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素素

素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素素1

今天是重陽節,我還像平常那樣早早的起牀,走去“小桔燈”培訓中心。

素素

到了“小桔燈”培訓中心,同學疑惑的問我:“???,重陽節是什麼呀?”我耐心地說:“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爲“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爲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爲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擡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怎麼樣?沒先到重陽節還有這樣的故事吧!

素素2

母親是我的摯愛。我小時候母親沒打罵過,對我的教育方式都是以理服人。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排座位時,老師把我和七個男生排最後一排,並且當時我們班人數比較多,最後一排把走廊也給佔了,後排的同學要麼得從桌下鑽,要麼得從桌上翻過去。那時,我委屈的哭着回家了。母親問其原因,我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她。母親沒有生氣,反而問我,以前那個座位上坐過同學嗎?我說:“坐過。”母親就說:“是呀!每個座位都得輪流着坐,不能讓別人永遠坐壞座位,你不坐那兒,別人要是也不坐,老師就沒法排座位了。”我聽完母親的話,哭聲嘎然而至,委屈煙消雲散,重新背上書包上學去了。

一個星期天,我和母親一起下地幹活,勞累了一天,晚上全身的筋骨疼痛難忍。當時我想母親整天沒日沒夜的幹活,她肯定比我還要疼痛。一個念頭涌上心頭,第二天,我就大着膽子給母親說:“媽媽,我不上學了,看您整天累成啥了,我不上學還能幫幫您,您一個人幹,供養我們兄妹五人實在不容易。”母親拉着我的手說:“娃呀!你看,這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們兄妹我誰也不偏不向,只要你們想上學,我都會支持的,現在我還年輕,我能幹。年輕有福不算富,等我老了不能幹的時候,你們都有本事了,那時我可是要享福啦,那叫老了有福,老來福。”母親接着說:“有句俗語說,只親戚、靠自己、不如個人立志氣,就是丈夫有也得隔隔手。現在,你們兄妹都是和媽媽吃住在一起,等長大了,你就知道了,各人成各人的一家。不如自己學一身本事,自己吃不完、花不完,那時,我老了,不能幹了,也該享你們的福了,那時有福就叫老來福!現在,你還是上學!我能幹得了。”我眼裏含滿了淚水說:“媽媽,我去上學了。”我理解母親的那份心。自此我發奮學習。沒有辜負母親的殷切期望。

母親儘管識字不多,不會用華麗的辭藻來說教,她有的是善良、正直、淳樸、勤勞……我們兄妹五人都完成了大學學業,現在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感謝母親這位“預言家”!現在,無論去哪個孩子家都是私家車接來送往的,母親感到很幸福。

母親是我的摯友,是她給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有她的強力支持與熱情鼓勵,使我學會了自立、自強、自愛,她的教誨讓我受用終生。

素素3

我的媽媽非常樸素,且不愛打扮,經常穿一件白色襯衫,外面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她常說:“這化妝品這麼昂貴,還不如買點兒好吃的水果。”

“叮鈴鈴”,隨着一陣悅耳的放學鈴聲,我們一陣風似的衝出教室。回到家,我已累的汗流浹背,看見媽媽要出去,急忙攔住問:“媽媽,您這是要去哪兒啊?”媽媽回答到:“我去參加同學聚會呀!”“您難道不精心打扮打扮嗎?”我問。媽媽說:“這就是一個普通的聚會不用這麼隆重吧。”“那可不行,人靠衣裝,馬靠鞍裝。”我反駁到。“可我沒有合適的禮服啊”媽媽說道。這時默默無言的爸爸終於發話:“今天我正好發工資,給你買一件禮服吧!”媽媽只好無奈地說:“那好吧!”

到了商城,琳琅滿目的商品讓我的眼睛都挑花了。我們來到了一個很漂亮的服裝店,一進店門,爸爸的眼前突然一亮,拿起一件黃色的連衣裙給我們看,我們都讚不絕口,爸爸把衣服拿過來給媽媽試穿。那件衣服好像天生是爲媽媽做的,大小正合適,看上去又大氣又漂亮,媽媽彷彿一下子變得年輕了許多。爸爸滿意的點點頭,馬上走到收銀臺前,準備把它買下來。可媽媽走過來,一把按下了爸爸的手,拿起商標一看給爸爸看,邊看邊說:“你看看,這麼貴?”說完,媽媽放下衣服,拉起我們正準備往外走,爸爸說:“幹什麼啊,就買這件吧,這麼漂亮。”媽媽小聲地說“這麼貴,你買了我們還怎麼生活啊,你買了我也不會穿。”說完拉着我和爸爸就走了。後來,我們陪着媽媽幾乎把服裝城裏的服裝店都逛完了,媽媽都沒有挑到稱心如意的衣服。原來,媽媽一選衣服都要看看商品的價錢看貴不貴。

