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

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

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1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師生雙方師生雙方的問題。學生由於平時積累的不夠,缺乏材料,往往言之無物,長期的在水平分數線上的徘徊,也使得他們不再重視作文能力的提高。進而對作文產生畏難和厭煩的心理。教師因爲教學負擔的加重和作文提高成效的緩慢,也往往有意無意間淡化了作文教學。從而將這個在語文高考中佔據重要比重的一環和最能展示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的環節置於了一個尷尬的位置。

筆者認爲下水作文的嘗試,有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加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解決困擾師生雙方的問題。以身示範的下水作文,能夠將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和技巧轉變爲能力和實效。筆者在進行下水作文的構思,由於對教材的熟稔的掌握,在選擇材料時,最先想到的就是課本上的人物事蹟,而這些常常都是課堂教授的重點內容,當教師將學生們耳熟能詳的知識轉化爲最困擾學生的話題作文的材料的時候,我發現,講臺下,學生的眼睛亮了,這不是他們所不知道的,而只是沒有想到而已,教師下水作文的思路延續,將學生引到了一條高效和能夠達到的道路上來。

理論聯繫實際的紮實的功夫,教師身體力行的文筆演練操作,是當前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如果站在莊嚴的講臺上傳道授業,而自信沒有能夠令學生信服的“把示”,相信這樣的老師是色厲內荏的,不能得到學生尊重和敬佩的。記得當筆者的一偏下水作文刊登在《楚天都市報》的時候,一個學生興沖沖的跑到我的跟前,叫道:“老師,你的作文見報了啊,現在我的街坊都認識你了啊。”雖然是句玩笑,不過那天,我能清晰的感受到學生眼中的敬佩。雖然只是一點微不足道的成績,雖然只是一篇並不十分出色的文字。但是,當你寫的時候,你就贏得了學生,因爲你的行動證明了你是有資格去評判他們,指引他們的。

在20xx屆高考中,我所教授的一個理科慢班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科上都爲自己的分數添加了很重的砝碼,我覺得這是和我的作文教學成功嘗試分不開的。在這樣的班級裏面,能夠有興趣學習語文的學生寥寥可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作文的興趣,是我努力探求的方向,在種種嘗試中,我認爲下水作文的方式很有效果,小學作文指導《小學作文教學:下水作文初探(教師中心稿)》。在專門的作文課上,我坐在同學的旁邊,和他們一起動筆。教室裏沒有站着的老師,只有沙沙的寫字的聲音。我寫完了之後(有時候並沒有學生快)就和學生交換閱讀和交流,一般他們是挑剔不出我的毛病的,我卻可以以此爲資本,給他們一些意見。這個時候,他們是難得的專注,我覺得效果不錯。

這種具體、親切、易爲,可操作性強的做法,對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有很大的裨益。我在講授作文的時候,常常說,老師的思路是一個最簡單和有效的思路,對很多思路展不開的'同學,是有很大幫助的。我也對學生中不時涌現出來的佳作大加讚賞。在《青春獨白》這個話題作文的寫作指導中,和學生連綴成文,每個人寫青春遇到的一個層面的感慨,由我潤色和修改,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在同學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一個同學對於青春時期對感情的困惑,文字非常的優雅,感情十分的細膩和真誠,當他把他的這一部分任務,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時,教室裏鴉雀無聲,大家被他的感情深深的震撼了。很長時間過去了以後,我還聽到同學們議論那篇由師生合作完成的《青春獨白》。

我送走了教書生涯中的第一批學生,經過這一輪的教學過程中下水作文的嘗試,我感受到:在對語文新教材的處理上,優秀人物的人生觀世界觀,他們對待困難挫折災難的態度,應該是語文教師教授的重點。適當的課外的延伸和把自己觀點的傳遞都是有助於學生思想的成熟的。而這也正是彌補學生閱讀面狹窄,缺乏協作材料的很好的方法。20xx屆幾次的大型模擬考試,我都寫了下水作文,感覺到憑藉對高中階段的語文知識的掌握,完全可以在材料的選用上游刃有餘。每一個題目,我都是儘量的用大家掌握的知識作爲材料。從老莊、孔孟到屈原陶淵明,從李太白杜工部到夏完淳林覺民,書本給予了學生足夠的材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自然的將工作重心轉向了督促學生認真的掌握這些人物的思想上,這也是和學習課文內容一致的。

