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小升初作文 > 小升初作文指導(7篇)

小升初作文指導(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升初作文指導,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升初作文指導(7篇)

小升初作文指導1

一、自擬題作文

此類作文命題思路是先明確一個“靶心”,再要求考生自擬題寫記敘文。命題者在命題時爲考生提供了一個簡明的引領性提示。這些提示在材料選擇和習作思路上給了考生一個重要的導引,使考生對主題的感悟有了個性發揮的餘地。

審讀提示語,首先抓住其中關鍵詞,其次,提示語中常常包含着命題者對選材範圍的規定,審讀時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語”中各分句的意思。學會抓提示中的“選材點”,與自己的素材積累建立聯繫。

如:

在喜慶熱鬧的春節、歡欣快樂的兒童節、幸福溫馨的生日、豐富多彩的週末……我們總是與家人、朋友、老師、同學們歡聚一堂。那場面多麼令人留戀,那故事多麼令人難忘。請你圍繞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歡聚”,選擇合適的材料,寫一篇450字以上的紀實作文,題目自擬。

審題解讀:這是個提供了核心詞的自命題作文,核心詞是“歡聚”,“歡聚”就是快樂的團聚。提示中第一句從兩個方面明確了選材的範圍。“在喜慶熱鬧的春 節、歡欣快樂的兒童節、幸福溫馨的生日、豐富多彩的週末……”羅列的生活場景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同時又點明瞭事情發生的時間,省略號還省略了其他的時間和 場景,這樣讓考生人人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我們總是與家人、朋友、老師、同學們歡聚一堂。”明確了文章要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事情發生在“我”與家 人、朋友、老師、同學這些人物之間。

第二句話“那場面多麼令人留戀,那故事多麼令人難忘。”一方面提示考生寫“歡聚”不僅要有場面描寫,還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作支撐。另一方面提示考生文章情感基調爲留戀、難忘。

第三句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歡聚’”突出了故事的難忘,明確了選材的典型性,點明瞭核心詞“歡聚”,要寫出愉悅的感受。

二、半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是指作文題目只出現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的一種作文題型。寫好半命題作文首先要分析題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達的意思。然後細 讀提示中對空白處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據提示展開聯想,搜尋最適合寫的材料。補寫文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在提示要求的範圍內,選擇 自己認爲最想寫、最有把握寫好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例:____給予

提示:人們常說,“給予”是快樂的,我們曾經感受過他人給予的關懷,社會給予的磨鍊,生活給予的啓迪;也曾將信任給予他人,愛心給予社會,熱情給予生活……請圍繞“給予”選擇合適的材料,寫一篇400字以上的紀實作文。

審題解讀:這個題目的關鍵詞是“給予”,“給予”就是“給”的意思,它包括物質上的給予和精神上的給予。“給予”是雙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給我,也可以 是我給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們常說,‘給予’是快樂的”一句,它點出了“給予”帶給人的感受,同時也爲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調,那就是“快 樂”。

“提示”中的幾個小句子同時起到了輔助選材的作用。“他人給予的關懷,社會給予的磨鍊,生活給予的啓迪”,提示了選材的第一個角度,他人、社會、生活 給予 “我”,“我”是接受者;另一個角度是,寫自己把“信任給予他人,愛心給予社會,熱情給予生活”,“我”是實施者。後面的省略號則涵蓋了更多的內容。無論 選取哪種材料,一定要注意寫出“給予”的過程,寫出“快樂”的感受。

三、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要審清題目中的“題眼”和“題限”。“題眼”就是題目中的關鍵詞。“題限”,即題目限制的記敘範圍。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風雨人生路,朋友可以爲你擋風寒,爲你分憂愁,朋友時時會伸出友誼之手,是你登高時的一把扶梯。請用一兩件事來介紹你最好的朋友,寫出他的特點。寫一篇450字以上的記敘文。

審題解讀:題目中的核心詞是“好朋友”,因此這是一篇寫人爲主的記敘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用一兩件事”寫出好朋友的“特點”。

通過將提示語分層次解讀,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考慮,我們的審題過程纔算完整,題意纔有可能理解正確。

不僅僅是對於作文,凡是寫作文,審題都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爲一旦審題偏離,作文離題,那麼無論你的作文寫得多好都沒辦法獲得高分。在考試中,希望大家在寫作文時,都能走好作文審題第一步。

最後,預祝重慶的同學們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進入理想的中學!

