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民族風俗的作文450字(通用33篇)

關於民族風俗的作文450字(通用3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民族風俗的作文450字(通用3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民族風俗的作文450字(通用33篇)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裏,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裏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牀,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着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爲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

在各國有很多的風俗習慣。美國的聖誕節。感恩節。巴西等一些國家的狂歡節。中國的春節。

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我們新□具特色的春節。在我們新疆春節雖然不如其他地區熱鬧,但在我的心中確實很好的。在臘月二十五至二十九這個幾天一直忙個不停。臘月二十五時漢族就開始準備菜。肉一些吃的東西。菜有菠菜。小白菜。豆芽菜……等等一些蔬菜。肉有:魚。雅。雞……等等一些肉類食品。有一些不懂的人會問:“爲什麼他們要在這幾天內準備這麼齊全呢?”據瞭解是因爲他們在這大年三十到初五這幾天不能動刀吧!

在這幾天他們還要把準備的蔬菜和肉類食品都煮好,再把菜該涼拌的涼拌,該炒的炒。這幾天,他們忙的是不亦樂乎啊!再大年三十那一天,他們更加忙了,他們加快步伐,等待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的男性同胞們都在貼對聯。貼福字。而且他們貼福字倒着貼,表示“福來到!”呵呵!有意思吧!女性同胞們忙於包餃子,更加和睦了。哦,對了!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們要守歲,大年三十晚不睡覺。而我們回族不知是不是收到了他們的感染,也是這樣過大年三十的。

民族風俗各具不同的特點和特色,有機會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帶有不同特色的民風民俗吧!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

農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誌,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稱花杆頭)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杆豎好。

“踩花山”這天,首先由“花杆頭”向前參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隨後宣佈“踩花山”節開始。這時,花山場內外鑼鼓齊鳴,鞭炮聲,銅炮槍聲此起彼伏,鮮花、朋旗迎風招展,各種歡慶活動先後開始進行。青年男女有的對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腳舞,有的跳獅子舞,還有的鬥牛,整個花山場上一片歡騰。

滇東北和滇南一帶苗族,每年農曆六月六日過“踩花山節”。傳說古時苗族戰敗流落異鄉,想起祖先東逃西散的苦,傷心落淚。一年六月初六,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難過,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跳舞給我們看。說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掛在一棵樹上。大家圍着這棵樹歌舞,吹蘆笙,這年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從此後,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樹,舉行跳蘆笙舞、鬥牛、跳獅子舞、爬花杆等活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誰爬得高,就把一個豬頭和好酒獎給誰。

這就是苗族熱鬧的花山節。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4

我國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稱擺夷族散居於雲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民居與其他少數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傣族的居民建築以竹樓爲主上下兩層。以木、竹做樁、樓板、牆壁。房頂覆以茅草、瓦塊。上層棲人。下養家畜、堆放農具或其他物品。傣族人的服飾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女子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髮、筒裙和短衫爲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襬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當地的特色。傣族以大米爲主食。喜愛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傣族還有許多特色燒烤如。香茅草烤魚。是一道傣族風味菜。一般先將洗淨的魚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後置於火上燒烤。烤後魚香四溢。真是讓人垂涎掛齒!

傣族最重要的節日要數潑水節了。潑水節其實是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清明節前後舉行。潑水節的時候。如果被水潑的越溼。被水潑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

這就是傣族。它是我國一個傳統的具有濃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數民族之一。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5

千盼萬盼,終於盼到了元宵佳節的夜晚,家裏剛好有一些元宵,我爭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齒下,媽媽終於答應啦!

我揭開鍋,放上水,合好電閘,等水燒開,上一次,由於我經驗不足,煮成了一鍋黑水,水開啦!,我把元宵輕輕的放下鍋,我用勺子輕輕把元宵推開,鍋開啦!大功告成。

“開飯了”我喊,這次我的元宵一個也沒破,一個個圓圓胖胖,好可愛!

吃完元宵後,我又去看花燈,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了點紅色,桃底有大葉子,真是漂亮又簡單,看那以過時的扇燈,雖然它過了時,但它還是那麼青春有風度。有氣魄,再看那金牛燈,制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線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今牛就出現啦!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呀!

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上炸開,好象把天空炸出一個洞,滿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來。快來看!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龍山,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個情景多麼壯觀多麼美麗呀!