可媽媽對我們卻從不吝嗇。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出去玩,路過一個玩具店,我發現了一個很漂亮的泰迪熊玩具,它好可愛啊!一身棕色的毛髮,脖子上還繫着一個粉色的領結,我可喜歡它了!可媽媽平時那麼節儉,會給我買嗎?這時媽媽說“婧怡,該回家了。”可我卻絲不動的盯着泰迪熊玩具。媽媽一眼就看出我喜歡這隻玩具小熊,她跨進玩具店門,拿起玩具熊,付了錢把小熊送給我。後來我才明白媽媽買下這隻小熊是爲了給我過生日。

“哎!媽媽你就不能對自己好一點嗎?”

素素4

從小時候開始,我便一直覺得自己沒什麼特長。父母給我報了興趣班,我去學朗誦,學畫畫,但始終覺得自己如何也學不好。

不過,且不論朗誦,我首先羨慕起了那些會畫的人。我一直想象力豐富,想了許多奇特的故事、人物,但一直沒有表達出來的方式。我想畫,但我的手一拿起畫筆,就只能畫出一些歪歪扭扭的線條,連人形都有些辨不出來。

我十分失望,但我又覺得若是讓我的想象隨我入土,那世界就少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於是,我找到了寫作。寫作可比繪畫更適合我,我可以心無旁騖地揮灑文字。而且我的一位導師說了一句話,正好符合我的思想:“真情實感是最重要的。”

我感到寬心,更加確定了我的行文方向。但這時又有什麼不對勁了——學校裏的語文老師似乎從未關注過我的文章。

每次聽老師讀同學的文章時,我都耐心地聽着,華麗的詞語,精妙的比喻,絢爛的想象......一篇讀畢,我只覺得天旋地轉,文中的成語、典故還在我腦子裏迴響。我當時沒什麼鑑賞力,但總認爲這樣的文章作者的功底一定很了得。

我也想學,我嘗試着往我的文章裏添油加醋,加比喻、加擬人......可最後卻造出了一個四不像——東施應該就是形容這種的。我更癲狂地想要加入那些華麗辭藻,可產出的卻是更瘋狂的四不像。

我又有些失望了,一度認爲寫作也不適合我。直到某一天,我拜讀了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才覺得一切都明朗了——憑什麼我一定要去融入那些不適合我的文體?毫無疑問,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有一種奇妙的美感,而他也不曾用過什麼花裏胡哨的句子。我也沒必要去在意語文老師怎麼說——誰說語文老師的鑑賞能力就最高了?我儘可以認爲語文老師沒到我的水平,抑或是他不適合讀我這種文章。

我徹底地安下心來去寫我自己的文章。這時候,語文老師也換了一位,變成了一個“鑑賞能力極高的人”。她剛來我們班的時候,便佈置了一篇無命題作文。我照老樣寫下了一篇文章,第二天此文竟被老師在全班面前朗讀。我有點兒奇怪,以爲只是偶然。但之後接二連三地被當作範文,我這纔有種“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感覺。起初同學還笑我“孤陋寡聞,摸魚成功”,但那位老師一次次地證明了我的價值,同學們的譏笑終於變成了尬笑,我也漸漸地拾回了自信。

自此,我便偏安自己的“一隅”,寫起了那些沒什麼漂亮話的文章。也許,像這樣樸素的文章,纔是最適合我的。

素素5

春天無聲無息的潛入那洋溢芬芳的花園。獨踏一條幽徑,觀賞百花競爭的模樣。

正準備盤膝而坐時,一陣歡快、步履輕盈的腳步聲如一曲怡人的小曲悠悠傳入耳中。我一個身便躲在花草從中,不過一會兒,一個臉色枯黃、目光怯怯的小女孩映入眼簾。我爲之一驚續而看見小女孩手中的康乃馨,我冷不丁地爲小女孩捏一把冷汗,不久花園的主人走了出來。我害怕的遮住眼睛,不敢往外偷看一眼,心想小女孩一定很惶恐,花園的主人雖然願意讓人賞花但絕不容許她精心照顧的花被人所折斷。但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她竟沒有訓斥小女孩,而是面容慈祥的問小女孩事情的由來。女孩擡起頭看着那如陽光一般和藹可親的目光,頓時淚如雨下、泣不成聲。她看着女孩那我見猶憐的小摸樣,忍不住伸手去撫摸那憔悴的臉蛋兒。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的在幾近窒息之中過去了。沒有人瞭解女孩心中的痛楚,女孩用破舊的衣服胡亂的抹了抹巴掌大的臉蛋上殘留的淚珠。一件無比可怕的事情從女孩的口中道了出來。花園的主人不禁被這種事所震撼緊緊地摟住這具因爲營養不良而顯得輕盈不堪一握的身體。小女孩拍了拍她的背說:“阿姨,這朵美麗的康乃馨可不可以送給我?”她說,可以順便我這有你些種子你也拿去吧。女孩臉上綻放出一個美麗的笑容頃刻間美的不可方物,如精靈一般走出了花園直到漸行漸遠消失在角之中。我坐在小石桌前,我想一朵美麗的花兒正在最樸素的綻放,我似乎看見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純潔、神聖的花靜靜地綻放着。

