統。它們都具有語音結構系統,詞彙結構系統,能夠滿足本地區社會交際的需要。方言作爲語言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特點和意義。方言文化因地域等各種因素不同,各地域方言大放光彩,猶如滿漢全席“各味俱全”。方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併成爲區域文化的密碼,它是人文沉澱的產物,是文化認同和身份確認的重要標籤。它的發展影響着整個文化的發展,所以對方言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各地的文化。

當然,方言在學校也是一種促進同學間相互交流的工具,在大學裏,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就有着不同的方言。對方言進行調查,可以瞭解方言在當前大學中的使用以及它所揭示的文化現象。此次調查主要是採用問卷調查方法,通過問卷分析發現,備受大家喜愛的'東北話,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學校中四川方言學生佔有絕對優勢,此外山東話、吳方言等在學校中所佔比例也相對較大。這些現象說明了方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已經成爲了人與人間交流的一個重要工具,同時這也反映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不同的文化現象。

方言不僅是區分每個地區的一種標誌,更是作爲中國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載者,也是含義最深刻的語態。我們要調查或者研究一種文化現象,就要了解和語言之間的關係,語言決定文化,並且反映文化。因此,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保護好方言文化,使之促進我國文化的多樣化發展。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6

我在晚上習慣去夜跑,大概9點的樣子。我們小區旁有一家電器廠,每到9點,就會有一大羣騎着電動車的人擁出來,讓冷清的街頭一下子熱鬧起來。

有些人蹲在路口,手中拿着手機,用我聽不懂的方言對那頭說着什麼,那些一閃而過的、平凡的面孔上都帶着幸福和期盼的笑容,大概是在等着妻子或丈夫下班。有些人已經騎着電動車和妻子一同在回家的路上,坐在後座的人雙手摟着前人的腰,摟得緊緊的。

還有人在路口眼巴巴地抽着煙,大概還在等人。

在蘇州這個快速發展的城市中,有那麼一羣人,工作狀態是996,甚至997,拿着微薄的工資,吃着食堂劣質的飯菜,受人排擠,但他們卻有着所有百姓一生去追求的東西——幸福。

他們或坐在石墩上,或站在馬路邊,或躺在電動車上,翹着二郎腿,低着頭顱,微閉着眼睛,對着手機說着東北話,河南話,山東話,對着另一頭親切地問着一些無比平常的話,即使渾身透露着疲憊,以至於連腰也直不起來,卻努力把聲音變得輕鬆,話變得平淡,讓壓力不至於散入語言,在這一刻,變得平凡,不再偉大,但十分溫暖與可愛。

他們操着一口方言,在城市各個建設的中心聚集,即使一天的活再累,聽到話筒那頭傳來的家鄉話,也不由笑起來。即使各地方言各有特色,有些則比較粗獷,有些則比較溫婉,但卻沒有區別,這是每條小船的纜繩,把他們和家系在了一起。雖然微小,但卻是一生都無法也不能割斷的,否則都會迷失在異鄉的人山人海和各種沒有親切感的語言中。

方言不僅讓他們有回憶家鄉的依憑,還讓他們有了支撐下去的動力源。他們的普通話可能不好,但相比與正兒八經的白領,他們的語言讓他們的工作有了盼望,有了目標,那是對配偶、子女、父母,一整個家的支持,一年只回一趟家的工人,方言成了他們連接家鄉血脈的紐帶,對那崇山峻嶺的大聲呼喚,對那潺潺溪流的輕聲細語,對那棟房屋的親切問候,對家人一個溫暖的擁抱……這些,是在發達的城市也不能給予一個遊子的。

方言,是一座橋,一個在腦中展開、建立的家鄉。正是這樸素的、外人難以聽懂的一筆一畫,一平一仄,成爲了每一個異鄉漂泊者的精神支柱。

關於方言的議論文7

語言是各種文化的重要體現。世界上有英語、德語、法語等。而我今天要講的是漢語裏屬於我們天台特色的語言。

我們天台話有着悠久的歷史,但有些人卻覺得它是一種髒話,一點也不文明。我覺得它既然能成爲我們依賴的獨具特色的語言,就必然有着它那像百花叢中,有一株閃閃發光的特點,在吸引着我們的內心。我覺得天台話有許多好處:它讀起來總有一種流暢的感覺,彷彿是一條流水線。只要有人用天台話誇獎你,總能把你誇得喜笑顏開、紅光滿面。天台話還有其它語言比不上的豪邁氣概,用天台話在臺上講話準讓你信心滿滿。它彷彿有萬獸之王的熱情大氣,讓人們一聽就會迷上這迷人的語言。當然,天台話在“吹牛”方面也是一流的!

天台話有這麼多好處,可仍有人說它的壞話,打它的小報告,不過我們不用去理會這種不知情的人。說到天台,我不禁要囉嗦幾句:天台的美食是天下第一棒,可以讓你的口水流成一條河,天台當然也是藝術的國度,這裏的人們都是能歌善舞,連天上的神仙也要拉把椅子在空中觀賞。你說天台是不是一個美麗的小鎮?(以上純屬誇張)。

各個地方都有它們的特色,它們各有各的味道,也需要我們這種“高人”去品味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