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精選春節家鄉的作文10篇

精選春節家鄉的作文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春節家鄉的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春節家鄉的作文10篇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1

新年到,新年到,全家團圓放鞭炮。“嘭”開出了一朵菊色“花”;“嘭”開出了一朵紫色花……滿天的花兒真美麗,五彩的顏色樣樣有。

全家團圓吃頓飯,說說笑笑真開心。我們的.習俗可真多,吃米飯呀吃湯圓,盛了一碗又一碗。吃麪條呀加豬肉,鹹鹹甜甜樣樣有。

三十晚上去佛廟,人們祈禱年年好,去佛廟呀真開心,買香竹,拜佛祖,願望心中人人有。

12點,才睡覺,不睡早,不睡遲,必須整點整時睡。睡覺前,吃年糕,換好新衣才睡,穿紅衣,穿紅褲;穿紅鞋,穿紅襪。這樣纔會喜氣洋洋。

春節晚會真好看,家家戶戶都在看。

家鄉的春節真味道,你過的春節,怎麼樣?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2

家鄉的春節我的家鄉是銀川,每到春節的時候,大街上就喜氣洋洋的,熱熱鬧鬧的。

大年三十的一大早,人們被吵鬧的炮聲從夢中喚醒。人們穿上新衣服,在自己家的門上貼上對聯。走在大街上,耳旁不停響起鞭炮的響聲。說明春天的腳步近了。

晚上一家人歡聚在一起,吃着可口的飯菜,看着精彩的春晚。小朋友們高興極了,他們都收到了長輩給他們的紅包。

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戶戶提着一包包的禮物,走到了親戚的家門前,按響門鈴,親戚用歡快的笑容迎接他們。煮好了餃子,大家圍坐在一起說着、笑着,吃着香噴噴的餃子。

“新年好”“新年好”大家一見面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句祝福的話語。一包包的禮物是親人們互相的祝福,真是幸福的一天啊!傍晚,路燈上掛着一盞盞的紅燈籠。

初二的早晨,街上還是一樣的熱鬧。還有刷社火的'呢,大家圍在一起看舞獅子。咚咚鏘!咚咚鏘!人們扮演的獅子隨着鼓聲跑來跑去,跳來跳去。獅子身上還有一個大大的福字,真熱鬧!快看哪!那邊來了一隊高蹺。有孫悟空、豬八戒、還有喜洋洋、灰太狼。演員們踩在一尺多高的木腿上靈巧的進行着表演。引起大家一陣歡笑,還有各種文化廟會,是我最喜歡的。因爲有許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吃完元宵、看完花燈、團圓、歡樂、祥和的春節就過完了。我們就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3

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迎來了春節。今年春節我們提前回到奶奶家,除夕之夜,而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好不開心。團圓飯過後,我們幾個小孩決定包餃子給大家吃。過年包餃子本來是北方人的習俗,但今天我們也興一興這個習俗。

一開始,堂哥和麪,堂姐準備肉餡。看着堂哥用力的來回揉壓麪糰,我們也躍躍欲試。但是他覺得我們太小,不夠力氣,就沒讓我們摻和。到面和好後,他卻犯難了——原來他試做的幾個餃子皮根本不象餃子皮的樣:有些又大又厚,有些又太小太薄。這時,我跳出來說:“讓我試試!”我心裏想,堂哥力氣大也是個麻煩,這下可以看我的了。我亦要先從大面團裏分出幾份小的,然後用擀麪杖開始擀,不快不慢,不輕不重。不久,那一團團小麪粉在我手下成了一塊塊形狀相近,厚薄適中的餃子皮。堂哥看着這些圓圓的餃子皮,在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剛好,堂姐從廚房裏端出準備好的餃子餡,而爲了節約時間我們決定邊做餃子皮,邊包餃子。於是,一邊,堂弟幫我把麪糰分成一小份一小份,我只負責擀餃子皮;另一邊,堂哥堂姐也在合作,一人放肉餡一人用餃子器包餃子。由於他們那邊用上了餃子器,包餃子的速度很快,一開始我們這邊還差點跟不上。可是我們也不甘示弱,我找出一套擀餃子的更好方法,加上堂弟的幫忙,速度也越來越快,最後竟然還超過了他們包餃子的速度。

