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尋找年味作文(實用)

尋找年味作文(實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尋找年味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尋找年味作文(實用)

尋找年味作文1

隨着社會不斷的發展,城市裏的年味漸漸變淡了,沒有人放煙花,也沒有人串門。於是,我們趁着寒假回到了老家,尋找那消失的年味。

回到老家,臨近年關,我整整日搜索着年味。

年味在哪兒呢?

年二十八日下午,就聽看到門外奶奶、媽媽和鄰居們一起拎水灑掃路面,好熱鬧啊!刷刷刷……我似乎聞到年味了。

到了除夕,一早大人們就忙忙碌碌,進進出出,姑姑姑丈過來幫忙貼春春聯,下午午我們換上新新衣服帶上供品一家人前往祠堂祭拜祖先,一路上熙擦擰攘攘,鞭炮聲不時"啪啪”響,連綿起伏!祠堂裏香菸繚繞,宗親們熱情招呼,詢問近況,在跟長輩打招呼答話中我品出濃濃的年味了,那是親人回家團聚的.味道。

年味還在那兒呢?

正月初一開始,我就跟隨大人們走親訪友。每到一處,大家都笑意盈盈地互相說着"新年好”。大人們會給我們小孩塞紅包,爸爸媽媽媽又不免跟他們連連推辭,說他們長大了,不用了之類的話,推來辭去,最終紅包還是落到我們的口袋裏。可是禮物就沒那麼的簡單了,往往親戚拿到禮物就會換上自家糖果煙茶裝進去然後還給我們。但我們怎麼可能罷休呢?於是場面變得激烈起來,親戚召集了他們家所有人來把我們的禮物推回來,我們也不甘示弱,也召集我們家所有人來把禮物推過去,那場面,不知情的人還以爲我們是在打架呢。就這樣,你推我推僵持了很久,終於把禮物送出去了!明明禮物是好東西,爲什麼非得這麼推一番呢?那是因爲如果直接收了,就體現不出汕頭人謙讓的禮儀了。看來,年味真是“硝煙滾滾”啊!

年越來越近,味越來越濃,啊!我已經沉浸在年味裏了!

尋找年味作文2

“啪啪啪”,小區裏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敲響了新年的鐘聲,牛年如約而至,大街小巷洋溢着濃濃的年味,屋檐下、樹梢上掛滿了紅紅的年味,家家戶戶飄溢着香香的年味,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年味是什麼?

年味——是懷舊迎新

除夕夜,全家一起做了一大桌子“豐盛”的晚餐,少了以往的大魚大肉,蝦兵蟹將,取而代之的是每個人的拿手菜,爺爺的三鮮魚圓、紅燒肉,的清蒸魚、筍小炒,媽媽的水煮蝦,我的紅燒雞翅,炒青菜,還有妹妹夾生飯。積極響應光盤行動,堅決不浪費。飯前,爸爸和爺爺開始祭祀祖先,有很多的'儀式和套路,我很疑惑,問爸爸:爲什麼要有這些儀式,他們又不會吃。爸爸說: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一種懷念,在團圓的日子對親人的懷念,一種對的慰藉。是告別過去的一種儀式,對現在豐衣足食的感恩。即使知道再多的黃紙,再紅的火光都無法挽回逝去的,但父輩的,更多的是一種情懷。

年味——是久別重逢

今年的年,少了遠方的來客,疫情下,少了大棚下的蕭山聚餐特色,少了遊山玩水的長途旅行。小朋友之間多了相逢的,弟弟妹妹們大年初一就來我家找年味,在玩轉籃球,大汗淋漓,玩着“抖音”的,歡聲笑語,點個宵夜舉“杯”暢飲,K個歌吹着牛。以往總是忙碌的奔赴在興趣班,少了親人之間的歡聚,雖然小表弟、小表妹沒有去外地陪外公外婆過年,但人在哪裏,家就在哪裏,年味也在哪裏。

