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百善孝爲先作文彙總【14篇】

百善孝爲先作文彙總【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爲先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百善孝爲先作文彙總【14篇】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百行以孝爲先,從古到今,這個思想未曾改變。一個有孝道的人,就算他壞事做盡,心中依舊會有一絲良知;一個有孝道的人,就算是再大的困難也不會使他屈服。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古有王祥臥冰求鯉,就算是繼母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講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親的愛,但當父母患病臥牀時,他又衣不解帶地去侍候,繼母在天寒地凍的時候想吃活鯉魚,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待冰自動融化後,躍出兩條活鯉魚。繼母食用後,病就痊癒了。他的孝行可謂把“孝乃天經地義”詮釋得淋漓盡致。

平常人家如此,就連帝王也毫不遜色。漢文帝親嘗湯藥,以仁孝之名聞名於天下。他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在牀多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的孝行讓人們心目中勾心鬥角,冷漠無情的宮廷生活變得不再可怕,反而像平常人家一樣溫暖貼心。

從古到今,“二十四孝”都是孝子的代名詞,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寓意深遠。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埋兒奉母,賣身葬父等,這些故事中的每個人物身上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孝。孝的詮釋方法有很多,而黑龍江人王一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他的孝。

他傾盡畢生的積蓄,騎着三輪車帶着百歲的老母親,歷時三年,實現了與母親一起穿越中國的願望。被稱爲現代的孝子。我想再沒有一個人會做載着老母親遊歷整個中國這樣的“壯舉”,誰會因爲母親小小的一句話而去做這樣的事?現代人都有一種同樣的冷漠:做不到的事就用錢來搪塞。很少人會有這種貼心的想法,爲父母的心願四處奔波,二王一民做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現代的青少年總是與父母保持一種距離,我們稱之爲“代溝”,在對待父母時總是冷眼相對,把父母的關愛和叮嚀當做是一種煩惱,總是嫌他們羅嗦。不曾想過自己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和動作都會把父母的新傷得支離破碎,我們也未曾想過父母照顧孩童時的自己有多麼的辛苦,我們從不知曉;我們只曉得勞苦儘教父母受,憂愁儘教父母耽。

我覺得現代人一定要學習語文,學習令人頭痛卻獲益良多的文言文,纔可以體會“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千萬經典,效益爲先”的深切道理,纔可以做個孝順父母,尊愛父母,疼惜父母的人,纔會學會體會父母的每句話,每個動作背後所蘊含的愛意。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2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給家中後人們樹立的價值準則。我們都知道很多名人的家風故事,比如:孔子二十世孫“孔融讓梨”;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吉鴻昌“做官不許發財”;曾國藩的治家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掃考寶”等。不過,對於這些名人的家風家訓,我沒有太深刻的.體會。要是說我們的家風,那一定是媽媽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百善孝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姥姥、姥爺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爸爸由於工作原因,不能經常回家,但每次回來,都會買好多姥姥、姥爺愛吃的東西。一有時間,就會開車帶我們全家出去玩。媽媽工作很忙,又要照顧姥姥、姥爺和我,但她毫無怨言。姥姥、姥爺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姥姥、姥爺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媽媽說:孝順孝順,要“孝”就要讓他們順心。

姥爺身體不太好,彎不下腰,行動不方便。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媽媽每個月都要定期給姥爺剪指甲。媽媽總是先端來一盆熱水,把姥爺的腳放在水盆裏,然後問問”燙不燙?“,要是燙,就加點兒涼水;要是涼,就加點熱水。洗完了,再用擦腳布把姥爺的腳擦乾,然後媽媽抱着姥爺的腳,用剪指甲刀給姥爺仔細地剪腳趾甲。

媽媽的行爲影響着我。記得有一天晚上,媽媽說她肩膀疼。我就給媽媽捶了捶背,媽媽說太舒服了。我又讓媽媽趴在牀上,給她按摩。按着按着,我的胳膊酸了,可是看到媽媽那麼痛苦,我什麼也沒說,繼續堅持給媽媽又按又捶。後來媽媽說刮痧應該會很舒服,我就趕緊找來刮痧油和刮痧板,開始給媽媽刮痧。我先在媽媽的背上抹上刮痧油,然後用刮痧板在抹油的地方使勁兒刮。有可能是我太累了,颳得沒勁兒,所以颳了半天才刮出一點痧。媽媽說:好了,寶貝,太舒服了,你快歇會吧。我把東西收好,累得一下子躺在了牀上。雖然我很累,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爲我幫媽媽解除了疼痛。

