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精選19篇)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精選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精選19篇)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

當我還在吟唱着生命的詩歌時,我已經觀賞過無數如煙花般絢麗燦爛的人生,創造奇蹟的人們,用他們永生的追求爲世人留下一片希望與熱情的天堂……

我迷上了這麼一本書。這是一本好書,至少對我來說是的。

我看了這本書後,還惆悵了一會兒,並再一次重新豎起了人生的觀念:我爲什麼而活,活着又是爲了什麼?我是不是,還對生命的要求太高了?乾脆緊閉雙眼,去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然後,身臨其境般,我彷彿睡了,可我又如此清晰地瞭解到我的想法,看到了文章中的畫面……透明如無物的水在微風輕撫下微微浮現漣漪,閃起粼粼波光,兩岸的綠樹青山,形成畫卷,倒也美不勝收。遠處傳來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善良勤奮的老百姓們,在他們所愛的這一片天地,努力着,快樂地生活。在那個戰亂且無序的年代裏,哪怕艱辛,他們也不會放棄。我看到了,那麼多人的.離別、死去,卻無人能知,他們的愛,也隨着轉徙漂泊而等待着,沉默,卻不曾泯滅。與那些所謂的上層人士不一樣,他們是普通的,平凡的,他們甚至是悲慘的,而那又如何呢?他們在艱苦中也照樣能活的多姿多彩,自信、樂觀、向上,抱着這樣的信念,他們從不抱怨,從不日漸暗沉,一以貫之,他們愛着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溫暖的愛。因爲我愛你,所以你愛我。

沈從文在文中還這麼寫道: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爲自己,爲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爲了活着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裏,命運裏,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於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爲什麼,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爲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裏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爲了受難者了。這時節我軟弱得很,因爲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是的,這些可敬的人們不需要同情,只要我們的敬愛、尊重和友好幫助便足夠了,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人生的話,那麼,也可以在平常中助一臂之力。

其實,我們或多或少失敗過憔悴過,但並不可怕,其實我們既不是可憐的生,也不是悲慘的生,我們有責任不可無所謂,我們應該對自己嚴厲,樂觀地生活,那麼,請嘗試着愛生活吧!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2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瞭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後,即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可以說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小學,但卻憑着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可是他從來都自稱是是一個“鄉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羣體裏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於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裏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爲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她名雖似遊行志記,卻並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後因探病母重返故鄉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散記,倒不於說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衆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現,那裏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亂且無序的年代裏,只在沈的視角範圍裏,就有那麼多轉徙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在戰亂裏平靜的死去,卻不爲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後平凡的老去,有那麼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裏平凡的`生,然後在十六年後某個平凡的日子裏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爲是在讀小說,仔細斟酌,才發現是沈人生經歷裏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後,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幹着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爲這個社會的黑暗,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3

作爲一個在湘西土生土長的土家族女孩,我記得湘西的美在沈從文的書裏,在黃永玉的畫裏,在宋祖英的歌裏。沈從文老師是上個世紀中國著名的作家。他年紀輕輕就參軍了,隨軍隊走遍川、黔、湘邊境。讀完《黑暗》,他開始致力於文學創作。

沈從文雖然學歷不高,但憑藉着對文學的熱愛,對社會人事的深層次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自己喜歡的文字。他的筆法浪漫細膩,描繪的是畫框或安靜或充滿活力的畫面,往往讓人無法捧書遐想,沉醉其中。

本書選取了沈從文三個時期的代表作,包括散文和書信。其中散文爲我們呈現了一系列風景優美的畫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變遷,在國家歷史空間裏關照着我們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當你第一次讀《湘行散記》的時候,你會發現湘西有清澈的河流,也有你聽了永遠不會忘記的歌。在那個不那麼和平的年代,單從沈從文的角度來看,有那麼多無家可歸的人,那麼多因爲戰爭而死去的普通人,那麼多將要去哪裏的人,都和妻子分開,然後獨自等待着他們的晚年。也有那麼多人在悲慘的命運中掙扎求生,在那之後的一個平凡的日子裏相遇,卻不再相識。

我以爲我在看小說,但細細品味後才發現,那是沈從文人生經歷的縮影,細想之下讓人淚流滿面。

在《水手們》的信中,沈從文寫道:

三,三,想到我們有多好,真的是輕嘆。我很開心。有了你,我什麼都不缺。

看完這封信,我的`眼眶溼潤了,沈老師對妻子的愛是那麼真摯,顯示了她深深的情意。如果遠方的妻子看到這些話,她應該嘴角掛着微笑,眼裏卻帶着淚水。

沈小姐描寫沿江風光時寫道:

這兩座山是綠色的,長滿了竹子。海峽兩岸都有吊腳樓,美得我迷迷糊糊。

現在湘西還保留着一些文中描述的叫吊腳樓的建築。一棟古色古香的木質建築,頂部有一棟房子,底部有四根柱子。四周樹木繁茂,河流清澈見底。女人在河邊用洗衣棒打衣服,孩子扔石頭笑着跑來跑去。也許正是這種如畫的美和詩意的生活造就了沈從文浪漫的性格和細膩的文筆

在這本書裏,沈從文先生不僅描寫了下層人民的苦難,還通過他們的悲歡離合體會到了生活的莊嚴,爲我們描繪了一幅青山綠水的畫面,令人嚮往。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4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一直沒下決心買,看到這樣可愛美麗的新書,這一次,我動心也動手了。

