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墨初二作文

墨初二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墨初二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墨初二作文

墨初二作文1

飛絮濛濛,狼藉殘紅,冉冉物華休。如雨霏霏,霧茫茫。倚闌凝愁,看葉落歸根,落紅化泥。

覆一蓑竹衣,踏一葉青舟,行於煙雨之中。望山巒疊嶂,江海濤濤,捲起千堆白雪。滾滾紅塵,累累塵事,於時光的演繹下,卻也淺薄。

鳳簫聲動,吟一曲悲歡離合。平沙之上,驚起莽莽飛雁。煙波江上,一縷孤魂,寂看兩岸天光滌盪紛沓流塵,聆三生妙語,忘六道婆娑。任憑浮華萬千,亦如過往雲煙,如是我聞。

望歲月如詩如歌,看塵緣悲寥

繁華,駐足人生長河之畔。一壺漂泊隱喻着誰的淒涼,誰的憂傷。

古橋石階,楊柳白堤,一條溪流宛轉曲折於古鎮中。潺潺的水聲,飄忽着細碎空靈的餘音,幻化成點點滴滴的默哀吟誦,隨着滄桑歲月的流逝,漸漸做古了情懷。

是夜,魂牽夢繞。

茫茫塵煙,欲散還休。雲霞褪去了綺麗,在寒星隱現之前,瀲灩着最後一絲鮮活的光芒,輕輕索然心間。

夜如墨染,月色蒼茫。憑闌倚愁,絹絹心事訴與何人聽?串串清鈴於晚風的蕭索,旖旎囈語。瑟瑟離愁,綣繾於歲月的匆流中,激盪在闌珊的春意裏。望着一地的心碎與美麗,想要掬身捧起,已是不能。

浮華萬千,亦如過往雲煙。誰的榮華?誰的牽掛?都於世事之中,煙消雲散,夢斷成空。便讓這蒼茫的月色,解去我的蹉跎。

晚亭初徑,於朗月之下,斟一杯清酒,笑把三千悲歡溶於其中,一飲而盡。絞斷柔腸,便也化爲三千相思之淚。

是誰於幽婉醉夢中,緘默書寫綣繾情愫,微慰平生。

是誰於萬丈紅塵裏,忍把蕭索暗換惆悵,鬱郁獨行。

紛華繁陌,忍把浮名換個淺斟低唱。抓一闋清詞麗句,硃筆勾勒韻華里失落的美麗。譜一首落寞詩行,裝裱爲永恆的記憶。浮華萬千,亦如過往雲煙,一去不復。

墨初二作文2

醒在白菜炒年糕的香氣裏,窗外爆竹綻放後的煙霧淡淡散開。

我睡眼朦朧地走進客廳,望見擺放整齊的兩張大桌子,毛筆有粗有細,懸掛在筆架上。濃稠的墨水在硯裏盛放着,淡淡清香散開來。

外公正抱着一捆紅紙,看見我來了,他連忙招呼我過去,一老一小小心翼翼地展開紅紙,扯住四個角,我先把兩角和外公的疊在一起,又捏住最下面的一條邊,用手掌撫平,再疊合。重複幾次,紙又重新被我們展開,我用手撐住邊緣,專注地看着戴起老花鏡的外公拿着剪刀把大紙裁開。不一會兒,紙成了長條狀,我幫外公把紙平鋪在桌子上,用鎮紙壓好。

外公洗好了手,捲起袖子,閉上眼睛深呼吸一會兒,我站在一邊目不轉睛地注視着。他左手壓住紙的一邊,右手拿起毛筆,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各一邊,緊緊捏住筆桿。他把筆頭伸進墨汁裏蘸了蘸,更加濃烈的墨香浮動在空氣裏,刮掉多餘的墨汁後,他直立起筆桿,在紙上留下遒勁的一撇,再一豎,一勾,隨着一個漂亮的走之落筆,端正的"迎"字躍然紙上,外公大筆一揮,上聯一氣呵成,我湊近一瞧,"迎新春事事如意"字字排列整齊,端莊中顯露出靈動,讓人拍手叫好。

外公很快寫好了下聯和橫批,又吩咐我拿來裝封好的紅包,他換上一支細細的毛筆,重新沾墨,一筆一畫地寫下祝福語和受贈人,極細的毛筆字不如大字遒勁,卻也端正清晰,格外美觀。