年味——是幸福撒歡

新年裏,我陪着舅舅、舅媽包餃子,餃子包入了對新年的,對未來的期許,我們還包了幾個“甜餃子”,吃到甜餃子可獎勵20元錢。吃餃子更是成了一種,誰都想吃到好運。新年裏,叔、伯、嬸都會拿出紅包給我們,在半推半就中紅包進了我們的口袋,雖然最後紅包都被老媽徵用了,還美名其曰:紅包要用在有意義的地方。

每年的春節總有不同的期盼和回憶!富有年味、人情味、希望新年的腳步慢些,留住父母日漸顯露的白髮,希望新年的腳步快些,讓我快快長大,讓父母少操心。

尋找年味作文3

家鄉的年味是有味道的,是那種流傳千古的期望,是那種承載了千年底蘊的年味。走進年味,就是走進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種方法。我喜歡年味,就像喜歡中國歷史一樣。年味,攜帶着無盡美好的祝願和暖意,讓人情不自禁的愛上這濃濃的年味。而只有走進年味,置身於年味之中,才能感受到傳統而細膩的愛。

站在年前的'街上,熱鬧而又喧譁的街上人人都在爭買年貨,每個人的臉上都溢滿了舒心的笑容……

終於,我看到了我最愛的幾種有濃濃年味的食品:臘腸和年糕,哦,還有魚。

臘腸:臘腸的製作過程有點複雜,我也不會做。但,制好的臘腸非常的好看,也非常美味。上好的臘腸鮮豔無比,紅白相間,白的晶瑩幾近透明;紅的豔麗,是那種不能用畫筆填充的顏色,是屬於喜慶中國年的顏色。臘腸的味道很濃,有些甜,但更多的是鹹香,肉質肥而不膩,瘦不塞牙,很有嚼勁。這年味應是厚重的,像一段歷史,更像一本厚重的古典文學。

年糕:年糕是用好的江米制成。得經過千錘百煉,纔可以成爲美味的年糕。真正的年糕雖粘但不讓人難以下嚥,而且還有一絲淡淡的稻米香和點點甜甜的味道。它的顏色一般以白爲主,也有淡青色的,淡青色的裏面加了艾草,有一種清新的田園草木香。着年味應該是清雅綿長的,像一首詩,也像一朵田間的花。 魚:魚是白搭的,可以做清蒸魚、糖醋魚、蒜爆魚、鮮魚湯……等等。無論哪種都好吃。清蒸魚,嫩!糖醋魚,香!蒜爆魚,酥!魚湯,鮮!……這年味是繽紛的,像現在的世界,也像我的生活。

走進年味,才能感受到它的內涵和意義;走進年味,才能感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走進年味,讓我們共同去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

尋找年味作文4

年味在哪裏,是什麼樣子的?

臘月二十九,我和家人來到大街上購買年貨,大街上張燈結綵,熱熱鬧鬧,店鋪擺出了各式各樣吃的、玩的、用的。捏麪人的老爺爺將原本單調的白麪團做出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有腳踏筋斗雲,手拿金箍棒的孫悟空;有雙手合十,端坐在白龍馬上的唐三藏;有露着大肚皮,扛着釘耙的豬八戒……

不僅有《西遊記》的人物,還有許多《水滸傳》《紅樓夢》中的人物。看看那家,各式糖果飄着誘人的甜味,吸引了許多兒童;看看前面那家,大紅燈籠掛滿了每一個角落,春聯上寫滿了祝福,一個個大“福”字掛在牆上,看上去紅紅火火的,好一派過年的氣氛。原來年味就在熱鬧的大街上。

買好年貨回到家,我們將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接着,爺爺把大紅燈籠掛在屋檐下,又圓、又大、又紅的燈籠在微風中跳着喜慶的舞蹈。然後,將紅紙襯着黑字的春聯貼在門的兩邊,把大大的福字貼在門的正中間,寓意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福到家中。滿眼的紅照得我們心裏亮堂堂的'。那紅,紅得可愛,紅得喜慶,紅得美麗。原來年味就在這火紅的春聯裏。

