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中秋節五年級作文三篇示例

中秋節五年級作文三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篇一:中秋節

今天是中秋之夜,我和家人在月光下賞月。

中秋節五年級作文三篇

今天的月光顯得格外皎潔,深藍色的天空映襯着潔白的圓月,這美麗的圓月散發着柔和的白光,將昏暗的夜空照亮,在天空上羣星也閃爍着點點星光,形成了衆星捧月的景象。這圓月就象一個白玉盤,這玉盤中託着人們的思念之情,將人們的思念傳遞給親人。

在祖國的大地上,有多少日思夜想的親人不能團聚,有多少守衛着祖國的邊疆,保衛着祖國的領土,讓我們度過美好的中秋之夜。但是,他們卻不能與家人團聚,只能將他們的相思之情寄與明月,讓明月之光傳遞到家鄉,表達對親人的祝福。望着這潔白的明月,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便將思念之情寄與廣寒宮中的嫦娥,讓她帶給親人祝福—平安,使親人快樂幸福的度過這美好的中秋之夜。

我和家人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殘奧會,那奧運健兒們奮勇拼搏,用辛勤的汗水取得了一塊塊閃耀着喜悅與歡樂的金牌,給這中秋之夜又增添了喜悅,讓人們度過了激情與歡樂的中秋之夜。

在這中秋之夜,我祝全國人民閤家歡樂,團團圓圓,幸福安康。

  篇二:愉快的中秋節

時間飛逝,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看吧,大街上,超市裏到處都是月餅,琳琅滿目,而且家家戶戶也在做月餅。

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就起來梳妝打扮,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奶奶家過中秋節,奶奶忙着做餅,爺爺擺放果盤,我趕緊給爺爺幫忙,果盤裏擺滿了紫的發黑的葡萄,又大又黃的柚子、紅通通的蘋果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黃橙橙的鴨梨、菱角花生等等。大家忙的不亦樂乎,一派團圓的景象。“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李嶠在中秋之時作的`,來讚美中秋圓月的美,我好希望夜晚快點到來。終於到了晚上,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月亮像一個晶瑩剔透的大圓盤,掛在夜空中。月空像水一樣傾瀉下來,每個人身上都籠罩了一層明亮的光。我們大家各自搬了把椅子,來到外面坐下。我望着皎潔的月亮想:啊,月亮,你引起了多少豐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藥,從此待在廣寒宮裏;吳剛被罰砍永遠砍不斷的桂花權,小玉兔兒在廣寒宮內爲嫦娥換藥……這時,媽媽吟起了蘇軾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吃着香甜的水果和月餅,聽爸爸講關於月亮的傳說……

古人說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在中秋之時,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我也情不自禁的思念起遠方的親人呢,我也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在遠方的親人。

看着月亮,在看看爸爸媽媽,覺得我們一家三口能夠在月圓之夜坐在一起賞月真幸福啊。

這次的中秋節過的真快樂呀!

  篇三:中秋

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要邊吃月餅邊賞月,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爲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爲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爲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爲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爲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爲“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爲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爲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爲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爲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爲“團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