年僅五歲的小女孩來到母親的墳,雙膝跪在墳前稚嫩的小手一點一點的扒開冰冷冷地泥土灑下春天的希望,一朵美麗的花兒靜靜地放在墳前,溫熱的淚珠順過臉頰流淌在鬆散的泥土上剎那間所有的花兒都失色了,一朵康乃馨如慈母一般撫過世界

不知多少年過去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正着花園散步的我驚奇的發現在塵封已久的記憶之中逐漸朦朧、模糊的身影再一次出現了,我的心在此起彼伏、震顫着!女孩已經變成一個懂事乖巧的大女孩了,她捧着一束康乃馨重新潛入記憶中的花園,輕輕的放在小石桌上便悄悄地離開了。此時此刻康乃馨周身染上一圈美麗的光輝,對世界微笑,霎那間人的心靈之花怒放了!

素素6

每當盛夏的時候,那些植物都像雨後春筍般快速生長着,那茂盛的大葉子綠得耀眼,在田間的小路旁,望不到邊的綠色整整齊齊排列着,高大的玉米杆筆直地立着,成熟的玉米高高地擎着,讓人看了之後就想去掰一個。

當然非常貪玩的我是不會損失這個好機會的,所以我打算跑到地裏摘點玉米,可是突然一擡眼看見了旁邊滿頭大汗的鄉村婦女,在這麼熱的天,她們只是戴了一個很舊的頭巾,在頭巾上面還沾滿了野草,她們站在玉米地裏,檢查着有沒有蟲子。高高的玉米,沒過了她們的花頭巾。我突然覺着真的很慚愧,她們辛辛苦苦地種出玉米,我卻想去不勞而獲。如果我那樣做了,她一定很傷心,今年如果沒有好收成,她那麼多汗豈不是白流?我們鹽鹼灘本來就不好種植什麼東西,她們卻種了這麼多玉米,多麼了不起。

我的媽媽把車停在路邊休息,看見旁邊有幾輛電動車慢慢駛過來,車上載着一個麻袋,裏面全是玉米。我媽媽將她攔住,想買幾個。當媽媽提出這個要求,那人先是不同意,深深的思索着。媽媽問她賣多少錢,她突然用彆彆扭扭的普通話說:“算了,這都是我們地裏的,我們要回家吃的。這樣吧,我不要錢了,拿幾個給孩子吧。”說罷,她便捧着一些玉米塞到媽媽懷裏,媽媽想給她錢,但她推辭不要,騎着車子走遠了。

看着這個阿姨遠去的身影,我突然想到了上次去九如山的時候。那些山裏的奶奶們,爲了招待我們,一次次不很麻利地提着,兩隻裝滿山下清泉的暖水壺,從山下一直擡到山頂,就是爲了讓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嘗一嘗她們家鄉水的甜美,爲了這,她們願意頂着太陽一次次地上山,卻一分不收。多麼樸素而真摯的心啊!

我坐在車裏,透過車窗看到窗外的玉米田,腦海中浮現出她那飽經風霜的笑臉。“拿幾個給孩子吧,”簡單的一句話,體現了一顆多麼樸素而真誠的心啊,她們懷着一種真摯的感情對待我們,就像朋友。她這一席話,讓我深切體會到了鄉下人的`淳樸和鄉下人的善良。

這就是樸素的鄉下人,他們有着善良淳樸的感情,讓我彷彿品味了一杯濃濃的香茶,久久都不能釋懷。

素素7

高踞於殿堂之上的哲學,與老百姓,與日常生活,似乎有一段距離,而周國平的文章卻引總能讓我們領悟某種哲理。從失去單車引發一番感慨。學哲學的周國平的散文總是那麼樸實平易,而又耐人尋味。