大年三十,我們拎着大包小包走親訪友去拜年,在一聲聲祝福中,長輩給小輩們準備了一個個大紅包,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原來年味就在長輩給的紅包中。

晚上,一家人圍在圓桌旁,一邊看春晚,一邊吃着美味的年夜飯。這時,年味就在家人團聚的喜悅中。

當12點的鐘聲敲響,門外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人們放起了煙花爆竹,噼噼啪啪的聲音迎接着新年的到來。煙花在空中開出了燦爛的花朵,願新的一年也能如這煙花般燦爛。原來年味就在這燦爛綻放的煙花中。

後半夜,孩子們將壓歲包放在枕頭底下,做起了新年新希望的美夢。這時,年味就在孩子們美好的夢境中。

年味是無形的,它無處不在,也許,年味就是家人團聚時的熱鬧氛圍吧!

尋找年味作文5

除夕這天,我跟隨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奶奶一看到我,樂呵呵地笑個不停,嘴巴再沒合攏過。吃過晚飯,爸爸說帶我去買鞭炮和煙花了。我一想到煙花在空中綻放時那奪目的色彩、變化的形狀,樂得歡呼起來!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讓爸爸點燃煙花,可爸爸一本正經地說不要太早放煙花,說要守歲。我問:“什麼是守歲?”爸爸說:“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每逢年三十的深夜,有一頭怪獸“年”就會出來破壞莊稼,吃人。有位神仙告訴大家年最怕響聲和燈火,於是,大家燈火不熄,在“年”快來的時候就放鞭炮煙花,把“年”嚇跑。此時,碰巧是午夜12點,迎來了新的一年。”我聽得津津有味,原來我們中國的文化這麼有趣,而且一代代傳下來,真是很了不起。盼呀盼,鐘面終於指向12點了,我興奮地拉着爸爸跑到空地上放鞭炮煙花,聽着隆隆的巨響,我得意地說:“爸爸,‘年’肯定被我們嚇跑啦!哈哈……”爸爸看着我,開心地笑了。

在外婆家小住了幾天,我還有了特別的收穫呢!我看到了跳幡神、跳小馬的有趣活動。聽媽媽說,這項活動還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幡神是由大人們扮演的,帶着色彩豔麗、厚重的面具,穿着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袍子。只見四個幡神從隊伍中跳了出來,和着音樂的`節拍,逐漸聚攏,圍在一起,手舞足蹈,像是在互相比劃、切磋武藝。大約跳了20分鐘,“小馬”出場了,這些小馬都是由比我大一點的哥哥姐姐扮演的,一共有8只“小馬”,還有2個帶領各自隊伍的領頭人,跳起來整齊有序,非常有趣。我真羨慕他們啊,要是明年過節時,我也能跳一次小馬就好了。

揮別馬年,迎來喜氣洋洋的羊年,我將帶着春節中美好的回憶回到學校,和小夥伴們分享我品嚐到了“年味”。

尋找年味作文6

一年一度的新年即將到來。今天,咱們一起隨着牛通社的小慧姐姐來到了嘉善的碧雲花園。參加豐富多彩的年俗活動。

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咱們到達了目的地,聽牛通社大哥哥介紹,今天年俗活動主要有:寫春聯,打年糕,做臘肉,採草莓。聽見消息咱們興奮不已。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打年糕了。首先,我看見一個石頭做的大缸,還有一個特別大的木錘子。只見示範的兩個阿姨,一個掄起木錘,重重地砸了下去,年糕中間立刻變成了一個大坑,另一個阿姨沾了點水,把年糕翻了個身。只聽“咚”一聲,錘子又落了下來。咱們一個個都圍着石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終於輪到我了!我學着阿姨的樣子,與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把錘子舉得高高的,用力往下砸。呀!年糕變成扁扁的了。咱們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漲紅了臉,一錘一錘地敲打在黏糊糊的米糕上。原來年糕是由糯米、粳米和水,摻在一起,靠着這木錘子敲打才誕生的,還是挺費力的。

