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小學作文:端午節

小學作文:端午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作文:端午節,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作文:端午節

小學作文:端午節1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通常是要吃糉子的。這一天外婆早早地就起身去包糉子。

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外婆就帶着我去準備包糉子的材料:糉葉、糯米、麻繩是最基本的材料,裏面的餡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外婆喜歡吃板栗餡兒的,我不喜歡,過節當然要吃肉啊!

回到家,外婆把材料放進碟子裏。只見她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飛快地往裏面放了糯米和板栗,外婆的手像是有魔法似的,把糉子包成了三角形,三下五除二就把糉子包好了。我在一旁看得躍躍欲試,拿起糉葉便開始學起來:“先捲成漏斗狀,再放糯米和肉……哎呀!糯米漏出來了!唉?怎麼包成三角形呢?”我包得手忙腳亂,一臉疑惑地望着外婆。外婆笑了起來,我也嘿嘿地笑了。

我和外婆包了滿滿一籃的糉子,下一步就是蒸糉子啦。雖然還沒蒸好,但是整個廚房都已經充滿了肉和板栗的香氣,還有糉葉散發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在外婆身邊轉來轉去,時不時咽兩下口水。

糉子終於出鍋了。小小的糉子,在外婆的手裏好像散發着微弱的光芒。我飛快地跑去,直接拿起了糉子,竟忘了糉子纔剛剛出鍋,我被燙得嗷嗷直叫。外婆在一邊看得哈哈大笑,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而我被氣得兩個臉頰都鼓了起來。

等了好久,我終於如願以償地吃到了糉子。頓時,我感覺一股暖流注入了身體,心裏溫暖極了。端午節的糉子,裏面不只是糯米和肉,裏面更多的是外婆藏在米粒間的愛。

小學作文:端午節2

“兒子,兒子。吃餃子。”

“來,來。”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你猜對了。今天是端午節,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在老家。端午節有吃糉子、蠶豆、插艾葉、灑端陽水、端陽洗澡、喝雄黃酒的習俗。在一些地區,有龍舟比賽。

端午節前的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窗上插艾葉、菖蒲。你知道爲什麼要插艾葉嗎?因爲端午節是夏天傳染病開始上升的時候。將艾葉插入門窗,利用揮發性芳香氣味淨化空氣,驅走蚊蠅,驅走瘟疫,消除邪惡,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

端午節除了插艾葉,還吃糉子。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這一天,媽媽從超市買了各種好吃的糉子。有鮮肉栗子味,原味,甜蜜棗.當我媽把糉子從電飯鍋裏拿出來放到我的盤子裏的時候。我聞到一股清香。我剝下糉子的葉子,咬了一口。感覺糯米和各種豆在嘴裏跳舞,味道極好。吃這個糉子就像來到一片竹林,呼吸着新鮮的空氣,看着藍天綠草。

大人吃飯時還會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寫“王”字,以驅邪防蟲咬蛇。

灑端陽水也是端陽節的習俗。艾葉、菖蒲、柏枝等芳香植物放入桶中。在戶外過夜。第二天,把艾葉和菖蒲蘸一點端陽水,灑在房子的每個角落。灑完後,在水裏放一些雞蛋或鴨蛋,然後燒開水。水涼了,用這些端陽水洗澡。洗澡時,把端陽水中煮好的雞蛋或鴨蛋滾遍全身。奶奶說在端陽洗完澡,夏天就不會有痱子了。因爲端陽水有驅邪殺菌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賽龍舟。幾名參賽者坐在雕刻精美的長槳龍舟上。兩隻手有節奏地左右划水。旁邊的觀衆爲參賽者歡呼。而參賽選手則是自己駕龍舟,征服風浪,戰勝困難。

這就是我們家鄉快樂的端午節!