小升初作文指導2

導語:寫景一般來說有兩個層次,一是能夠把景寫出來,真真實實描寫出眼前的景色,二是寫出來的景要吸引人,通過側重點或是情感來讓景色有迷人的魅力,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寫景吧!

在小學生的寫景文章中常常看不到“景”,文中寫的盡是去遊玩的路上發生的事,或是吃了什麼、玩了什麼遊戲、說了什麼話語。即使有的寫了風景,也難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看到的優美的風景。因爲通篇僅是景物的敘述。例如,下面兩個句子: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腳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日光在空中跳動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搖曳着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着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染上了凋謝的顏色。

很明顯,前者是景物敘述,後者纔是景物描寫。其實,有了具體的描寫纔算是寫景文。才能使讀者通過你的習作,想象畫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一、寫好寫景文首先要做到:敞開心靈感受美的細微不同

1、敞開心靈感受美。

有人說:“小學生們常常缺乏發現美的眼睛。”老師也發現在每次學校組織的春、秋遊活動中,多數學生對玩不玩遊樂場、幾點到草坪上野餐,比能否看到美麗的景色要有興趣得多。而閱讀課外書籍多的孩子對美景、花草的盛衰則更爲敏感。那是因爲書籍能將學生對美景的欣賞能力提升起來,相對分散他們對遊戲、對吃的注意。因此,藉助書籍將心靈敞開就能讓你長出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

2、感受美景的細微不同。

來自於閱讀、生活、寫自己真實感受的作文,與背誦摘抄好句子而“湊”出來的作文的不同之處正在於前者能感知並描寫出景物的不同之處。

例如:同樣是寫海,A、B句作者對景色的觀察與表達能力就有差異。

A、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美麗的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沙灘上有海浪送來的各式貝殼,有半圓形的、橢圓形的……

B、中午一層層波浪像巨人在奔跑,他追逐着海浪那白色的沫兒向我衝來。他越來越大、越來越響、最後一下撞在岩石上,浪花四濺、捲走了我的拖鞋、淋溼了我的褲腳。傍晚,當波浪涌起的時候,那映照在浪峯之上的霞光又紅又亮。它閃動着、滾動着、衝上沙灘,追逐着岸上的人們,又退盡。

A句作者眼中的海就是一塊藍色,再無海浪、白沫、滾動之分了。而B句的作者感受到景物的細微不同,能具體地描寫出來。所以,天下的景或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各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水,有的洶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鏡,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關鍵是要在閱讀的基礎之上進行細緻的觀察。感受到景色的細微不同才能寫得具體生動。這樣就不會像A句中那樣因爲寫不具體,要寫那麼多樣景色湊字數啦!

二、寫好寫景文其次要做到:抓住那吸引住你眼球的景色細細地把景寫動起來

1、抓住那吸引住你眼球的景色細細寫。

看到美麗的溶洞景色,漂亮無比的“鐘乳石”會吸引住你。來到大海邊翻滾的海浪會吸引住你。走到池塘邊,美麗的荷花會吸引住你。遊覽玄武湖清涼的湖風會將你的心引向碧波盪漾的湖面。你來到一處景物之中,必然有一樣景色會首先吸引住你的眼球。就請你抓住這個景色細細描寫,寫出它的美、寫出它的與衆不同、寫出它吸引你的地方。

2、將景色寫動起來。

例如:湖水清澈見底,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將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峯的倒影映照得更加蒼翠。這時,一陣微風吹來,剛纔水平如鏡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魚鱗般的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着點點銀光,湖上像撒滿了碎銀子一樣,微風一過,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這樣描寫就抓住了景物的變化,我們所觀察到的景物有時是靜止不動的,有時是活動變化的,若能將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結合起來,以動襯靜,以靜寫動,則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因此在寫景時做到動靜結合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記得在一堂語文閱讀課上,有位老師在教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老師讓學生找出文中的兩處景色描寫。學生齊答:“第一句:‘在―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第二句:‘天邊彷彿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上鑽出來’。”接着老師又引發同學們的思考兩處寫景流露出的情感的不同。學生答道:“我覺得前者很秀美,後者則有些陰森。”

