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熱門】詩歌作文10篇

【熱門】詩歌作文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詩歌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歌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詩歌作文10篇

詩歌作文 篇1

秋過葉黃的白樺林,

驚醒沉寐葉冢的回憶。

過去越發清晰,

才發現從未忘記。

走過青澀的雨季,

記憶裏暗靄的白樺林

記不清流過臉頰是淚水還是雨滴,

記不起耳畔迴旋嗚咽是風還是自己。

只猶不忘一場傾盆大雨,

累的我們迷失路口,斷了尋覓

只憑,只任彼此消失,無蹤無影。

還憶起,

踱步時光

經歷一個個星辰交替。

每每守望星空,

無意伸手卻找不到另一隻的距離。

還憶起,

每一次雨季都傷心。

她愈發相似

橫過星海的流星雨,

再遇遙遙無期。

還憶起,

於日記中寫斷她名字的最後一筆。

從此不再回憶

不再想起,

直到無意走過熟悉的白樺林,

才明白她從未離去。

詩歌作文 篇2

武亦姝成了“網紅”、“00後”小姑娘憑藉不俗的實力和淡定的心態,強勢攻擂成功併成爲“詩詞大會”的新擂主。隨着中國詩詞大會落幕,我們班的詩意生活正被慢慢開啓。於是我們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詩詞大會。

比賽規則很簡單,全班分爲四組,由老師擔任我們的主持人兼評委。比賽項目分爲三場,第一環是詩句對答,第二環節是抽籤背古詩,第三環節是看圖猜詩句。哪一組搶答的分數最高就是最後的贏家。首先,讓我隆重介紹下我們組的成員。我擔任我們組的組長,組員有高大帥氣的小張,學富五車的小陳和活潑開朗的小啓,我們組可謂是強強聯手,實力不可小覷。

詩詞大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同學們激動地一蹦三尺高,似乎要把天花板頂開了一樣,我們尖叫着,歡呼着,激動的心情彷彿要碾壓了一切。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誰是最後的大贏家吧。

第一個環節是詩句對答,老師隨機出示一句詩句,要求選手迅速回答詩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我的懷裏像有一隻怦怦亂跳的小兔子,焦躁不安。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堅定了心中的信念,屏幕上出示了:(),白雨跳珠亂入船。

“啊,什麼?”這句詩有嗎?第一組的諾諾同學拍拍後腦勺說。

小承同學趴在桌子上,垂頭喪氣地說:“這首詩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呢!”

我們組的小張同學反駁道:“背過,我前幾天還背過呢?可是我怎麼一下子想不起來呢!”

我拼命地搜索大腦中的記憶,腦海裏復現了《望天門山》、《長歌行》、《望廬山瀑布》等等的詩句,突然在我腦海閃過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對對就是這句了,我拍了下搶答器,回答了出來,我們組又獲得了一分,“歐耶!太好了!組長萬歲。”小陳尖叫道。

第一環節結束了,我們組以5分的好成績暫居第一,接下來最有意思環節就是看圖猜詩句了,屏幕上出現了一幅畫面:一條清澈的小河上,三三倆倆幾隻黑鴨和白鴨在河面嬉戲玩耍,我腦海裏浮現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我正想着搶答的時候,我們組細心的小張馬上阻止我說:“稍等,上面的是鴨子,不是鵝。”於是我們小組開始了激烈地討論,注意每一個細節,小陳說:“你們看,在畫面的左下角有一枝桃花”。小啓說:“河面裏是否會有河豚呢?”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我們把零零碎碎的圖片湊成一幅畫,這首詩應該是《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我們組派我回答,我扯了扯嗓子,高聲地背出來。只見其它組的同學們還在一頭霧水,我們組又勝利得了一分,隨着詩詞大會進入白熱化階段,我們組一路過關斬將,把其它組遠遠地甩在了後面,成爲了本次詩詞大會的總冠軍。

“讀經典古詩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我愛讀古詩文,我愛這次的詩詞大會。

詩歌作文 篇3

五千年文化的底蘊沉澱,

三千載詩歌的源遠流長。

這是一條九曲迴環,流淌不息的母親之河。從“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愛情的歌謠在河面傳唱;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憂民的沉吟在河心激盪……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黑客,以詩寫景,以詩寫情,以詩壯志,詩歌好似一股洪流涌入文化的河牀,詩歌的河爲詩人而流,爲詩人而奔,詩不斷,水不涸。我向往詩歌,凝視着那浩如煙海的詩歌典籍,我沉默了,沉默中尋找着詩歌裏那條無形的河,卻不住地沉醉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開山掌門,一身傲骨,不甘爲五斗俸米而折腰,決然辭官,躬耕南畝。爲義,爲道,爲仁,他遨遊桃花源,讓自己與天地爲友,與山河爲伍,詩歌的河,爲他而流,爲他而淌。