從丟失單車可以引發許多感慨:要注意保管,加強防範意識,盜賊真可惡,這只是就事論事;社會秩序混亂,道德水準下降,或者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必耿耿於懷,這也是從常理上分析;而從單車推而廣之到其他東西,甚至到生命,並將失去與得到對照提出,闡述它們的關係,這就從常理上升到了哲理。得到與失去,從詞義上說,是一對反義詞;從哲學意義上來說,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周國平說得對:“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失去的。”這也許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吧。我們誰都渴望在生活中得到的東西,誰都不希望失去什麼。可是,我們是否想過,有得必有失。和許多事物一樣,“得”與“失”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得”,也沒有絕對的“失”。你想得到事業的輝煌嗎?你想使自己出類拔萃嗎?那你就必然失去許多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失去從容平和的心態,甚至失去羣衆對你的接納;你想活得悠閒瀟灑、自由自在嗎?那你就難免不失去名列前茅的榮譽,失去飛黃騰達的機會。熊掌和魚總是難得兼得,既“不吃草”又“跑得快”的馬誰看見過嗎?

周國平告訴我們,與得到一樣,“失去當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現象”,他還警策我們,“整個人生是一個不斷地而復失的過程,就其最終結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爲本質。”是的,“我們遲早要失去人生最寶貴的贈禮——生命,隨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過程中得到的一切。”生命的哲理,人生的哲理,在這裏一點也不深奧地昭示我們:只有得到不肯失去是不現實的。不願意失去,不習慣與失去,就能夠不失去嗎?生命尚且如此,談何別的東西!

習慣於失去,不是不思進取,不是不努力拼搏;習慣於失去,不是消極悲觀,不是聽天由命。習慣於失去,就是要不怕挫折,不怕失意,在遭遇種種不如意時,能平衡自己的心態;習慣於失去,就是要“不執着於一切身外之物”。

同學們,多讀一些像《習慣於失去》的文章,認識和境界是會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的。

素素8

我的家鄉沒有九寨溝迷人,沒有鄱陽湖的洶涌,也沒有西子湖的醉人。我的家鄉是簡簡單單的格調,樸實無華。

月光下的鄉村,是美麗的。黑黑的夜裏看不見風景,只聞到花香,聽到鳥叫。手到處亂摸,有鬆軟的小草,還有嬌嫩的鮮花。俯下身子,亂扯一朵鮮花,放到鼻尖,一股清幽而令人迷戀的香氣撲鼻而來。頓時,丹田升起一種舒適的感覺。再向前摸索,手摸不到了,腳下有嫩嫩的綿綿的青草。這裏應該是菜園壩廣闊翠翠的草地吧!我躺在小草的懷中,小草向兩邊倒,像是故意給我留位置似的。

天剛方曉。一輪紅日升起。嗯,現在可以去瞧瞧小溪了。

溪邊長滿了野草。水清涼而又明麗。太陽映在湖中,宛如一位披冠戴霞的仙女到溪中沐浴。我捧起一手溪種的春水。溪水在手中亂竄,有的從指縫跳入潭中,好像一位演奏家彈奏出曲子,有的在手中走來走去,像一隻迷途的羔羊在尋找回家的路,有的成一股激流涌入水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水滴終於全部消失了。陽光灑在我的臉上,手上,身上,暖洋洋的。一聳肩,一攤手 ,輕鬆了些。我光着腳丫,溪水玩浪。一手掀起千萬浪花。誰拍打着我的衣衫,洗去了我的疲勞。我一回頭,身後的一灘草全笑了,像是誰講了一個笑話把大家惹笑了似的。微風拂來。草兒東倒西歪,像在跳舞似的。一會又不動了,垂下了身子,像缺水了似的。我潑了滿滿一盆水,小草才慢慢扭動着身子。一隻粉紅色的蝴蝶趁我不注意飛到了一堆嫩草上。我一轉身,返現這兒也有一朵“蝴蝶蘭”,我既高興又奇怪,怎麼會有“蝴蝶蘭”呢?我澆了些水上去,“蝴蝶蘭”的“花”顫了顫,一會兒便飛走了。哦!是一朵僞裝成花兒的蝴蝶呀!溪流是令人嚮往的,還有溪邊的獅子橋。獅子橋兩頭有威風的獅子,由於長時間無人管理,已經風化了,所以看不到原樣。橋中心凹了下去,凹下去的部分積滿了落葉。有春天的嫩葉,夏天的綠葉,秋天的黃葉和冬天的枯葉。過橋時要小心,不要滑到。清風捲來花香,吹起樹葉,沙沙作響。樹葉飄來飄去,也會飄向遠方,寄託我美好的希望……

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的橋,愛家鄉的水,愛家鄉的一草一木。

家鄉,我永遠愛你!