等所有面團都擀完,一共包了六十多個餃子。水一燒開,我們就把餃子一個個下鍋。之前我們還擔心餃子下鍋後會煮爛,那樣我們花的工夫就會白費。但這些擔心是多餘的,餃子出鍋了!它們不僅沒有爛,而且一個個圓鼓鼓的`,香噴噴的,令人垂涎三尺。我們把餃子分好,配上熱湯,端給大人們吃。他們一個個都誇口稱讚,我們的心裏也樂滋滋的!

經過今天這次包餃子,我知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知道了父母平常的辛勞,更明白了只有勞動最光榮。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4

今年的春節有許多高興的事,最快樂的是和哥哥還有弟弟一起放煙花。

記得那天吃過晚飯後,大人們有大人的活動,我們三個小孩便到樓下的院子裏放煙花玩,有彩珠筒,有蝴蝶,有小蜜蜂……各種各樣,有的在空中轉着圈,有的有尖叫聲,有的像一朵朵花兒在空中綻放,五顏六色,漂亮極了。哥哥還買了摔炮、擦炮之類的`,我可不敢玩,只敢玩一些煙花棒之類的,拿在手上,點燃一支,想怎麼舞動都可以,也可以兩隻手拿着點燃了一起揮舞着,很有意思。別看弟弟小,他也跟哥哥一樣,什麼都敢玩,只是有時候看見他把兩隻小手捂住耳朵,歪着個腦袋看自己燃着的煙花爆竹,樣子可愛極了。

那天晚上放煙花的情景,我現在一回想起來就會不知不覺地笑了起來,今年的春節真的很快樂。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5

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二十二就開始了。在臘月二十二那天,家家都做湯圓。湯圓,芝麻,糖,水做成的。除此之外,臘月二十二要大掃除一次,大掃除完了,看看周圍,桌子擦得乾乾淨淨,地板拖得亮晶晶的,還要換上乾淨的窗簾和牀單。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第二件大事是買吃的`東西,吃的東西有花生,桂圓,山核桃和牛肉糖等。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忙碌。他們在準備肉,雞,鴨,魚,年糕,藕和過年穿的新衣服。

臘月二十三,我們必須送竈神上天,在晚上5點鐘,奶奶把湯圓放在竈神面前,點燃香和蠟燭也放在竈神面前,奶奶在竈神面前燒了兩個元寶,祈求竈神保佑我們家五穀豐登,健健康康,竈神上天了,必定要把竈神接回來,我問了一下奶奶,原來大年三十12點鐘一過,就要把竈神接回來。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服,門外貼了紅紅的對聯。

除夕夜家家爆竹聲聲。在外邊做是的人,必定要趕回家了吃團圓飯。這一夜,我們都要守歲。元宵節,處處張燈結綵,各形各色,在那條街上人山人海,各形各色的燈,有荷花燈,有老虎燈,還有魚燈等。在操場上還有舞龍燈,舞龍結束了,龍的嘴裏吐出了一幅對聯。有些還在一個大廳裏猜燈迷,猜對了還有禮品。舂節在正月十六就結束了,小孩們也要去上學了,大人們也要去工作了。這個春節真熱鬧啊!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6