“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是唐代詩壇的一顆璀璨的明星,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膽氣,賜金放還,斗酒詩百篇的豪氣,彰顯着他過人的魅力,他將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內心的壓抑融入詩中,終留曠世佳作,爲道,爲仁,爲志,他醉酒詩話,終成佳話,詩歌的河,爲他歌,爲他而唱。

杜陵遠涉,子形美名,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抱有濟世天下的壯志,雖然做官,卻名而無實,在亂世中重淚,在亂世中感慨,用一支靈動的筆,記錄下社會的黑暗,雖無力迴天,卻留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無限嚮往,他的詩似一縷曙光,照亮一片黑暗,爲仁,爲志,爲民,用詩體現人生,用詩反映時代,詩歌的河,爲他吟歎。

一曲悲歌訴盡一人忠腸,臨洋而嘆,遇灘而阻。你是一位文臣,更是一位詩人,面對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你將一腔悲憤化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爲家,爲民,爲國,你用一顆愛國的心撐起人生的價值,詩歌的河爲你而流,爲你而奔。

多少年牽絆離情,幾多載借景抒懷,詩歌以其特有的靈性,將詩人內心的世界無保留地記錄下來,那風雨離愁夜,那山河壯美贊,那壯懷報國志,一切的一切都是詩人情感的昇華,人生價值的彰顯。從愛人到愛國,從描景到壯志,一步步地推引,一層層地深入,終成一個人的成長史,一個時代的縮影。

河有水則無窮,詩有篇則長遠。中國文化在詩歌的映襯下更加絢麗,在詩歌在詩人情感的感召下更加奪目,詩歌的河是源遠流長,詩歌裏的河是情真意切,詩歌是泱泱大國五千年文化的精華,正如那朵盛開在枝頭的玫瑰花,用詩描繪人生,用詩感動人生。

詩歌裏的河爲詩人而流,爲時代而奔,爲中國文化而淌……

詩歌作文 篇4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我們最早接觸的詩吧。它雖簡單,卻飽含李白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古人喜愛詩歌,常以詩歌抒情,現今仍廣爲流傳。中華上下5000年,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傑出的詩人。大到官員,小到書生,都善作詩。

詩歌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情感表達方法。開心時作詩,不開心時也作詩。它可以陶冶情操,令人放鬆,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它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旁,從入學第一天詩歌就與我們形影不離。我們會送詩、背詩,甚至寫詩。這無不體現在詩歌的重要性。我們要將這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在食堂,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標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它不僅僅只是標語,更是文明的體現,也警示我們,古人都知道珍惜糧食,我們更要懂得珍惜。

也有《明日歌》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是古人對珍惜時間而發出的感嘆,他們知道時間如流水般飛逝,若此時不抓緊,更待何時,還有幾個明天呢?作爲中學生的我們,又有幾個明天呢?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抓緊時間,努力學習,正可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用心感受,用心觀察,你會發現身邊處處是詩歌,它無處不在,公交站牌公園荷花池餐館,咖啡館,甚至是圍牆,甚至是圍牆又或者只是學校的某一個角落。你又認真的觀察過嗎?種種表明我們的生活與詩歌難捨難分。

是你看到夕陽後的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你觀賞荷花時的讚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亦或是你看到美人後的驚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些難道不足以證明師哥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嗎?

