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油畫議論文

油畫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2K 次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油畫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油畫議論文

油畫議論文1

【論文關鍵詞】當代;油畫;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引入了蘇聯契斯恰科夫體制的繪畫教學模式。毋庸置疑,這種教學模式的引進在當時對我國的油畫藝術教育產生了極爲重要的影響。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我們的當代油畫藝術教育也不應該是工具主義式、技術主義式的培養藝術匠人,而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

20世紀50年代,我國引入了蘇聯契斯恰科夫體制的繪畫教學模式。毋庸置疑,這種教學模式的引進在當時對我國的油畫藝術教育產生了極爲重要的影響。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比如,過分着眼於學生的技能訓練,偏重於科學、理性地觀察和描繪對象。

這種日趨於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似乎使藝術日漸演變成爲一門追求技術和理性的學科,從而變成了一種機械化的勞作。當然,對於油畫藝術來說,科學、理性的觀察表現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藝術畢竟是一門強調形象思維的學科。而從藝術匠人到知識分子的蛻變必然要有幾個因素的保證。也就是說,當代油畫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素養,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個性化的藝術語言的培養。15世紀,意大利雕塑家季培爾底曾提到,希臘人是繪畫、雕刻的研究家,這表現在他們的素描理論上,沒有這種理論,就不可能是個優秀的雕刻家或畫家。可見,一個藝術家之所以優秀,並不僅僅是因爲他所擁有的精湛的技能。

因爲,精細的模仿能力只是藝術活動的基礎,但卻不是決定藝術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個性化的藝術語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藝術家的學識修養和深刻的思維建構纔是決定性的因素。這也就對當代油畫藝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戰。在教學過程中,當代油畫藝術教育工作者在強調學生的技能訓練的同時,也要重視對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大膽創造給予鼓勵,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發掘學生的創造性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另一個層面上說,這也對當代油畫藝術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在過去幾十年的油畫教學理論中,曾出現過油畫教師應該首先作爲一個藝術家還是一個教育家的爭論,但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來看,時代對油畫教師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筆者看來,一個好的藝術家未必能成爲一個好的教師,好的油畫教師不僅應該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更應該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但是,針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教育現狀,油畫教學要想適應當代藝術的發展,油畫教師不僅應該是一位成功的藝術家、教育家,更應該是一位瞭解當代藝術發展現狀的“半個理論家”。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代油畫藝術教育工作者對當代藝術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轉化。當代藝術的前衛性、實驗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輕學生學習和借鑑的。甚至,美術院校可以開設融會當代藝術成果和經驗的新課程,通過對學生傳授當代藝術成果,使學生能夠得益於多元的當代油畫藝術教學資源。

相比而言,傳統的學院派寫實教學體系的`課程設置較爲單調,教學內容也相對過時、守舊。在以往的油畫教育中,各大美術院校多貫徹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的方針,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年輕學生沒有過多的自我判斷和辨別意識,在創作過程中普遍缺乏自信,過分的依賴於教師的判斷。因爲現有的藝術教育體制多引進蘇聯契斯恰科夫體制的教育模式,在強調技能訓練的同時,並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批判意識。

當然,現在中國目前的學院體系裏面,除了傳統學科之外,另外還增加了許多新的課程設置,比如中國美術學院成立的新媒體藝術系、四川美術學院的油畫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術學院的現代藝術學院等,都開始注重實驗教學。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擁有很長的辦學歷史,雖然被稱爲新媒體藝術系,但是他們的學科帶頭人張培力卻是油畫專業出身,由於對油畫專業本身的瞭解,在指定教學方針政策時便更爲自由靈活,可以吸收油畫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體創作中,所以,中國美院的影像藝術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一直出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四川美術學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畫藝術的延伸。就體制上來說,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畫系的一部分。在這種體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學對擴寬油畫系的視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總體上來說,當代油畫藝術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個要點,即要與當代藝術產生良好的互動。油畫教育要與當代藝術產生良好的互動,就是要讓油畫與油畫教育真正的具有當代性。但如果依照陳默先生對藝術教育當代性的四點定義,我們油畫教育並沒有真正體現出其當代性。其中第一個標準即對當代藝術教育的反思必須落實到第二條當代藝術教育轉型的實踐過程之中,不然,當代藝術教育反思就沒有任何說服力。同樣,無論藝術教育與當代藝術融合到何種程度,以及當代藝術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們的最終決定性因素還是要歸爲藝術教育的轉型。

當代藝術專業雜誌上也不乏對當代藝術教育進行反思的文章,網絡上也時常看到呼籲藝術教育改革的口號,但是我們卻沒有看到當代藝術教育轉型的實際行動。中國當代的主流藝術教育體制一直延續了50年代中期以來的以畫種爲界線的分科方法。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中國當代的主流藝術教育也沒有從本質上超越50年代蘇聯的教學模式。其實本文反覆強調的是第三點,即當代藝術教育與當代的融合,也即當代油畫教育與當代藝術的融合。既然我們還稱之爲油畫,我們就要保持油畫的基本屬性。我們必須認識到,當代藝術發展今天,已經沒有語言上的差別,油畫和雕塑、裝置等語言已經不再有前衛和後衛之分。基於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油畫應該吸收其他藝術語言,而又不放棄自己的語言模式,這纔可能稱之爲油畫教育轉型。

參考文獻

1陳默。藝術與藝術教育的當代性[J]。

油畫議論文2

貝特勉特曾說過"時間抹掉一切記憶,礙眼的東西更須拭去,擦掉乾乾淨淨,不留痕跡,然而拭去後的痕跡,顏色卻更鮮豔。"油畫正如那拭去後的痕跡,經過時間的磨練,愈加得珍貴。而這個短暫的假期又如同傳世油畫一樣,在以後的生活裏珍貴無比。這個假期或許是開心的,但是高考氣息無時無刻的壓抑這自己;或許是輕鬆的,但是輔導班之間來回穿梭的身影證明了一切;或許是悲傷的,但是一時的勤奮一生的幸福一直提醒着自己;或許是痛苦的,但是父母精心的呵護溫暖了心頭。我很肯定這個假期是精彩的,是豐富的,是不悔的。

在我的心中向日葵的花神當之無愧的是文森特·梵高,一個以向日葵爲畫之精髓的年輕畫家。他曾經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淨的或調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緻的塗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裏的彩繪玻璃一樣。"梵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自內心虔誠的藝術情感。他懷着對藝術無比狂烈的熱情,追逐着對藝術最高境界,這部流傳萬世的《向日葵》就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地方出世。這部由十四朵色彩對比強烈、寓意豐富的向日葵組成的油畫,正如我這個時刻的心情,在外表貌似輕鬆的情況下,心情是狂烈的、激動的。

秋天的腳步漸漸靠近了身邊,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場景漸漸進入了人們的眼簾。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羣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羣形成對比,她們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裏尋找零散、剩餘的糧食。他精巧的畫面設計讓陽光照在她們身上,使她們顯得愈發結實而有忍耐力。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儘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於表情——忍耐、謙卑、忠誠。對呀,米勒表達的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枯燥的作業練習,讓我們學會了忍耐;面對任何試題,或簡單或複雜,我們都保持着謙卑的心態;我們必須對我們自己忠誠,每一道試題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生活依舊在進行,時間依舊在流逝。油畫依舊在傳承着它的精神。

油畫時刻記錄着人們的生活,描繪着人們的行爲舉止。它或是溫馨,或是淒涼,或是狂烈,或是愉悅。假期的時光漏斗裏的流沙愈漸愈少,每顆沙子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