打完年糕,咱們又圍着圓桌開始製作喜糕了。喜糕的原材料和年糕一樣、咱們先把麪粉均勻地撒進模具,再倒出,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米糕捏一小團,放進模具,最後敲打模具,將喜糕整個兒倒出來,放在一張糉葉上。只見碧綠的.糉葉襯着雪白的喜糕,有的像魚兒,有的像小花,有的像葫蘆,還有的像壽桃。一個個是那麼小巧精緻,讓人饞涎欲滴!咱們眼巴巴地看着阿姨將喜糕放進了蒸籠,等待着熱騰騰的喜糕早些出爐,好讓咱們一飽口福。噢!香噴噴的喜糕出爐啦!咱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製作的那一籠,立刻放進嘴裏。軟軟的喜糕,甜中夾雜着桂花的香味,真是美味極了!

大廳裏迴響着咱們歡快的笑聲,這一幕幕充滿年味兒的活動,隨着相機“咔嚓、咔嚓”地留在了咱們的腦海裏。回首望去,那碧雲花園天台上一串串的醬鴨、屋檐下一塊塊的臘肉、還有草堂裏一幅幅的春聯,讓咱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咱們還將繼續循着年味,迎接狗年的到來!

尋找年味作文7

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年可謂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事了。每到過年,無數的無論是海外還是內地的中國人,都會想盡辦法與家人團聚。

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物質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的很大的改變,而正是由於這些種種的原因,使得過年期間濃濃的年味成爲了回憶。

什麼是我們以前我們所留戀的.年味?穿新衣,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新年晚會,甚至是鄰里之間一起聊聊自己的經歷都會成爲新年的期盼。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跟我說那個年代的他們生活很拮据,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因爲過年有肉吃。然而到了現在,物質水平迅速發展,人們告別了貧乏的生活,吃不吃肉都無所謂了,即使每次都會有大魚大肉,非常豐盛的菜餚,但是根本沒人願意動筷子,只是應付式的吃幾口。

小時候總是喜歡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玩鞭炮,放煙花,每當外面的聲音響起來事,我總是搬個凳子和爺爺一起看着天空中那絢麗的顏色,和那美麗的一瞬間,甚至可以邊看邊聊一個晚上都不睡覺。然而到了現在,因爲一句污染環境,大到城市,小到鄉鎮中都貼着“禁止鞭炮”的標誌,走到外面再也沒有看到過煙花帶來的色彩,也沒有聽到外面人們的歡笑聲了。

小時候也總喜歡在電視前等待着新年晚會,看蔡明和潘長江的小品,聽着明星唱歌,然而現在,小品和歌曲已經變成了青春偶像劇,而更是因爲手機的存在,已經不在侷限於看晚會了,更多的是朋友之間微信聊天和搶紅包…

新年之際,走親戚是最常見的事。然而新年初一的晚上我只是個父母在電影院看電影,接下來幾天哪都沒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電視機前,吃着零食,烤着火。時不時的有個親戚發個紅包來,給個祝福,一天兩天就這樣過去了…當別人來家裏送節,母親拿紅包給別的小朋友時,我才反思到,我好像很久都沒有感受過親自拿紅包的感覺了。

也許真的時代的節奏太快,物質水平提高得太快,我們的思想改變的也太快了,但是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是否還能找到屬於記憶中的年味?

尋找年味作文8

一年一度的新年即將到來。今天,我們一起隨着牛通社的小慧姐姐來到了嘉善的碧雲花園。參加豐富多彩的年俗活動。

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聽牛通社大哥哥介紹,今天年俗活動主要有:寫春聯,打年糕,做臘肉,採草莓。聽見消息我們興奮不已。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打年糕了。首先,我看見一個石頭做的大缸,還有一個特別大的木錘子。只見示範的兩個阿姨,一個掄起木錘,重重地砸了下去,年糕中間立刻變成了一個大坑,另一個阿姨沾了點水,把年糕翻了個身。只聽“咚”一聲,錘子又落了下來。我們一個個都圍着石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終於輪到我了!我學着阿姨的樣子,與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把錘子舉得高高的,用力往下砸。呀!年糕變成扁扁的了。我們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漲紅了臉,一錘一錘地敲打在黏糊糊的米糕上。原來年糕是由糯米、粳米和水,摻在一起,靠着這木錘子敲打才誕生的,還是挺費力的。