“同―處景點,爲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答案是:“由於心境不同。”“心境有什麼不同?”“先是輕快的。後是沉重的。”接着,教師頗帶幾分激動地說,“這是不同的心境造成了作者觀察的變化……”

這段閱讀課上對文本環境描寫的推敲,給了我們寫作的啓示:“物並不是永遠是他自己本來的樣子,他根據觀察者的不同心境,起着微妙而有趣的變化,從而能更好地適應我們寫作時展示中心的需要。”

小升初作文指導3

學會敘事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平凡的生活裏會遇到多少不平凡的事啊,父母對自己疼愛,關心的事讓自己內心感到無比溫暖;老師,集體,同學的關懷與友愛的事,讓你感受到師生情,同窗誼,集體的力量;偶爾碰到的好事,讓我們感受到社會的新風尚……這麼多的事,都是我們寫作的極好素材,把它們寫下來,不但能提高寫作能力,而且能通過這一件件事例,使我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把經歷過的,看到的,所從事的事寫出來,就是敘事的文章。如何寫好敘事的文章呢?

(一)首先要有明確的中心

中心是文章的靈魂,也是我們寫作的目的。生活中的許多事,可能使我們受感染,受教育,給我們以啓迪。所受的感染,所受的教育,所給我們的啓迪就是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我們纔有明確的寫作目的,纔有選擇材料的標尺。例如:生活中的手足情的美好,使作者深受感染,作者就把它定爲《金黃的大斗笠》的中心;生活中,一家三代人的和諧關係及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使作者深受教育,因此,把它定爲《散步》一文的中心,我們在動筆之前,也應先想好,我要寫的這篇習作,想表達什麼感情?想說明什麼道理?想寫出我受到什麼教育?想告訴讀者我受到什麼啓迪。定出文章的中心,明確自己的寫作意圖。

(二)要緊緊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雖然,同學們年齡不大,但經過的事可不算少,我們不能把經過的事都寫在一篇習作之中。更不能想起什麼事就寫什麼事,應緊緊圍繞中心去選擇所寫的材料,看一看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中。哪些材料最能表達所定的文章的中心,不能表達中心的,再好的材料也不能用,這樣,寫出的作文,才能中心突出,例如《散步》一文中,作者經歷過的家庭生活,何止此一件呢?然而作者經過反覆比較,覺得唯有一家四口三代人散步的這件事,最能說明一家人和諧的關係和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因此,作者圍繞中心,選出了這個材料。

(三)要通過反覆比較、篩選出最好的材料

寫作文,最關鍵的事情是選好作文的材料,沒有好的材料,作文很難寫好。我們同學動筆寫作文之前,往往對所寫的材料缺少一個比較和篩選的過程,因此,選出的材料不精。如何比較和篩選呢?首先我們要依據文章的中心,把能用的材料,儘量多地收集和回憶出來。做到儘量多地佔有材料,在此基礎上要從以下幾點下功夫。

1。選出自己最動情的材料。作文要撥動讀者的感情,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自己要先動情,因此,要選擇那些最使自己高興,難過,激動,愧疚的事來寫,也就是選擇曾使自己動情的材料來寫,自己所選的材料都不動情,如何能打動讀者呢?

2。要選出最新穎的材料。作文的靈魂是創新,因此,材料也應給讀者以新鮮之感,要通過分析比較,篩選出最新鮮,最有新意的材料,特別是選擇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材料,這才能使讀者耳目一新,我們的課文,在這方面無疑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加以學習和借鑑。

3。要選擇不引人注目的小事來寫。不少同學寫作文,總認爲事越大越好,越驚天動地越好,當然,大事,驚天動地的事能吸引讀者,然而生活中遇到這種事的機率簡直太少了,大多是平凡的事,然而正是這些小事,卻也能反映社會的風貌,我們應鍛鍊自己捕捉小事的能力,用小事說出大道理,做到小中見大,例如《金黃的大斗笠》和《散步》兩篇文章,無不是選擇生活中極其平凡的小事,但卻說出了很深刻的道理,這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

