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有關小學元宵節的作文4篇

有關小學元宵節的作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元宵節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小學元宵節的作文4篇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1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這一天,人們會把燈謎掛在燈籠下面,讓人們去猜。今年,我也參加了“猜燈謎”的活動,贏取了豐富的獎品。當天,上百個五彩繽紛、形狀各異的燈籠高高掛着。許多人都在思考着燈謎的答案,有的想到答案的人,更是激動得把燈謎撕了下來。每一個參加活動的人都滿載而歸。這項活動讓人們增添了不少的歡笑。

另一個元宵節的'高潮就是吃湯丸。這一天晚上,人們都會趕回家和家人一起團圓,一起吃湯丸。因爲湯丸意味着團團圓圓,閤家美滿。湯丸也有很多種餡, 有:芝麻、花生、香芋、豆沙的等等。多樣的口味,使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坐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吃喝玩樂,那種美好的情形,便浮現在我的眼前……

所有的人都快快樂樂地過元宵節、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熱鬧元宵節的氣氛當中、所有的人都歡樂地過了這一個難忘的夜晚……

啊,元宵節真熱鬧……

大人和小孩都吃得津津有味。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2

元宵節的早上,我和爸爸媽媽正在做飯時,我聽見外面有人按門鈴媽媽說:“珠珠快去開門,看是誰來了?”我大聲問:“誰呀?”我開門一看原來是爸爸的同學來了。我熱情地說:“叔叔新年快樂,快請進來吧。”

我讓叔叔坐在沙發上,給叔叔端了一盤水果,又給叔叔端了一杯熱茶對叔叔說:“外面太冷了,您快喝杯熱茶吧。”叔叔說:“珠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這時爸爸走過來讓我回屋裏看書。爸爸和叔叔說了好長時間,我的書也看完了,媽媽就叫我們去吃飯,我也很熱情地邀請了叔叔我們一起吃飯。吃完飯叔叔要去上班了,我和爸爸把叔叔送到電梯口,我對叔叔說:”歡迎您下次再來我們家玩。“叔叔高興地說:”再見小寶貝。“叔叔走了以後爸爸誇我長大了,真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的心裏就像吃了蜂蜜一樣甜滋滋的'。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身邊洋溢着熱鬧的節日氣氛,隨處都能聽見禮花炮竹聲。

夜幕降臨,禮花炮竹聲便炸開元宵之夜看花觀燈的景象,迎來一片繁華的夜景。

突然,爸爸跑過來催促着我趕快下樓放煙花。聽見這話,我便來勁,趕快“飛奔”下樓。只見爸爸媽媽接二連三地從車庫裏搬出許多煙花,還不時在車庫裏察看還有沒有剩餘的。天,這可是把咱家的`“財產”全部都“扛”出來呀!這時,爸爸拿出打火機,心翼翼地點起火,還用手在邊上爲打火機“掩護”着。“點着!”爸爸在遠處朝我們大喊着。我與媽媽此時都不約而同地仰望着天空。天空不時出現一個大禮花;不時出現紅色、黃色、藍色的流星雨;不時出現一個個排列整齊的飛碟;不時又出現一條條魚在天空中自由地遨遊、玩耍……這些煙花使我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這些美妙的景色是已經不能再用語言來形容。

不一會兒,我上樓,仔細欣賞CCTV元宵晚會的經典節目。這些節目中,瀋陽唱的《大海》令我開懷大笑;劉謙表演的魔術讓我爲他鼓掌,豎起大拇指;他們都獲得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的一等獎,讓我也爲他們而高興與自豪吧!

將近十點時,我爬在窗臺上欣賞那又大又圓又亮的月亮。雖然像一個害羞的姑娘只是曇花一現,但是我卻明白什麼。

夜深,我久久不願離開那窗臺,因爲我想起已經過世的太奶奶……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4

隨着春天的腳步,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瑟瑟寒風中來臨了。節日氣氛不很濃,但還是盼着節日的喜慶來感染自己。早上還和唐山的小丫頭聊天來着,丫頭說,她那裏對元宵節很淡漠,當給她祝福時,纔想起。而在我們這裏不同,正月十五要比春節隆重,比春節還要熱鬧!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家家團圓的日子。而在現在,能團圓只是個夢想了。因爲城裏學生要在十五前開學,成人在初六七上班。等到元宵節這兩天能休息就不錯了。所以爲了生意及孩子上學,想我老家在外謀生的人們,已經好多年沒能在家好好度過一個祥和溫馨的元宵節了。所以現代化帶來的是方便迅捷,而對傳統節日卻不那麼濃重了,這事的人們不得不感到點些許遺憾!其實,在快節奏的今天,人們更加懷念那並不十分遙遠的日子,過正月十五的日子!