我正如癡如醉地欣賞着,從廚房忙活的外婆走出來,置辦年貨的爸媽也回家了,一家人聚集在書桌旁,在外公的提議下,開始寫春聯比賽。爸爸的字粗獷大氣,外婆的字纖細秀麗,媽媽的字一言難盡,我的字歪歪扭扭,看着我滿面通紅,鼻子和手上沾滿了墨水的囧樣,一家人哈哈大笑,其樂融融。

我從夢中醒來,卻發現書架上的毛筆早已落滿了灰塵,望着外公的遺像,我泣不成聲。隨着外公的離去和網絡紅包的日漸發達,墨香中的年味漸漸遠去,手寫春聯和現金紅包的逐漸淘汰,也讓濃厚傳統的年味和相互陪伴的親情成了一個遙遠的夢。

此刻我認真梳洗,着裝整齊,取下落滿灰塵的毛筆,在一筆一畫中喚起回憶,讓濃濃年味在墨香中重生。望着在母親協助下貼好的手寫對聯,我的內心蕩漾起久違的激動和欣喜。

墨初二作文3

鋪素箋,磨老墨,揮筆七分,三分情。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你便真真將之用濃墨染下。過沙溪急沙溪冷,月溪明,你亦生生將之染醉。除卻那美人懶起畫蛾眉,低首弄紅顏。你終是收斂了狂放與不羈,揮筆灑下三分迷醉七分柔情。

你亦有無奈之時,孤獨之刻。雨過,你一言不發,衝入竹林。卻又遲遲未動。你遙望糾纏在夜網上的孤月,微弱的孤光稀攘地撒在蒼白的宣紙上,隱約可見幾縷星光在夜網中掙扎,卻終是未果,剎那間,竟是寂寥的可怕。你眼底劃過一絲無奈,嘴脣微顫,似想訴說什麼,卻依舊無言。你閉上雙眼,似在等待什麼,又似是期盼什麼,風竟開始變得狂躁,捲起陣陣竹香,那混合着泥香的美妙拂過面頰,你不自覺移動腳步,想融入其中,融入這幽深的黑夜,融入這悽美的月光。在這樣的夜晚,這如水的月光會不會真的流出一如故往的淚?你暗自猜度。

你盤坐在地上,收斂了所有思緒,將一切念想沉入腦海,忽覺月輝化淚滴入發中,你倏地睜開雙眼,棕墨色的眼眸中的頹靡一掃而光,迸發出動魄人心的光芒,在黑夜中熠熠生輝。仰首,卻見嫩新的竹葉上懸掛着欲墜的水珠,一時間,你竟哭笑不得,只得勾起一抹無奈的淡笑,在殘月的映襯下卻似透着冷意,或許還滲着些許孤獨,而那孤獨卻被掩埋得極深極深,“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也許正應此景。

你將宣紙鋪展,執起筆,沾些老墨,隨意在宣紙上劃出幾道不深不淺的墨痕,樹杆漸顯卻無花葉,這是何意,你卻滿眼笑意的看着這單調的筆墨。別人笑我太癲狂,我笑他人看不穿,你斜靠在近處的竹杆上,似無意卻有情,竹樹上的雨珠盡數躍入宣紙中,漸漸深入,化開朵朵墨花。墨樹開花,竟美得不可收拾。你平靜的執起筆,揮灑筆墨,不到片刻,宣紙上便多了幾行字: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在思念誰嗎?那極苦的孤獨如此苦澀無奈,可爲何你眼底卻溢着光輝,嘴角卻漾着迷離?是灑脫?是釋懷?……還是?

人生如畫仿如夢,繁華轉頭盡爲癡,畫了一生,畫了一世,畫人情生滅,畫小樓春雨,畫開幾度墨花,畫盡幾載輕狂……

不知不覺,你笑了,揚起一抹迷人的燦爛,不是灑脫,亦不是釋懷,而是你從目光中找到了那孤獨深海里存在着的極致幸福。

墨初二作文4

引子背道而馳他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張家子弟,但是沒想到一張千年前字條改變了他的一生,千年前元代初任張起靈張三祿只擔任了一年張家的族長就辭職而去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幾年後張三祿就回到了張家古樓。他成爲了相聲的祖師爺,元曲之祖關漢卿的好兄弟,墨門的下一任鉅子。但是張三祿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因爲自己,千年之後張家的子弟以及歷代張起靈都患上了離魂症並且讓千年以後的他來到了這裏張家墨門機關元曲相聲。他應該如何應對,沒想到最後他卻發現了張三祿最大的祕密,竟與姬軒轅,墨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到底應該怎麼辦,張家竟然是一個與六道背道而馳的家族,踏過一層層的白骨,與無數的生靈背道而馳的前進着,崢嶸了誰的歲月,保全了誰的江山?