(四)要交待清事情的要素。

寫事就要把要素交待明白,讀者才能沒有疑問,所謂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有一樣要素沒交待明白,讀者心中就會涌起一個疑團。當然,交待要素不能像回答問題,應做到巧妙靈活,有的地方還可以用暗示的方法,例如“涼風一起,蟋蟀叫了。野菊花開始盛開……”雖然,作者沒有明確地點出時間,但通過“涼風”、“蟋蟀”、“野菊花”這幾處暗示。我們很快就明白,這是秋天,看,作者的要素交待得多巧妙啊。

(五)要把事情的經過寫詳細,寫具體。

文章必須有詳有略。這樣,文章纔能有起有伏,一篇寫事的習作,詳寫部分應是事情的經過。怎樣才能把經過寫詳呢?就要寫清事情的發展變化過程,分步寫清楚;並在事情的過程中努力設計波折和矛盾,使過程有曲折,就容易把過程寫具體。

(六)要寫清對所寫事情的分析,發表自己的看法。

寫事,不只是記敘生活,還要對所記敘的生活進行中肯的分析,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才能把文章推向高潮,才能使讀者讀完之後受啓發、受教育。

小升初作文指導4

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課標低年級側重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是習作,到初中才用"作文""寫作"一詞。我們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小升初作文是寫話、是生活的需要,如同衣食住行一樣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需要什麼就寫什麼,要求不高,沒有必要都向"優秀習作"看齊,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只要把自己的見聞、情感,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就行。

小學生的練筆也叫隨筆,就是把看到、聽到、讀到的事、物或人,及由些而產生的感想、體會馬上記下來。寫"隨筆",可以積累素材,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養成隨時動筆的好習慣。

隨筆所記內容應是最近一段時間的所見所聞所感,內容可大可小,隨心所欲,但必須是自己的真情實感。與日記不同的是比寫日記更隨便,沒有一定格式,只要簡明流暢,表達清自己的意思,達到練筆目的即可。篇幅也沒有規定,可長可短,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依據實際內容、具體情況來定。

隨筆主要是讓學生練筆,所以與指導寫大作文不同。在開始時教師加一些指導,儘量放手讓學生去寫,讓他們自己把身邊的事寫真切寫生動,以鍛鍊他們遣詞造句的表達能力。另外,要讓學生"怎麼想就怎麼寫",不要一味仿寫、套寫或者說些假話、空話。

1.較真課本,寫出新意。學完《開天劈地》後,張曉鋒同學的《我發現課文插圖錯了》,提出課文與插圖有兩點不符。一,課文明明說盤古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而插圖畫的卻是雙手握斧亂砍亂劈。二,課文交待盤古未倒下之前天地未開混沌一片,要到身化萬物後纔有花草樹木。而插圖卻在天地未分之前就有了花草山水。向編輯建議改選插圖,以免誤導學生。

2.較真現實,敢說真話。學生本身就是社會一分子,對現實肯定有自己的一知半解。要學會發表真實的看法。姚豔星同學面對各種繁多的考試,發出了《我喜歡這樣的考試》的呼聲。提出"那一張張的考卷並不一定能考出我們真實的特長和才幹。"而歡迎自然課自我選擇,把學到的自然知識編成一份手抄報的全新考查方式。寫出了真實的感受和獨特的見解。

3.梳理回顧,表現美好。生活中不泛美好的東西,讓她再現,既鼓舞了自己,又影響了別人,也是鍛鍊自己寫作水平的好機會。像《快樂的夜晚》,《難忘的遊戲》《我的煩惱》都是表現自己曾經擁有的美好回顧。

4.續寫改寫,想象情節。每學完一節課,我都讓學生髮揮想象,或續寫,或改寫,或按自己意願進行改寫。這樣既鍛鍊思維又訓練寫作能力。記得在教《烏鴉與狐狸》時,我在讓學生按課文意思表演課本劇時,一個很不情願演烏鴉的小朋友在演烏鴉時一直不肯鬆嘴吐出嘴中的"肉",任憑其他同學怎麼喊,就是不鬆嘴。我很不理解,就問他:"你爲什麼不鬆口呢?"他說:"我不願意當愚蠢的烏鴉,我纔不上狐狸的當呢。"於是我趁機啓發學生想象烏鴉下一次又碰到狐狸會怎麼對付?學生興致勃勃地發揮想象,寫的可帶勁了。