爸爸媽媽孝順姥姥姥爺,我孝順爸爸媽媽,“孝道”不知不覺在我的家庭中流傳下來。“百善孝爲先”,我要牢記這句話,並把它傳承下去。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3

古語云:“賢不肖不可以不想分,若命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自古以來,以孝論德,有許多人認爲父母需要的是物質上的需求,給了父母物質,認爲孝就完成了。“孝”僅僅是給予父母物質上的需求嗎?

父母是一顆參天大樹,爲我們遮風擋雨;父母是一座熾熱的火爐,爲我們提供溫暖;父母是一盞指路燈,爲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

近現代,將軍許世友曾經五跪慈母,未到十歲父親便去世了。母親倍加辛勤勞動。一個秋天,許世友在一座山上挖野菜,在回家的路上,他擡頭望,天上已經是繁星滿天,遙望村口的那棵滿是黃葉的老槐樹發現樹下站着的是自己年邁的老母親,正迎着刺骨寒風等待他的歸家。他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像箭一樣的飛奔向母親,“噗通”一聲跪在母親的面前,心疼的對他母親說:“娘,是俺沒出息,俺知道您疼俺,不管俺以後有沒有出息,俺一定好好地孝敬您,侍奉您!”

母愛的偉大程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母愛猶如一陣春風帶來微微幽香,讓人身心愉悅;母愛猶如一杯茶水,溫暖着孩子的心田;母愛猶如一本書,記錄着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讓人銘記在心。作爲父母的孩子,要永葆感恩之心,“孝”字當先。

二十四孝中有劉恆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恆是一個著名的大孝子。他十分孝順自己的母親,從不會因爲自己的政務繁忙而去怠慢她。在他的母親患病臥牀時,劉恆經常坐臥不安,每日寢食難安。他的母親病了三年,他親自爲自己的母親煎湯藥,日夜不停的守着母親,只有在母親睡熟了之後,纔敢放鬆,在母親的.牀邊小憩一會兒。煎完湯藥,總要自己先嚐,看看藥是否太苦,燙不燙,將一切都調理好,一切適中,纔敢放心的給母親喝。

孝不僅僅是滿足父母物質上的需求,而是在生病的時候陪着他們;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去幫助他們;在他們孤獨寂寞的時候陪着他們說說話……

中華之道以孝當先,爲君子必懂孝,孝乃人之根,性質本,德之源,道之所。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撫育長大,我們作爲兒女遵守孝道反哺與父母是子女的孝道。孝,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必履行的。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4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爸爸便教育我要孝順,說百善孝爲先,一個人可以成績不好,但如果他連孝都做不到,那他就不能稱之爲人。以前的我不知道爲什麼爸爸對孝這麼看重,這麼執着。平常把教育工作甩給老媽的爸爸,卻經常爲了孝來教育我,當時我的非常不理解。生活中的老爸是個不折不扣的孝子,一有好東西先分出兩份給奶奶和姥姥,剩下的才我們自己吃,奶奶和姥姥家東西壞了什麼的`,他也總是第一時間去修理。在今年的暑假期間,我真正理解了爸爸的用意。