我們現在還在過元宵節這個節日,不但過,而且很隆重。因爲每年正月十四這天要給祖先上攻品。在孃家還講究,因爲貢品不止是饅頭之類的了。供品裏有刺蝟、麥子垛、田鼠之類的,這些都是麪食做的,很精巧,可稱得上是藝術品。關於它們的做法,我在去年的元宵節裏詳細說過。因爲我畢竟跟着做過多少年,很熟練的。貢品上三天,十六這天撤掉。

十四下午要包餃子,而餃子不是在這天吃。要等到十五太陽沒出來之前,下餃子,上供。然後全家人再吃。也有不同的風俗,有頭天晚上吃的。這叫“發紫”。十五中午吃包子,也就是說元宵節這天又要忙碌,包子人吃,也要上供桌。於是佛前香菸嫋嫋,頗爲神聖。十五晚上家人在一起時吃元宵,共享天倫之樂。三天裏要不斷的給佛龕前燒紙錢,每次吃飯,每次上供都要燒的。除此之外,晚上每個房間也是如此。這大概是老人們的祈禱家人平安的一種方式吧!一直沿襲到現在。

其實最熱鬧的元宵節的夜晚。元宵節要熱鬧三天。這三天裏有着不同的講究。在幾天裏,每個屋子裏的燈要亮起來。等到深夜之後才能關。三天的燈節,都有着不同的含義:十四這天叫“鬼燈”,十五叫“神燈”,十六叫“人燈”。一般煙花爆竹在十五在這天放得最多。十六這天的花燈是留給出門子的閨女看的,所以在老家十六這天出門子的女子可以回孃家看燈。這三天裏,人們都要出來走動,跟着鑼鼓,滿村轉。要說最重視的還是十六這天的燈。這天叫“人燈”,即便平時極不愛出門的,也要出門走走,這叫“溜百病”,走一走一年保平安!所以十六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出門走一走。

正月十五看花燈,一個是看煙花,再就是看燈。在家鄉煙花好看,燈卻不離奇。所謂的燈,就是各家各戶的燈都亮着,其實這風俗已流傳多少年,這煙花和燈,也有着不同的演變。現在都是電燈,記得小時候,電還不方便的時候,每家的燈都是煤油燈。每家每戶的家門口亮的都是老式煤油燈。稍微奢侈一點的,就是弄個漂亮彩飾的外殼,裏面點上蠟燭,紅通通的就有了節日氣氛。其實最快樂的.還是孩子們,孩子們提着自制的燈籠,當蠟燭的光透過紅色的細紗,也是一番別樣的喜慶!關於怎樣製作燈籠,年代久遠,我想不起來了。只記得自制爆竹與煙花,普通的廢舊書本,鞭藥及鞭芯子,擀鞭筒,填鞭藥,上鞭芯。所以那時候分辨誰的鞭炮好,就聽響就可以了。手藝差的,連連都是啞炮。而手藝好的紙被震得粉碎。最響的是“二踢腳”,響聲大,底下一聲震出去,在天空中炸開。而煙花的製作更爲精心,因爲稍不注意就會有危險,晚上人多,要煙花蹦出去,那不是鬧着玩的,有一年製作煙花的人用的是一個氧氣罐,當煙花燃起,人們看到的不是煙花,而是一枚重型*飛出去把個活生生的十一歲男孩給炸死。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人們娛樂的同時也接受了慘痛的教訓。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過元宵節時,買到的都是國家正式廠家出產的煙花,相對危險係數要低很多。人們可以放心的去欣賞花樣繁多的煙花爆竹。

正月十五可以接未過門的兒媳婦過年,於是,在看花燈的同時,還可以一睹新媳婦的光彩!多少年了,那種人頭攢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煙花綻放的花束照亮整個夜空,那種愉悅,暢快也只有元宵夜裏擁有!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人們對節日卻慢慢淡化,而磨滅不了的是那元宵節留給人們的記憶。又是一年元宵時,聽得不遠處密集的鞭炮,看着窗外依稀可見的美麗煙花,美好的記憶重又浮現在眼前,我的家鄉父老我的兄弟姐妹你們可曾安好?在這漫天璀璨的花海里,在春意漸濃的夜色中,衷心祝福我的親人和朋友們:元宵節快樂!龍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