序章張氏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張揮爲得姓始祖。至20xx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可見張氏之興旺。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張氏興旺的原因?當年姬軒轅(就是黃帝)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祕密給張氏族長,而張氏族長其實是個土夫子,世代與陰陽作伴,得知了這個祕密後也願意替姬軒轅保守並傳遞這個祕密。然而正是因爲如此張氏才更加發展壯大。姬軒轅在羽化之前留下了自己的血脈並且姬姓大批改性爲張,張氏人口便迅速增加。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爲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爲氏族名、地名和姓氏。但是張氏後來卻成爲了倒斗的行家和趕屍的本營之一。

張氏宗祠是建於明代中期的祠堂,屬於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東墩街道金譽居委大新路大池前,始建於宣德六年(1431年),乾隆甲戊年和甲子年一九九五年重修。而張家大院位於北京西單商場往北走不遠,就會看到一條東西走向的寬約40多米的街道。這條大街從西單北大街一直向西延伸到太平橋大街。未擴建前它只是一條4米多寬的小衚衕———闢才衚衕。據說,一位靠打柴爲生的張姓人家搬到了這裏。張家人每天出門打柴,然後劈成劈柴去賣,夫妻倆,再加上三個孩子,不是很富有,日子倒也說得過去。據說大兒子張大很有經濟頭腦,長大後,便開了一個劈柴廠,經營有道,慢慢地張家富裕起來,蓋起了幾座大房子,儼然成了大戶人家。看到張家靠劈柴也能富裕起來,這一帶的人很快都做起了劈柴生意。隨後遷來的人越來越多,劈柴市場越來越紅火。後來張家的劈柴廠遭了火災,衰敗下去,但這並沒有影響這一帶的劈柴生意。劈柴胡同南面不遠處有一條衚衕名叫大木倉衚衕,據說是經營木材的地方。到明朝洪武后期,都城大體改造完畢,把這一帶劃歸爲阜財坊,到清朝劃歸鑲紅旗,改稱劈柴胡同。

但是張家看似已經衰敗實際上只是隱居在了衚衕深處與廣東的張氏祠堂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在張宅的書房中坐在兩個年輕人。一個看上去十八九歲……

墨初二作文5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思想接觸了它,它就活了起來。

——題記

古人說:“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存全利而無少害者,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因此,書總能帶給我無窮的樂趣,讓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自小,我就喜歡讀書,喜歡書上一頁一頁的墨香。從我第一次讀書開始,我就發現:書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智慧載體,時而是一位睿智的老者,學富五車;時而又像一位摯友,釋疑解惑,在我的眼裏,書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神奇。

時光飛逝,轉瞬間,我邁進了初中的大門。長大的我漸漸變得孤傲,但《名人傳》幫助了我,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他們都有偉大的成就。他們在漫漫長夜中步履蹣跚,即使看不到光明,也要憑着心中堅強的意志毅然前進。我心中孤傲作文的火焰慢慢熄滅,漸漸化作一泓平靜的泉水。

是書,讓我幻化成莊周夢裏的彩蝶,雲淡風輕翩然起舞;是書,讓我化作牧童短笛中的閒雲野鶴,天馬行空般的無所羈絆。書讓我的生命化繁爲簡,思想過濾雜質,心境歸於平和。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使我忘記了一切煩惱和不安,讓我的心神如平靜的波面。曾爲一次失敗,坐想行思,輾轉反側;曾爲一次得失,愁腸百結,蹙眉千度,品一品書中那些雋永優雅的短文,字字珠璣,禪意飄香。

每當翻開書本,那股似有似無的墨香總是縈繞在我的身邊。它時而夢幻多彩,給我以天馬行空的想象;時而亙古不變,給我以浩浩蕩蕩的磅礴。人們總說,若要讀懂書,必先身處其中。而對於我,書則一直存在於我的心裏。而那股清雅的墨香,將會始終陪伴着我,一直前行……