那是在一個週四的早上奶奶打來電話說爺爺不太好。爸爸媽媽在聽到消息後第一時間便急急忙忙趕回了老家,我當時跟舅舅一家在濟南,就沒有去。週六一回來,我便坐車去了醫院,我並不清楚爺爺的病情有多重,一開始以爲只是小病痛,根本沒有死亡的概念。當進到病房看到原本健康的爺爺躺在病牀上,牀邊上架着只有在電視劇裏纔看過的呼吸機,心電監護儀,鼻子裏插着食管。爸爸讓我給爺爺拍打後背,促進血液循環防止生成褥瘡,給爺爺按摩四肢,防止四肢血栓的生成,我摸着爺爺鬆弛枯老的皮膚,感受着時間停留在爺爺身上的痕跡,感受着爺爺一片衰老死寂的身體,心裏有些發堵。我每天盡心盡力的給爺爺做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奶奶直誇我懂事長大了,雖然爺爺最後還是去世了,我很傷心,但沒有愧疚。我終於懂得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他讓我在爺爺生病時好好照顧爺爺,給爺爺按摩是讓我盡一份孫女的孝心,不想讓我留有愧疚和遺憾,不想讓我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通過爺爺住院的種種事情,讓我也慢慢理解了孝的意義:孝並不需要做多麼偉大的事情,孝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噓寒問暖,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孝順父母,不要以爲我們還小,沒有孝順父母的擔當。雖然我們沒有能力給父母買房子,買汽車,買衣服,但聽爸爸媽媽的話是我們的孝,好好學習是我們的孝,給爸爸媽媽倒杯水是我們的孝,幫爸爸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是我們的孝…。總而言之,孝無處不在,現在做一個好孩子就是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孝。

百善孝爲先,是我們永不能忘記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一代一代的不斷的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5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6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會聽你的話;16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好煩啊!26歲時,我說,媽媽你說的原來是對的;76歲時,我說,如果我還擁有媽媽,我會爲此付出一切。”這段看似簡單的話,引發了我對孝的思考。想想有多少人後悔着,都覺得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一定會先孝順親人。

古人曾經說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不是簡單地掛在嘴邊,而是要用我們的生命去實踐這重於泰山的五個字——百善孝爲先。畢竟,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在我們短暫的生命裏,孝能夠銘記在心,是一件繁重的事,而百善孝爲先,是一件艱難的事。

古代帝王漢武帝劉恆,他做到了。劉恆被呂后視爲與她兒子爭奪皇位的眼中釘,劉恆的母親不想每天過着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於是在呂后的面前自毀容顏,帶着劉恆來到代國。直到後來,劉恆當上了皇帝,可是劉恆的母親卻患上眼疾。本來母親可以由宮女伺候,但是劉恆每天堅持侍奉母親,一堅持便是三年,試問誰能夠想劉恆一樣三年來堅持同一件事呢?一個人的孝心足以體現一個人的品德,因而,漢文帝造就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李密曾經在《陳情表》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最近大家都在熱論的新聞彭斯割肝救母的故事。彭斯在美國得知母親患重型肝炎急需換肝後,她二話不說放下學業,毅然決然回國救母,毫不猶豫地把自己60%的肝捐給母親。在現代,這隻烏鳥就是彭斯,她從千里之外飛回來,踐行作爲子女對父母的一片孝心,踐行“百善孝爲先”的行爲,廣大的人民都被彭斯的孝心、孝舉所感動。

無論什麼時候,“百善孝爲先”這五個字,都烙印在人們的腦海裏。孝,這一傳統美德,通過歷史的沖刷,作爲21世紀的青少年時時刻刻不忘古今中外的孝子、孝女。正如我們捧讀《弟子規》時第一節就爲“首孝悌”,可見,孝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一個人連孝這個字都沒有踐行,還談什麼成功?談什麼未來呢?

光陰似箭,歲月無情。你有多久沒有仔細觀察過父母的細微變化了?你有多久沒有輕撫鐫刻在他們額頭上的皺紋了?你有多久沒有與他們談過心了?所以,你不要只用“忙”來作爲藉口,應牢記:“百善孝爲先”這一真理。因此,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孝放在第一位,用行動實踐自己的孝心。孝在於行,爲時未晚!行動起來吧!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6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孝,是做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字老在上,子在下,這正是“孝”的涵義。今天,我們觀看了由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最美孝心少年》節目,那一個個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蹟讓我深受感觸,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十位孝心少年中,推着高位截癱的爸爸、帶着雙目失明的奶奶到500公里外的上海爲爸爸治病的黃鳳,微笑面對生活的林香,與奶奶相依爲命的何秀巡、林章羽姐弟,捐髓救母的邵帥……他們有着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而他們那令人感動的孝心卻是我們永遠也比不上的.。他們面對困難時,堅強地撐起整個家,他們的孝心給我們上了生命中最生動的一堂教育課,讓我們受益匪淺。