這本書是沈從文新婚後不久,家鄉傳來母親病重的消息後,他獨自一人,買舟還鄉的路上,給新婚的妻子張兆和寫信,表達自己的感慨和思念。其中,《湘行散記》和《湘西》記錄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湘行書簡》是一組家書。

那一年是1934年,正是民國所謂的黃金時代,沈從文趕回湘西探母,一路上的風山水照舊,但氣氛和人卻是不一樣了。那年他就揣着一本《史記》和支出的三個月的薪水27塊錢,一路北上去北京求學的時候,他印象中的家鄉是美麗的,年輕人如猛虎般的'活潑,鄉民是自在、淳樸和從容的。而這次,面對凋零的美麗故鄉,他看到了人們的掙扎,人生的絕望:在那裏,有蠻力的水手和拉船人爲了微薄的一點點錢,做着賣命的事——天再冷,水再險,照樣往水裏跳,而即使這樣,他們卻是從沒有抱怨,沒有因爲工錢少,就偷懶,照舊去擔當應有的一份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的那些女人,往往是爲家計淪落成XX,但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沈從文的文字中,有悲憫,也有對人生莊嚴的讚歎。

《湘行散記》文字很美,夢幻純真,例如:

“我小船停了,停到鴨窠圍。中時候寫信提到的“小阜平岡”應當名爲“洞庭溪”。鴨窠圍是個深潭,兩山翠XX人,恰如我寫到翠翠的家鄉。吊腳步樓尤其使人驚訝,高矗兩岸,真是奇蹟。兩山深翠,惟吊腳樓屋瓦爲白色,河中長潭則灣泊木筏廿來個,顏色淺黃。地方有小羊叫,有婦女銳聲喊“二老”,“小牛子”,且聽到遠處有鞭炮聲,與小鑼聲。到了這樣的地方,使人太感動了。”

李歐梵就說過,《湘行散記》這部作品一半是紀實,另一半是小說。沈從文寫《湘行散記》時,常常承認他在寫作過程中依靠的不是他親眼所看的事情,而是他所想象的事情。這種個人體驗式的文章,開啓了旅遊文學的先聲,而故鄉,在每個遊子的心底,永遠是最純淨的烏托邦。沈從文將記憶中故鄉的聖潔溫暖,撒到字裏行間,願這浪漫的文字,能撫慰每個遊子的鄉愁。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5

我的媽媽來自美麗的湘西,我每年春節都會去湘西外婆家過年,也特意去鳳凰古城遊覽了沈從文爺爺的故居。今年假期我帶回了沈爺爺寫的《湘行散記》,從書裏面我對湘西的風土人情有了更多的瞭解。

《湘行散記》裏面的文章講述了沈爺爺兩次回湘西的經歷:第一次回去,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可愛;第二次回去,因爲舊社會戰爭的原因,家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積極樂觀、努力地改變生活狀況,讓當時的'沈爺爺倍感溫暖。

從沈爺爺的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沈爺爺讀書不多,但是憑着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勤於寫作,日積月累,成爲作家。他身上就有一股湘西精神——勤於勞動,通過努力去贏得美好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

我的外婆也是地地道道的湘西人,年輕時下地耕種,勤儉持家,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過得幸福美滿。現在,外婆年紀大了,可她卻依舊閒不下來。她常說:“閒下來什麼都不做,會生病的。”外婆在小區旁邊那塊荒廢的小山坡上,開墾出了好大一塊田地,因爲是在山坡上,澆水施肥,清理雜草,花了不少的力氣。外婆在上面栽種了辣椒、番茄、茄子、冬瓜、南瓜,還種了一小片西瓜。在外婆的菜地,能看到滿地各式各樣的蔬菜,我爲外婆的勤勞和對生活的熱愛,感動不已,這是我們城裏長大的孩子體驗不到的勞動的快樂。

我從小養成了一些懶惰的習氣,家務活做得很少,週末也習慣待在家裏,不願出門。後來,每年回到湘西外婆家,看到外婆那麼大年紀還堅持勞作,我也開始學習幫家裏做一些家務,並做一些身體的鍛鍊。我在學校參加了射箭班的訓練,剛開始覺得辛苦、勞累,後來慢慢適應了,還在市裏舉辦的比賽中拿到了好名次,既獲得了榮譽,又鍛鍊了身體。我漸漸愛上了運動,儘管現在課業繁重了許多,我還是堅持在中午或下午休息時去運動一會兒。

讀沈爺爺的《湘行散記》,給了我很多啓示,懷有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樂觀地面對生活,這樣的處世態度讓我受益良多。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6

我想讀《湘行散記》,從逐漸瞭解沈從文開始。沈年輕時從軍,隨軍隊沿川、黔、湘三省邊境而行。苦難過後,我也讀到了社會的黑暗。厭倦之後,他開始創作文學。可以說,一個人從文學開始的人生,就是一個奉獻和努力的人生。我只上過小學,但憑着自己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員的深層次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所熱愛的文字,從而成爲當時的“中產階級社會”之一。但他總是自稱是“鄉下人”,覺得在這個羣體呆的越久,就越覺得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和身邊的人不一樣,所以經常陷入一種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中寫道:“三,三,我覺得很尷尬,我總是看得太深太遠,我成了自己的犧牲品。”