墨初二作文6

夕陽長,野徑旁,嗅嗅衣角嫋嫋墨香;一杆筆,一壺茶,伴我人生悠悠時光。

大概是源於公公對書法的癡,我也迷戀上了一筆筆水墨丹青,仿是一聲聲穿越千年的吟哦,道不盡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總偏愛用墨棒研墨,愛聽墨棒敲擊硯臺的沉悶迴響,這回響宛若盛唐氣概,透過硯臺上些許紋路,仿能望見千年前魏晉風骨。

用尺方平展開宣紙,遒勁的筆調勾勒出大漠的壯美。幾筆潦草寫意渲染,金戈鐵馬間,望見了刀光劍影中的一抹抹永恆的笑靨。又見一個轉鋒,飛沙走石中,凝視着聲聲人喧馬嘶中如注的熱血。一筆長豎,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絕世美景,烽火,定是關塞了,玉門關否?聲聲駝鈴穿過漫天風沙,直擊心中最深處的共鳴。西域的客商倚在關下,大概是赴那盛世之約。我又是一串急促的四點,蒼勁有力,像那罅隙外的棵棵胡楊,屹立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腐;就算是腐爛了,也會成爲石油爲人所掘,這不恰如書法之淵遠?

便是一陣濃墨肆意渲染,風沙遮天蔽日,不見了客商,不見了關隘,不見了棵棵胡楊,不見了駝鈴聲聲,唯有一次濃郁的墨香沁入人心。

我大口大口地嗅着墨香,感悟着中華文化之真諦,我聞到了梅子杏花雨,我聞到了桃花楊柳風,我聞到了月下十二闌,我聞到了春風玉門關……

書法,是中華民族之載體,精神之源頭,它承載了太多的兒女情長,太多的壯志凌雲。唯有滯留的墨香牽線,做一次心靈的交匯,那升騰的墨香給我捎來了先人的音訊,給我帶來了盛世之吶喊。感悟你吶,如久入芝蘭之室,身上便攜了一身清氣,我在感悟墨香。

我願化作一團水汽,融入墨香,做一次歷史的見證,讓這清香永遠傳承下去。

墨初二作文7

字,如珠璣,凝鍊;句,是箴言,震撼;書,似良師,深沉;墨,像菊花,淡雅。生活,有它們相伴,足矣。——題記

泛舟於書海,聞着淡雅的墨香,隨手取一本書,枕波而讀,好不愜意,每沉浸其中,便“欣然忘食時”,“世人皆醒我獨醉”。

當然,有書,自少不了筆,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也如樹的年輪般隨着時間的拉長而不斷增長,每每讀到精彩處,情緒便無法控制,信手揮筆,龍飛鳳舞,自己的心得躍然紙上,重翻舊書,也頗爲自豪。興盡之餘再揮手添上幾筆,每次也總有不同的感觸。

讀保爾的堅韌頑強,品李白的豪放磅礴,賞陶淵明的悠然恬靜,看李逵的魯莽直爽……書中活靈活現的人物,書外如癡如醉的讀者,交相輝映,編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但讀書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攔路虎”可有不少,首先媽媽是不怎麼同意我長時間看書的。“課內的東西都學不好,還看課外的?浪費時間。”於是我和媽媽的游擊戰拉開了序幕,在一段時間的抗爭之後,媽媽選擇了有條件投降——讀書時間放在作業完成之後,我欣然答應。至於其他披着虎皮的阿貓阿狗自然不是我的對手。

書讀不少,肚子中的墨水卻沒有多少,一點也看不出像個常讀書的人,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讀書之樂也。”墨水雖少,但淡雅的墨香久久不散,有着一縷墨香,生活固然不會孤獨。

半卷詩書伴左右,一縷墨香任平身!