有位小朋友曾這樣寫道:“我想做一棵樹,開心時開花,不開心時落葉。”這正體現出來,小朋友的天真與活潑,現在各大城市都在爭做文明城市,我們所在地區也如此,石格是必須有的,他能給生活增添色彩,能養生活不在那麼乏味,成爲一道優美的風景線,詩歌與我們同在。

搖一葉烏篷船,我願靠近你的心靈的港灣;撐一把油紙傘,我願走進你的心田;點一盞油燈,我願伴你長夜無眠……

詩歌,有你,我的青春不再孤單;有你,我的旅途更多彩;有你,我的年華不寂寞……

詩歌作文 篇5

秋葉,是秋天的使者。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秋葉落下了,落在了田野裏。玉米換上了黃色的新裝,高粱紅着臉向我低頭問好,豆莢展開了笑臉……秋葉落下了,落在了果園裏。蘋果穿上了紅袍,葡萄換上紫袍,梨子帶上了黃色大衣……秋葉落下了,落在了楓樹林裏。楓葉被染紅了,紅如火,猶如花……

秋葉,是秋天送來的禮物。

每一片樹葉,都是一個書籤,上面寫着祝福的話。有銀杏葉,它活像一把小扇子,很可愛,由青變綠、由綠變黃,金黃的銀杏葉就是送我的陽光……秋風一吹,把楓葉吹紅了,楓葉落在了我的書裏,紅如火,猶如一隻只翩翩起舞的紅蝴蝶,飛進我的書裏,對我說:“秋天來了!”秋葉,還是一幅畫。你瞧,紅色的楓葉是一條魚尾,金黃的銀杏是一把扇子,土黃的梧桐是大人溫暖的手……秋葉,是一片地毯。一陣風吹來,秋葉落下了,一隻只五彩繽紛的蝴蝶落在了馬路上、小道里……都加了一層地毯,踩踩,“嚓嚓嚓”“唦唦唦”有趣極了!所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秋葉,還是一朵美麗的花。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大紅的楓葉落下,不輸於二月的花。秋葉落下,公園路的菊花展開了笑顏,桂花也開放了,黃燦燦的,落在地上,美麗極了!黃花瓣配着紅蕊是多麼的親切!

秋葉,還是一種情懷!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一片片樹葉落葉歸根,慢慢落下,如同孩子們要和媽媽說再見了,依依不捨,媽媽也深情的望着孩子……秋葉,被風吹下。生時爲大樹服務,在最後一刻,也不忘奉獻,入土,作爲肥料奉獻給大樹……

秋葉,是秋天的使者,是秋天的禮物,還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奉獻!

詩歌作文 篇6

誰家姑娘

陽光溫潤,書香嫋嫋,

有佳人溫婉如玉,

百媚多嬌。

獨坐樓閣,斜陽灑案,

佳人執筆傾城笑,

浮生醉了。

裙下之塵

我是一粒塵

在空氣裏飄蕩,沒有方向

隨風

我嫉妒雪花

她比我優雅,高貴,純潔

她有方向

飛揚

融入愛人的心裏

我是一粒塵

沒有風的日子裏,我什麼都不是

我怕累

累倒在陰暗的角落裏

我愛黑夜

黑夜窩藏了我的渺小

我是一粒塵

我也會凋亡

雨的滋潤是我的極刑

捲縮,墜落,化作泥土

等待來世

來世依然是一粒塵

我不過是一粒塵

在別人的世界裏

飄呀飄,蕩呀蕩,沒有方向

隨風

但我有夢

借一清風,輕吻她的臉

在她的秀髮深處紮根

但我不能

那是醜陋的玷污

我不過是一粒塵

渺小,醜陋

孤獨,絕望

我不想絕望

我必須有夢

求一場雨

讓我凋亡

捲縮,墜落,化作一滴泥

緊緊地粘在她的繡花鞋上

在她的裙底下

我不願有來世

花季夢

茫茫歲月

憶流年於舊夢

花開花落時節

嘆挽昔年事

青蔥歲月

皆印於空洞之心

同傘下

漸離的人影兒

紅塵事以遷

殘夢吾舊年

同窗難以擬何情

淡淡憂愁

同雨墜入大海

願,

雨季不再來

花季夢

灰黑天空

傾不盡無窮皓月

如星繁點

黑夜密佈

傾城淺笑

唯獨窗靜坐

雁羣南飛

朝花暮已殘節

拾舊夢

紛雨花凋缺

蒼茫星空

待傾城邂逅

瞬隙時空格

交於熱脣

花葉千苞放

杯空倒愁緒

詩歌作文 篇7

本想找個清醒的時間來約見顧城,受“曉說”的影響,突然想去圖書館尋找他的存在。或許他的時代已經成爲歷史,以至於我無法在羅列滿蛛網與塵埃的書櫥上瞻仰到詩人最初的遺容。