看《湘行散記》,你會發現她的名字雖然像遊行記事,但不是一般的旅行心情記事。她就是沈在探望母親16年後回到家鄉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部關於還鄉的書,不如說是沈對當時基層人民的忠實描寫,以及她對生活在那條河上的人們的深切而真摯的愛。

當你第一次讀《湘》的時候,你會發現,那裏有清澈的河流,沒有渣滓,有聽完永遠不會忘記的槳,有愛說野話的勇敢的水手。但遠不止於此,從《他的妻子》到《騰輝的過去和現在》,你會明白,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僅僅從沈的角度,就有那麼多的移民和漂泊者,那麼多的普通人在戰爭中安詳地死去,卻不爲親人所知。有那麼多妻兒,等待然後平凡的衰老,那麼多平凡的人活在命運的夾縫裏。剛看的時候,我以爲是在看小說。細想之後才發現,這是沈人生經歷的一個真實縮影,細細體味,令人心酸。

再後來,從《一個多情的水手和一個多情的女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就知道水手和船伕的收入很少,但他們從事的是艱苦的航行,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冬天3月9日,天又冷了,船遇險跳了下來。在航行過程中,船撞上了危險的海灘,河水冒着生命危險將船推出,歷時十年。儘管如此,這些水手和劃手從未失去應有的勇氣和努力。吊腳樓上的女人,大多是因爲這個社會的黑暗,即便如此,她們依然不失自己的單純可愛,以及對生活的純粹希望。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7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前半部分“湘行書簡”,是沈從文在回湖南鳳凰探親期間寫給新婚妻子張兆和的信件,也附了三封張兆和寫給沈從文的信;後半部分“湘行散記”,是沈從文描寫的路途中遇到的人和事,這些大半是引起他年少時回憶的。

作家就是比普通人更敏感些,感情更充沛些,再加上有一種本領,能把一切記錄下來,就像沈從文說的:“我以爲人類是個萬能的東西,看到的一切,並各種感官能感到的一切,總有什麼辦法用點什麼東西保留下來,我且有這種自信,我的筆是可以做到這件事情的。”無論過了多少年,讀者讀到這部作品,就好像自己也坐上了小船,看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民國時期或緩或急的`河流上及岸邊人們生活的景象。

作家就是比普通人更有使命感、責任感,要記錄歷史,思考人生的本質。沈從文提到,他這次回家,“原是翻閱一本用人事組成的歷史”。看到船上及吊腳樓裏在生死邊緣討生活的男男女女,他先前還向妻子提到“這些人可憐的生、無所爲的生”,生的沒有價值,隨即又被他們感動愛上他們。“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麼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麼愛着,十分溫暖的愛着。”“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們來可憐,我們應當來尊敬來愛。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起自己那分命運,爲自己、爲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活,卻不逃避爲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故鄉的山山水水,給了沈從文許多智慧,看透人生的智慧。

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愛是不對等的,沈從文愛張兆和多一點。張兆和找胡適校長告狀沈老師總是給她寫情書,胡適卻說“他非常頑固的愛着你”,張兆和回答“我也非常頑固的不愛他”。但從本書張兆和寫給沈從文的信中卻看出張兆和很愛沈從文,最起碼那個時期他們非常非常甜蜜,沈從文稱張兆和“三三”,無時無刻不在跟她分享着一路的見聞。張兆和則稱沈從文“親愛的二哥”,她計算着沈從文的行程,擔心路上有事情,就連“大風也刮起來了,像是欺負人,發了狂似的到處粗暴地吼”,發愁這風“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塊冰”。真美!如今,通訊這麼發達,這種相思怕也是孩子們難以理解的了。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8

三月,斷斷續續的看完了老師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湘,湖南的簡稱,湘西,沈從文先生的家鄉。先生一直深深地眷戀着這片土地,他曾說,“我雖離開了那條河流,我所寫的故事,卻多數是水邊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滿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爲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爲我在水邊船上所見到的人物性格”。通過他的筆,我對那個水運發達,充滿了匪氣的,有着美麗的吊腳樓,飄蕩着櫓歌聲的地方充滿了嚮往。

1934年,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先生匆匆趕回湘西。行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湘行散記》便是根據這些書信積累的素材寫成的。這短短的`廿天裏,他坐在船頭,一邊欣賞沿岸的風光,一邊述說着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朋友們的故事。這本書寫了《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等十多篇散文,每一個故事都瀰漫着歷史沉澱下的古樸氣息。 我喜歡沈從文先生樸實又優美的文字。書中一段“只聽到水面人語聲,以及櫓獎激水聲,與擼槳本身被扳動時咿咿啞啞聲……如同音樂中的笙管一樣,超越衆生,而上頜面雜聲的綜合交織了莊嚴與流動,一切真是一個聖境。”作者生動細膩的描寫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令聽衆震撼不已;他的文字如林間小溪,滋潤着我們。我們在如詩如畫的湘西中穿梭,在一場場樂曲中,感受作者流露出的讚美之情。