千言萬語,表達不了我對大家的祝福,我對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數也數不過來,在這裏,我只說一句,元宵佳節快樂!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6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爲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把這個節日叫做“春節”。

吃喝玩樂,時代不同,四個字的意義也就不同了。

吃,記得我上一次就盼着過年,過年就有好吃的,可以使勁吃而不會找來長輩的責罵,現在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有檔次,所以很多家庭選擇在酒店吃年夜飯。當然大部分還是在家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玩,過年了,和親朋好友聚一起玩玩小麻將,鬥鬥小地主是很多人的選擇,大年三十的晚上剛過12點的“開門炮”是必須放的,還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須放的,意味着年過完了。

樂,我過年就是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就守着電視機看“春晚”,當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們的天地樂園。比如:長輩們一般會跟小輩壓歲錢,或者,前幾天買來的鞭炮,就一起放掉。

這些活動均以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春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7

今天,爸爸開車帶我和弟弟、媽媽去世界之窗玩,到了世界之窗我們看見圍着一堆人,我們走過去一看,哇!原來是在舞獅。有一個穿着黃色衣服的人拿起獅頭,另一個穿着黃色衣服的人拿起獅尾。他們遠遠看上去好像一隻黃色的獅子。他們的前面有幾個並排的木樁,一排有兩根木樁。他們倆隨着鼓聲,一起跳上第一排木樁,我們就爲他們鼓掌,他們就在木樁上跳來跳去的。遠遠望過去好像一隻金獅在跳舞。

他們隨着鼓聲跳到第三排木樁,前面是一排鐵鏈他們又一起走過去,我爲他們捏一把汗,生怕他們會掉下去。結果他們很輕快的走過去,我們爲他們鼓掌,他們隨着鼓聲跳過最後幾排木樁就去吃菜。那個菜放在木樁下的中間,想要吃到這棵菜可不容易呢。前面一個就蹲下去儘量用獅頭去吃菜,後面一個就儘量抱住他,好不容易終於吃到菜。大家都爲他們喝彩。我問媽媽他們爲什麼這麼棒。媽媽說:“臺下十年功,臺上十分鐘。他們經過苦練纔有這樣的好身手。我終於明白做什麼事情都要努裏才能成功。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8

今天正值元宵佳節。恰逢孩子們大都還在假期,於是一大早便將街心廣場圍了個水泄不通,儘管有警戒線截攔,人們還是忍不住內心的興奮,探頭張望。

先是一陣喜慶的音樂,便是一龍首映入眼簾:龍鬚蜿舞,龍目睜圓,龍嘴大開,龍角尖銳。龍爪舞於空中,龍鱗在陽光折射下熠熠生輝,一條龍尾騰於半空。龍後一門。門後一魚。魚尾高翹,魚身欲撲,正應鯉魚跳龍門的吉祥之意。

一陣翻滾,又一陣翻滾,十幾只雄獅或翻騰而來,或踩着鼓點而來,或微晃獅首而來。一身獅子皮,在表演者眼中宛若一身錦繡時裳,忽而躍起,忽而躍下,輕鬆自如,獅皮上的裝飾如樹上的葉子一樣嘩啦啦的響動,嘩嘩作響。兩人一獅,或進或退,或躍起或撲下,或轉身或挪步,步調一致,宛如天合。那獅皮於舞獅者渾然一體,獅皮隨人舞動,起落得當,有板有眼。裝點如海波瀾起伏,蔚爲大觀。繼而,羣獅皆人立而起,在地上轉圈,忽而二獅相撞,躍起相鬥。不久,一張窄桌呈上,羣獅輪流上前,剛好定下,稍不慎,必定摔下,讓人懸心。甚至兩獅滾一繡球,獅上一人,更有甚者,三獅滾一繡球,可謂天衣無縫。

演畢,頓覺此是非爲人謀,契在天機。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9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發紅包、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這些風俗都體現着我國民間的文化。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爲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爲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祝大家過一個開心年!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0

匆匆的,第二單元學完了,讓我們總結一下吧。

第六課作者老舍給我們講述了北京熱鬧的春節,臘八、臘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作者形象的寫出了作者對過年的喜愛、隆重與熱鬧之情。

第七課作者馬晨明的藏戲更是形象的說了藏戲的特點、藏戲的形成與藏戲的特徵。讓我感受到藏戲來歷的不容易,同時也知道了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