小學作文:端午節3

屈原的故事可是人人從小聽到大,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投入了滾滾激流中。後人爲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定爲瑞午節。

7歲那年的端午節,應該是最熱鬧的了。早上,一家人一起去踏青,玩了一個上午,中午回家的路上,我的肚子已經咕咕叫了,我問媽媽:“我可以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當然可以。”到家後,媽媽就去取材料,我趕緊跟上。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用熱水泡,準備好棗子、肉等做餡,將餡料煮得香氣四溢,先把箬葉疊放起來,再圍起來,做一個“鳥窩”,在裏面放進早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之後再把煮好的餡塞在米中,擺放均勻,最後把箬葉包的糉子捏成四角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呀,全在這四個角是否勻稱,是否有型。我包的糉子,簡直不忍直視。說它像圓吧,它還很像三角形。我垂頭喪氣說:“唉,沒包好,真難看!”媽媽安慰道:“沒關係,練練就好了。”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們等啊等,夜幕逐漸降臨,一個個綠胖子跳進盤子,我歡喜得都快發瘋了。雖然當時我沒有桌子高,但用盡九牛二虎之力,也要爬上桌子,看着一盤”解放的綠胖子,我饞得垂誕三尺,直流口水!終於開飯了,我剝開糉子的綠外衣,一口咬下去,只覺得口中清香四溢,又香又甜,軟軟糯糯。

傍晚時分,一家人一起去河邊放河燈,在繁星的照下,各形各色的河燈顯得更加明亮,每一隻河燈都好像散發着美麗的金色光芒,我不由地想起一白詩: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小學作文:端午節4

故鄉在長江邊的一個小鎮上,依山傍水;一條彎彎的小河,從老屋的門前流過。每年的五月,原本安靜的小河,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人們在收割完油菜、小麥之後,便帶着豐收的喜悅,在昔日寧靜的小河上,賽起了龍舟;而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故鄉那一年一度的的端午節。

故鄉的端午節,不象春節那樣隆重而拘謹,也不象中秋節那樣纏綿而哀思……故鄉的端午節是在一種豐收中的喜悅中帶着一種祥和、一種感懷;人們把剛剛收割的小麥,磨成麪粉,做成各種風味獨特的美食;把糯米配以各種佐料、做成端午節裏各式的糉子,用來祭奠偉大的詩人屈原,全家老少一齊動手,那感覺、那思緒真是其樂融融,回味無窮。

初五這天,一大早人們就把新鮮的艾蒿,菖蒲,掛在自家的房前屋後,備好雄黃、美酒、上好的鹹蛋、皮蛋,然後在一種歡慶中,談天說地,談屈原、談龍舟、談白娘子傳奇以及那些撲朔迷離的人間傳說。

傍晚,村子開始點起了篝火,人們圍在一起,跳起了“鍋莊舞”大人、小孩圍在一起,盡情地跳啊、唱啊、彷彿所有的快樂、都融在這篝火中……

隨着時光的流逝,故鄉的這一切,因爲我的遠離,似乎離我也愈來愈遠了。如今每每走在大街上,看人們在街頭的夜幕下,跳着幸福的舞蹈或是手提一串串糉子,我總是會不知覺地想起故鄉的五月:那美美的糉子,那迷人的“鍋莊舞”、還有那叫人無限回味的——端午節。

小學作文:端午節5

說起節日,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五月初五時,人們都帶着用五彩線編成的項鍊,帶着手鐲,小販更是多的多。我和姥姥、爸爸、媽媽早早就起了牀。我帶着興奮的心情走向大河。大河的人真是人山人海,數也數不清。我和姥姥一起買羊肉串、雞肉串 ……我開心極了。忽然,爸爸問我:“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我說:“我知道,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爸爸繼續問道:“詳細端午節的來歷知道嗎?”我說:“知道,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羅陽江而死。”

從此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這天定爲端午節。我又對爸爸說:“我不僅知道端午節的來歷,還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呢!早上踏青,到大河邊洗臉,賽龍舟,家家戶戶掛紙葫蘆,吃糉子,小孩帶薰香荷包,手帶五彩繩 ……”我和爸爸他們按照端午節的習俗到大河邊洗眼睛、洗臉,又到小販那兒左挑右挑五彩繩、紙葫蘆、荷包。我帶着五彩繩,荷包,拎着紙葫蘆,和爸爸高興的回家了。

我喜歡端午節,你呢?