作爲一個詩歌的追尋者,或許更多時間自己是在進行一種狂熱的追逐。可是生活總是這般喜歡玩耍。詩人走過之後,很難在人民的海洋裏尋找到繼以往昔的影子與波浪。我想找到一個神似的都是那般困難。詩人離開的年代,我還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半語子。心裏想着,如果我可以早臨人世幾年與之同時代該多好。即便如此,我在山溝溝裏,而詩人遠在新西蘭。

也許我的生存環境也算得上是激流,但這絕不會像詩人夫婦所在的激流島那般以此稱道來得實在。樹叢裏的小屋是詩人夫婦存在的寓所。曉鬆只是做了片刻的停留,便匆然飄過,沒有調頭。一是當地人忌諱死了人的屋子;二是有精神的上等人是不希望反覆打擾仰慕者安息的。看一眼已經足夠,看一眼便可以記在心裏,就是一個心願嘛。樹叢裏婆娑的屋影已經連同來時的路印刻在每一個慕名而來的人的腦海裏,而且他不會被任何繁雜的記憶所湮滅。因爲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用它尋找光明。

激流島上的居民一直以這裏曾經生活過一位偉大的詩人而自豪。島上的每個出租車司機會認真的記錄下幾句英文版的顧城詩歌併爲慕名而來的乘客朗誦。這已經成爲當地的一種文化,一種榮譽。而當同樣的人物出現在以馬列主義繼承者的國家,他也會成爲一種文化,一種別人要問可以換幾個錢的買賣,沒有什麼人會把他看作是榮譽,那些以此爲生的“紅色資本家”也不例外。

在島上的集市,曉鬆在其間穿行,彷彿看到了當年詩人夫婦在此販賣自制的煎餅與家養的'小雞的情景。多麼安恬的生活,這或許便是詩人的節奏,當然現在已經成爲了激流島的節奏。而這種舒適的節奏,很少的出現在國內的城市或是鄉村詩人這一階層的日常生活裏。此處倒是讓我想起紅場閱兵時斯大林同志經典講話中提到的“腦力工作者”,那一代的‘俄國文人"的境遇更像是大陸詩人的現實寫照,也會有復出之後的身體上的飢腸轆轆與百病纏身,精神上的壓抑缺失與被驅逐被流放。就是這種對於思想的認知度,中國的路還要走很久。

在島上的博物館或是商店,進門的牆上總會掛着顧城的銅製雕像,當然這是對詩人的敬仰所致。這裏的工作人員會和你講顧城夫婦從前的日子。可能是一起生活過的人,對彼此的評價最爲真實可信。一位老婦人表示:島上的人都爲這裏曾經居住過一位偉大的詩人而感到驕傲。在今天如此開放的中國大陸,我們依然習慣於不區分政治與文學,依然習慣於文學爲政治服務;政治爲文學埋單。在這種思想下根生出來的中國文學也只能勉爲其難的被稱作“革命文學”。而由此爲大衆熟知的詩人,不是思鄉卻不願回鄉的掛名作協天天做邪的“老爺子們”,就是整天躲在貼吧裏灌水拍磚閉眼睛說瞎話的“有爲青年”。還好我在年輕人的心裏看到了希望,才知道刻在石板上的不一定是名言,天天叨咕在嘴邊的不一定是真理。

寫到此處,我呆坐了許久,我看到靜止的紅布窗簾上鐫刻着一個十字架的暗影,哦!那是打褶兒了的窗框,哦!那是打折兒了的規矩。

詩人已死太久,久的讓我無法直視我的眼睛。假如我可以本能的走進詩人之角,我希望你——偉大的詩人,可以復活。

詩歌作文 篇8

詩歌,記載着人類文明發展歷史,記載着文豪詩人的七情六慾,詩歌也有着它獨特的韻味。

小時候,我的爺爺教我的第一首詩,就是《詠鵝》,從那時起,我與詩歌的不解之緣就開始了。

曾經,爺爺教給我一首《登幽州臺歌》,我開始去了解陳子昂的一生。陳子昂當時胸懷大志,獻出一條好計給將軍,卻不幸被貶爲軍曹。他這一生,真可謂是懷才不遇啊!可是他寫出的千古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被後人廣爲流傳,也是爲他這悲喜交加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我的學詩之路,跟陳子昂一樣,也是充滿忐忑與變數的。我曾憑藉溫州小作家杯一等獎進入了文學社,我寫的詩也被老師大加讚賞。可在那之後,我的寫作水平一落千丈,一些詩寫的連小學三年級的都不如。我獨自坐在溪邊,望着快要乾涸的小溪,心中那條詩歌的溪流似乎也快乾涸了。這時,我的啓蒙導師,我的爺爺走了過來,陪着我看着小溪,語重心長的對我:詩寫不好沒關係。我以前也這樣,作文寫的亂七八糟,俄國詩人普希金說過‘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不要被一時的困境打敗!