十二篇故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的故事。主要講了一個礦工爲尋其他出路,殺了哨兵,帶領窮人佔領山城,以武力做抗爭,但是使得許多人無辜死亡。後來礦工被五個軍官抓住,趁軍官們不注意,投井自殺了。我認爲,謀出路亦是人生的一個選擇,無錯。但是爲自己的人生而搭入他人的人生,是自私也是有罪的。作者問那個軍官爲何不拉住那個礦工時,軍官回答道,真拉住自己也會搭進去。這個對話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道德從沒有統一標準。救命雖然重要,可是在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時,救人就變成了搭命。 湘西,一個充滿故事又美麗的地方,它的魅力令人心馳神往。美景如一道下酒菜,而故事是陳年的酒,令人感嘆:好不美味!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9

潺潺流水,不及在溪邊讀一本書;遊戲的通關,不及在書中尋找那寶藏的鑰匙;聽一首流行歌曲,不及書頁翻開的聲音。一切都是那麼恬靜、美好。有如在墨香、文字中遨遊。

翻開《湘行散記》,周圍的一切彷彿就靜了下來,留下的只有書中人物的話語與他們的動作。

牯子,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他性格豪爽,不拘小節,待“我”也是十分友好。十三年前,他爲了一個心心念唸的女人掉進了水中,那時已經是冬天了,還下着雪,但他卻沒有半絲埋怨,而是打趣地說“這下完了”,一邊笑着爬上了岸。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多學學牯子的這種樂觀呢?雖然在冬天裏不小心落在了河裏,但是笑着爬上了岸。面對挫折的我們也是可以這樣的,將自己碰到的挫折視爲腳邊的石子,絆倒了,那麼就重新站起來,被磕破了,就笑着吹着傷口繼續往前走,最終,你所被絆倒的石子、磕破後結痂的地方,都是你成功的見證,你無畏的證明。

在桃園的日子中,“我”看到了一片血跡,那是清黨前後,有個姓唐的青年和其它40多名青年的血跡。姓唐的青年以黨特派員資格率領了4萬以上四鄉農民和一些青年上城請願,不料碰了壁,還發生衝突,守城兵將這些青年和特派員殺死,其餘農民看情形不對便逃之夭夭。後來,那些士兵用刺刀把特派員釘在城門木板示衆,三天之後,連同其他犧牲者一起拋進了清流裏。

抗戰時期,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像唐特派員那樣爲祖國捐軀,江姐爲了不泄露組織的機密,寧願承受敵人的折磨,也不願爲了活命泄露關於組織的一切活動,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祖國。在我們現在的時代,沒有了戰爭,卻也有很多英雄們:有爲了救護他人生命,而衝入火海的消防員叔叔;有爲了捉拿犯罪兇手的警察叔叔和肖緝毒警叔叔。他們這樣做是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不,不是的。他們這麼做是爲了別人的生命。他們舍小家,爲大家。救了無數個生命,爲了我們有更好而安定的生活。他們視國家與人民爲第一,奮鬥在最前線。

合上書,一個個鮮活人物在我的腦海裏演繹:外表粗獷,內心卻很柔弱的屠夫、助人爲樂的祖送。他們都有各自的缺點和優點。但在我眼裏,他們不僅浸透了沈從文先生深沉,真摯的情感,還寄託了他的哀慼,悲憫與希望。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0

沉浸在如鏡般的湘江上,心中泛起點點漣漪……

只有以心讀過《湘行散記》,才能徹底走進作者的內心。作者沈從文原本是一位軍人,隨着軍隊輾轉各地後,嚐盡了人世間的苦,也閱盡了人世間的黑暗。在他心生厭惡後,便踏上了文學創作一途。

作者沈從文雖然後來幾乎都待在北京,但在他筆下最純美、澄明的,卻僅有自己的故鄉。或許,在他的記憶中,也只有自己的故鄉之地——湘西,是最美好的吧。也或許如其人所說:“當過兵的人,活着回來,就回到了故鄉。這也許也是當時人們的悲哀吧。

《湘行散記》這一本書,如一面明鏡,揭露了當時社會水手,妓女等底層人民的低賤,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一文不值,這一切似乎都在訴說那些人的悲哀,但當你看到最後,你一定可以明白沈從文的——他是在讚揚這些人的美好品質。那些水手每天的工資僅有1毛5,在世人眼中他們或許是卑微的,低賤的,但通過《湘行散記》,我卻看到了他們的另一面。有些人,是重情重義的,例如水手牛保,他對着一個妓女,卻生出了真實的情感,甚至離別時,也是依依不捨。

而這些水手,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勇敢無畏。這些水手,雖然地位卑微,但他們卻作爲水手的尊嚴看得比性命更爲重要,就算是三九寒天,只要船卡住了,他們就會光膀子跳入河中拖船;就算是驚濤駭浪,只要船長一聲令下,他們也會二話不說跳入冷徹人心的江中。而這兒,可正不是一種崇高的'大無畏的精神嗎?

