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2017年清明節思念親人有獎徵文?

2017年清明節思念親人有獎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導語:“斷魂最是春來時,一起彈淚過清明。”在這個承載哀思與追憶的節日裏,小編整理了2017年清明節思念親人有獎徵文,歡迎參考。

2017年清明節思念親人有獎徵文?

  篇一:2017年清明節思念親人有獎徵文

每當清明節來臨的時候,我都會自然的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此時此刻,喚起我對已故父親的懷念之情,讓我勾起深情的哀思。

父親過世已整整十一年了,這十一年中,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年來,幾多磨難,幾多辛酸,幾多坎坷,現在終於可以在深圳立足了。我想在九泉之下的父親看到我現在這樣的狀況,一定會高興,一定會驕傲。但是每到清明節來臨的時候,我都回想起父親,爲了表示對父親的尊重與哀思,我依然踏上了回老家掃墓的征途。

我的父親是一個淳樸善良、與人爲善、與世無爭的農民。父親家兄弟姊妹多,經濟上沒有任何來源,惟一的三畝地,一家十幾口人全靠它,還得交租。父親在家排行老大,奶奶年邁,爺爺又過早過世,自然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在了奶奶和父親的身上。家裏常常弄得吃了上頓無下頓的境況。特別是五荒六月天,全家更是飢腸轆轆,沒辦法,奶奶想到了山上所種的苦蕎。奶奶從蕎莖上把那些半成熟的蕎子勒回來。用鐵鍋炒幹,上磨,連蕎糠一起加入野豆腐查果子面,野猴子頭菜放入土鍋煮着吃,這樣的日子不知度了多少年……

解放後,日子儘管有了好轉,但是父親家的人越來越多,因此生活每況愈下,有時候甚至連樹上的皮也扒下來用來熬稀飯度日。父親爲了照顧他弟弟及妹妹的生活,終於在1962年帶着我母親及三個哥哥離家討米要飯,沿路乞討。母親牽着大哥,父親一擔籮筐挑起我二哥和三哥,從幾百裏的孝感來到了現在的荊州地區的京山縣,因爲這裏地多,所以只要勤勞,至少不會捱餓。最後在這裏落戶,生活便慢慢的好轉起來了。

我的父親,淳樸善良、勤勞寬厚。我記事的時候起,我總覺得我父親起早貪黑,經常見不到我父親的身影。在生產隊爲了多爭一點工分,有時候一個人做兩個人的活,爲的是不讓我們兄弟幾個受餓。全隊幾百畝地都是他一個人整,有時候累了,就倒在田埂上睡一會。分田到戶後,除了把自家的田地種好外,經常幫助那些貧苦戶和那些沒有勞力的人種地,由於長時間的勞累過度,隨着年輪的增長,各種病變接踵而至:高血壓、肺氣腫、撈損、水腫、哮喘等,從1988年開始,很多地裏的活逐漸顯得力不從心了。在接着的十年裏,幾乎在鬼神的邊沿交替。

1998年去世的那一年正好是我離家闖蕩的第二年,當我聽到我父親去世的那一剎那,我抽噓,我哽咽,有淚皆成血,無聲不斷腸。我心靈的吶喊,無法感動大山。心存感激的行動,永遠都只能是奠祭了。

今年,我陪伴着母親再一次來到我父親的墳前,我仰望父親的山樑,藍色的山脈,周圍的樹,更綠了,山頂上朦朦的雨水呀,灑在了父親的墳上,也灑在了我的臉上,雙眼也模糊了……天空下,心宇間,流動的是,悲哀的情結。父親忙碌一生的身影、勞碌一生的形象、操勞一生的情緣,是流向我暖色的光。

我懂得,生命的意義在於精神的續延,父親,您勤勞而質樸的精神將永遠鼓舞着我,在未來的歲月裏,我會用一顆積極而沉靜的心靈把握明天!

  篇二:2017年清明節思念親人有獎徵文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了,我坐在窗前看着外面淅淅瀝瀝的小雨,心中不覺有些惆悵。每每清明節,我都會想起離別已久的爺爺。在我的心中爺爺是我最親最愛的人。

每當看到那盤土炕和那個小酒杯,我就會想起爺爺。那個時候,爺爺知道我上學受罪,就每天在我放學回來的時候把那盤土炕燒得熱乎乎的,好讓我有一個溫暖的睡眠。爺爺還知道我經常肚子痛,聽說老燒酒燉熱了喝下去可以解痛,他就不厭其煩的每晚爲我燉一小杯老燒酒,我喝在嘴裏暖在心上,卻有說不出的感激。爲了讓我上學方便,爺爺在僅有的七百元工資裏抽出三百元給我買自行車,可是我讓爺爺失望了,最終沒去學騎車。

看到牆上掛的軍用黃色掛帶包,我就會想起年邁的爺爺(那是爺爺經常背的包)。每次發工資了,爺爺都會掏出一些錢來給家裏買肉,拿回來讓媽媽做熟了一家人吃。那年月,能吃到一塊肉是多麼不容易呀!聞到鍋裏香噴噴的肉味,嘴裏就垂涎三尺了,吃到嘴裏更是美味可口!媽媽經常開玩笑地對爺爺說:“您一個人坐食堂悄悄吃了多好呀?”可是爺爺聽了這話就會不高興,他說:“拿回來一家人高高興興坐一起吃了不更好嗎!”

