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學生互改作文的做法與體會範文

學生互改作文的做法與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傳統的作文修改偏重於教師的精批細改。這種單向性活動,一方面帶有相對的主觀性,另一方面忽略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教師的“精批細改”往往是竹籃打水── 一場空,效果不盡如人意。《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規定,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要讓學生“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教師“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可見,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引導學生相互修改作文。這將促進我們深刻領會“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下面就學生互改作文的問題,談談筆者的做法和體會。

學生互改作文的做法與體會範文

  一、學生互改作文的做法

㈠修改前的培訓

1、學會符號。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各種修改符號。增補號、刪除號、調位號、換用號、接續號、分段號、後移號、保留號、留空號等,做到符號統一。要根據實際需要明確改錯別字,改病句的有關標記。

2、掌握標準。統一評分標準,簡表如下:

等次

項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內容 35~40 30~34 24~29 17~23 0~16

語言 35~40 30~34 24~29 17~23 0~16

結構 17~20 15~16 12~14 9~11 0~8

文面(另計) +2 +1 -1 -2

3、眉批、總批要寫清。運用一分爲二的觀點,充分肯定優點,坦誠提出修改意見。眉批主要指出局部優缺點。總批時可以運用多種形式:或書信式,“給某同學的一封短信”;或談話式,“我對你作文的一點意見”;或畫龍點睛式。

㈡修改步驟

要求對每篇作文起碼看三遍。第一遍,看有無錯別字,標點使用是否正確,用詞是否準確,句子是否通順。圈出錯別字,找出病句。對此,既可用符號標示,也可啓發批改。如“‘燥’與‘躁’如何區別?”第二遍,看段落、層次是否合理,聯繫銜接是否妥當,內容是否完整,詳略是否得當。在文章相對應的空白處寫上或褒或貶的簡潔評語,即眉批。可以是對精彩詞句的讚美,也可以是對謀篇佈局的建議,還可以是對立意構思的指點。第三遍,看文章主旨是否明確,主題、內容是否符合題目的要求範圍和重點。從大局着眼,以寫作要求爲準繩,以一分爲二的觀點評價文章,寫好總批。並規定基本格式:A.提出優點幾條。B.指出存在的問題幾點或修改建議。C.建議打分多少。D.簽署批改人姓名。

㈢寫好“後記”

學生相互修改作文結束後,作文回到習作者手中,要求學生寫好“後記”。“後記”的一種形式是對批改同學的修改發表意見;另一種形式則是根據批改同學的正確批註在原文修改。

  二、學生互改作文的體會

㈠有利於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學生相互修改作文,由客體變成主體,由觀衆變成主演。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始終應該是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而不是說教者、指令者。學生在課堂上相互修改作文,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當他們拿起紅筆充當小老師的時候,他們的新奇感就會油然而生,產生十分強烈的探究慾望;當他們在實踐中學到了他人的精彩之處時,他們的心智就會得到啓迪;當他們的批改得到同學的認可和讚揚時,他們的愉悅更是溢於言表。他們在相互修改中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產生出自信心。通過學生的`相互修改,學生由討厭作文到逐漸喜歡作文。學生一旦對作文產生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投身於寫作的語文實踐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這樣,批改與寫作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㈡有利於學生寫作思維的優化

作文是思維的產物,優秀的作文來源於優秀的思維。同樣,學生每進行一次相互修改,就是一次很好的思維過程的訓練。學生相互修改作文,思維訓練的目標非常明確,他們必須思考“爲什麼這樣寫”和“怎樣改”,他們在批改中必須始終處在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中。他們必須敏銳地發現和準確地選擇,必須揣摩作者的命題立意、謀篇佈局、遣詞造句。他們的思維一直處於緊張的活動狀態,應該說批改一篇作文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動態創作過程。尤其是作文的總批,其難度不亞於一篇小作文。總批雖短,卻有一番艱辛。既要構思立意,又要字斟句酌。既要講得準,又要寫得美。學生爲了塑造自己在同學中的“老師”形象,他們下苦工夫,認真揣摩,仔細推敲。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相互修改作文,優化了學生的寫作思維。

㈢有利於合作氛圍的形成

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歷來是語文教師一個人說了算,基本上沒有第三者介入,這就難免存在片面或失當。傳統的作文講評,往往只是教師一言堂,學生只聽不想,只聽不寫,講評難以落到實處。而學生相互修改作文,學生與老師一起參與講評,共同探究。學生在批改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進行語文實踐,由過去傳統的教師的“婆婆”式的說教或“權威者”的指點,變成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平等對話,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互相合作,切磋學問。在批改中,大家質疑問難,深入研究並解決問題。實踐使筆者認識到:學生相互修改作文的過程,就是一次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整個課堂洋溢着融融樂樂、愉悅合作的氛圍。

㈣有利於評價鑑賞能力的提高

寫作水平的高低不像其他學科的答案那麼容易評判,而往往要對文章的立意、佈局、材料、結構、語言等方面進行一番認真的推敲,這是一個分析比較的過程,也是一個評判鑑賞的過程。相互修改作文爲學生創造了機會,從中可以讓學生逐漸感悟出作文應怎樣寫,而不應那樣寫。這好比拿着一面鏡子,鏡子擦亮了,既能照清他人,又能照見自己。這樣一舉兩得對他們今後的寫作好似一個無聲的規範和指導。這樣的批改,使他們較爲嫺熟的掌握了評判的標準,使學生對文章的優劣有了準確的評價。久而久之,學生評價和鑑賞的能力必會有所提高,而且將有助於今後的寫作實踐。

綜上所述,寫作能力要靠寫來培養,也要靠修改來扶掖。改的能力離不開寫的根基,也要靠改的實踐來造就。因此,學生長期堅持相互修改作文,養成修改文章的好習慣,必將使他們終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