打完年糕,我們又圍着圓桌開始製作喜糕了。喜糕的原材料和年糕一樣、我們先把麪粉均勻地撒進模具,再倒出,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米糕捏一小團,放進模具,最後敲打模具,將喜糕整個兒倒出來,放在一張糉葉上。只見碧綠的糉葉襯着雪白的喜糕,有的像魚兒,有的像小花,有的像葫蘆,還有的像壽桃。一個個是那麼小巧精緻,讓人饞涎欲滴!我們眼巴巴地看着阿姨將喜糕放進了蒸籠,等待着熱騰騰的喜糕早些出爐,好讓我們一飽口福。噢!香噴噴的.喜糕出爐啦!我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製作的那一籠,立刻放進嘴裏。軟軟的喜糕,甜中夾雜着桂花的香味,真是美味極了!

大廳裏迴響着我們歡快的笑聲,這一幕幕充滿年味兒的活動,隨着相機“咔嚓、咔嚓”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裏。回首望去,那碧雲花園天台上一串串的醬鴨、屋檐下一塊塊的臘肉、還有草堂裏一幅幅的春聯,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我們還將繼續循着年味,迎接豬年的到來!

尋找年味作文9

春節是人們最隆重的節日。臨近年關,遠在異鄉打工和上學的鄉里人經歷“春運“的重重考驗,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共慶新年。

快要過年了,人們緊鑼密鼓地籌辦年貨。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戶桌上都擺滿了香噴噴的年夜飯。飯桌上,家人有說有笑,嘮嘮家常,合計合計來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節日的'氣氛變得更濃了。飯後,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歲,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張貼春聯、放鞭炮,歡渡春節。人們見面個個面帶笑容、互說吉祥話。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攢些壓歲錢。整個鄉村處在熱烈的喜慶之中。

特別在大年前後,小鎮上的集會便成了名副其實的“相親會”。平時在外忙於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節回家的這次機會解決了婚姻大事,也好滿足家裏老人的心願。媒人約好地點,邀來男女雙方見面。媒人幫着搭橋牽線,忙着撮合。雙方的家人也都幫着仔細地打量。街上熱鬧的相親場面,成了鄉村過年風味獨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們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許多。尤其是與近幾年相比,人們更加懷念過去的春節。雖然過去的物質生活比不上現在,但是“過大年”遠不是吃吃喝喝那麼簡單。吃喝只是物質匱乏年代給人們留過的心理暗示,本身並不是過年的重要內容。主要原因應該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缺失。大多數春聯由原先的家人手寫變爲了街市上的印刷,人們已不能體會到裁紅紙、寫毛筆字、讀春聯的快樂了。人們過去之間的走親訪友也變爲了呆在家中看電視或上網······於是人與人之間似乎多了層隔閡。

風俗正在簡化,人情也日漸淡薄。原因在與人們在追求更高物質生活時,卻忘記了生育我們的“傳統的文化”,令人擔憂的是,無論鄉村還是城市,這種趨勢還在上升。難道以後人們只能在記憶中追尋那種“年味“了嗎?

尋找年味作文10

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着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自己都一臉無聊地說,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一到過年,就想着的是壓歲錢,以往的街道已空無一人。大家都是出來謀生的,都回老家了,本地的居民看着,過年該熱熱鬧鬧,但大家都回家去了,城市都變冷清了,不就是在過年那幾晚放放鞭炮嗎?還有一些人也只能堅守崗位不能回家過年,讓過年都變得無味。年味就應該要有家的味道,家就是要全家團聚,吃個團圓飯,看看很久沒看的家人,給一年沒見的孫子孫女發點紅包,讓過年有點味道。

