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對高考的看法作文

我對高考的看法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對高考的看法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對高考的看法作文

高考所追求的公正性不必多說,多方面和嚴厲的反作弊手段,對大學招生的嚴格監管,目的就是讓很多出身於貧寒的子弟擁有了上升的通道,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公正的。國內一些有條件的人士可以將子女送出國留學。其實對於這些人來講,大學只是張文憑,即使子女不參加高考,他們也早已給子女安排好未來。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很難不經過高考就直接送子女進國內名校,國內頂尖學府人才的培養和吸收通過高考制度得到了較爲有效的確保。

筆者要關注的重點是如何看待高考的公平性。高考是一場人才選拔考試,但也是調控各省份教育,人才資源,縮小區域未來發展差距,促進各地區公平的一種方式。所以高考除了它的人才選拔職能外,最重要的就是其公平性,這不僅僅是針對於個人的公平,也是各個省份的`區域公平。高考是國家爲公民提供的一個上升通道方式。使得很多中下層子女進入了社會的中上層。

那麼在更深入的分析前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例子來分析:

例如,明朝朱元璋時期,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迎來了其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朱元璋煞費苦心,經反覆斟酌,終圈定了78歲高齡的翰林學士劉三吾爲主考。留三吾在當時可謂大儒,《明史》上更說他“爲人慷慨,胸中無城府,自號坦坦翁”,可謂是人品才學俱佳的士林領袖。選擇他爲主考,既是朱元璋對他本人的認可,也是朱元璋對這次科舉的期望。經一月考覈,選出貢士51名,然而僅僅6天過後,明朝禮部的大門就差點被告狀的砸破,大批落榜考生跑到明朝禮部鳴冤告狀,南京街頭上,更有數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攔住官員轎子上訪告狀,短短几日裏,整個南京城沸反盈天,一片喧囂。喊冤的原因,很簡單,也很奇特。當年會試中榜的51名貢生,清一色的來自南方各省,竟然沒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街頭巷尾各式傳言紛飛,有說主考收了錢的,有說主考搞“地域歧視”的。消息傳來,明王朝上下震撼,先後有10多名監察御史上書,要求朱元璋徹查。事件發生僅幾天,朱元璋正式下詔,成立了12人的“調查小組”,這其中有曾經懷疑此次科舉舞弊的張信等人,也有以學問著稱的嚴叔載、董貫,還有以“忠直敢言”聞名的周衡、黃章等人。成員的選擇上,可謂是做到了公平公正。然而調查小組經過數日的複覈,到該年四月末做出的調查結論是:劉三吾等人的閱卷公平公正,以考生水平判斷,所錄取51人皆是憑才學錄取,無任何問題。結論出來,再次引起各界譁然。落榜的北方學子們自然不幹,朝中許多北方籍的官員們更紛紛抨擊,要求再次選派得力官員,對考卷進行重新複覈,並嚴查所有涉案官員。是年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詔,認定涉案諸官員皆要嚴懲,劉三吾被髮配西北。張信更慘,因他被告發說曾得到劉三吾授意,落了個凌遲處死的下場。其餘諸人也被髮配流放,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免罪。此二人得免的原因,是他們在複覈試卷後,開列出的中榜名單上有北方士子。六月份,朱元璋親自複覈試卷,開出了一個更令人瞠目結舌的錄取名單:51名中榜貢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無一名南方人。該事件以後,明王朝的科舉制度,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變革。從此明朝的科舉錄取,不再是“全國統一劃線”,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學子,按照其所處的地域進行排名,分別錄取出貢生後,再統一參加殿式。這個制度不但此後沿用於整個明清兩朝,與今天高考中的“分區劃線”,也有異曲同工之意。

爲什麼這麼做?朱元璋難道不清楚本次科舉是否公平?這樣對那些大臣和南方考生又是多麼不公平!朱當然明白科舉是公平的,這樣處理是因爲事實上當時由於經濟重心南移和南方儒學的興盛,南方考生在上學條件、師資力量等與科舉相關的方面確實比北方考生在科舉方面強。但是如果每次科舉錄取的大多都是南方系考生,這勢必會使得社會矛盾增加,所以爲了避免社會矛盾增加,明王朝科舉採用了南北分榜錄取制。

通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到高考確實是國家給公民的一種較爲公平的上升通道,但是全國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並不均衡,所以如果單純的強調全國統一命題,統一招生,那麼,河南,河北,山東,廣東等人口大省因爲競爭激烈,必將在涌現大批高分考生,這些省份的考生通過上升通道進入社會中上層,對其他省份公平嗎?其實,真正的高考公平應該是教育部直屬的211高校在各個省份按人口比例劃分招生名額,使各個省份的各位考生有着相同的機會進入名校學習,通過上升通道進入社會中上層。相信未來高考改革也應該是朝這個方向的。

但是,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各省,直轄市內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大都在當地省份留下小半招生名額,剩餘的大半留給全國去分。這樣以來,211名校較多的省份長期佔着優勢。但是211高校不是屬於地方的,而是直屬教育部,是屬於全國的。可以說,這些省份長期佔着全國的便宜。如今的教育改革會逐漸剝奪這些被佔有的便宜,是公正且合理的。

近年,中國一直在進行高校教育改革,成果如何?20xx年5月份,QS發佈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教育情況的調查報告。中國高校教育系統排名全球第八,超韓日亞洲第一。較去年全球第十一,有了明顯上升。其評分指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教育公平一項,同比去年,得分上漲百分之49,世界排名二十七。QS的教育公平指標是指該國家和地區公民有機會進入該教育系統中全球一流名校學習的機會與比重。教育公平一項的明顯提高讓筆者想起教育部這兩年大力推行的一項政策,講高校招生指標向中西部傾斜。教育部這兩年確實也是這麼做的。筆者想這是教育公平分數上升的主要原因。

中國的高校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高校改革也一直在朝着更加公平有效的方面改革,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科研成果與優秀科學論文的集中爆發是最好的證明。教育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改革是歷史的巨輪,任何人不能也無法阻擋。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教育公平一系列事件中,國內有一些人一直鼓吹西方教育模式,那就在多說一點這個。誠然,西方教育中確實有一些值得國內借鑑的地方,但注意只是借鑑,歐美教育的實質是他們有兩套教育模式,精英教育和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