……

素素9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對於自己從事的工作以及願望,真誠樸實得令人動容。在他的夢裏,雜交水稻獲得了巨大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顆粒如花生米般大……這是多麼簡單明快而又樸素的願望啊,美好卻有點兒遙遠。而就是這樸素的願望,這寧靜致遠的心境,使他勤懇工作,最終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

海子曾說:“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遠馬亡。”袁隆平的願望,是純粹得讓人起敬的。作爲一名科學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負的任務,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於追名逐利,在這位可敬的科學家身上無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寧靜致遠的,他擁有樸素、勤懇以及腳踏實地的精神,名利對於他是極淡的事情,就是因爲這樣,這個獲得國家最高科學獎的科學家會慷慨地把獎金捐贈出來,用於慈善事業。

反觀我們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如他般心無雜念?有誰能夠像他一樣堅守自己淡泊寧靜的精神家園?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成功成了唯一的標準,急功近利是人們渴求成功而衍生出來的心態。大學裏的導師們爲了名利不恪守職責,抄襲論文;當郭敬明大言不慚地對大衆宣佈:“我寫作就是爲了賺錢!”當“最”時代的圖書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們不禁困惑:這個時代到底怎麼了?人心浮躁,人們開始把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的東西作爲人的價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卻在逐漸淡出視角。

不僅社會被浮躁所籠罩,就連科研工作也面臨着這種威脅,君不見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爲了申請專利,達到名利雙收的效果?也正是因爲這樣,我們的時代缺少真正的大師。當我們國人在感嘆每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沒有中國人時,我想,應該有更多的人大膽站出來響亮地說:“那是因爲我們急功近利,缺少寧靜致遠的心境,浮躁是我們國家的攔路虎!”

我們應該呼籲有更多像袁隆平的人,不僅是科研工作者,還要有社會各領域的公民們。須知,欲速則不達,別讓名利的慾望淹沒了你的道德底線,每一個個體應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再加上一點仰望星空的夢想,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正如中世紀的石匠們,他們精心雕刻着教堂頂部無人可見的雕像——如果有誰問他們誰能看得見,他們會微笑着說:“上帝看得見,我也是。”

只有我們每個個體擁有寧靜致遠的心境,樸素誠懇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的社會才能不那麼浮躁,最樸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遙遠”的夢想,我們的國家定會成就更遠的偉大與卓然

素素10

以前,我總把“愛”看得太高貴,認爲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很少。記得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母女倆去看一個狂歡舞會。會後,主持人會拋一些禮物讓觀衆搶來助興。最後一個禮物聽說是個大獎,正好拋到母女倆的腳下。未等她們反應過來,人羣發瘋似地衝過來爭搶,尖叫聲、罵聲響成一片,人羣衝散了母女。母親哭啊喊啊,都被人羣的噪聲淹沒了。母親不忍自己嬌小的女兒受到傷害,就在這千均一發時,她用打火機點燃了自己的衣服。烈火的光焰下,她的女兒終於出現了……我認爲,這樣悲壯,這樣高貴的舉動才中 “愛”。

但讀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後,我才知道,愛,不是我想像的那樣高不可及,愛往往在於細節,愛無處不在。愛在爸爸端來的一杯熱茶,媽媽送來的一盤甜梨;愛在睡前媽媽的一吻,深夜爸爸的一掩被角;愛在考前爸爸的叮囑,臨行前媽媽的聲聲祝福……

“最後,用X的值減去10,就可以了!懂了吧?來,下面的習題你自己做做看吧。”說完數學題,爸爸儘管吸着硬拖鞋,但也將腳步聲放得很輕,走到門邊時,輕輕擰住門把手將門關上,聲音輕得如薔薇花瓣落地的聲音。我不禁想起昨天,爸爸在房間午睡,我悄悄進去拿一本《讀者》,關門時儘管很努力地要不發出聲音,但還是聽到了挺大的帶門聲。不知有沒有驚醒爸爸。此時,我的心裏不禁流過一股暖流。是啊,愛,就在掩門時的一聲輕響。

“媽,我要喝水!”放學一回來,我顧不上擦汗,就迫不及待地放下書包,捧着水杯就想痛飲。“等等!”媽媽突然大喊,“那杯子是我的,我感冒的!”接着,媽媽熟練地倒了些礦泉水在我的杯子裏,又加了一點點熱水。這麼熱的天,我哪容得這麼慢才能喝上水?我焦急地說:“你能不能快點呀,這下能喝了吧?”“那麼性急幹什麼?怪我剛纔沒早點準備好,行了,先去洗手。”我只好飛速去洗手間用溼毛巾擦了一下,就以奔向桌邊。但這時,我愣住了:媽媽先把一個木勺用紙巾擦乾,再小心地從水裏挑出兩點芝麻大小的髒物。我的眼睛溼潤了,我一直把那杯平淡無奇的白開水不當回事,原來媽媽對這杯水是那樣細心!我想起了平時,寫作業時媽媽會給我準備甜甜的橙汁,夏夜會爲我泡上一杯花茶,運動後的開水中,還會放入少量的鹽呢。。。原來,媽媽的細心和愛,那麼多呀!愛,就在那杯清水中。

