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的作文750字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的作文7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後的生活,後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有關讀後感作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的作文750字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1

今天,我終於閱讀完了這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從中受益匪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孤獨、傷心。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她想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勤想看到、聽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想說的話也太多了。她想看見孩子們無憂無慮的嬉戲玩耍,她想聽到鳥兒清脆的歌聲,她想說出自己的愛與感謝然而這隻能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祕,領悟了知識的奇妙。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爲什麼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想?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海倫的三天就如此的充實美好,我們這些看見光明、聽見旋律、能說出喜怒哀樂的快樂孩子們,一定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我們有比海倫小姐更多的三天。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刻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

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奇蹟吧!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2

當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時,我被書中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故事打動了。海倫?凱勒只擁有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之後她完全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但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堅強的海倫?凱勒不但學會了很多知識,還成爲了世界著名作家。

在黑暗無聲的世界裏,10歲的海倫?凱勒曾這樣來描繪她剛開始學習說話時的艱難過程:我完全是靠手指來感覺莎莉文老師的嘴脣的,我用觸覺來把握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麪部表情,僅僅靠手的觸摸往往是不準確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迫使自己反覆練習那些發不好音的字詞和句子,時常一練就是幾小時,直到我覺得發出的音準了爲止。我的任務是練習、練習、不斷地練習。失敗和疲憊時常打擊我,可是一想到再堅持一會兒我就能把音發準,能夠讓我身邊愛我的和我愛的人看到我的進步,這樣我就有了勇氣和耐心……

這是何等的執着和頑強,也正是這種執着和頑強的意志力,推動着她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獲得的輝煌的成果,也就是這一次又一次的非凡成就,給海倫帶來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很高的聲譽。當時10歲的她成爲歷史上第二個能使用嘴巴講話的聾啞者。

想想我自己,雖然身體健康,卻不知道好好珍惜,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時遇到點困難和挫折,就灰心喪氣,甚至想半途而廢。比如學滑旱冰時,看着別人在旱冰場是瀟灑自如,很是羨慕,而我在摔了好幾個跟頭後,就再也不想學了。還有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面對着一串串的英語單詞,老是發愁,不想記,致使英語成績平平。生活中也聽到過這樣的事情,有些人因爲受到挫折便悲觀失望,甚至出現了輕生的念頭。由此,我又想到了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正當他步入音樂殿堂的時候,由於感冒、黃熱病相繼發作,因而耳朵失聰。面對災難,他並沒有退縮,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創作出世界著名的《第九交響樂》。

想想他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應開更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敢面對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不言退縮,不言放棄。而在經歷失敗怨天尤人或沮喪時,想想海倫對三天光明的期盼吧。相信擁有光明的我們在自慚形穢的同時,會越頑強勇敢的走下去。正如海倫?凱勒的啓蒙老師安妮?莎莉文所說:天無絕人之路,有志者,事竟成。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3

今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海倫.凱勒這個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從中受益匪淺。

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教育家,因不幸患病而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在家庭教師莎莉文的'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弗大學,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又被評爲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她的精神和意志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崇敬,美國着名作家馬克.吐溫說:“十九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這本書是海倫.凱勒的代表作,作者以一個身殘志堅的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康的人們應該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篇章。在文中,海倫.凱勒希望在這遐想的三天時間裏,能看見自己的老師、朋友,能去參觀自然史和藝術博物館,能看看紐約城和日常世界,最後還要看一場戲劇。三天的活動,即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類創造的高度讚美。她以自己的痛苦經歷和美好渴望,勸誡世人要珍惜光明。

人生是一條灣灣的河流,有急流,有險灘,不可能都一帆風順的。而面對挫折與失敗,海倫.凱勒選擇堅持,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世界上最精緻的瓷器都是經過多少次熊熊烈火的鍛造。那些一帆風順的人是不可能品嚐出苦難的艱辛,更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命運往往總在最艱苦的逆境之後出現轉機當我們也面對失敗時,要向海倫.凱勒那樣,堅持到底。

海倫.凱勒憑藉捉自己頑強的毅力,鑄就了她堅韌不拔的性格。在每一個人的人生詞典上難免會出現“失敗”一詞,但是翻過了這一頁便是成功。

苦難是人生最後的試金石,希望往往就藏在絕望的背後,讓我們鼓滿信心的風帆駛向成功彼岸,擁有不朽的人生和精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