這一次我們是在舅媽家吃的飯,也就只有兩家人,也沒有非常的熱鬧,就像平常的聚一聚,沒有感受到一點過年的氣息,也就聊聊最近的事,吃吃飯,那時姐姐還在工作都沒有來吃飯,所以顯得很單調。家家戶戶也沒有了貼春聯的習俗,也沒有貼福了,年味到底是什麼?現在長大了,紅包也沒有收多少了,過了很久沒見的親戚連叫什麼都忘記了,見面也很是尷尬。越長大也越懂,親戚給我們發了紅包,爸爸媽媽他們也是要還回去的,所以都不敢輕易的收取紅包,就算收了,大部分也都要交給爸爸媽媽,難道錢就是親人們過年的味道嗎?不應該是彼此的祝福和團聚而歡呼嗎?現在科技的發達讓我們丟掉了傳統的.習俗,照這樣下去,人們都玩着手機,似乎都會退化到遠古時代的低頭族。在吃飯時,所有人都捧着一臺手機,那也是對那些工作人員的不尊敬,他們爲了給你們過年,也丟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所以大家好不容易的一聚讓它顯得更有它的味道吧。

過年就要遵守過年的規矩,守歲的守歲,放鞭炮的放鞭炮,不要再用俗氣的錢來消度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了。

尋找年味作文11

今天,我帶着喜悅的心情去了安昌古鎮。因爲,那邊有一派香甜而又忙碌的年味,使我和家人特別感興趣,打算去尋找一番。

走進古鎮的大門,就能聞到一股醬香的味道,那是安昌古鎮的特產----臘腸的味道。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長廊上,掛了許多臘腸、醬鴨、醬魚和醬豬頭,那濃濃的醬香味吸引着遊客們前往。不遠處一位老爺爺正在做扯白糖,我連忙拉着爸爸媽媽走過去看。原本是白色的白砂糖經過煎熬,已經化爲一鍋黃黃的糖漿。待糖漿稍稍冷卻後,老爺爺拿起糖漿,把其中的一端放在廊柱釘着的一枚釘子上,開始拉扯一起,幾番用力拉扯後,軟軟的黃黃的糖漿逐漸變硬變白,最後變成了一根白白的“棍子”。老爺爺把扯好的糖棍剪成一顆顆扯白糖,我連忙買了一包嚐嚐,真鮮甜啊。我也終於明白原來扯白糖是白砂糖演化而來的。這一路上我邊吃邊看,歡哥笑語,非常快樂!

走累了,我們打算乘烏篷船出去。坐上船,我感覺船要翻了似的,心裏一陣緊張,還好有驚無險。河水非常平靜,有如一面鏡子,我們的小船輕輕劃過,一陣水波盪漾開來。我們坐在船上,看着兩岸的風景。一邊是熱鬧的街道,一邊是安靜的居民樓,兩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船老大還不時給我們講古鎮風情節的.趣事。

上岸了,我們告別船老大,準備踏上回程路。這時眼尖的我看見一位老爺爺正在專心致志的畫糖畫。他那精湛的技藝讓我想起了“萬年牢”裏的父親。看着那一幅幅糖畫,我不由自主的留下了口水。媽媽見了,拿出錢讓我自己挑一個,我挑了一條魚。老爺爺二話不說,拿起了做好的糖漿,手輕輕一揮,一會兒一條魚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看着那栩栩如生的魚,害得我捨不得咬下去。

安昌古鎮的美體現在它的年味上!

尋找年味作文12

過年,是讓大人和小孩最爲激動的一個節日,大人要去買年貨,把家裏年的味道變得更濃郁,小孩則會在家裏玩會電腦,看會電視,規劃一下壓歲錢到手裏的時候怎麼用,而除夕,則是這一切 的開始。

除夕,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而關於這個節日,還有一個故事相傳,2月9日這一天,一個叫“夕”的怪獸會到別人家中,把這一年中積累的食物都吃掉,對此,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家門口貼上紅色的春聯和在門外放鞭炮,等到“夕”來的時候,看到那紅豔豔的春聯和震耳的鞭炮聲,就嚇得落荒而逃了。除夕就是這麼來的。