我回到家中,坐在書桌前,看了看我曾經優秀的詩歌作品,又擡頭看到陳子昂的畫像,我忽然有了些許感觸。我提起筆,寫出一篇令自己滿意的七絕,我頓時感到舒坦,那重千斤的石頭,終於落了下來。我才發現,原來詩歌還有這樣的力量!

幾年後,我又來到那條以前將近乾涸的小溪,它已不再是曾經那副窘迫的樣子,現在的它流淌着川流不息的河水,我的寫詩水平也像這溪水一般,連綿不絕,可是我的爺爺,他卻不再人世。

我最親愛的爺爺,是你賜予我與詩歌的情結,你對我的付出與愛,好似那潺潺的溪水,滋潤着我的心靈。我將永遠保留着這份情結,在詩歌的道路上不斷地走下去!

詩歌作文 篇9

初夏時節,取得貴州著名詩人李發模老師之允,經兒童詩人郭思思的邀約,筆者和貴州詩人卡西、童綏福、劉功明、蘇衛、孔紅、劉喻,以及詩歌評論家向筆羣等,一同前往遵義綏陽,拜訪著名詩人賀敬之老人。

賀老一生以超凡的藝術,創造着中國多個文藝大家之最。讓人最難忘的有紅色經典《白毛女》,膾炙人口的作品《回延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桂林山水歌》《三門峽歌》《西去列車的窗口》《中國的十月》等。不僅留下了無數精神食糧,也爲國人的價值取向,可以說奉獻了無數經典的文化精髓。

革命老區遵義綏陽,是一個風光迤邐的縣城。也是紅色文化流傳,貴州文化人才輩出的地方,走進這片土地,就有一種親近感和相識感。

作爲一個80零版年輕人,感覺對這次走進賀老而自豪。因爲從小就看賀老的作品長大,可以說耳濡目染對賀老的崇敬之情無以言表。很多次都想要是真有機會走進這樣的大家,心中一定會由生無數崇敬之情,不僅感謝貴州詩友們的真情,也要感謝詩歌這塊藝術的純真。

筆者很愛文學,一直以來都只是一個愛好者,從來就沒有放棄對文學藝術的追求。雖然只是一個局外人,但也不忘品讀,隨時陪着如賀老一樣入心入肺提升心靈品質的作品。這是我們後人的福氣,也是前人爲我們鋪設的文學路徑。這一次親自感受賀老大家,當然是期待的,也是難忘的。

在去綏陽之前,兒童詩人郭思思就在微信上給予了私信。似乎不是文學的聯繫,就沒有這樣一種真情,或者說,是郭思思的一種厚愛。綏陽算不上是貴州的名山名水,但詩歌之鄉的牌子,必然有其賀老光顧的意義。

一提到紅色文化,人們自然就會想到遵義,想到遵義,就會想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著名紅色典籍。每個中國人,或許都不會忘記這些歷史,更不會忘記過去革命艱辛的路上,在貴州留下的足跡。

進入91歲高齡的賀老,或許更對這個地方倍加熱情。所以,來到遵義,賀老不僅思考,而且用一生的藝術才華,爲這片熱土,增添了不少的光輝。來到貴州遵義,賀老沒有在繁華的遵義市區住,也沒有在“詩鄉綏陽”縣城,而是去到了綏陽一個叫做“雙洞河”的開發景區。

初夏的中午,這裏沒有和煦的陽光,也沒有感動的人流車影。有的只有自然的清新,還有貴州獨有的生態美景。來到賀老下榻的客棧,一種祥和的氣氛,熱情激動的感覺。因爲午休,我們就和李發模老師一起坐在客棧的池塘邊閒趣。看着周圍的羣山,想起即將與賀老的見面,大家都情緒激揚,心緒難抑。

對於賀老的熟悉,應該說,是很小,大約20多年前,賀老走進我們學習的語文課本,那時偶有感覺老人的影響,以及老人在文學上的重要意義。無限的崇拜或許就在幼時的心裏萌生。