5.貼近生活,想象對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喜好。只有讓他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才能更理解人生滄桑。我讓學生寫《假如我是校長》,《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中國》,《假如我是小警察》等,既學會了描寫生活,又體驗了另一個我。

6.放飛翅膀,想象未來。對於未來生活充滿希望,才能珍惜現在,才能煥發努力去開創未來。我讓學生依據科學預測未來,《二十年後再相會》,《未來的世界》,〈二十年後的我〉等。都讓學生放飛暢想翅膀,漫遊未來,寫出了水平。

7.真情表達,直抒胸臆。學生最怕沒經歷過的好事或景觀。但卻喜歡向老師說悄悄話。一般寫的.都是真實感情。姚聯輝同學在《老師教我作人》一文中寫道:"我這個人貪玩,好動,但老師並沒有一味指責,而是認爲玩是兒童本性,只要不耽擱學習就好。你對我們寬宏大度,勞動時自己能做的事大都自己默契無聞地做了,對我們的淘氣常常一笑了之。"這沒有認真的體驗是寫不出的。姚鴻鳳同學在《一節別開生面的語文課》中再現了古詩複習課的精彩場面。"一節課雖然結束了,但同學們仍然沉浸在詩的海洋中。"也是精彩的寫照。調動學生生活積累,幫助學生體驗習作的成功和與人交流的愉悅。

8.提供平臺,愉悅作文。學生的表達慾望,是決定他們的作文成敗的重要因素。讓學生找到作文的樂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時,自然會有躍躍欲試。

小升初作文指導5

抒情,就是對主觀感情的抒發和表達。抒情文則是以情感的抒寫作爲主要寫作目的的文章。抒情是一種重要的寫作手法,抒情文也是重要的散文形式之一。

我們每一個人實際上從一出生就會抒情。小孩子見到媽媽時會興奮地發出“咿咿呀呀”的簡單的音節,飢餓時會“哇哇”地大哭,這都是在抒情。等到長大了,逐漸掌握了更復雜的語言,逐漸學會了書寫,將這些語言組織起來,以描述自己的主觀感情,並形成書面文字,這就是抒情文。

抒情貴在真實。初寫抒情文,一定要抒寫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切忌矯揉造作、感情虛假。我國宋代的著名詞人辛棄疾有過這麼一句詞:爲賦新詞強說愁。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本沒有愁,或者說並不真正懂得愁,但是爲了寫出一首好詞,卻故意在那裏說自己怎麼怎麼愁。對於作家、詩人來說,這是寫作的需要,但對我們初學寫作的人,這就是無病呻吟,是作文中的大忌。我們在寫作抒情文章時,一定要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心中有什麼就寫什麼,只有這樣,文章中表達的情感纔會可親、可信,真實、感人。

從情感的表達方式上講,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這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較直白、熱烈,多用帶有濃重感情色彩的判斷句、陳述句等,同時經常會在句中使用感嘆詞,如“好美啊”、“真想你呀”。間接抒情則比較含蓄。它往往藉助於敘述、描寫和議論等手法來抒發感情。如“藍藍的天空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用對草原上藍天、白雲、奔騰的駿馬來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情。

間接抒情方法很多。有的藉助於人或物,通過對人物行爲的描寫來表達。如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到:“媽媽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的,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過媽媽笑了、眼睛亮晶晶的、盯着我看等行爲描寫,來表現媽媽因“我”的進步而高興、“我”因自己的行爲使媽媽欣慰而自豪的情感。這是“借人抒情”。有的藉助於物,在對事物狀態的描摩中抒發感情。如:“在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引自《金色的魚鉤》)有的“借事抒情”,將主觀感情隱藏在對事件的記敘之中。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於景,通過描寫景物來達到抒情的目的。有的是通過議論抒情,把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寄託在幾句點睛式的議論之中,如“這就是我們新中國的總理。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麼勞苦,多麼簡樸!”(引自《一夜的工作》)。

抒情時,應該靈活運用各種表達技巧,如擬人、比喻、對比、象徵、襯托、聯想、誇張等等。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結尾?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運用比喻手法,將小興安嶺的美麗和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出來。