再看看那些妓女們,在看《湘行散記》之前,我認爲她們是不知羞恥,甚至認爲她們的命是不值一提的,但現在,我的觀點不同了,因爲在沈從文筆中,她們的生命是非常頑強的,你認爲她是爲了錢財嗎?不,並不是,她們是爲了讓自己的親骨肉可以衣食無憂的長大,纔會放棄她們寶貴的貞操的,因爲,她們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

《湘行散記》這一本書訴訟了人道的黑暗,卻也映射了人道的偉大與堅強,這是本可歌可訟的史詩!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1

講述了沈從文接到來信回湘西老家探望生病的老母途中的見聞。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湖南原是一個質樸、神祕而又不失人性之美的地方。

書本前半部分是沈從文給妻子張兆和的信。信中表達了一路上對張兆和的深深思念。信中的文字細膩、溫暖而純樸。或許是受到美麗湘西的感染吧,信背後的沈從文顯得那麼細膩而充滿溫情。這吸引這我繼續讀下去。

後半部分則是全書最主要的部分。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沈從文船行途中遇到的那些縴夫。這些縴夫,終日勞碌於急流險灘之間,工資雖不多,可他們出力卻不少。一旦遇到過灘,就必須不辭勞苦地下船淌水,相互合作,冒着生命危險,把沉重的船隻推過險灘。文中,提到一個長得像托爾斯泰的老人,已有八十歲高齡,可仍堅守崗位,爲旅客提供方便。讀到這裏,我不由得同情於底層社會的`人們生活之艱辛。

但是這些底層的人們並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而是依舊愛生活,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他們有着一種屬於鄉野的淳樸,他們對一切都有自己的態度,即使罵野話也是不粗俗的,而是有一種別樣的淳樸可愛。這又讓我感到了他們一種淳樸的可愛。

記得文中作者的一個朋友小豹子,作者本想把他教成一個文人,可他卻偷偷溜出去,當了兵。偶遇作者,他跟着上了船,遇到險灘,雖沒有人要求,可他仍然和水手一起跳進了河裏。當時正值臘月,天寒地凍,他卻在冰冷的河水裏赤裸着身子似乎一點都不覺得寒冷。從文先生擔心他,問她冷不冷,他很直率地說:“冷啊,我們在辰州前些日子還邀人泅過大河!”但依舊在水裏賣力的工作着。後來他跟一個士兵因爲沉船的問題,而發生爭吵,偷偷溜出去跟他打了一架,一覺醒來,還咕咕的笑。看到這,我也不由笑出了聲。這裏的人們都這樣的,淳樸、憨厚、可愛,可他們卻不缺少堅毅與勤勞。這樣的人性之美,哪裏去找啊?湘西的平凡百姓,在他筆下都顯得那樣質樸而堅毅,充滿原始的人性美。他們過着艱苦的生活,可處處都散發着溫暖。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2

那山、那水、那人

喲男子,講粗口,空靈的歌聲口櫓。山連山的水被打回曲連水,有山有水塊,江洗衣婦臉紅了,掩面連接到櫓歌,歌聲不歇,水波紋永遠,湖南桃源罷!

沈從文在1934年回到家鄉,給了我這樣簡單而美麗的想象。 這是家鄉寫下了湘西的朋友,湘西的水手,湘西的夜晚,湘西的水...已經十多年沒有回到湘西了,家鄉仍然沒有改變——但又改變了,那個人有些離開了,那個城鎮改變了一張臉...爲什麼!

人們還是那麼的單純和慷慨,但是背後的笑聲卻充滿了悲傷!只有水手。16年前沿河一半的碼頭,都裝滿了高大的油輪。寬闊平坦的河流,整潔的碼頭,來來往往的水手,用硃紅,水銀,苧麻,布料... 填滿了。不管那天多麼喧鬧,是夕陽殘留的一抹深紫,是那首飄動的小曲,是多麼壯觀難得。看看16年後的今天!河岸支離破碎,船隻被捆綁在一起,並被標記爲”出售”。水手買船!多麼荒涼!當大方的愛笑組成了堅強的年輕喲,現在成了重量貨爭論的瘦小男孩!爲什麼?是什麼讓桃園鎮屈服了!悲憤過後,只能無奈地驚呼: “時間命運弄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鋼鐵船啓航,誰會用小船運貨?這就是“生命”的苦味,慾望和悲傷是非常神聖的。我們不值得用金錢或任何其他手段來滲透他們的命運,擾亂他們應有的`悲傷和歡樂。人們不得不放手,所以他們又開始笑了,只是有點痛苦。

20世紀30年代面臨着幾年後仍面臨着,你看在中國的江南,擁有一批鸕鶿漁民放入水中,在竹筏蒿住宿,光着腳丫,捲起褲腿,雙腳暗,聲音響亮一動一吼,飛濺,暢快的歌曲。鸕鶿出來的水一會,綁脖子卡肥美鮮魚。它屬於南方精湛的“鸕鶿”,它是不可到達的,但歷史的潮流,被淘汰了罷!

