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過端午作文

過端午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導語:端午節不僅有許多風俗,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過端午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端午作文

  過端午作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啦!

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洗臉、刷牙,然後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糉子。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糉子。我問爸爸:“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卻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着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這一天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糉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糉子是用鮮嫩的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或者豆子。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很好吃。”

上午,我和媽媽去菜市場買回了艾草,掛在門上。據說在端午節這天,門上掛艾草,不僅可以保健康,還可以去邪惡,招百福。我家門上掛有艾草了,今後我們一家人都會健康平安。

端午節不僅有趣,還有美味可口的糉子,我喜歡過端午節。

  過端午作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爲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爲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爲祖國做貢獻的人。

  過端午作文3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家一起包糉子。媽媽早上很早起牀,到市場買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準備完成。開始,我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在折一個角,形成三角體。然後,我把一塊綠豆沙塞了進去,再放一點糯米。

最後,我想用竹繩把糉子包起來,但是糯米總是從下面的小孔露出臉來,我用夾子把那個小孔夾住,可是媽媽說:“不能這樣,待會兒怎麼煮啊。”我把夾子取了下來,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孔縮小。

最後,我順利的做好了第一個糉子,我越做越有勁,一共做了18個。我把我的幾個出色作品拿去煮。一會兒後,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開竹葉往嘴裏送,頓時,一陣芳香在嘴裏飄來飄去。吃完糉子,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們一家人吃完了糉子,便舉行了一個小遊戲:把三個不同的人包的糉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嚐出那一個是自己做的。我一開始,總是品嚐不出我做的糉子。最後,我發現最後一個糉子的底部,有一塊綠豆沙露出了來我高興的指着它,爸爸開翻下面的答案,結果被我猜中。

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