愛是樸素的,愛也是偉大的。愛總在一個又一個小細節中,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

素素11

走在這城市的中心,走在這繁華的大街上,走在這兩點一線的道路上,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不知走過多少個日夜不知身旁穿梭過多少的人,但永遠難以忘卻的是那樸素卻不失美麗的她們。

風無情的呼嘯着,讓人瑟瑟發抖,那柳樹也在一陣又一陣的冷風中變成了“光棍司令”,走在再熟悉不過的街道上,聽着城市的喧鬧,一切都在變,但卻沒變!正當要走入街道旁的禮品店時,眼前不再是城市的繁華,而是一對母女,她們衣着樸素,母親一頭短髮,在冷風中穿着破舊的棉襖和一雙早已磨破的鞋,胸前掛着一個包,那母親在冷風中,蜷縮着身體,彷彿像一片風乾的鴨梨,懷中則是她那看起來不過五六歲的孩子,與她一起叫買着。禮品店的老闆告訴我,那對母女本身有着很好的生活,但因丈夫的離去,生活也就一落千丈,走出禮品店,那母女的叫買聲依舊,走過她們的小攤。“姐姐,你要買手套嗎?”一聲幼小的聲音進入我的耳朵,轉頭一看,原來是那個母親的孩子!一位擁有着清澈明亮的眼睛的女孩,正期盼的看向我。“買!”其實那時她並不知道我的衣兜中早已一雙全新的棉手套。

“姑娘這個質量不錯,還暖和!母親熱情地說道。 “嗯,就這個。” “ 20塊錢。” “好” …… 走在這街道上,那風早已不是無情,而是充滿着陽光。“姐姐”那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回頭一看,這不是那個小女孩嗎?“姐姐,真的不好意思,我媽媽剛纔說錯了,本身就八塊,卻多要了你12塊錢,太抱歉了,這是零錢。”女孩的臉蛋紅彤彤的,瘦小的身體在寒冷的冬日中,顯得更加弱不禁風。她的頭上還有些晶瑩的汗珠。結過小女孩手中的錢,我看見了小女孩的笑。“姐姐,拜拜。”“拜拜”。再次望着她那身影,再次看着那衣着樸素的她。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雖不富有,但有的是一顆拾金不昧的心;雖衣着樸素,但有的是一種對社會的愛。這是因爲這種愛,才能讓這世界不再只有功名利祿。

如果你問我城市的盡頭是什麼,我會告訴你,這城市的盡頭是他們,是她們。是擁有着樸素的外表,美麗的心靈的一些人。

素素12

我的外婆是一位菜農,她每天都要很早地就去市場賣菜,是她的辛苦和慈愛告訴了我什麼是真愛。

剛放暑假的週一的下午,我去了外婆家。外婆買完菜剛回來看見了我,就問:“大外孫女,考試考得怎麼樣啊?”我說:“還行。”外婆追問:“第幾名啊?”我說:“第六名。”外婆滿意的笑了,說:“考得不錯!”

這時,剛想睡覺的外公一下子坐了起來,說:“大外孫女有進步了,趕緊獎勵獎勵呀!”外婆說:“給一百元吧!”外婆剛想給我拿錢的時候,我急忙拉住她,說:“外婆,您還是星期四我臨走時再給我吧,我害怕把錢弄丟了。”外婆答應了。其實,我是想外婆每天忙上忙下的,到了星期四,外婆一定會把給我錢的事忘了的,這樣,外婆不就不用給我錢了嗎?再說了,媽媽總說外婆掙錢不容易,不讓我要外婆的錢。看見外婆答應了我,我很高興。

到了星期四的早晨天還未亮,我也剛起牀,只見外婆在外面裝完菜就急急忙忙往屋裏跑,我還以爲外婆有什麼東西落在屋裏了,就問外婆:“外婆,你什麼東西落屋裏了,我幫您找。”外婆說:“我差點就忘了給你錢了。”我說:“晚上再給吧。”外婆說:“晚上忘了怎麼辦?我還不知道你那點心思?”於是外婆拿了一百元錢,塞給我。我想,外婆每天起得很早就出去賣菜,很不容易,就拿穿衣來說吧,早晚天氣溫差大,早上很涼,所以外婆每天出門時必須穿長袖衣服和長褲子,中午又要忍受烈日的暴曬,想到這裏,我不忍心要這錢,可外婆強塞給我。