小學作文:端午節6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糉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

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糉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小學作文:端午節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中午剛吃完飯,我就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包糉子。

媽媽的食材準備好了,我們也開始包糉子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可當我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排着隊地跳出來。媽媽見了,連忙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重重困難,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我接過棕繩,突發奇想。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然後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哈哈~大功告成了,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晶瑩剔透的糯米們好像掉了線的珠子似得,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只得重新又做了一遍了。

恩,我們大功告成,現在該煮了。要先用大火,等到高壓鍋發出“磁磁”響聲時,然後關成小火再煮,過一個小時媽媽就把火關了。我迫不及待的看着秒針一圈一圈的轉着。三、二、一,高壓鍋裏果然散發出了誘人的香味。糉子熟了,媽媽說,要等高壓鍋的氣漏完了才能拿出來。又過了十分鐘,香噴噴的糉子總算出籠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吃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

端午節是個盛大的節日。在端午節裏,我們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天空中都瀰漫着我們大家的笑聲!

小學作文:端午節8

在我非常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糉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時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是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即使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是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纔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糉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小學作文:端午節9

日盼夜盼20xx年端午節終於來到了,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着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乾乾淨淨,讓我們迎接着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着一些糉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着糉葉,一手把綠豆、豬肉放進裏面。突然,她微笑着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糉子。然後,往一條糉子裏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願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糉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糉子做好了。糉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似的涌上了桌子。然後,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隻,又用手摸了摸這隻。

我呢用手撓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着桌上的糉子,最後,拿了一隻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裏。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後,舉起手來開始許願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爲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願望。這個願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後,我一定會爲爸爸給我們的願望而奮鬥。端午節的點點滴滴縈繞心頭,感謝家人,感謝國家!

小學作文:端午節10

端午節在我們家鄉特別火熱,端午節那天,鄉里就沒有幾個人在家,都上街去了。我們都要買香囊,帶五色線,我們還要把艾草放到水裏洗澡,還要包糉子,由於我們家鄉的河流都不大,所以沒有賽龍舟。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如果不知道,讓我告訴大家吧!

我先給大家講一下屈原的故事吧!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但一直沒得到重用。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時,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期間,屈原聽說出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他悲痛欲絕下,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大石頭,終身跳入了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說屈原投江的消息後,十分悲痛。他們都含着淚水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用芭蕉葉包住米飯,扔到江裏,希望魚蛇蛟蝦別吃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糉子的由來。

我在給大家講一講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國百姓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划船搶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依然不見蹤跡,這就是龍舟的起源,人們還借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現代的賽龍舟也就是以此由來。

我們家的每個人都學會了包糉子,包的最好的是我媽媽,我媽媽兩分鐘就能包了一個、姐姐四分鐘、爸爸三分鐘、爺爺也是四分鐘、奶奶需要五分鐘、而我需要十分鐘才能包好一個。

我們家每年包出來的糉子自己家是吃不完的,所以媽媽每次都會把一部分送給姥姥、舅舅和姨媽他們吃。

我們家的風俗習慣不是很多,下回再給大家多講一點,OK?

小學作文:端午節11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是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糉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糉子,糉子裏面是用鹹蛋黃和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糉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爲我們包糉子,可這次,因爲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糉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很多的糉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裏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小學作文:端午節12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外公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非常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非常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小學作文:端午節13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不禁讓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糉子。

早上,我還沒起來就聽見廚房裏叮叮哐哐的響,我穿好衣服走向廚房。看見奶奶正在將糯米、花生、紅豆淘洗乾淨,並將花生和紅豆用清水浸泡上,再將採摘下來的糉葉用清水沖洗乾淨、抖一抖,把上面的水珠甩了下來。然後把糉葉綁在一個地方,當然啦,糉葉越長越好綁。又將糯米撒上一些小蘇打(做的是鹹的就加點鹽,甜的就不用動了),將浸泡好的花生和紅豆倒進糯米里,攪拌攪拌。

奶奶開始包鹹糉子啦!我激動得手舞足蹈,我很想學一學呢。可是我看着奶奶包糉子那動作,一卷、一放、一包、一捏,看得我眼花繚亂,我最終還是放棄了學包糉子。現在,我的腦子已經被那些鹹糉子、甜糉子霸佔了。我一直在想,待會該怎麼吃,卻沒有看見奶奶是怎樣把鹹糉子包好的,真可惜!