那山仍是那山,那水仍是那水,那人卻不是那人。歲月沒有蹉跎,物是人非。幸運的是,湘西的水手,還能在中國歷史還是哀樂中唱上一曲櫓歌。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3

初讀《湘行散記》,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湘西風情。似乎真是一本“散記”。然而細細地回想,忽然感受到一股蒼涼。

有多少人知道湘西?你可知道湘西?對世界來說,湘西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角落罷了。世界可以拋棄湘西,歷史可以拋棄湘西……湘西太不起眼了,然而世界似乎已經開始了拋棄。歷史依然前行,說不清何時會有休止符。

其實《湘行散記》真實地反映了湘西的狀況。從“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到“歷史是一條長河”,也許這本書本身就是以小見大。湘西的人有湘西的生活,當那個湘西的婦人打聽湘西的“牛保”時,她的內心是悲苦的,但聽到“牛保”落水時,她會怎麼樣?回不去的`人,書寫回不去的過往,只留下湘西的人們黯然神傷。

於是,湘西的人懂了,懂得他們生活的地方是美麗的地方,但美麗又能奈何現實怎樣。看那些水手,拿着低日薪賣命,氣力。看那幫女人,流落風塵淪爲妓……殘酷的現實陶冶純粹的人性,湘西人看似粗野,但卻保留了骨子裏最真最真的東西。《湘行散記》裏有許多是低層人民,但獨獨在他們身上,純粹最爲明顯。他們的性子最直,最爽朗;但在心底,又是寸骨柔情。

只有他們最懂,最懂得什麼叫做痛苦;但也只有他們最懂,最懂得什麼叫做溫情。當牛保手裏提着核桃,笑着對“我”說,“我會回來過年的”之時,他能感受到的還不過是溫馨嗎?但當那婦人聽聞牛保落水生死不明時,她能感受到的還不過是悲涼嗎?當多元的情感融入字裏行間,我們只能輕嘆:這纔是有血有肉的湘西!

當這麼多人平凡地生,又平凡地離開,現實用冷暖摻半告訴我們,其實《湘行散記》裏的人物,都是我們自己。我們掙扎於世間,世間因我們而組成,沒有任何關係比這更巧妙自然。輕合上書,一陣聲音傳自心底:現實就是淒涼與溫馨,要堅強。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4

那條清澈純粹毫無渣滓的河水,那聽過之後一生都忘不了的船歌,那個多情的水手和多情的婦人... ...這些全都是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裏,一道靚麗明媚的風景,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沒有人能比沈從文更加了解湘西世界了,他用他樸實無華的文風,描繪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湘西世界。他不僅寫出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還寫出了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與自發的抗爭。讓我們立體地瞭解到那時候湘西人的生活情景。

湘西人的生活節奏,和城市人完全不同。不着急,不煩躁,只做好眼前的事就好。船工們一邊隨意地罵幾句野話一邊熟練地駕船;看見龍舟比賽就興奮地大叫起來的小孩子們;還有黃昏,從山坡上散開的米飯香味。這些好像只是平凡的人,在做着平凡的小事,然後平凡地度過一生。但在沈從文筆下里,卻帶着一種獨特的韻味。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多情的水手和那個多情的.婦人。從上帝的角度看來,只是兩個微不足道的人擁有一段微不足道的感情,可在他兩看來,這段感情也許用盡他們一生去愛的勇氣。無論是那個水手,在與婦人離別之時還依依不捨地頻頻回頭,即使一旁的船手已經怒氣衝衝地再叫罵了,而當沈從文送了幾個大蘋果時,他也依然忘不了那位婦人,轉身跑上岸只爲給她送兩個蘋果。而那位婦人,在與心上人分別之際也是十分不捨,即使這樣也依然要面對殘酷的事實,只好給予許多東西來代表自己的思念。這樣淳樸的感情,這樣美好的感情,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

字裏行間,我都能感受到沈從文先生那種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的情感,這也是他能描繪出如此美麗的湘西世界的一大原因。我們每天都在快節奏的過完每一天,回味下來似乎並沒有什麼有趣的事,這都是因爲我們沒有用心去感受身邊的美好。有可能我們只是歷史長河裏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去打開心靈的眼睛吧,去發現身邊的“湘西世界”吧。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5

沈從文其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便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品《邊城》,《湘西》,《長河》等使其躋身中國最優秀作家之列。人生閱歷豐富,經歷坎坷,早年投身行伍,後又執教於青島大學、西南聯大以及清華大學等知名學府。同時,他在歷史考古領域中頗有建樹,晚年完成的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在中國物質文化世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沈從文其情:想必讀者對沈從文先生的情感經歷比較瞭解,其感情故事也頗爲引人關注。從執教吳淞中國公學開始,便愛上自己的學生張兆和女士。張家四小姐可謂出身名門,大家閨秀,修養學養甚高。沈先生完全沉浸在對張兆和的愛慕之中,用情不可謂不深,用心不可謂不誠。最終在沈的執着追求的過程中,張被打動,終成就了一段佳話。

《湘行散記》其書:前面是對沈先生基本情況的介紹,網絡上隨處可見,並不十分難得到。我素來敬仰沈先生,也讀到過不少他的文字。其中也包括這本著作,有些感悟,寫上幾百字作爲自己的'讀後感與推薦的理由。沈先生是湘西鳳凰人,湘西對我其實是個神祕之地。這本書就是他回到湘西一路的見聞感觸,以及觸發的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這本書中用詞誠懇簡潔,很多詞語的使用貼近生活,有非常強烈的代入感。對人物的刻畫仔細深刻,人物的形象突出,寥寥幾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便躍然紙上。對沿途景色的描寫更是清新別緻,彷彿置身其中。整部作品鄉土氣息濃厚,不但展示了湘西的人文地理特色,同時也寫出了對自己故鄉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理解、感慨和憂慮。沈給了我們一張由雲彩做成的飛毯,帶着我們領略至美湘西。

“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地方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人。”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6