每到過年了,爺爺都會把只有過年才僅有的一點供應糧(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吃的大米)拿出來,給鄰居送點,剩下的給媽媽,讓媽媽在年三十做了吃。他還會去買些我們姐兒幾個愛吃的水果和瓜子什麼的,爺爺總會很公平的給我們姐兒幾個分開。

我長期和爺爺住在一起,所以他知道我的個性。在爺爺臨終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爲此我很傷心,我沒能讓爺爺享幾天清福,沒能讓爺爺接受最好的治療,更遺憾的是,沒能讓爺爺看到我結婚,吃到我的喜糖。爺爺去了,永遠的去了。下葬那天,我痛哭欲絕,昏過去好幾次。後來總算是醒過來了,卻留下了終身的遺憾。

想起爺爺這些種種的好,我的心裏總是思緒萬千,不知道怎麼表達我對爺爺的這份感激和思念之情,更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彌補這些遺憾。也許人總是有遺憾的,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願望都實現。

看着遠處山上的樹木和小草在春風的吹拂下長出了綠芽,在清明這場雨水中顯得更綠了,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世間萬物皆有生命。小草枯萎了,在春的召喚下可以重新生長;樹木枯萎了,在春的碰撞下可以生出嫩芽。可是,爺爺離開了,卻無法再回來了,而且永遠也不會回來了。多少個春夏秋冬,多少個歲月輪迴,爺爺卻永遠的長眠於此了。也許這一生,對爺爺的情與愛,只能化爲思念與祭奠了!

  篇三:2017年清明節思念親人有獎徵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詩,勾起了我對清明的絲絲回憶和對爺爺奶奶的無盡相思。

其實蠻不想過清明節的,從小到大都不喜歡,每次過節,看着那一年比一年舊、一年比一年雜草更多的墳頭,無邊無盡的思念涌入我的腦海,那過去的一幕幕像過電影一般在我腦海中回放,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永永遠遠離開了我。

記得小時候,到了清明節,就和姐姐跟着爺爺奶奶的屁股後面,去掃墓祭祖。那時會帶着蒸好的`臘肉、煮熟的全雞、一些米飯、一壺酒、還有香和冥紙,越過幾塊田野、穿過幾片竹林,來到曾祖母和曾祖父的墳前。

我們首先拔掉墳頭上瘋長的雜草,再清理掉墓碑上的雜物,接着燒些冥紙點些香,然後擺上臘肉、全雞、米飯、酒水等等,最後奶奶邊作揖邊嘴裏唸唸有詞——大體是希望祖先們保佑我們一家老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之類的吉祥話。當然我和姐姐這兩個小的也必須跪在地上不停磕頭,做完這一系列事情後,掃墓祭祖大體告一段落

回到家裏,爺爺會把掛在牆上的燕子風箏取下來,帶着我和姐姐去空地上放風箏,看着風箏從地面隨風而起,別提有多高興了,天上除了我們家的花燕子,還有扭來扭去的長蜈蚣、威風凜凜的老鷹、以及色彩紛呈的蝴蝶,整個藍天頓時熱鬧起來,挨家挨戶都在暗暗較勁,比比誰家的風箏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每次爺爺都是衆望所歸,他的風箏總能穿越雲海、飛過山川,漸漸地風箏在雲海中若隱若現,到了快要見不到時,爺爺把風箏線扯斷,風箏就消逝在我們的視野裏。

我好奇地問爺爺:爲什麼要扯斷風箏呢?我要小燕子回來!爺爺摸摸我的頭笑着說:燕子是我們家的保護神,它帶着我們這一年的病痛和苦難飛走了,我們全家都要感謝它。

這也是清明放風箏的意義所在,風箏寄託着人們的心願,願斷線的風箏能帶走一家人的病痛和苦難。回鄉的路上,我還牽掛着那隻離去的燕子,我拽着爺爺的手不願放開,真想就這樣永永遠遠拽着他的手永不放開。

沿途的青草剛剛發芽,綠綠的,踩在上面軟綿綿的,我和姐姐一人拽着爺爺的一隻手,走啊走,感覺這條路好長,我們會永永遠遠在一起。

可是在我七歲那年,爺爺走了,十歲那年,奶奶也走了。每逢清明節,爸爸媽媽牽着我和姐姐的手去老地方看他們,他們和曾祖父曾祖母葬在一處。看着這新開墾的兩個墳頭,淚如雨下、心也被狠狠揪了一把,想到余光中的《鄉愁》: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爺爺奶奶在裏頭。

我想清明節傳承幾千年的真正意義,就是告訴人們要珍惜當下,珍惜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沒有誰會永遠陪伴誰,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了頭。清明,是一種思念,在痛苦的相思中,我們學會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