繁重的工作常常使語文教師感到疲倦和力有未及。筆者在3年的教學中,積累了近30篇下水作文,很多時候就是在監考時候的“思接千載之外”。這個工作也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鼓勵。看着自己的文字,有的時候也有一絲的滿足感。我常對學生說:“壓力產生動力。”我當然可以選擇輕鬆的迴避,但是那樣,我的生活將是一片空白。下水作文的寫作也令我更加喜歡思考和動筆了。我並沒有把它當作是額外負擔,而是欣然的融進了年輕的學生當中。

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2

中國漢字承載着6000多年來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無價的瑰寶。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她以頑強鮮活的生命力,在求變求新中始終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點。如何讓這一瑰寶得以傳承呢?這裏我想可以套用一句“識字應從娃娃抓起”。對於處於黃金教育階段的6歲孩童其意義更是非比尋常。那作爲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該如何去面對“識字教學”這份責任呢?

對於已認字的成人來說談起這話題似乎不足爲奇,而對於一個小學教育來說,識字教學卻顯得極其重要。全國投入的研究歷時幾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種,效果也利弊兼有,講究也特別多。當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創新精神領導人們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突破,總也顯的守舊了一點。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識字教學上的“創新”就是把枯燥無味、抽象、難於理解、難於認識的漢字,變成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生本”環境中掌握知識,掌握漢字規律,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創新能力,保持孩子們強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慾的一種教學方法。

小學低年級是識字教學的關鍵階段,是學生從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的橋樑,所以識字教學的質量關係到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 ,那麼,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更有效的進行識字教學,提高學生識字能力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淺談:

一.培養興趣,激發學生的識字願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識字教學中儘量讓學生有識字的興趣,這樣纔能有學習的動力。

1、編字謎識字,這種方法既開動學生腦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很容易掌握字音、字形。如:王老師白老師坐在石頭上寫字,“碧”;一口咬斷牛尾巴,“告”;一人屋裏躲,“閃”;二“木”“目”不成林 ,“相”。

2遊戲中識字,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這種方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的記憶深刻。如寶寶找媽媽的遊戲:我班三十人分成五組,五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頭戴頭飾卡片,每張頭飾卡片上分別寫上一個偏旁部首“氵”、“扌”、“木”、“訁”、“亻”代表媽媽。其餘的25人到老師的盒子裏每人拿一個識字卡,代表寶寶。看看卡片上的字的偏旁是什麼找到與自己卡片上的字的偏旁相同頭飾卡片如:第一組頭飾偏旁是“氵”手持“洗、河、江、沙、海”字卡片的同學就到這個同學的面前。字寶寶就找到了媽媽。速度快的給予鼓勵,通過遊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掌握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地輕鬆地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1—2年學段識字任務相當繁重而且漢字又難學難記,但是漢字卻有規律可循,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其獨立識字能力。如:我在教學“跑”、“肚”、“苗”字時,可用熟字加偏旁組成新字包—跑、土—肚、田—苗。再學“飽”、“抱”、“胞”時可用換偏旁成新字。利用熟字加熟字後生成新字如:日+月=明、大+小=尖、小+土=塵。這樣學生掌握了方法就能輕鬆的識字了。

三.掌握規律引導學生進行歸類識字

教學中學生的字經常寫錯,我們可以把容易錯的字進行比較記憶。如:鳥-烏、木-禾、土-士、鉤-釣。理解字義進行記憶如言字旁的字都與說有關:話、 講、 討、 議、 記;提手旁的字都與手的動作有關:打、掃、抱、抄、扔;犬字旁的字都與動物類有關:狗、貓、獅、狼;這種歸類識字,即識記了字形,理解了字義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藉助語言環境進行識字。

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就是在識詞中識字,在學句中識字,在閱讀中識字,使識字結合一定的語言環境進行,而不是離開語言環境孤零零地識字。如:學習“折”時,教師提前佈置學生利用星期天去商場參觀打折商品,學生組詞時就組了打折,教師隨機問,打折是什麼意思?你在什麼地方見過打折,學生七嘴八舌的說出商場的衣服打折了,還有許多好玩的打折了。這樣學生即學會了生字又瞭解了字義,同時還練習了說話,爲以後的閱讀和作文打下了基礎。有利於發展語言,發展思維,能產生綜合效益。