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在抒情文中的運用又是如何呢?一般來說,直接抒情多與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結合使用,在這些寫作的基礎上,畫龍點睛或是點明題意。直接抒情還經常用於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強烈的地方,以精練的語言表達濃郁的感情和強烈的感染力。間接抒情因其表現手法的多樣和含蓄,運用和也比直接抒情要廣泛。但在大多情況下,兩者是結合使用的,在間接抒情的基礎上,以直接抒情點題或是昇華情感,效果往往不錯。

訓練作文:

請把下面的一段話擴充具體,自擬題目。

教室裏,同學們正在進行大掃除。大家幹得真歡……

滿分例文:

今天上午,郭老師一進教室門就說:“今天下午大掃除,要帶盆和抹布來,最好帶一些洗衣粉和洗潔精。”“噢!噢!”教室裏頓時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下午我拿着盆和抹布來到教室時,我們小組的同學們都已經到齊了,大家都很興奮,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這個組長馬上發號司令:“黃翔去擦中間那扇窗戶,王月和郭峯去擦第一扇窗戶,王芳和牛佳去擦最後那扇窗戶。”這幾個同學趕忙拿臉盆接水,然後各自分工擦洗起來。有的站在椅子上擦上半部,有的踮着腳擦中間,有的蹲下身子擦下邊,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我這個組長也不能閒着,叫上雷晨光去擦櫃子、講臺和講臺後面的那面牆。我先往臉盆裏到了一些洗潔精,拿起抹布蘸了點水,擦起牆來。雷晨光在我後面認真地擦着講臺,擦得滿頭大汗,頭上冒着熱氣,便擦邊說:“這該死的紅墨水,怎麼也擦不掉。”

這時,我也碰到了麻煩,牆上有許多黃色的斑點,我擦了一遍又一遍,可怎麼也擦不掉。斑點好像對我說:“你不要白費力氣了,你是擦不掉我的,哈哈哈……!”這時,我的鬥志一下子高漲起來,對它說:“你等着吧,我一定會把你擦掉,看你能得意多久。”說着,我又往臉盆裏加了點洗潔精,把抹布放進去揉了揉,然後使勁擦那些小黃點,慢慢地,小黃點一點點地淡了,這些小黃點好像對我說:“大哥,饒了我吧,我還想在這多住一年呢。”可是我要斬草除根。我又加了一把勁,把它們全部消滅了。我擡頭看了看,牆已被擦得乾乾淨淨,露出了廬山真面目。我扭頭看了看雷晨光,他也把講臺擦乾淨了,我又看了看我的其他組員,他們用洗衣粉和洗潔精把窗戶擦得一塵不染。

我們終於完成了任務。看,我們的教室變得多麼乾淨明亮,可是同學們的樣子顯然有些狼狽,有的衣服被弄髒弄溼了,有的臉成了大花貓,有的甚至連腰都直不起來了。雖然我們很累,可是我們很高興,因爲我們過了多麼有意義的一天。

小升初作文指導6

除了要具備健康鮮明的主題,優美生動的文字以外,還要有一個完整、連貫、流暢的結構,我們把它歸結爲八個字,那就是上下貫通,首尾相援。

文章結構必需上下貫通,首尾相援,這也是作者思路的連貫性在文章中的表現,這種形式的連貫同時也能夠表現文意的連貫,即形式辦事於內容。文章的各部分之間,段落之間,前後語句間都要緊密連接,通篇一貫,這樣的結構才能嚴謹、完美。好的結構會使文章主題鮮明突出,內容清晰完整,過渡自然流暢,文章整體和諧統一。不然,如果信馬由繮,文章結構勢必混亂無章,主次不分,再典型生動的材料恐怕也難以吸引讀者去閱讀和欣賞。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穩定走的。(葉聖陶《認真學習語文》)。

文章結構必需細密周嚴,層層銜接,無懈可擊,任何一篇文章都應是一個有機完整的整體,因此,我們在寫作文時要在選好材料的情況下精心擺設語句段落間的過渡與銜接,開頭與結尾的關照與呼應,做到前後勾聯,彼此顧及,防止脫節,顧此失彼。

  一、格外重視文章的線索。

所謂線索就是貫穿在整篇文章中情節發展與思想感情發展的路線,它像鏈條一樣穿結着文章裏全部的人物、事件和景物,讓文章成爲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在記敘文中,它把一個個相互相關的事件及人物貫穿在一起,推進情節的發展,彰顯主題;抒情性的文字中,線索又成了詠物抒懷、託物寓意的憑藉,使主題突出,形散神聚。