墨初二作文8

但是張家看似已經衰敗實際上只是隱居在了衚衕深處與廣東的張氏祠堂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在張宅的書房中坐在兩個年輕人。一個看上去十八九歲,另一個看上去二十歲左右。兩人長得有幾分相似,只是看上去那個十八九歲的青年帶着一副眼鏡,而那名看上去二十的青年卻沒有戴眼鏡。這兩人不戴眼鏡的叫張墨曲,戴眼鏡的叫張浩然。兩人都是張氏正族的後裔或者說是姬軒轅的後人。張氏一族除了一位族長以外還有一位張天明。張天明是張氏一族的一個官位或者說一個封號,必須是張氏正族後人,有寶血,知天命。一般由族長兼任。而這個張天明也正是張氏一族最爲神祕的存在。據說上任張天明在沒有找到繼承者之前是不死的存在。當然這只是個傳說。

張墨曲放下書“大哥,你是不是最近要出差啊?”張浩然擡了擡眼皮,微微的嘆了口氣道“是啊,父親不是已經和你說過了嗎?”張墨曲饒有興致的走到張浩然身邊“沒錯的話,你這次要找的是張天明,那豈不是和叔叔的任務一樣了嗎。”張浩然放下書,站起身來道“是,但是更準確的說是尋找張氏清朝末代張天明,真名:張默桐。”張墨曲想了想道“那你什麼時候回來?”“我也不知道”說罷便揚長而去。張墨曲長長的嘆了口氣,自己是家中的老二,知道自己年齡的人年長的都叫自己小二,但是大多數人都稱他一聲二爺。但是實際上張墨曲今年才18歲。前幾天纔剛剛拿到身份證。自己的確長得着急了一點但是,這,又能怪誰呢。而且其實張墨曲是個非常愛玩的.大小孩。前些日子因爲複習準備考試所以在讀魯迅的文章。從《朝花夕拾》讀到《吶喊》,從《孔乙己》讀到《阿Q正傳》不知道爲什麼自己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篇文章尤其感興趣。張家雖然在衚衕的最深處,但是住的還是一個四合院,面積也不小,而且也有一個後院,張墨曲的父親特別愛養花種草所以自然也有書中是描寫的各種植物。回想起來自己小時候似乎也看過自家牆角是否長有人蔘,甚至親手刨過,但是因爲踩壞了了父親一株蘭花被父親訓了一頓。童心未泯的他對童年的時光也確實有着更深的感悟與懷念。就在他還沉浸在一種特殊的回憶之中時父親的一聲大喊把他叫醒“小二,快過來幫我搬一下東西”張墨曲楞了一下旋即反映了過來“爸,我來了。”他飛奔到大廳,正看見一個年近花甲頭髮斑白的老人正在搬運一個大箱子。雖然老人頭髮斑白但是氣色很好臉色紅潤泛着壯年的光澤。老人手中的箱子足有1.5米高,長寬各是0.25米,體積約有一個立方米(0.9375m3)的箱子有一種古樸的感覺,讓人一看就明白裏面是大個的明器。小二接過箱子隨口問道“爸,外面是插棚是擺金”老者活動了一下有限麻木的四肢道“擺金”說完就坐在了太師椅上“海擺,覺擺”小二追問“覺擺而已。”張墨曲把箱子放下“爸,你爲啥把這玩意又帶回來了。”老爺子似乎有點生氣“翅子遛街,不回來要不白頂要不蛇鞭”看着自己父親這樣張墨曲沒敢說話正準備回房間背後飄來了父親的一句話“小二你最近最好別亂跑,你哥盜了大斗,翅子來人了,要是翅子看見了容易瓢滴”張墨曲嚇了一跳因爲瓢滴在江湖行話裏是殺頭的意思,“還是把和把和”他點了點頭。回頭道“爸我明白了,不過最近鋪子裏有點水了。”老人一聽就明白了“好吧那自己注意。”“知道了。”

走進自己的房間張墨曲依舊在思考父親的話,原來大哥剛下過地,不過這些官也真是的,明明現在在反腐,怎麼還有心思大搖大擺的‘收古董’,說是收又有多少是給錢的,還不是一副官架子壓着百姓啊。不過一向沒事的老爸竟然也會碰到官,還真是天下第九大奇蹟。正在胡思亂想之際他已經有坐到了自己的書桌前,順手從旁邊拿了一大堆的書全是魯迅寫的。他再次拿起《朝花夕拾》翻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仔細的看了起來,越看越覺得有趣越看越覺得自己要童心氾濫了。

與此同時,客廳中張浩然與父親張辰正在談話“爸,你確定小二就是下一代的張天明。”張辰笑了笑“從氣息上看是這樣的。小二身體裏的寶血只是沒有被激發而已。對了後院的牆角有發現什麼異樣嗎”張浩然搖了搖頭。就在兩人交談之時張墨曲有些入魔了,他放下書本走到後院,用力的刨了起來。他天生神力,自然弄出來不小的聲響,張氏父子一聽就知道一點是小二張墨曲又在刨土了,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入迷了。