五.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以生活爲課堂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很多生字的認識渠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事物,如車站名,商店牌匾,食品包裝袋,只要有一個學生提出,其餘學生會相繼回憶起來,並在日後自發加強對生活用字的注意。如學習“公”學生會說公園的牌子上有,也有的同學說是公交車的公,外公的公,在這裏,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回憶,慢慢遷移到參與同學回憶,到自我積累,最後有新的發現。通過這一過程使他們嘗試發現的喜悅,識字的快樂。從而讓學生逐步養成細心的人,在生活中主動識字,擴大積累。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心裏特點,調動學生積極的、主動的進行識字 ,發揮想像。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更加熱愛識字,真正享受到語言文字帶來的快樂。

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3

爲了更好地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把握好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的落實新課程,我認真品讀了《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一書,重點學習了“教學評價”和“學習方式”兩部分內容。

首先,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指引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向。評價這根“指揮棒”自身的座標很關鍵,一旦方向錯誤,就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因此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學,決定着教學的方向。由此可見爲學生指引評價的方向顯得尤爲重要。首先要引領學生欣賞同齡學生的優秀作品,然後結合平時的教學與實踐逐步欣賞大師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風采,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美的,怎樣的作品就算優秀作品,這些學生、大師的作品好在什麼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兒童繪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評價:1、構圖是否飽滿2、線條是否流暢3、造型是否準確4、色彩是否豐富 5、創意是否新穎獨特等。手工作品可以從:1、造型 2、表現手法3、材料選擇4、製作的技法5、創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慮。

其次,要拓寬學生自評、互評的空間。小學美術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學生自評、互評合理巧妙地運用能促進學生克服膽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潛能:對於美術方面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可以從非智力因素方面進行評價,比如:“這幅畫畫得很認真”、“這位同學這堂課很專心”、“這位同學的每次作業都能及時完成”、“這位同學很大方,和其他同學合作時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學很樂意與這位同學合作,並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對於學有所長的學生,可以先讓那些“差生”說說“這些同學的作品中你最欣賞它什麼”, “你覺得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然後再讓這些優秀學生自己說說作品中有那些不滿意的地方,準備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總之,只有緊緊圍繞“以學生爲主體”的科學、正確的評價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讓“以學生爲主體”的評價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內心深處。

通過學習,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新課程中提出的發展性評價對於教學的作用,多元評價的原則與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學評價指導下學習方式的變革方向。記憶尤爲深刻的是書中提出了6條對於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建議:

一、我講課佔多長時間?學生參與美術活動和完成美術作業有多少時間?學生情緒怎樣?

二、、我上課的情緒和態度得當嗎?我提供了多少討論的話題?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怎樣?

三、我提供的資料和圖片對學生有用嗎?我的提示對學生有指導意義嗎?

四、我的課前準備充分嗎?哪些問題我沒涉及而學生提出來了?我處理得當嗎?

五、教學效果能更好一些嗎?如果再上一次,我會怎樣做?

六、我在教學中學到了哪些東西?我給自己打多少分?

我覺得這6條建議太好了,對我反思教學不斷提升自己太有幫助了。於是,我把這6條作爲自己的座右銘,銘記在心裏。每節課後,都依照這6個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總結教學中的成與敗。

我發現自己在瞭解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調控自己的教學情緒方面做得很不夠。總是因爲學生的紀律不好、用具準備不好,而影響自己的教學情緒。有時甚至當堂數落學生,這樣又反過來導致學生的學習情緒下降,這樣不斷的形成了惡性循環,我對此十分困惑。

從學習中我知道了新課程的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於是我換了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學生因爲沒帶美術用具而四處借,雖然他破壞紀律,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因爲對美術學習有極大興趣,對完成作業有極大願望而導致的這一錯誤行爲。誰能保證不忘記事情、不犯錯誤呢,孩子更是難免。犯錯誤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諒解和機會。想明白這些,我便轉變了自己對這些學生的教學態度。再遇到這樣的現象,我就以溫和的引導取代嚴厲的批評。先是表揚他們的認真態度,再肯定他們作品中的優點,最後提出要求:每學期只有三次忘帶用具向同學借的機會。這樣一來,我的諒解換來了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在我的寬容和期待中,我看到了他們在慢慢改變。

在讀書過程中我還感悟到:要以學生的獲得爲教學準則。

每一節課,我都留心觀察上課愛溜號的學生。我漸漸的發現,他們愛與人爭論,而且爭論時的思維特別敏捷。於是,我有意識的在課堂中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爭論的話題。每次討論時都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慢慢地,這些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時間由一兩分鐘延長到四五分鐘、十幾分鍾,他們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也明顯的提高了。