看到他們的事蹟,想到自己平時對父母的態度,我深感愧疚,淚水不聽使喚地奪眶而出,順着臉頰流進嘴裏,苦苦的,澀澀的……

我們現在就像家中的“掌上明珠”,被父母寵得像個“小公主”,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孝敬父母。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窗臺時,媽媽早已在廚房裏奏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曲,當寧靜的夜晚,我們早已進入甜美的夢鄉時,媽媽卻還在辛勤的爲我們操勞着。不知有多少個清晨,媽媽總是天不亮就起來,爲我們做飯,並準時叫我們起牀,而我們不是埋怨起得太早,就是磨磨蹭蹭,不好好與父母配合,卻不知媽媽爲我們蒼老了多少。早餐時,媽媽總是爲我們煮兩個雞蛋,自己卻沒有,平時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卻飽含着媽媽對我們濃濃的愛。爸爸爲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工作,臉上不知多了多少道皺紋,頭上添了多少根白髮。而我們卻不懂得父母對我們的用意,總是和他們頂嘴、吵架,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感受。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爲我多操心,爲爸爸媽媽洗洗腳、捶捶背,讓他們感受一下女兒的一片孝心,經常與父母溝通交流,讓我們的家庭更加和睦,更加幸福。

百善孝爲先。孝是一種美麗,它的芬香,是愛的自然芳澤,我們要把孝心傳揚下去,讓整個社會都沐浴在溫暖的孝的世界中,讓擁有孝心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7

在當今的社會上,老人們受到了很多的歧視,很多人都認爲老人是一個負擔、累贅,將他們丟在一邊,不聞不問。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貧苦的老人有一個聽話懂事的女兒,老人對女兒倍加愛護,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女兒上大學,老人每天省吃儉用,含辛茹苦的養活着女兒。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女兒已從一棵小樹成長爲一棵蒼天大樹了,考上了國內的'重點大學。優秀的女兒使老人很欣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可是,自從上大學後,女兒關心老人的心逐漸沒了,回家的次數也少了……老人很傷心,不明白當初聽話懂事又孝順的女兒怎麼會變成這樣。每次打電話,老人總是告訴女兒要多回家看看,但女兒每次只是“哦”一聲便急急忙忙的掛了電話。從此,老人每天等呀等,不知道多少次以淚洗面;不知道多少次等上幾天幾夜;不知道多少次懷着希望的心情等待女兒最終卻變得失落;不知道多少次孤獨地吃冰冷而又豐富的年夜飯……老人是多麼多麼希望女兒能回來看看,哪怕一眼也好……

聽着老人等女兒的漫長時光,我想起了自己年過半百的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從小就特別寵愛我,就像是一顆掌上明珠,整天被爺爺奶奶捧在手裏。他們從來不讓我受一點苦、一點累。每次回老家,他們不是給我發許多零花錢,就是問我要不要這,要不要那,爲了不讓我無聊,還到處找小夥伴來陪我玩。以前,一說回老家我就興奮的要命,總是能陪爺爺奶奶聊聊天。可是現在,我總是嫌他們煩,動不動就發小脾氣,因爲一點小事就會大吵大鬧,一說回老家死活都不願意……可我沒有顧忌他們的感受,爺爺奶奶是多麼希望我回家看看啊,雖然大吵大鬧,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回家,他們都願意。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聽着這支陳舊沙啞的歌,我想對自己說,也想對社會說:現在許多有些已有成績的年輕人卻漸漸遺忘早佈滿皺紋的父母,甚至覺得他們老了之後就是累贅,有多少原本幸福快樂的父母變成孤獨寂寞的空巢老人?世界上缺少愛,更缺少對老人們關心,有時間,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讓他們不再孤獨寂寞,開開心心的度過晚年!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8

孝,是一個尊貴的字眼,也是個美麗的字眼,即然我們說到了“孝”字,那我們真正知道孝字嗎?我們知道父母的心嗎?我們知道該怎麼做嗎?