雖然家鄉的春節習俗和大部份地方都差不多,但是也有自己的不同之處。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還是大魚大肉,我們這就不同了。大年初一早上六點,村裏每個人必須起牀到村裏輩份最大的祖爺爺家的院子裏吃素面條和“發財菜”。所謂的“發財菜”,其實就是木耳,而且這“發財菜”不能是買來的,必須是村裏人在枯枝斷木上親自摘的。爲什麼得這樣做呢?聽說有這麼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大年初一,村來了一個乞丐。在村裏到處乞討,可誰都不肯給他東西吃。直到中午,他也沒有討到任何東西。因爲村裏的人認爲,大年初一把自己的東西給了別人,自己的財氣和好運就都給別人了。就在他失望之極,準備離開這個地方時,有一家境不怎麼樣,懷了小孩的婦女卻大方地給了他一碗素木耳麪條。乞丐填飽肚感激地說:“你不嫌棄我是一個乞丐,還把自己家的早飯給了我吃,相當於一年的財運給了我。”在臨走之前,乞丐對婦女說:“我把財運還回你,你肚子裏的小孩,長大以後必定成狀元。”說完,一下子就不見了。這時,大家才知道那乞丐是一個神仙。從此,這戶人家慢慢地富裕起來,小孩也果真成了狀元。爲了求得來年好運,打那以後,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的前一天上山採“發財菜”,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必須吃素。而且到村裏輩份最大的祖爺爺家裏去吃。既把祖爺爺當成神仙,祝他健康長壽,也求“神仙”爲自己的“賜”下好運,讓孩子都能中“狀元”。至於爲什麼麪條在煮的時候不能放葷嘛,那是因爲神仙是吃素的!

初一中午,每家每戶都會準備一大盤果點,裏面裝着糖、花生、豆子……由小孩子端到祠堂門口的大桌上,然後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開開心心舉起杯子,吃着果子,天南海北,無所顧忌地暢所欲言。平常時大部分勞動力都在外面打工,只有春節全村男女老少才聚在一起。在祠堂門口品嚐果點,一是很少有能夠容納大家在一起的`地方,也是爲了更好地讓祠堂裏面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訴在座每一位:無論你走到哪裏,無論你有多發達,還是多麼不如意,你永遠是這個村的一份子,村裏永遠是你的家……

初七,家家戶戶早上都會在七點鐘左右起牀,都會煮上一鍋“七寶粥”當早飯。爲什麼叫“七寶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頭、豆腐、芹菜葉和自己家裏做的米果等七種東西熬成。而且“七寶粥”必須在早上八點鐘左右吃完。你知道爲什麼這樣吃嗎?因爲按我們這裏的規矩:哪怕再忙,初一到初六,家家戶戶都不會出外做工,都是休息。只有等到初七纔會開工。在開工前,吃上幾碗營養豐富的“七寶粥”,幹活就會特別有勁,就順心順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輪值日一樣,每年都會選擇一戶院子較大的人家,擺上幾桌臺子,叫上七八個人一起來包湯圓。湯圓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綠豆餡兒的,有豆沙餡兒的,還有紅豆餡兒的,一個個在人們手裏被揉得滾圓滾圓的。大家邊包邊煮,每一個碗裏都有4-6個湯圓。吃四顆代表四季平安,吃五顆代表五穀豐登,吃六顆代表六六大順。吃的時候,必須老人先吃,只有老人們吃完碗裏的湯圓,大家才能動手。吃了湯圓,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家鄉的春節真是別有一番特色,有時間你們可以親自來感受一下我的家鄉春節習俗吧!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題記

隨着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春節來了,我們非常高興,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對聯,還有“福”字,“倒福”是“福到了”的意思。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理會他,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所以春節一定要放煙花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衝雲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着。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雲散;那邊,一股衝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着,噴着。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xx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着什麼,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xx的新氣象!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富有人情味兒的人。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8

春節就要到了,按照計劃,我和爸爸,媽媽回家鄉過春節。這還是我第一次回家鄉,而且趕上過春節。

懷着興奮和好奇的心情,我提起早已準備好的旅行包就上了回家鄉的火車。火車上還有很多的人,我想他們一定和我們一樣是回家和家人團聚過年的。

經過8個小時的旅程我們到了家鄉,那是個晴朗的早晨。家鄉的田野很開闊,麥苗好象有些枯萎的樣子,爸爸告訴我,那就是北方的冬天啦,到了春天,天氣轉暖的時候,麥子吸收了足夠的陽光和水,就會長的綠油油的。我想,家鄉的小樹都沒了葉子,也是一樣的吧。