最後我收下了這一百塊錢,謝了外婆之後,我想:我可不能把這錢弄丟了,否則就對不起外婆的這片心意了。我把錢夾在了書裏,就出去了,玩了一會兒,想到書裏夾着錢,玩的心思也沒有了,就想把錢放在儲蓄管裏,讓“小公雞”幫忙看着,我回到屋子裏,小心翼翼地把錢拿出來,看了看,又小心翼翼地把錢夾進書頁裏。終於到了星期五,爸爸接我回家了,我恨不得一下子就到家,把這件事告訴媽媽。

到家後,我忽然又怕媽媽發現這錢,就趁媽媽不注意,把錢放進了儲蓄罐,可還是得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呀,我又把錢拿了出來,最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聽說後告訴我這錢不能要,她愛外婆,知道外婆掙錢不容易,“我也不想要這錢呀!是外婆強塞給我的。”我委屈地說。

其實外婆這樣給我也是來變相給媽媽的,媽媽孝敬外婆,外婆也疼愛媽媽。外婆不直接給媽媽錢,因爲媽媽不能要,所以只有借這種方式,來變相給媽媽錢了。

素素13

暮春的離去勾起大地的愁腸,惹來連日的陰雨,道盡最後一份別意,已然是今日的黃昏。

打開窗戶,探出頭,我努力地嗅着空氣的微涼氣息。恍惚間,我感覺到鼻尖縈繞着淡淡幽香。噢?是那不遠處的曇花香。

曇花,不似牡丹般驚豔,不似雛菊般稚嫩,不似梅花般傲骨,她有她的獨韻風姿。優美淡雅,亭亭玉立,無言中,開出最樸素的美麗。我記得曇花的花語是,短暫的永恆。

是啊,剎那間的美麗,一瞬間的永恆。這正如我們現在的一些人,默默無聞,卻散發着最美的人生光采。

前幾天,看了一篇報道,講述的是中國式過馬路。在長沙街頭,短短的十分鐘內就有30多人從馬路邊的跨欄翻過,或從跨欄間細縫擠過來,有老人,也有學生。試問,在不遠處,僅一公里便有人行天橋,爲何會有這麼多人冒着生命危險翻越跨欄呢?我想,這中間體現的不僅僅是交通問題,還有我們一直呼籲的道德。中國式過馬路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解決的問題,也不單是處罰的問題,這需要我們每個人意識到交通與生命。雖然有很多人忽視了這個問題,但是有兩個人卻讓我非常感動,他們分別是一位老爺爺和一個老奶奶。

在很多人跨欄時,一位老奶奶卻選擇了爬樓梯,走天橋。這個老奶奶左手受傷纏着紗布,右手扶着扶手,舉步維艱得爬上天橋。採訪了老奶奶,她說,她要走天橋,即使會很麻煩,但這樣更安全,她堅持走天橋。與此同時,一位老爺爺正在阻攔學生翻護欄。這個老爺爺是邊上學校的看守員,平時不忙的時候,他就來阻止學生翻越護欄,並勸說他們走人行道。採訪的時候,他告訴我們,他的兒子是在17歲那年出了車禍去世的,他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再發生在別人身上,所以他總是冒着危險阻止人們翻馬路。就這樣,他幹了二十幾年。

在這些人的事例中,我發現了人性的美麗,一種不附庸人潮的高雅。也許,他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們的意志是永恆的。他們正如這曇花,優美淡雅,無言中,開出最樸素的美麗。

幽香瀰漫,微涼眸意。那最樸素的小花,靜靜綻放。

素素14

細雨淋溼在青石板鋪就的小道上,羊腸古巷,夕陽西斜,徘徊在小巷中,懷揣着一個不能說的祕密。巷已然成了沉浮時光中的甬道,綿亙不斷地連接着過去和未來。它在我腦海中已然成了一副剪影——於是,心潮澎湃。

巷是一個小鎮上的古雅的胎記。撐着油紙傘,依稀有一位丁香般憂愁的女子,緩緩地巷中穿行而過。寂寥,冷雨,望舒先生的筆下,小巷是美好情愫的積澱之地,愛在這裏與回憶盤根相繞,開出馨香潔白的杏花。明朝的杏花是否依舊飄零呢?小樓一夜聽春雨,是往昔嘆息的詠調,而今,去哪裏尋覓這天籟之聲呢?