孝這個字,對我的理解,就像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這個字也就像是一幅圖,一幅孩子揹着母親走路的圖,即使路再怎麼不平坦,自己再怎麼累,也不肯讓父母累着,苦着,這是一幅多麼感人的畫面呀!可是。我們有又誰可以這樣做,雖然現在的社會發達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那個教我們呀呀學語的人,那個教我們蹣跚學步的人,那個教我們拿筷子吃飯的人,那個教我們穿衣服的人,那個整天爲我們操心的人,那個只要我們一受委屈就傷心的人,恨不得自己受委屈也不願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細心給我們解說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爲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這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好好報答我們的父母,感謝父母這麼多年對我們的照顧。

也需還有些人不懂,但如果我們換衛思考一下,就會知道父母爲了供我們吃穿住行,供我們上學,是多麼的不容易呀!而且“記憶中的小腳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爲那一聲爸媽……”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就可以表達出父母的心。

現在,我們還是趕盡行動起來吧,好好孝敬我們的父母,也許有些人說:“父母對我們一點也不好,不讓我們看電視,不讓我們玩電腦,還不讓我們和同學一起騎自行車去爬山。”但是,如果我們好好想想,父母這樣做是爲了我們好,怕我們受到傷害。有些人,父母早已去世,有些人是單親家庭,有些人父母殘疾,有些人從懂事就沒有父母。父母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珍惜時光。

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9

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幫助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孝敬父母,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奉養父母要懷着一顆感恩敬畏的心,孝順父母,應當竭盡全力。

從古至今,有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參齧指心痛”的故事。

曾參是孔子的一位學生,他對自己的父母十分孝順。他每日精心照料老人,悶熱的夏天爲父母扇風趕走蚊蟲,寒冷的冬天給父母鋪牀,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時常與兩位老人談心,愉悅父母的心情。曾參不僅關心父母的飲食起居,使老人有一個健康硬朗的身體,而且還在精神上與老人溝通,讓父母每天都快樂。時間長了,曾參與他父母之間很自然的產生了一種默契,心靈相通,即使不說話,也能感覺到對方的意思。

有一天,曾參進山打柴,他剛走不久,家裏就來了客人。曾參的老母親不知道該怎麼辦,盼兒子快點回家。可是曾參久我不曾回來,老母親情急之下便咬破自己的手指。曾參獨自在山中打柴,心裏想着家中的老母。當母親咬破手指的時候,曾參感到心口隱隱作痛,他想家中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就急忙趕到家中。到了家裏,曾參跪倒在地,詢問母親有什麼事情。母親告訴他家中來了客人,不知怎麼辦纔好,於是就咬破手指,喚兒回家。曾參向母親叩頭請安,並親自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招待了客人。

百善孝爲先,我們全天下所有的子女都應該明白孝的含義。父母恩情深似海,父母的愛無處不在。面對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愛,難道我們就不能儘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來回報父母嗎?父母撫養了我們,給予我們的愛在他們眼裏卻是那麼的微不足道。而我們做孩子的,哪怕只是給父母洗一次腳都會讓父母心滿意足,難道我們不更應該多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嗎?

我們不能忘記父母曾爲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父母的一片養育之恩,我們爲父母做得可能只是一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表達卻是自己對父母的深厚的愛。

父母恩情重如山,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0

我生活在一個溫馨而幸福的大家庭中。我們家中,有年邁勤勞的外婆,能幹細心的外公,聰明嚴肅的媽媽,貪玩有趣的爸爸,天真可愛的弟弟和一隻頑皮可愛的小狗——“皮皮”。大家夥兒其樂融融,幸福感爆棚,我們互相都愛着每一個人。而我最最喜愛的,就是我親愛的外婆。

外婆已經60多歲了,有時,我會和她鬧鬧性子,可每當我看到外婆抱着幼小的弟弟下臺階的時候,我的心就會軟下來,提醒她:“外婆,小心小心,要下臺階嘍!”每當我聽到外婆咳嗽時,我總會疾步飛奔過去,給外婆拍拍背,儘管有時外婆會拒絕我,但我的心裏也能感到很快樂!因爲我覺得,在生活中總有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可以去關心和幫助外婆,以此報答外婆對我長久以來的關心和照顧。我一直記得我們學過的一首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外婆看報紙時需要帶老花眼鏡,可儘管帶了老花眼鏡,還是看得不怎麼清楚,於是,外婆經常講出一些“盜版新聞”!這下可怎麼辦呢?我急得團團轉。爲此,每當外婆看報紙時,我就在外婆身邊守着,如果她有哪些看不清,或有不懂的地方,我都會細心地幫助外婆解讀。由此,我在家裏還得了個小外號——“外婆的放大鏡”!也因這事兒,媽媽還特地表揚了我。