初中課本中《藤野先生》一文以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爲明線,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暗線,把若干情節與事件有機的聯繫在一起,集中表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嚴格要求,求實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等高尚品質,這兩條線索互相交融,但目標一致,都起到了貫穿全文的作用。如《感受真摯的友誼》一文,小作者以友誼爲線索,架設小標題,向我們展現了小學生生活中三個典型畫面,體現了本身與同學之間深深的友誼。而《感受友情的四季》一文更是以四季中的春、夏、秋、冬爲線索,通過恰切、生動的比方,抒寫本身對友情如四季真摯感懷,以四季貫穿全文,新穎新奇,使文章結構整齊劃一,條理清晰,讓人耳目一新。

  二、嚴密緊湊,順理成章。

這就是說文章的佈局應該注重銜接,注重段落語句之間的過渡,前後關聯,這樣纔不會造成各部分內容的疏散與脫離。

1.談談過渡。過渡是文章內容連貫的一種重要方法。好的過渡能夠使文章前後銜接,自然流暢,天衣無縫。如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第9段我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很明顯這是一個過渡段,巧妙地將白草園與三味書屋兩段生活聯結起來。又如《感受幸福》一文開頭一段,現在我終於明白了,本來它就在我的身邊一句,既回答了上文關於幸福在哪裏的疑問,又自然地引起下文,寫我對幸福的體驗過程。

2.談談照應。照應是指文章前後內容之間的關照響應。前面的內容要有呼應後面的情節,前面也要埋下伏筆。在形式上照應有三種方式,一是結尾和開頭的照應;二是伏筆和關鍵語句的照應;三是正文和標題的照應。

首尾照應是寫作中常見的照應形式。開頭結尾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好的開頭能夠資助讀者抓住要領,感受全文,好的結尾能夠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確,主題得到昇華。而首尾照應則表現了兩者的有機結合,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題。如《感受友誼的楓葉》一文,小作者從不經意間發現的藏在書中的半片楓葉凝神沉思寫起,道出了這代表友誼的半片楓葉的來由,結尾處以很久很久,我纔回過神來,又將那半片楓葉放回了書裏收篇,很自然地照應了開頭我將它拿起,放在手中,默默地站在那兒想了很久,文章首尾圓合,渾然一體。再看《感受團結的力量》一文,小作者以散文化的筆法描述了幾個花須經歷了風雨的洗禮,造就了脈脈的芳香,但並未注意到首尾的呼應。開頭寫道,茉莉花雖無豔麗的外表,但香氣脈脈而高雅,結尾處寫盛開的花代表了友誼的結晶,花下的世界,永遠存在着那幾個根鬚,讓人聯想到花開的豔麗,與脈脈的香氣是不吻合的,這也正是此文的重要缺憾之一。

正文與開頭的照應能夠使主題更加明確,中心更加突出。我們看一下《感受幸福》一文的結尾:如果有來生,我還要感受一下這輩子的幸福生活,這一句意在照應文章的標題,然而語言過於平淡,格調低落,使人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不符合新時期少年兒童所應該擁有的心態,因而降低了文章的格調,這是我們在寫作時要十分注意的。

一篇好的作文是講究構造藝術的,而這個藝術的核心正是使文章上下貫通,首尾相援的藝術,做到這一點,也就做到了文章的通篇連貫,和諧一致,我們在作文時千萬不要忽視它。

前伏後應的照應也是照應的基本方式之一。《感受友誼的楓葉》的小作者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文章的第三段那是一個深秋的晚上道出了故事發生的季節是深秋的時節,而此時也是楓葉正紅的時候,爲後文的從高高的樹上落下了一片火紅的楓葉伏下了很好的一筆,不得不讚嘆小作者在構思上的精雕細琢。

小升初作文指導7

對於想象作文教學,《課程標準》提出“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的實施建議。由此可見,要求小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想象寫出來,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怎樣培訓小學生的想象作文能力?語文教師的引導是關鍵。經過筆者實踐,認爲語文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重視想象材料(表象)的積累,二是切實進行想象訓練,三是正確指導想象作文訓練。