遠遠的,爺爺奶奶,還有哥哥早已等在村子外的小路上了。已經是大年三十了,回家吃團圓飯啦。家鄉的春節是這一天的中午吃團圓飯的,這和蘇州不一樣哦。

大年初一天剛亮,連續不斷的鞭炮聲響起,大家都換上新裝,早早的吃過了早飯,開始走親訪友,小孩子成羣結隊的在街上嬉戲,無法掩飾的笑容早已從心底透出,享受新年的'沐浴。到了下午,街上的人們更是連續不斷。好久不見的親戚朋友相聚在一起,有說不盡的話語,家家戶戶的屋子裏,充滿着笑聲,洋溢着歡樂。

大年初二,姑姑帶着姐姐也來了,我和哥哥,姐姐還有家鄉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我們還拍了不少的照片,有和爺爺,奶奶的合影,和姐姐,哥哥的合影。

快樂的時間總是顯得短暫,在家鄉的5天很快就過了,我也不得不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蘇州。真是個難忘的春節阿,明年一定還要回家鄉過春節。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9

一年結束了,在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的,慶祝一年平安結束,新的一年好的開始。

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一大早就能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客人們紛至沓來的`來到我家,大人們就會給咱們小孩壓歲錢,咱們小孩在新年裏最開心,因爲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咱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道:‘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咱們家了。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我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我想:這紅燈籠難道不就代表着咱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嗎?

大人們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門口,把一個個的圓形鞭炮也放在門口。大人們拿着打火

機把一個個的鞭炮全點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裏啪啦得響,圓形鞭炮嗖飛上天,再轟得一聲爆炸。咱們小孩子開心極了。

放完鞭炮後,一家人就圍着一張桌子吃團圓飯,還有吃餃子,吃餃子最有趣了,這吃餃子還能吃到錢,誰吃到錢了那誰在新的一年裏的運氣將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爭着吃,看誰也搶到那個有錢的餃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沒吃到的也好,這種搶着吃餃子的氣氛是最難忘的。

晚上八點整,咱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客廳上空。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10

今年春節,我有幸回到了相別8年的家鄉──湖北,與爺爺奶奶一起度過了盼望已久的新年,這一次的團聚我似乎更瞭解了家鄉的民風民俗,同時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紹一下年俗吧!家鄉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爲三節,以過年最爲隆重,從臘月初八起,一直準備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東西爲最多,如曬“凍米兒”。燙豆糕兒、打“糯米粑”等等,豐富極了!特以凍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準備過年食物,女性負主要責任,男的以清理債務爲重點。應收的.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財納福,過一個快樂新年。可貧窮人家是:“三十的躲貓兒,初一的大擺手”。意思是:過年怕債主逼債,到處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爲從三十夜到元宵節。債主決不能向債務人討錢,可以放心大膽了。年夜飯這個名詞,在家鄉湖北稱“年飯”或“團年飯”,時間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說的話要吉祥如意,爲了防止兒童口不擇言,特在廳堂上張貼“不禁童言”或“百無禁忌”的紅紙條兒。飯畢,長輩發紅包、晚輩收壓歲錢,晚間禁例大開,閤家同樂。燈火齊明,通宵達旦、謂之守歲;東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開大門,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家鄉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節,家裏來了許多親戚,在團圓飯時,大家都忙於敬酒,說些祝賀的話語,坐在旁邊的我,總覺得很不自在,吃過年夜飯,他們都忙於應付着發來的手機短信,直到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又坐在沙發上享受着晚會的節目,時不時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後時間不早所以就上牀睡覺了,想到這裏,我頭腦裏突然冒出一個從來沒思考過的問題:除夕這天夜我們能做的最溫暖的事情是什麼?是啊,傳統的年俗的確非常吸引我們,但是現在看來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樂彷彿都被現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頓團圓飯,發發紅包,看晚會,每年春節都是同樣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來,但是等它過去了,卻又覺得平淡無奇,沒有多少值得回味。雖然這也很溫馨,但我總覺得少了些更樸實的東西。

春節的基本意義,就是,在一年中只有這個時段很多人才有機會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團聚,所以我希望春節能夠在中國逐漸變化的情況下,保持原有樸實,美好,溫暖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