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必備】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必備】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將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屈原,將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如皋,至今也保留着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裏煮一煮,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晾乾。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奶奶就開始包糉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在裏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將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喜歡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着綠衣的糉子在爐火上煮着,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着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櫃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爲人們認爲,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裏面的艾葉和雄黃有着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哦,又到一年糉子飄香時……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2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裏,人們不僅以龍舟競渡來歡慶,而且有吃糉子的習慣。吃着清香的糉子,人們不禁要問:糉子是怎麼包的呢?包糉子大致可分以下五步:

首先是浸米。包糉子要用糯米,米要事先浸泡一下,這一步工作最好放在包糉子的前一天進行。浸泡時,要先把糯米淘乾淨,然後倒入容器,假如稍多的水,靜放即可。

再次是拌料。當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糉子時,拌料的選材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國民族衆多,各地風貌人情、地方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拌料方法也數不勝數,無法一一說明。這裏,我只講講溫州地區常見的方法。

最簡單的是“白糉”,只有純糯米一樣東西。較簡單的有豆棕,花生糉等,只要把紅豆或蠶豆、花生等東西和在糯米中,以糯米爲主即可。較難配的是肉糉,也就是夾肉糉。肉最好是稍鹹的,精多肥少。和時,把肉切成小塊,米中倒入少許醬油、味精、放置待用。最複雜的是嘉興的“百寶糉”,它用料很多,如花生仁、松仁、核桃仁、火腿絲、蓮心、棗肉等,這些適量即可,用得最多的是豆沙,豆沙中要多放些糖。包前,要先把前面說的東西包在豆沙中,揉成球狀。

拌料結束接着是包糉。包法也多種多樣,而且隨糉葉不同而不同。就糉子的形狀來說,有夾角糉、小腳糉、秤砣糉、三角糉、八角糉、魔方糉等等。包法不一,各有千秋。包時注意:豆棕裏的餡要均勻;肉糉的餡心要在中間,但不宜太大、太多,否則會隔斷糯米。包糉子是一門看來容易、實際卻很難掌握技巧的技藝,得下一番功夫才能學會。

最後一步是煮糉。煮糉時,把糉子都放在高壓鍋中(溫州老店都是放高壓鍋裏的),但不同味道要放到不同的鍋中,加上浸沒糉子的水,先用旺火把水燒開,再用文火加熱半小時。煮好後,千萬不能馬上開鍋,而要悶上半天才行,這樣才能熟透。

糉子吃起來清香、味美,殊不知,包糉子還有大學問呢!不論何事,持之以恆纔是硬道理啊。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奶奶一早就準備好燒烤的東西了,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今天我們全家自駕遊,順便燒烤!

我大喊一聲:“去鶴壁旅遊!”因爲那裏有淇河,風景優美,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中午太陽高照,我們終於到達了淇河。爸爸首先把車開到淺灘的河邊,河水非常清澈,河底有許多鵝卵石,如果不穿鞋子,會很硌腳。河水淺的地方沒過腳腕,深的地方可達我的膝上。

我們全家跳進水裏開始洗車,我洗車的時候總感覺少了什麼,我叫了聲:“爺爺!”可是沒有什麼答應,我向遠處望去,好啊!爺爺竟然偷偷溜到河對岸去釣魚了。我們把髒兮兮的車上的污泥全部都給洗掉了,可是我洗車灰塵都到我腳裏了,真難受啊!

我們洗完車爸爸說去找一個人少的河邊去燒烤,這一路一走就是一個小時,在山裏繞來繞去,不知什麼時候我就睡着了。我醒來後,發現還在繞圈,過了一會,就繞回到原來的地方。爺爺說:“就在這燒烤吧!”我說:“好呀!”

大傢伙烤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沒有帶鹽,我心裏想之放孜然的羊肉串一定很好吃,我嚐了一口,真的很好吃,我一下子連吃了好幾串。過了一段時間爸爸到村裏買鹽回來了,還順便又買了包調料。我們吃飽之後,在河裏玩了一會,我在哪裏撿石頭,可是石頭在半路都掉了,最後一個忘在了燒烤的地方,但我心滿意足。就這樣我們開開心心的回了濮陽!

這是我拍的照片,由於玩的太投入,照片沒有拍幾張,但是你們要好好看一下哦!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4

節日,並不是兩個簡單漢字組成的普通詞彙,它的背後飽含着人們的希冀與豐富的內涵,如春節意味着辭舊迎新,中秋寄託着團圓美滿……但最令我感到記憶深刻的,還是熱鬧歡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可有趣了呢!你瞧那身形修長,體格魁梧的龍舟,隨着喊叫聲和銅鼓聲,在急速前進。船槳擺動得是如此得一致,如此得整齊。一艘一艘地龍舟從這頭劃到那頭,幾乎令我眼花繚亂!我可不止喜歡端午節的這些呢!