一、豐富表象積累

1、在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積累表象。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周圍的所有事物,是學生表象的重要來源。語文教師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留心周圍的人和事物,勤於觀察思考,逐步積累豐富的大自然和社會的表象。

2、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表象。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感知事物,形成表象。小學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參觀、看展覽、遊覽、遊戲以及看電影看電視等多種活動,使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比較、分析和綜合,獲得豐富多彩的表象。

3、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積累表象。小學生識字寫字、同學之間交流、閱讀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是豐富學生表象的有效途徑。漢語拼音中的字形教學,漢字中的字形、字義的教學;口語交際訓練中的看圖、觀察事物、實驗製作和聽故事等形式;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詞和句子等等。這些都能夠有效地幫助小學生豐富表象積累。再者,語文教學中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口頭講述,帶領小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也能使兒童積累起豐富和準確的表象。

4、在積累語句的同時積累表象。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兒童的想象總是以語音、文字的形式加以表現,發展兒童的言語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兒童想象的水平。爲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本和課外讀物,在積累詞彙句子段落篇章的同時,使學生間接地看到許多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從而豐富表象積累。

二、落實想象訓練

1、在學科綜合中訓練學生的想象。科學課、美術課、音樂課、體育課、數學課等非語文學科,都有訓練學生想象的因素。如,美術課上設繪畫、手工、雕刻等必須藉助想象;音樂課上,學生根據歌詞或樂曲,想象出一幅幅有聲有色的畫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爲小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機會。

2、開展適當的訓練,使學生學會想象。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想象訓練形式要多種多樣,例如對靜物的動態想象、對抽象詞的具體想象、對無聲狀的有聲想象、對無色狀的有色想象、對物體的擬人想象、對個別事物的概括想象等,對小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思維擴展。

3、創新教學方法。形義想象教學法是小學生識字教學的重要方法,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訓練學生想象力:會意想象法、形聲想象法、部首想象法、同音想象法和聲旁想象法等。從而達到幫助小學生利用漢字的造字規律“根據字形解釋字義”的目的。

4、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抓住生動形象的詞語、句子,喚起學生頭腦中與詞句相關聯的表象,並按文字表述進行表象組合,訓練學生的想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情節合理想象,或補充省略的情節,或把簡單的部分具體化、形象化等。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把課文想象成一幅畫。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複述,等等。

爲此,小學生的想象訓練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做到想象作文與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相結合,想象力培養與思維力、注意力、觀察力、分析力等培養相結合。

三、想象作文的訓練指導和分類

狹義上的想象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創造想象的結果,具有首創性、獨特性和新穎性等特點。心理學專家研究指出,第一學段學生以再造想象爲主,第二、三學段的學生再造想象中的創造性成分越來越多,而且能夠對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創造加工,能夠獨立地進行創造想象。想象作文訓練的方式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爲四類:

1、改造類。如,詩句改寫法、觀察聯想法、畫面寫意法、音響誘導法等;

2、接續類。如,續寫補寫法、故事延續法等;

3、擴充類。如,情境擴充法、詞語聯綴法、詞義描繪法等;

4、暢想類。如,情景假設法、理想設計法、科學幻想法、童話創作法等。

想象作文的指導,教師應該在平時就要重視學生的表象積累和想象訓練。想象作文動筆前的指導,關鍵在於教師的啓發誘導,指引學生想象的路徑和角度。生動形象的描述,激發想象的故事,引人思考的問題,直觀具體的情境,聲像結合、視聽組合的動畫、視頻等等,都有利於學生打開思路,大膽想象。指導學生想象作文,可以先說後寫,從述到作,適當採用“小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相互啓發,誘導想象。想象作文的批改和講評,是教師指導的繼續。由於兒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間的差別較大,教師要肯定學生新穎獨特、別出心裁的想象,鼓勵學生大膽虛構、積極幻想,甚至是“白日做夢”式的也要充分肯定與支持。

綜上所述,小學生想象作文的形成,表象積累,豐富想象材料是前提;想象訓練,學會想象方法是保證;想象作文,加工改造想象材料是結果。不難看出,小學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根據兒童想象的規律,依據小學生想象的特點及兒童心理特點等方面加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