“三三,船已經到關上了,我半點鐘就會上岸的”。“三三,請把這封信用你那體面溫和眼睛多吻幾次”。

清澈的“湘”流了過去,活潑有趣勇敢耐勞的水手奔了過去,一封滿載念想無比溫柔的家書寄了過去,從“老伴”到“騰回生堂”的今昔,戰亂無序,轉徙漂泊,短短的廿天,浮於表面的平靜下,是歷史的洪流、人生的縮影,文字雖如水,過而無痕,但沉澱的卻是無盡的哲思與嘆息……

這船上的時光好似度日如年,好似可以飽覽天下事,沈從文將這些事一一譜出,看似,這一切都是如此淡泊、美麗,但這恬淡樸實的一切所展現的其實是窮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社會上層”的一種生活與享受自由的差距,實際上是十分沉重的,只是沈從文始終抱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活着,以至於他所傳遞也是褪去了灰色塵埃的又一抹天地。他只是純粹的將那抹溫暖放大化,那抹溫情具像化。因爲他明白,他並沒有資格評判他人的生活與命運,也沒有力量去改變什麼,他能做到的,只是靜靜地看着,就如同書中寫道的,“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憐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因爲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你瞧,這並不是遠離世俗,不染塵世,他對家的`愛,對故鄉的愛,對祖國的愛只不過些許含蓄,只不過做到了肆意笑談,不去深究,只不過是大愛無言。

這短短的廿天裏,他坐在船頭,一邊欣賞沿岸的風光,一邊寄去搖曳在風雨裏的家鄉,無故增添了多少愁緒,詮釋着絕對的自由和放蕩的淡泊。

這短短的廿天裏,作者行過了一條道路……雖說我們從搖籃到墳墓也不過是一條道路,但在途中一路上的風光都是極有趣的,值得我們去鑑賞、去思索,這一路上自然是有許多的苦難與艱辛的,但重要的是不要閉着眼,朦朧一生,那樣你就始終看不到這世界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他孤身浸沒在黑暗裏,漂泊着、漂泊着,他不斷的向前去,劃出一圈圈漣渏,殘餘着對故土、對社會的綿綿思緒和側畔輕呢。這零零散散的書信,白紙黑字,未能成片,短短的廿天裏,到底是譜出的歷史的自由亦或是人性的悲哀?

在我看來,如此一位被政治邊緣化的人,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由,而這自由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以及未來期望的預兆,是一份純真的希望,飽含着的,是一顆赤誠之心。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7

我看過電影《湘西剿匪記》中的湘西,也看過沈從文《邊城》裏的湘西,更知道朱鎔基《七律——重訪湘西有感》中的湘西。湘西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三省市接壤,湘西也是沈從文的家鄉,也真因爲如此,讓沈從文的散文有種江南水鄉的細膩。昨日我借朋友的《湘行散記》,看看這本作者家鄉的散文,湘西真的很美。

今天我就獻醜,從沈從文的《湘行散記》來談談作者筆下的湘西和這個著名的作者沈從文。如果你有寫過情書的經歷,應該知道這句“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很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如果你有和命運掙扎的經歷,應該知道這句“睜大了眼,什麼事都分明,但自己又何嘗能支使命運”。一本《湘行散記》寫出了真正的沈從文。

唯美的江南,多是水造就的,湘西也不例外。這本《湘行散記》多的`也是水,無論是寫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還是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都是必須有水的,再加上一點小雨或者雪,那就更是美得離譜了。“我平日裏想到瀘溪縣時,回憶中就浸透了搖船人催櫓歌聲,且被印象中一點兒小雨,彷彿把心也弄溼了。”回憶中的湘西,這麼的靜美和諧。

也許從一開始我們在小學學過朱自清的《春》,對朱自清都很欣賞和了解,沈從文對朱自清有“其爲人也,溫美如玉,外潤而內貞”的稱讚。但是想到朱自清的話,下一個就應該想到沈從文了吧!民國時期的散文,一個北方、一個南方,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家。真因爲有朱自清,我們也知道了沈從文的江南之美。婉轉的櫓歌聲中,盪漾着生命勃發的生機,沈從文憑藉一顆誠心,一支筆,用最乾淨的文字塑造了純美的湘西世界。

《湘行散記》最初的母本是因沈母親病危,沈從文匆匆趕回湘西。行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另外次本書還收錄《廢郵存底》、《雲南看雲》和《偶感懷人》。無論寫什麼,沈從文的散文風景都那麼有人情味,風俗人情都很愜意。

澄澈純淨的沅水之間,一片明朗樸野的湘西風光,閃耀着桃源般耀眼的餘暉,這就是美麗的湘西風光。我是不是應該去湘西看看,這麼美得地方,但是我又很瞭解湘西,從《湘行散記》中我就已經去了湘西、瞭解了湘西,還有去的必要嗎?風景猶在,故人不存,我確實應該去看看湘西,爲了心中的沈從文,也爲了《湘行散記》中的湘西。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8

看完這本書,正是一個下雨的下午。我手邊充滿了雲。一開始倒的熱水已經涼了,我好像做了一個夢。

沈從文先生,別人說他是個純潔的人,星星斗其文。這是真的。看完這本《湘行散記》,我一直跟着沈先生的腳步,仔細欣賞他的家鄉。船伕的划船歌還在湘西霧濛濛的水面上迴響,吊腳樓上隱約有女孩清脆的笑聲,太陽落盡,暈出半邊夕燒的天空,我行過山,行過水,偷窺一場夢。