您瞧!這會兒功夫,我們一家正坐在客廳看晚會,空氣裏瀰漫着一股喜氣洋洋的氣氛,難得有這麼好的機會,能與家人們一起看電視。

“咦?外婆怎麼站在廚房裏呢?”我正疑惑着呢,但還是一個勁兒地把忙碌的外婆往客廳的沙發上拽,讓她坐下來看看電視。可外婆偏不進客廳,還是想着要去忙廚房的事兒……但最終,外婆沒拗過我!我端了個椅子,和家人們坐在了一起,聽見外婆看電視時發出的嘻嘻聲,我心裏美滋滋的。

事後,我問外婆爲什麼不一起來和我們看電視?外婆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她說:“你和弟弟、爸爸媽媽一家四口坐在一起多熱鬧、多甜蜜啊!”可我卻反駁道:“外婆,您是我們一家四口的長輩,三世同堂豈不更熱鬧嗎?”外婆聽完,緊緊地摟住我,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後來,媽媽說我的這些舉動其實就是我們中華傳統禮儀裏的一種孝善文化,是一種美德。哦,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每次和外婆提起這事兒,她那慈祥的臉龐,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原來是覺得我長大了、懂事了、學會體貼和尊敬長輩了……

記得《三字經》裏提到“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趕快行動起來,做個善良的,懂得孝敬長輩的中華少年吧!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1

一個人斜坐在書桌旁,淚滿雙腮。窗外纏綿的細雨敲擊着搖搖欲墜的破窗,那嘈雜聲似乎在訴說我心中的委屈:不拖地板又有什麼錯,學習那麼緊張,作業又堆積如山……剛纔與母親爭吵的情景又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我信手翻了桌旁那久違的.《詩經》,一行清晰的字跡赫然映入眼簾:“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讀罷,頗爲震驚,眼前又浮現父母日夜爲我操勞的身影,耳邊又似乎響起老師的教誨——百善孝爲先……

淚眼模糊地轉向窗外,雨幕中似有無數個大孝子的身影浮現……

他身居陋巷,早年貧窮,連飯都吃不上,常是野菜連根煮着吃,卻徒步一百多裏背米孝敬父母。父母逝世後,一天,他吃着豐盛的筵席,卻感慨道:“即使我想吃野菜,爲父母負米,哪裏能夠再得呢?”他就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子路居高官卻能感念父母養育深恩,我花着父母的錢,衣食無憂,連一點家務活都不願意幹,對嗎?正自責着,眼前又閃現另一個人。

他九歲喪母,但喪母的悲痛更讓他懂得如何孝敬父親:炎炎夏日,屋外蟬鳴幽幽,而屋內卻如烤爐一般,他趁父親在庭院納涼,手執蒲扇把父親的枕蓆扇涼;寒冬烈風,他爲了讓父親睡覺時更溫暖些,競用自己小小的身軀一點點地溫暖着父親的被褥……他就是“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黃香。如今,他的事蹟傳頌至今,我耳邊又似乎傳來了幼童在吟誦:“香九齡,能溫席……”我呢,都已經十六歲了,除了天天頂撞父母,抱怨父母之外,又爲父母做什麼呢?想到這裏,我坐不住了,起身來到客廳,拿起拖把想爲母親做點什麼。

剛到客廳,新聞聯播正在播報:“全國十佳賢孝”——張尚昀,他白天背母打工掙錢,晚上守母挑燈夜讀,別人表揚他,他卻說:“我只是比別人的兒子孝順一點。”聽完新聞,我淚流滿面,放下拖把,走到在廚房忙碌的母親身後,緊緊地抱住母親……

是啊,孝敬父母,天經地義。父母未滿四十,已白髮飄飄。古人云:“枝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難道我們還要留下這樣的遺憾嗎?難道還要爲一點家務活與父母慪氣嗎?