墨初二作文9

水墨,讓我眺望。

凝視從古至今多情多滋的文筆,欣賞文人筆下細膩的胸襟。

中國文化,自古便是個浸透了水墨的多愁善感的女子。而古典文化這個映刻着悠久歷史文明的蓋頭被後人徐徐揭開。我們不禁感嘆,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與豪爽;感嘆孟浩然“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與難報母恩的情思,而舊時那個黑暗的社會怎會盡如人意;韓愈想說“世有千里馬而失伯樂。”韓愈確是個人才,卻未曾想會因此失去自由。柳宗元被貶永州,目睹江雪中老翁別樣的垂釣之意“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纔得到了勇氣去直面現實。

千古難續的愛情也曾讓這水墨大傷此情,陸游心靈受到打擊,獨立沈園牆前嘆:“錯、錯、錯。莫、莫、莫。”,而李清照這位悲情女子撥動她纖細卻又敏感的情思,思念使她“人比黃花瘦”。我們品讀古人的情感,卻沒能嘆這文人才子生在那樣的年代。

如今的中國文化是一枝從墨香中呈現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清柔而又剛烈。冰心的童真,大海和母愛,是她呼喚“那是您致愛的女兒含着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着她的愛和悲哀歸去”時,多年以後的今天依然牽動着我們的心。“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先生,在那樣的年代用筆墨與敵人鬥爭,使我的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再走近些,我們便說起了韓寒、郭敬明、蔣方舟等等——這些被衆說紛紜卻獨領風騷的新銳作家。中國文化在發展,卻愈顯出水墨獨有的個性。

我,愛着水墨,欣賞着文化,品讀這些從古至今經久不衰的浪漫情懷。

墨初二作文10

從我接觸國畫這一門獨特的藝術起,我就不再是原來的我了。

雲行,水臨;風吟,鳥鳴;紙鋪,墨停;筆提,人靜。

所謂國畫,於我來說,也不過是在這樣的意境裏,執筆揮墨,皴擦點染,勾勒世間。我尤其擅長描繪臘梅:先描出曲折的枝杈,用筆尖蘸取淡藤黃在紙上輕輕點垛,一朵晶瑩的臘梅花便含羞綻放;再變化蘸色深淺,調節點瓣力道,把控組花聚散,眨眼枝頭便臥滿了形態各異、成色不同的臘梅花。最後,在適當處添上幾筆花蕊、花蒂和殘葉。構圖明確、運腕靈活、疏密得當。

我家門前就佇立着一棵臘梅樹。每逢嚴冬,從窗口眺望,便是臘梅花開放的情景。不管是先生還是父母都告訴我這是很好的練習素材。我常常長時間立在窗前,一點點觀察、一點點琢磨、一點點嘗試,終於得以畫出自然優美、笑傲冰雪的臘梅。

只是,當我開始負擔起越來越多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的事情後,我便在不知不覺中離筆墨紙硯越來越遠了。歲月流逝就是這樣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鏡中同樣的一個自己,可一晃神,自己就長大了,一切都變了。只是偶爾在恍惚中站在窗前,凝望始終如一的臘梅樹,卻早已沒了描摹的慾望。

直到有一天,我初學國畫的妹妹衝進我的房間,將筆墨紙硯往我面前一放:

“姐,教我。媽媽說,你很擅長畫臘梅。”

我提起筆,卻再找不回當年行雲流水的感覺。明明只是隔了一站時間的距離,這僵住的手腕、顫抖的筆桿、凝滯的線條卻彷彿都在告訴我:我再也看不到朵朵嬌豔的牡丹在筆下競相綻放的情景。

我怔怔地看着紙上交錯的線條發呆,良久才放下筆,喃喃道:

“對不起。”

我以爲她會耍賴、會哭鬧,可她看看紙,看看我,嘴巴一張一合像是在思考什麼,然後笑着對我說:

“姐,沒事。我們一起學好不好?”

我拉着她來到窗前。臘梅樹還在那裏,風吹花動,玉潔冰清,很有雅韻地寒冬中笑盈盈地看着我們,讓我們不禁想提筆描摹。

這個冬天,讓我們醉墨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