有趣的是,沈從文,一個曾經是土匪的苗江人,在這本書裏對湘西的風景充滿了溫柔。他從新婚的燕爾身上走了出來,大多把眼前的`黛山碧水當成了張兆和的黛眉和杏眼,於是這座山這水成了他的情書,也許是給他的小妻子三三,也許是養育他的美麗湘西。身心都有愛的男人,對一切都包含着溫柔和孩子的天真。

他寫了x,x,船手,沒有貶低,沒有陌生。好故事來自生活,每個人都是新鮮的,真實的和活潑的。就像你周圍的阿姨、叔叔、姐妹和兄弟一樣。翻過紙,你也可以看到他們輕輕地迎接你,隔壁的姐姐想去河邊,前院的哥哥想和船一起航行。

從《湘行散記》中,我可以看到中國人最真實的形象,在銳意進取的過程中輕快地生活着。而且我始終堅信,能從如此溫柔的人文角度來寫人,其內心一定是慈悲的。他看到了湘西的粗魯和野蠻,但他並不鄙視它。他以苗江獨特的光明和純潔的溫柔尊重這些存在,尊重每一個嚴肅的生活。他從船上下來,走到山脊上,和湘西姐姐一起唱山歌,和年輕的苗夫親熱地哼着粗魯的小調,或者像豹子一樣去找女人。呵喲,多開心啊!

一河一船一書生。他走在湘西山水中,路過別人的故事,呵呵手提筆,寫給情人。古人說詩詞上乘講究的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沈從文的話三分隨意,三分靈氣,剩下的都是對家鄉風景的柔情。相反,寫文章就像畫畫。所有的遺憾都在輕描淡寫中描繪出憐憫和遺憾。他透明、清晰、樸實、溫柔。人們走在這個世界上,總有無數的動搖,無數的奇怪,在寧靜中活潑,我想這也是我丈夫純潔的心的原因。

《湘行散記》字裏行間透露着這位中國文人的人性關懷。在漿聲中,他聽着船伕炸魚的聲音,爲我們打造了唐朝以來的桃花源。

史鐵生說,寫作是爲了不輕輕抹去生命的重量。沈先生筆下淺薄的湘西,隨着社會的變化,已經改變了星星,但文章是永恆的。也許有一天,你的心下起了大雨,無處可逃。你可以去看看沈先生經過的風景,聽聽船艙下潺潺的流水,像我一樣偷窺一個夢。

讀湘行散記有感八百字作文 19

作爲一名湘西生湘西長的土家族姑娘,從我記事起便流行着這樣一句話:湘西之美在沈從文的書裏,黃永玉的畫裏,宋祖英的歌聲裏。沈從文先生是上個世紀我國的著名作家,他年少投身行伍,隨軍輾轉川黔湘邊界。閱盡黑暗之後開始投身文學創作。

沈從文先生雖學歷不高,但是憑藉着自己對文學的喜愛以及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受人喜歡的文字。他的筆觸浪漫而又細膩,描繪了一幀幀或恬靜或充滿生氣的畫卷,常常令人忍不住捧書遐想,沉醉其中。

本書選取了沈從文先生三個時期代表作的集子,包括散文和書信兩部分。其中散文爲我們呈現出一個有着秀美風景的連軸畫卷,映射了當時的社會歷史變遷,將那些我們生活中的普通小事,都歸入了民族歷史空間予以關照。

初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湘西有清澈見底的河水,也有聽過之後就再也無法忘懷的櫓歌。在那個並不那麼和平的年代裏,光從沈從文先生的視角里,就有那麼多居無定所的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因爲戰亂而死去,有那麼多的生離死別妻離子散,然後孤獨地等待老去。也有那麼多在悲慘命運裏苦苦掙扎着求生的人們,在之後的某個平凡的`日子裏相遇,但卻不再相識。

我以爲我是在讀小說,但細細品味之後才能發現,這更是沈從文先生人生經歷的縮影,斟酌體會之後不禁令人淚眼婆娑。

在《水手們》一信中,沈從文先生寫到:

三三,想起我們那麼好,我真的輕輕的嘆息,我幸福的很,有了你,我什麼也不缺少。

讀到這裏,我的眼眶溼潤了,沈先生對妻子的愛戀如此真摯,可見其殷殷深情。如果遠方的妻看到這幾句,應該是嘴角含笑但眼中卻帶淚吧。

描寫沿河景色時,沈先生寫道:

兩山翠碧,全是竹子,兩岸高處皆有吊腳樓人家,美麗到使我發呆。

現在的湘西,依然保留了部分文中描述的名爲吊腳樓的建築。古色古香的木製建築,上面是房屋,下面由四根柱子支起。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樹木以及淺淺的,清澈見底的河水。婦人們在河水邊拿着洗衣棒拍打着衣服,小孩子們在旁邊扔石子,大笑着跑來跑去。或許就是這如畫的美景如詩般寫意的生活造就了沈從文先生浪漫的性格和細膩的寫作風格吧。

沈從文先生在本書中既描寫了下層人民生活的艱苦,通過他們的悲歡離合,感悟人生的莊嚴,又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幅青山綠水的畫卷,令人心生嚮往,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