端午節還有包糉子的習俗呢!而且這糉子不是“無味”的,而是充滿了感情的糉子。我可喜歡包糉子了,有一次甚至把手割破了。如此說來,我與端午節可是有着“血海深仇”,就來說說這件事吧。

這事發生在前年的端午節。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正是端午節,我一爬起來便高興地“大發瘋”……把牀上搞得一塌糊塗。開始包糉子時間,我們先從樹上摘糉葉,而且要挑長的。我們總算湊齊了做一筐糉子的葉子。把上等的米包在裏頭,再用手塑成一個立體三角形,捆緊,一個糉子便包成功了。我本想創新出一種更快的包糉子的.方法,將糉葉不停在手中擺弄,不料卻劃破了手指,創新沒有成功卻把米灑了一地。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令我回味,又耐人尋味。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5

每到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草是我們奉化人必不可少的習俗。我知道我知道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可爲什麼要插艾草呢?大人們都說艾草是用來祛瘟辟邪的,而我也知道艾草有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驅蚊蟲,還能令人保持神清氣爽。我不想停留於表面,越是搞不懂我越想知道。我是個愛刨根的孩子,知道艾草的由來,於是我便去問爺爺,爺爺將艾草故事的來龍去脈講的一清二楚。

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位老神仙來到人間打探民風,因爲那時候人們不愁吃,不愁穿,無憂無慮的生活着。老神仙來到了人間,變成了一個衣衫破爛、可憐巴巴的老乞丐。他右手拄着木棒,左手拿着一個破碗,來到一戶普普通通的農戶門前。家中有位大嫂正在餵豬,豬吃的不是糠皮,而是是雪白的面,老人看在眼裏,他不露聲色,將破碗伸了過去,在農婦眼前晃了晃,哀求道:“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經三天沒吃飯了,你施捨點東西給我吃吃吧!”大嫂瞪了老神仙一眼,說:“去去去,臭乞丐,給你吃還不如給豬吃!豬吃了還長肉呢!”老神仙哀求道:“仁慈的大嫂,不給飯吃,給一點水喝喝吧!”大嫂聽了,順手將牆上掛的被蟲蛀掉的破木勺拿了下來,扔給老神仙,兇巴巴地說:“自己舀吧!”老神仙一看,這東西怎麼能舀水呢?老神仙生氣了,用袖子往牆上一拂,牆上立刻出現了十個又大又顯眼的字:全村生瘟病,三天內死光。化作一縷青煙,升到空中,那女人嚇得臉色白裏透青,好久才反應過來,知道自己闖下了滔天大禍。

第二天,老神仙駕着雲朵,手中拿着瘟藥,正要向村裏撒瘟藥,忽然看見一個婦女一隻手裏抱着一個五六歲的大兒子,另一隻手裏攙着一個兩三歲的小兒子在匆忙趕路。老神仙感到困惑,怎麼大的抱,小的牽!於是又變成了一個老頭,倒在路發出一聲聲的呻吟,女人的看見了忙問,“老人家,你怎麼啦?”“我腳被樹枝戳了一個洞。”那女的一看,老頭腳上到處是血,將手中的孩子一放,隨手在路旁的草叢中摘了摘了幾片艾草葉,放到老人的傷口上,沒過多久,血就止住了。老人問了:“你走得這麼急,上哪兒去呀?”那婦女說:“我村裏有個大嫂,脾氣不好,昨日得罪了一位神仙,神仙生氣了,說三日之內,讓我們全村人染上瘟病死光,我們急着去逃命。”她邊說邊將老人攙扶起來,說:“老人家,你也同我們一起去逃命吧!”“那你爲何不抱小的走呢?”“老人家,不瞞您說,這大兒子是我丈夫和他前妻生的。現在我丈夫死了,我要將他們的命根子留下來,好好照看纔是。”“噢!”老神仙聽了一愣,心想,自己差一點兒就辦錯了事!天下還是好人佔多數,壞人畢竟少啊!他看了看艾草說:“你們大可不必擔心,也不用逃命了,這艾草是防瘟的,只要將它插在房頂上,就不會得瘟病死去了。”說完,便跳上雲朵,用拂塵將母子三人送回了村子裏。一到村子,女人就到處找艾草,又將這消息傳遍了全村。後來,老神仙雖然在天上投了瘟藥,但因人間處處都有艾草,所以也就都沒事了。

從此,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同時我們也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