今年的除夕,爸媽就給我買了很多的.鞭炮,有很長的那種掛鞭,也有一些禮花炮,當然,也少不了我們最喜歡玩的小摔炮。

吃完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就把所有的鞭炮拿到了樓下 。被我們首當其衝放掉的是那掛最長的鞭,爸爸拆開包裝,把一條紅紅的長鞭鋪到地上,又深深的吸了一口煙,斜着身子,點着鞭炮後,一家人都躲得遠遠地,離得太近,耳朵會受不了的。隨着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紅色的鞭炮包裝紙也飛舞着上了天,扭動着她們那輕薄的身子,似乎也爲了慶祝除夕夜的到來吧。一條條長鞭放完之後,現場只剩下濃濃的火藥味和硫磺味了。

接下來我們要燃放的是禮花。爸爸小心翼翼的把禮花放在地上,慢慢把引線點着,引線發出“嘶嘶”的聲響,使得我們一家

人的心不由得緊張起來,大家不由自主的退到安全區域,只聽到“砰”的一聲巨響,禮花在夜空綻放開來,煞是美麗,像流星劃過夜空。隨即,第二次震耳欲聾的巨響又噴發出來,那一聲聲的巨響,就像在發泄自己在這一年中的不愉快,又像是在歡迎新的一年 的到來。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腦海中回想着那一幕幕美麗的景象,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隨之而來,沒有隨之而走的,就是那些美好的回憶和那濃濃的年味了。

尋找年味作文13

俗話說:“大人望插田,小孩望過年。”這句話真不假。早早地就聽見小孩們談論過年的事,終於在我們的期盼聲中迎來了2012年的新春。

早上,清新的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年糕味、餃子味、肉香味……,我不由地陶醉在這醇香的美味中。

隨着時間的推移,到處都呈現出一片忙碌的氣氛,大人們都忙着打掃衛生,貼春聯,放鞭炮。而小孩們則忙着在一旁放煙花,做遊戲,望着這忙碌而又歡喜的畫面,我真想拍作視頻,讓未回家過年的朋友們也感受一下節日的氛圍。

在一陣陣爆竹聲中,夜幕逐漸降臨了,欣喜地回到家中,還沒走進廚房,一陣濃濃的菜香味就撲鼻而來。“開飯囉”媽媽一邊叫着,一邊把菜擺出來。我有些迫不及待,趕緊催爸爸過來幫忙,我們一親人圍坐在一起享受着美味佳餚。

接下來就進入了“守歲”的過程,這也是我最爲期待的,不用問,就知道原因,當然是可以收到壓歲錢。這次,爸爸、媽媽倒也乾脆,一人拿出一張紅錢給我。這可把我樂壞了,因爲這遠遠超過我所預料的。

我們一親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着精彩的新春佳節聯歡晚會,一邊吃着瓜子說笑,一陣濃重的年味涌上心頭。

不知不覺已經深夜12點多了,而我還是異常激動和興奮,在爸媽的催促下,我只好無奈地去睡了,而外面的'爆竹聲綿延不絕,透過窗戶,整個天空猶如天女散花一般火紅紅的,彷彿由夜轉明瞭。望着這美麗的夜空,我逐漸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上,一陣爆竹聲打擾了我的美夢,揉揉朦朧的睡眼,真想再賴一會兒,但猛然想到今天是大年初一的時間,我趕忙爬起來。

不一會兒,一羣小夥伴便邁着輕盈的步伐出來拜年了,他們一個個穿新衣,戴新帽,扮得喜氣洋洋的。

這就是過年,過年真好,雖然它已和我揮手告別,但那醇香的年味還令我蕩氣迴腸。

尋找年味作文14

一年四季卯足了勁兒,期待的大年三十就這樣平常稀鬆地走過了場。遙想當年待字閨中,守在父母身邊的年味,似乎是從第一場雪,或是從第一場霜開始的,母親開始着手納全家人過年穿的新鞋的底了,納着鞋底,大鐵鍋裏蒸着做凍水糖的糯米,而或是大鍋的熟紅薯條,囑咐我們:等到過年了就炒制好,給我們吃。年味在心裏會種上個大半年。