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你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是鄭愁予的馬蹄聲叩擊這青石小道……側耳一聽,彷彿仍有千百年來遊子令人心碎的“得得”聲,馬蹄蓮暗香浮動,深閨中一簾幽夢。巷是永恆的記憶源泉,順着這股清流,可以生髮出多少可嘆可泣的故事呢?時空與現實物質的交錯,使人心馳神往,彷彿所有的心事都暫時拋卻遺失在長長的甬道中,你於是決絕而又迷茫地行走在幽長,幽長又寂寥的雨巷。

心的驛站裏,飽含現代都市裏從未有過的詩意,可以靜言思之,讀一本書;或者在小樓上安閒地打個瞌睡。就連小巷中的狗吠也那樣飽含深情。雖沒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那樣的情境,倒也是可以閉眼暢想的。這華夏五千年留下的胎記,隱隱地默默地從未消失,那抹古色古香的寂寥恬淡給了飄蕩不安的遊子多少甘之如飴的幸福,又給了多少詩人詠歎的靈感。細雨濛濛,廈門的古巷中,雨打在行人肩頭,凍成了霜,也亮晶晶地凍白了他的眉梢。待伸手拂去時,就是人的一生啊。古巷化作灰白翩躚的蝴蝶,從大陸穿過淺淺的海峽,飛入臺北的老屋中,聽聽那冷雨,詩人黯然神傷。

巷是永恆的詩。也定格在無數回憶的畫作中,真真切切。

電影中,張曼玉着一身繁複秀美的旗袍而凹凸有致,孤獨地走在黑暗中的小巷。巷在歌唱,抑或在流淚。

幸而在廈門小島上還能夠找到些許巷的蹤跡。真的,厚厚的青苔填補着牆壁的裂紋,爬山虎正糾結盤纏覆滿着失去的記憶,一汪濃盛的綠與巷的灰白,於人有時光倒流的錯覺。巷永恆地靜默着。這時忽然下起了雨——那是遊子的眼淚,詩作的精魂,百姓的喜怒哀樂,記憶的詠歎……光與影的包圍下,它依然在那裏,唯有歲月能讀懂。

前塵隔海,小巷永恆。

素素15

素素從小沒離開過姐姐這麼久,從姐姐住院那天開始,素素就像換了個人,連見到平時打打鬧鬧的夥伴,也全不理睬。素素回到奶奶家,只是纏着奶奶給姐姐打電話。過了兩個星期,奶奶看着本來很秀氣的素素一天一天的瘦了下去,實在不忍心,就告訴素素:你姐姐住院了。

素素見到姐姐,只是哭,連句整話也不會說,姐姐更是急的什麼似的,惹得旁邊好心的護士一個勁兒的解勸。

還是葉子心細,一看到醫院開的傷殘證明,就先拿回家給奶奶念。奶奶滿臉淚痕,邊聽邊嘮叨:天煞的,多好的妮兒啊,怎麼會變瘸了呢。以後奶奶每天見到素素,更是先把他摟在懷裏,像是怕他再跑了一樣。素素話更少,見了奶奶的面只是一句:奶奶,我姐姐什麼時候回來啊?

姐姐終於出院了,就是走路的時候跛的很,她顧不得王奶奶的勸告,堅持去上班。周圍鄰居們背後的指點,諸如她終於瘸了之類的幸災樂禍,以及孩子們的取笑,她都只當沒見。但是素素氣不過,爲了出氣只有去更恨更狠的打架。

但素素終究是個孩子,終於又被出手更兇的大孩子們打傷了。醫生說:素素雖然是外傷,但是傷的不輕。醫生在素素的腿上,身上,連着縫了好幾十針。醫院裏當時人多的很,因爲偏巧這個時候,遇到了非典肆虐。

素素剛出院,姐姐就病倒了,她被送進了隔離病房,院方聲明:不允許家人探視。這次姐姐住院和上次不同,她自從被送進病房以後就再也沒有出來。

王奶奶和葉子知道了消息,只好編着法的哄素素。可是終究紙裏包不住火,消息還是被素素知道了。素素似乎根本不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他一邊聽着,先是愣了一會兒,然後就什麼話也沒說,一個人回了家。王奶奶第二天去找素素,素素也不理睬,門也不開,一連幾天都是如此。王奶奶見不到素素心慌了,叫門也叫不開,只好報了警。

過了幾天,素素終於被找到了,就在靜靜的河岸上。警方判斷是幾天前跑的太急,失足落了水,人已經辨認不出模樣。在素素的口袋裏,有一張字條,上面是用鉛筆,歪歪扭扭的字綴在那裏:姐姐,你等着,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