“各具特色的民居”這一課中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缺點。客家民居:堅固耐用,一般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呈圓柱形。傣家竹樓:美觀、蓋房隆重、空氣新鮮。

第九課,也是最後一課。“和田的維吾爾人”作者權鵬飛。從文中的字裏行間無不體現出作者對和田維吾爾族的欣賞、讚美。和田維吾爾族有很多的特點:1.豪氣,樂觀。2.熱愛土地。3.愛美、漂亮。4.能歌善舞。5.豁達與樂觀。

這一單元,學了好多知識,懂了很多關於民俗文化的東西。學,真是沒有盡頭啊。(⊙o⊙)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1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要向長輩講好話,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爲“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爲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2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爲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3

在不同的地方,過除夕的習俗也都不同,最有特點的,非陝西莫屬不可。

除夕傍晚,看看四周,人們早早地在門兩邊貼上紅色的對聯,在房檐下掛上喜慶的大紅燈籠。突然,山中傳來了串串鞭炮演奏出來的陣陣樂曲。過了不久,家家戶戶豐盛的年夜飯做好了,“樂曲”也停止了,大家都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和親人們一起高高興興地吃着年夜飯。年夜飯吃得很慢,吃好後,人們總要留一些剩下來,代表着年年有餘,過了不一會兒,人們又開始燒年火了。

燒年火的情景可壯觀了。把幾根粗壯的樹枝點燃後,那火越燒越旺,大火苗裏套着小火苗,那火燃得熊熊烈烈,把周圍的景物都照得明亮。

最興奮的就是我們這些孩子,圍着年火蹦呀跑啊,直到累得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才肯停下來休息一會兒。漸漸的,年夜十二點到了,人們爲了辭舊迎新,又放起了鞭炮,讓整個村子都變得熱鬧了起來,大家都在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夜,大山中洋溢着孩子們的歡笑,充滿着喜慶的味道。這一夜,很特別,也令我難忘。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4

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每到每年的12月28日,家家戶戶就熱鬧起來了。一會兒刷漿,一會兒貼膠帶的。歡歡喜喜過大年嘛!

每年的12月28日,我們每家每戶就要貼春聯了。爲什麼有這個習俗呢?我問了問媽媽。媽媽搖了搖頭。我又去問爸爸。爸爸也不知道。問了一遍,還得還請叫我的電腦先生啊!

電腦先生說:“傳說當年明朝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喜歡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有一年除夕前,他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讚不絕口。巡視中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就問原因,侍從回答說:“這一家人不識字,不會寫。”朱元璋就當即揮筆寫了一副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此,春節貼春聯開始普遍盛行了。”

聽了電腦先生的講解,我們全家人都明白了貼春聯的來歷。我們一家趕快刷漿,還要忙着自己貼春聯呢!

我們貼貼貼,忙活了好一陣兒才貼好了幾幅春聯。不一會兒,外面鞭炮聲就響起來了,大街也熱鬧起來了。好了,不給你說了,我要去過新年貼新春對聯啦!拜拜!

歡歡喜喜貼春聯,快快樂樂迎新年!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5

貼春聯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習俗,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們家自然也要貼春聯。不過這次的春聯有點特殊——是我自己寫的。

一大早起來,陽光射進了我的屋子,我趕緊叫醒我的弟弟,該去貼春聯了。過年要辭舊迎新,於是乎,我們先把舊的春聯撕了下來。但是,貌似雙面膠和膠帶太好用了,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拽了下來。

現在該貼新的春聯了。這次我寫的內容是,右聯:迎新春平安如意;左聯:賀佳節富貴吉祥。實際上,我寫了兩副春聯,但是我感覺這副春聯比較特別。大部分七字春聯的讀法都是223,但我這副春聯的讀法是34,能讓人感到稀奇。so,我選了這副。開始貼的時候,也是最麻煩的時候。因爲我長得比較高,所以我負責貼,我弟弟張睿負責看。特別是貼左右聯的時候,他一會說:“向下一點!”一會又說:“朝右一點!”一會又說:“……”我感覺自己好像就是一個機器人,被他控制着,差一點,小宇宙就要爆發了。

最後我們的付出有了成果——春聯貼得整整齊齊。我希望,我們家能在這一年更上一層樓,並且祝大家春節快樂!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6

在重慶這個城市,過年無疑是最熱鬧的。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點以後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點,一家人會將提前準備好的小氣球踩破,發出類似鞭炮的響聲,以示辭舊迎新。