一待寒假開始,當老師的父親,便總被村人邀去做凍米糖,四個生產隊,百來戶人家,大都是我那老父親踏制的。凍米糖是我兒時家家戶戶過年招待客人上好的零食。

過年豬殺了,父母們又開始炸油豆腐,爸爸掌勺,媽媽守竈火,濃濃的年味也穿滿了每一片瓦、每一塊磚,從門縫裏,窗戶裏衝出屋外去。

哥弟們已把柴火堆得滿樓高了,就等着大年三十晚上火爐堆能通宵紅火、溫暖。年味在醃肉的缸裏,年味在大缸中大白鹹菜裏,年味在剛制好的凍米糖裏,在剛蒸好的白饅頭裏,在鎮上放着音樂的大喇叭裏。

等母親帶着我大搞衛生,父親招呼我替他按好對聯的另一頭時,那真的是快過年了,做錯點事父母也不再大動干戈地批評了,殺雞了,平日裏板着臉的'爸爸也特地不把公雞尾巴上的毛浸溼,乾乾地拔下,溫和地遞給我,讓我做雞毛毽子來踢。

過了小年,耳邊總是鄰居們,和爸媽們的“今天廿七”,“今天廿九夜要燒年子了”。父母竈上竈下忙着,任着我們四個孩子上竄下跳,等到大年三十的那天,母親大人就早早地囑咐着,洗好腳,可以先穿新鞋子。那一刻過年的味兒已滲透到每一個毛孔裏了:等着我們的全是玩樂,美食,走親訪友這些開心的事了。

呵呵,年味應該沒有淡吧?那淡的是什麼呢?淡的是沒有父親製作凍米糖的身影,淡的是沒了母親新納的鞋子穿了,淡的是不會再有我們哥弟妹四個排着隊等爸爸發配我們啃豬頭骨的情景了!

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鞭炮聲,窗外是晰晰瀝瀝的下雨聲,明天是大年初一,新的年輪又另起了個頭,我願我有能力將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過出點“年味”來。

尋找年味作文15

我和爸爸來到紹興安昌古鎮尋找年味。

還沒進“城”,一股濃郁的香味就把我“牽”到一戶掛着“紅燈籠”、貼着門神的店家門口。待我走近一看,喲,原來這個不是紅燈籠,是香腸圍起來的肉燈籠,香氣溢人的肉娃娃把我胃裏的小饞蟲給勾了起來。原來年味藏在濃濃的香氣裏。

繼續往前走,咦!那黑乎乎的是什麼“生物”?一個個被吊在房檐門樑上,煞是嚇人。這時我身旁的`一位叔叔對不明生物也感興趣了,好奇地問店老闆:“老闆,這黑乎乎的是什麼東西呀?”老闆面帶笑容,自豪地說道:“這可是我們這裏最出名的美味――全豬頭,也是我的鎮店之寶。那個是豬耳,這個是豬肚……”我和老爸對視一眼默契地往裏走。一路上,我還發現比我長得高的青魚乾,一隻只滴着油水的醬鴨,這些個豬呀、魚呀、鴨呀都一個個掛在“單槓”上健身,真有種進入了醬香健身會所的感覺。原來年味也藏在掛在屋檐、街邊的美味裏。

咦,穿着紅紅火火一身唐裝的老爺爺在幹什麼?呀,這不就是有名的龍鬚糖。只見老爺爺熟練地把糖甩在一塊木條上,另一個手再拿上一塊木條,糖在老爺爺手裏聽話得不得了,不一會兒帶着甜香味的龍鬚糖出爐開賣。越往裏走甜味越重,原來是糖畫――我的最愛。新年新氣象,我閉眼一轉幸運盤,居然轉到了一隻高貴而漂亮的孔雀。師傅的巧手一下就做好了,我拿着這隻漂亮的糖孔雀不知道從哪裏下嘴,最終決定從頭開始。原來年味還藏在甜甜的味道里。

年味,我找到你了,原來你變化多端,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