很快,奶奶又開始包甜糉子了。甜糉子裏面有蜜棗,糯米里沒有加鹽。奶奶先用糉葉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蜜棗,我隱隱約約地看見潔白的米團裏宛若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太美麗了。

吃糉子了,奶奶說今天有一個糉子裏面有大獎,我聽了興奮起來。吃了一個鹹糉子,裏面沒有大獎,不過糉子十分好吃,軟軟糯糯、入口即化,我不禁豎起了大拇指。我又吃了一個甜糉子,裏面還是沒有大獎,不過也很好吃、甜絲絲的,吃一口,你會有在天空漫步的感覺,賊香!大家有說有笑,不一會兒,一盤軟軟糯糯的胖小子,就被我們消滅完了。可糉子吃完了,我的大獎呢?奶奶笑盈盈地說:你不覺得看奶奶包糉子和吃糉子的時候異常的快樂嗎?我點了點頭,奶奶接着說:這就是大獎啦!

今天,我過了一個快樂又難忘的端午節。

小學作文:端午節1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煮蛋、包糉子、划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按我們這裏的習俗,要在遷移個月左右醃一批鴨蛋,帶到端午是在拿出來享用,而醃蛋用的泥經過我舅媽的改良,加入了一些補血補氣的藥材,這樣醃出的鴨蛋不僅有營養,而且蛋黃還會有一股清香,吃起來既醇厚又適口。

而端午節有一個重頭戲—包糉子,我們全家也毫不含糊。包糉用的糯米是“老上金”的砍價手,我的外婆選出的精良的糯米,價格低廉不說,顆顆飽滿圓潤,蒸出的糉子甭提多香了。但是包糉子不能光有米沒餡兒啊!於是餡料就決定了一個糉子的好吃與否:甜香的豆沙餡;鹹香的鹹蛋餡;濃香的棗餡…….花樣繁多的餡料讓糉子的味道變化無窮。想想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端坐在桌前,吃着糉子,這該是多麼愜意的事啊!

談完了吃,我們再談談我們這的划龍舟,龍舟是將一艘船船頭裝上“龍頭,船尾安上”龍尾“,船身則用顏料彩繪龍鱗。划行時一名船手擊鼓,若干名船手划船,還有一位隊長在船頭前看方向,併爲隊員吶喊助威。比賽時兩船相爭,不僅具有觀賞性,還有着濃厚的歷史價值

我們這照慣例還要在門上貼上劍蘭,斬斷一切不好的事物。這一切的一切都表現出了我們這的人對端午節的尊重和重視。

小學作文:端午節15

在我兒時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爲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家鄉。那時的端午節使我很難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樣我乖乖坐在牀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列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糉子,不許和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頻頻點頭,外婆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起來,穿好衣服就奔向廚房,鄉下的大竈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裏,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裏滔幾票水放入鍋裏,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鹽,接着就往竈裏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旁邊,開始給我編洛子了,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用紅繩子編成一個洛子,把煮好的鴨蛋放進洛子裏,掛在我脖子上,說這能給我帶來好運,這時候有小夥伴叫我看賽龍舟,可我們小孩子去看只是圖個熱鬧,外婆帶着我來到河道邊,真熱鬧只看每一條船上都有二三十人,有吶喊的划船的敲鼓的,一個個勁頭十足好不熱鬧。

到了晚上,爸爸媽媽和舅舅們都回來了,一家人坐在桌子邊吃着外婆做的香噴噴的飯菜,真有說不出的幸福,現在我上學了很少回外婆家,我特別懷念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