或許是因爲環境,也或許是因爲詩歌的緣分。20xx年6月,貴州兒童詩人郭思思突然給筆者看了貴州詩人協會的題詞,告訴我“貴州詩人協會”這幾個字就是賀老所提之時,突然地感覺,就有一種未來說不定真會和這老人見上一面的感覺。

沒想到,兩年之後的這個初夏,真的就和老人相遇了,甚至走得那麼近,還有老人諄諄教誨的零距離。

有人說見名家很難,其實,我想說,見什麼人也都需要緣分。緣分真的會促成世界相連一起,或者是一種安排,也或許需要一些偶遇。比如我們一行與賀老相見一樣,就是這樣的順其自然,也是這樣的相映成趣。可有一個東西不能少,那就是藝術,那就是詩歌。

就在見面的這一天,賀老聽說我們一行人等候。他就責怪祕書應該早點叫他起來,不要讓我們久等了。來到他房間,開始是疑惑,然後是感動。91歲高齡的賀老坐在沙發上,他不僅勉強站起來,還步履蹣跚的走到門口相迎。或許就是他的這個動作,讓我們久久不能平靜。他老人家不僅精神矍鑠,而且依然思維敏銳,第一句話就是“你們久等了。”這是一種感動,也是一種接納,更是一種胸襟。

我們大家都坐定之後,謙遜的賀老始終笑容滿面對着我們,而且似乎等待着我們的“有求必應”。我們有呈上賀老的佳作舊時版本的,有爲賀老朗誦或許他都忘記詩歌的。聽得入神,笑容滿面的賀老,始終一副認真的樣子。

聽完大家的客套,他沒有厭倦,也沒有提醒。相反,還是在大家的要求下,他才說,“貴州是詩歌大省,18年前來過貴州,感覺貴州這些年的變化很是欣慰。貴州的詩歌,未來一定會發展無限,前途光明。詩歌主要是和土地有關係,貴州是一片熱土,一定會孕育出很多美麗的詩歌。”之後,他又一一的聽着大家的侃侃而談。

當然,面對着賀老,或許大家早已把很多要求忘記。只要能說的,大家都爭着交流,每個人也都用飽滿的熱情,真實的表達,敘述着對詩歌的熱愛。

他說,土地與詩歌,就是一種感情。在過去,他曾經爲綏陽提過一回筆,兩句話“鄉有詩,方爲詩鄉,詩有鄉,始具詩魂”。這句題詞,大家也早就熟悉在胸,但親自讓賀老解讀出來,或許意義又更上了一種深度。

相談甚歡,不覺也是一個多小時,爲了賀老的健康。大家在保健醫生和祕書的要求下,也不得不結束了和賀老的接觸。賀老不僅是一個胸懷博大的老人,還是一個淳樸、真實的著名詩人。他對土地的熱愛,就像他對詩歌的熱愛一樣。談話中,他無數次提到詩歌與土地的關係。或許這就是詩歌的真正意義,也是賀老幾十年來人生的閱歷,也是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對自己的人生、對詩歌最核心的總結。

如今,詩歌發展的綏陽,真的就與賀老這兩句名言,有着密切的聯繫。也但願貴州的詩歌能夠在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能夠走進賀老,或許是我們一生的滿足,也是對這位奠定中國無數文藝之最的老人無數年來的崇敬,也希望老人的要求,也能夠在貴州這片熱土上,找到一些土地與詩歌的意義。

詩歌作文 篇10

品讀鰲江

慢慢來到源頭,順溪古鎮

唱起兒時的歌謠,閱盡你的前世今生

參天古樹,斑駁石橋,古老小街

演繹成一場場童真的寓言

無不瀰漫着千秋的歷史的風情

清晨,朝陽穿越層層薄霧

映射,參差的飛檐

縹緲如仙境

傍晚,一抹炊煙

在晚霞的撫慰下

你,厚重老成的性格與鏗鏘有力的情懷

如影隨行

低頭,仔細清點青石條上的遺蹟

撫摸,微微泛黃的石頭牆

凝望,青青的瓦松

把過去的日子

抒寫在,一磚一瓦上

寄情於,一草一木中

不經意間,留下

一段,春秋故事

一幕,滄桑心事

一則,美妙傳說

淘洗,滄桑歲月

悠閒的居民

行走的竹戈船

被一層層地剝落開來

離不開,油鹽醬醋茶

展現,古鎮人

平和坦誠,知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