其實,孝敬父母無須假惺惺地爲父母洗腳,只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父母開開心心就夠了。孝道是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歷久彌新;孝道是精神家園的一朵豔麗鮮花,常開不敗。讓我們牢記“百善孝爲先”的教導,從現在開始,從拖地開始吧!我又拿起拖把……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2

中華上下五千年,一路風塵僕僕走過,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家風就像其間的一條條潺潺流淌的小溪,一直流傳到今天。

家風又稱門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俗、風格和風尚。父母常說:百善孝爲先。我們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家裏常常能傳來歡笑聲,可以說,我們家是個幸福和諧的普通家庭。

“媽,我來洗衣服做家務,您去休息會!”“爸,我給您買了您最喜歡喝的酒和茶葉!”聽,這是爸媽在家最常說的話。特別是媽媽,每次回來她都會從裏到外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潔潔!而且一收拾起來就沒日沒夜,直到乾淨爲止!用媽媽最常用的話說: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應該是享樂的時候了,再說做什麼都不方便了,我們年輕應該多分擔家務!我最敬佩媽媽的是她不管是在我們家,還是去姥姥家都會主動擔起一切,她的一言一行得到了周圍鄰居的不少稱讚!

父母不僅這樣要求自己,還不斷地把“孝”的理念傳遞給我們。這不,有一次放假了,我和弟弟正在看書,媽媽讓我們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剛開始還好,沒過幾天我們就有點不耐煩了,心裏感覺極不情願了,但又不敢違背命令,因爲天太熱了,我們好想天天呆在風扇旁邊涼快啊!媽媽已經看出了我們心思,語重心常地說:“古人云,百善孝爲先,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恩、應當報答!就像那首最熟悉老歌《常回家看看》裏唱的那樣: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做多大貢獻,一輩子就圖個團團圓圓!孝順是做人的根本啊。”聽媽媽說着,我們不住地點頭!決心把媽媽的話牢記在心!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裏是這樣寫得,而父母用他們的實際言行詮釋了這一道理。是啊,長輩們爲了哺育我們辛苦了一輩子,隨着歲月的流逝,我們漸漸的長大了,而他們確漸漸老了!能讓他們開心是我們最大的心願了!孝順就是我們家最大的家風!我爲有這樣家風而感到驕傲自豪!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3

中華文明古國有着許許多多的優良傳統美德,正是這些傳統美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備的中華兒女。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古人云:"百善孝爲先",意思是,孝乃德之始也,孝敬父母在各種美德中是佔第一位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代的孝心故事數不勝數,孝敬父母的優良品質代代相傳。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黃庭堅,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爲母親洗滌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不論是身居要職的偉人,還是種田耕地的黎民百姓;不論是離我們而去的古人,還是活在當下的今人,孝敬父母的事例不勝枚舉。

對鄧小平來說,夏伯根既不是生母也不是養母,而是他的繼母。哪怕再忙,鄧小平都不忘照顧老人。當時45歲的.鄧小平已是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可他不擺高官的架子,在飲食、衛生、穿戴等各方面一如既往地照顧老人、安撫老人,讓老人頤養天年。

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孟佩傑,20歲。在年僅八歲的童稚年月裏,她便用柔弱的雙肩撐起了那個幾經風雨的家。十幾年來,孟佩傑始終悉心照料癱瘓在牀的養母,對養母的愛十幾年如一日,對一貧如洗的家不嫌不棄。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四千多個日夜填滿了艱辛,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想想這些人和事,我的臉上有些紅,我做得實在是太不夠了。聽到父母的叮嚀,會嫌煩;吃到父母辛苦做的飯菜,會嫌不豐富;看到父母的勞累,會視若罔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父母的愛太無私了,以至於我們都忘了要回報。想想樂觀的孟佩傑,看看九歲扇席的黃香,我們是應該有所改變了。從現在開始吧,讓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給父母省心,多爲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讓父母操心,用我們的孝心,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4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善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但是,不能總拿別人的東西,於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從此以後,子路便四處幫被人打工,賺了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裏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爲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有的只顧着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子路的行爲是可貴的,他的行爲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爲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爲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麼,但是我決心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就像我爸爸,他每個月都會回老家一次,每次都會住上幾天,每次都會拿寫生活用品,每次都會幫爺爺奶奶砍柴煮飯,他的這種行爲也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爸爸既能讓爺爺奶奶放心又能盡一份孝心。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這些事雖小,但卻能更好的`體現出每個人的孝心,這些事都是都是非常簡單的。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爲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爲如此纔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靠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爲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