面對新課程,作爲美術教師的我還有許多亟待完善之處,只有通過多讀書、多思考,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和反思的效率。

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4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本人主要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農村小學生由於受生活環境、家庭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他們對身邊人事物沒有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導致每次寫作時,都怕寫、難寫、難下手,“沒什麼可寫”幾乎成爲大多數學生的口頭禪。爲了完成任務,他們只好敷衍成篇,結果寫出來的作文,自然千篇一律,內容虛假不實,空洞無力,語言乾巴巴,毫無生氣,缺乏想象力,東拼西湊。針對這一現象,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汲取他人的研究成果,談談自己的認識與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的工作實踐告訴我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循序漸進,尋找學生的寫作困難,當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好多學生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作文課時不厭其煩的去努力克服學生寫作的消極態度,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首先,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有具體的內容、有真實情感、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展開想象。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看出,傳統的作文命題方式,很難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很難使學生說真話,說實話。因此,在內容方面應該緊緊圍繞農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事、物、景作爲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願望,有一種衝動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第二、用鼓勵性的評價給予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將寫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爲範文宣讀,這樣小作者的眼睛就會一亮,神情會高興,哪怕寫得不成功,也要多多地給予鼓勵,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後在課堂上範讀,就會激發他對作文產生興趣,產生寫作的慾望。特別是能夠激發作文學困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

第三、辦好班級的寫作園地。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學生作文中優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嚐。選到的同學就會信心十足,繼續努力,而沒有被選到的會拼命努力地學習追趕別人。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倍增,很多學生打消了懼怕作文的疑慮,認爲自己也有能力寫好作文,並經常主動交給我修改。

第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寫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閱讀自己的優秀習作,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根據小學生喜歡錶現自己,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各式各樣的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我要寫”的濃厚的興趣和慾望,這樣可以大面積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質量。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接觸許許多多的事情。在衆多的事物中,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每一樣東西都仔細、認真、透徹地去觀察。有的事物同我們密切相關,有的會讓我們感興趣,從而引起我們的關注。農村小學生應該怎樣觀察事物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首先,教師要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目標,抓住所要觀察的事物。如以到郊外尋找春天的腳步爲例:郊外裏有遊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樹、有山、有水……,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就要讓學生知道應該選擇哪些內容類進行觀察,根據尋找春天的腳步這一目的來選擇的話,應該觀察的是:小草綠了嗎?花兒開了嗎?還有忙碌的人們……

其次,觀察要有順序,表達纔會有條理。比如引導學生觀察一隻白兔,由整體到局部。從整體的順序,先說外貌、特徵;再說局部的頭部的耳、嘴的形狀和顏色;然後說它的生活習性。觀察之後,他們說出來纔有說服力、有條理,寫出來的內容纔不會雜亂無章,反映出來的內容才真實可信。

再次,引導他們觀察事物要認真,抓住事物的特點。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只有掌握了事物發展規律這一特點,才能真正認識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實面貌反映出來,這樣的文章才能感動讀者。

最後,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比如帶領學生觀看校園內的“上下樓道,請向右行”“請勿喧譁”等警示語。並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其他學生的所作所爲,學生們就會發現有的學生視而不見,上下樓道不分左右,過道時高聲喧譁,相互追逐;有的學生特別遵守紀律。回到教室之後,學生們紛紛發言之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寫出來,這樣不僅順利地完成了作文,而且同時也對學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舉兩得。

小學作文的教學感悟5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誌,但這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這幾年來,本人主要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瞭解有幾方面的原因:

1、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

2、語言積累少,乾巴巴的,難以寫具體。

3、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

4、缺乏想象力。

5、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

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來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1、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並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爲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爲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

2、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爲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於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錶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於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爲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後,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在教學中持之以恆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於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纔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隻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祕在於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於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並作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並反覆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纔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範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三、重視作文講評,作文批改、修改

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一些教師只重視作前的指導,而輕視甚至忽視作後的講評,修改。其實,講評、修改也是作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作後的講評、修改也同樣要重視。

作文講評是對本次習作的分析和評價。它是習作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既是習作指導的繼續和加深,又是習作講評的鞏固和提高;既是對本次習作情況的總結,又是對下次習作訓練的指導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因此,講評是作文教學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認真抓好講評這一環節,努力提高講評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