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那一縷鄉愁作文範文

那一縷鄉愁作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那一縷鄉愁作文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那一縷鄉愁作文範文

那一縷鄉愁作文範文1

優遊的冷,淡漠的秋,死亡的氣息開始一寸一寸地縈繞着粗獷的黃土。春已過,夏已落,秋將殘。景物中暗淌着襲襲的蕭索蒼涼。我鑽進風乾的記憶中,回想故鄉的秋天。

三生石的幻映

雲夢之地,流水柔情。廣闊的湖水挽留了一團團棉花似的白雲,蘊藏了一道又一道幻彩的夢跡。我和朋友一起去秋遊,駕着小船,撐一支長篙,讓雲讓夢載起我們的放歌,我們的瀟灑。把在學校裏如指間的呼吸般承重的壓力溶進這綿綿的秋水中,消融,消融……和進平日的不快,消失得無影無蹤!

泛舟於靜謐微涼的秋水之上,悄悄地嚼着如詩如畫的千里清秋。在清澈的湖水下面,是沉澱了千年的雲夢詩句。長篙細緻地插入湖水中,秋水便擁抱在一起。軟泥上冒出地氣泡,那是水神在將她地詩句吟唱。長篙一抽,湖底便混濁起來,帶起了細小的詩的片段。詩句沉寂了千年,早已醉倒在溫柔鄉里,經長篙一撥弄,倒乘着醉意舞起劍來。語字妖舞,平仄亂撞,然後舞得沒有力氣,再次跌跌撞撞地跑回去,在夜晚如練的月華里,做起了英雄霸氣或是兒女情長的佳夢。

小船遊在湖面上,在如玉的湖面上畫下了一道道凝碧的波痕。船兩旁枯槁的荷杆顫動,撥響了遊者心中的古箏。昔日遮天的荷葉彷彿是風燭殘年的老人,皺起了古色的皮膚,一半浸在水裏,一半浸在蕭瑟的秋風中,和着風兒搖曳,跳起一支殘美的舞,惹得秋水也死了心。銀白的鯽魚穿插在湖水中,配合着悽清的'傷感,遊姿也顯得沉重。從遠處游來,又向遠處游去。遊者心中的古箏也慢慢的滑爲平靜,荷杆繼續撥動,幽幽地彈出了一曲屬於秋悲涼地曲子。思緒輾於柔腸,無奈地覺悟,隱沒了意圖,在湖底刻下了一道深深地孤獨。

明鏡臺的自身

爲美好的回憶而高唱的歌者消失了,我再一次猛然醒來,溶進了現實的名詞中。擡頭,窗外低壓的暗雲下觸目驚心地刻着一條條粗粗的傷痕!嗚呼!這哪裏是江南水鄉,這裏分明是黃土高原啊!難道是滄海桑田之變?!不!不!我此刻確實身在雁門,遠離心中的雲夢已有兩年之期了!心痛,接着惆悵如鉛一般,灌滿了我的全身。恍惚間,我彷彿看到同時天涯淪落人的席慕蓉向我搖頭,用沙啞的嗓音吟道: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鄉愁?鄉愁!

同樣是淪落在秋天,如今的雁門關上,是否有古老的城牆在禱告?如今的雲夢水中,是否有漂亮的鯉魚在擺尾?罷!罷!罷!我自以爲堅強,不會在紅塵中思念故鄉的景。但兩年已過去,積壓在心中的鄉愁,卻還是被鉛色的記憶喚起。

清淺色的遙想

握筆而癡,故鄉湖邊的柳樹應多了兩圈年輪吧!

握筆而想,故鄉湖上的野鴨一定又在嘎嘎戲水!

握筆而問,故鄉湖裏的蓮藕是否又長長了一些?

握筆而嘆,故鄉啊!我何時才能重返,溶進你的愛?

那一縷鄉愁作文範文2

曾經,我在母親的懷抱裏安然酣睡。有一天,我離開了那溫暖的家。家!隔着海,似近又遠,又遠似近。“夷州、琉求……”夢裏,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喚我的乳名,是母親!是祖國!我離家太久了,母親喲,我盼着回家!——題記

我提着筆,在《鄉愁四韻》的音樂中構思這篇充滿着萬般情感的文章。我傾聽着,在這濃濃的華歆中浸透了思鄉之情:“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在這如泣如訴的樂聲中彌散着憂傷的氛圍和悽美的意境。思念,那種“綠葉對根的思念”,化成字裏行間遣不散、理還亂的鄉愁。

多少次,我們看到那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吟誦余光中先生的詩篇時,每一句都會讓他們老淚縱橫。多少往事,多少骨肉,都被那道淺淺的海峽隔在彼岸。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一灣淺淺的海峽橫亙在兩岸之間,卻又維繫着臺胞對故鄉的思念。

不管是聶華苓“走到千山外,鄉情水長流”;抑或三毛“無根的流浪p夢在故鄉”;還是林清玄“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他們的情感都有一種“曾經滄海難爲水”的無奈,更有一種“關山雲外夢故里”的期盼。他們那解不開的鄉愁也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愈拉愈遠,愈遠愈濃。

其實,維繫兩岸的,更有那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浸染着兩岸的炎黃子孫。我們共同吟誦着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舒蘭的“三十年前/你從柳樹梢頭望我/我正年少/你圓/人也圓/三十年後/我從椰樹林望你/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鄉愁也滿。”……

這一首首哀怨的思鄉情曲,深深灼痛了海峽兩岸所有互相凝望的眼睛,這一段段濃濃的鄉愁,牽引着對祖國故土夢牽魂繞的無盡思念。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據說,臺灣產的相思豆比大陸的相思豆個大,質地更堅硬,而且臺灣相思豆內緣有心型紋路,被人們稱做“心心相印”。每一顆相思豆都分黑紅兩色,紅色的一端代表赤子之心,黑色的一端象徵着黑土地。或許這相思豆正是相思積累成的而用以寄託相思的吧!

一顆紅豆,帶來濃情似酒,愁腸怎生禁受?

或許鄉愁就是這樣的觸景生情,就是讓我們的心泛起漣漪,跳躍着永不枯竭的悸動,揮灑着無邊無際的情傷。

這一依帶水的小島寄託了我們幾代人的多少情思。無論是在遠古時代因地殼運動而導致的臺灣大陸忍痛分離,還是近代因人爲因素而致的兩岸同胞隔海相望,都割不斷那份一脈相承的血系,都阻擋不了歷史的進程,阻擋不了統一團圓的共同心願。

黃山、泰山連着阿里山,黃河、長江映着日月潭。我們有個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我們無限感慨憂傷的過去,更有理由憧憬美好的未來,臺灣思鄉的人啊,將不再是隻有空嘆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而是與大陸親人共同撥奏一曲江南絲竹《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