那些想放鞭炮的人可以開車到郊區,在劃定的地方盡情大放一番。那些在農村有親戚的重慶人會乘機到鄉下放鞭炮,過過癮。

大年初一,重慶人不出門守在家裏。重慶晚報記者陳雪蓮說,大年初一家裏不能掃地和倒垃圾,這樣做會掃走家裏的財氣。那天不能睡午覺,當地人成爲“黴睡”,是一年倒黴的意思。當然,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須說吉利話,不能說喪氣話,預示來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開始拜年,當地人稱爲“走人戶”,意思就是到親朋好友家裏拜訪。重慶人還喜歡初二之後吃“轉轉飯”,就是到親戚之間輪流吃飯,一家負責一天的飯菜。通常吃飯後打牌,大家一邊打牌,一邊聊天。

當地人拜年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也就是中國的燈節。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所有房間的燈都要亮着,家家戶戶吃湯圓。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7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千古流傳的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澈的無限懷念。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千里迢迢地趕回家,與家人團聚。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直到現在,中秋節還延續着當時古代的傳統習俗。

作爲中國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讓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8

我國曆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自然也少了不民俗。現在我就說說幾個傳統節日吧。

元宵節,名字中有個“元宵”二字,其實在這一天早上要吃元宵,晚上要炸玉米,點燃火堆後,從上面跳過去,但跳火堆是鄉下的習俗,城市裏一般不會有。

清明節,也是一個節氣的名字。這一天,人們掃墓、踏青,一天都比較悲傷,正如《清明》中描述的情景。

端午節這一天的習谷很多,有鬥蛋、吃糉子、賽龍舟等。糉子是用蘆葦包着糯米和其它食品,三角形食物,外表爲黃綠或褐色,裏面的餡各種各樣,香而不膩。賽龍舟的來歷是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當時楚國局勢非常緊張,屈原想出一條巧計,就去報告楚王。可是,楚王聽了小人的讒言,不但不聽屈原的勸告,反而十分排斥他。後來,楚國滅亡,楚王被秦王和死。他聽說事情後,抱着一塊石頭投汩羅江而死。人們爲了不讓魚蟲蝦蟹吃他的屍體,人們就往江中倒雄黃酒、扔糉子。這一天,人們還喝雄黃酒,還給兒童肚子上系五彩線。

好了,說到這也差不多了,下次再說吧。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9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風俗嗎?請聽我慢慢道來。

每到農曆正月,我們苗族便要開始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每到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穿着美麗的服飾,成羣結隊地來到年場。

你瞧,年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有舞獅子的,有上刀梯的,還有玩龍燈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說愛,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結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聽的人興質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擋不住人們對連場的熱情。

更多時候有逢晨便是看龍場日,習慣稱作看龍頭後十二天又輪轉辰日,再看龍場時,不管是什麼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幹了什麼農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們苗家人。看龍場那天都會踊躍參加。大家對看龍十分重視。看龍日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我們苗族人的一個節日,這時你就想問是什麼節日了吧?是湘西的一個傳統歌舞節日,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會在約定好的地點。盡情地唱,快樂地跳。一片喜氣洋洋的氣象。

這就是我們苗族人的風俗,你喜歡嗎?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0

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龍江大慶。

從小年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了——大家開始掃除,把家收拾的乾乾淨淨的。就連平時不光顧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掃的一塵不染。而在掃除時,各家也有各家的習俗,媽媽常說:“二十四,掃房子。”而我們家就是用了“老小通吃”法——老人、小孩都要參與其中,感受濃濃的年味。

而在十八時,我們就要在門口貼上對聯。相信這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不過,我們家有個習俗——貼對聯由小孩來貼,既有守歲的意義,也有希望我們勤勞能幹、健健康康的寓意。

而重磅戲就是年夜飯了!前期大家坐在沙發或椅子上,享受着、欣賞着春節聯歡晚會。在凌晨12:00的鐘聲響起時,餃子準時“閃亮登場”,大家開始分享元寶樣的餃子。噓~不瞞你說,我們的餃子裏可是有“寶藏”的!“寶藏”就是我們餃子裏的硬幣!我們把餃子裏包上餃子。小孩吃到硬幣表示新一年能夠茁壯成長、學業有成;大人吃到硬幣表示新的一年能夠越長越年輕、工資越來越高;老人吃到硬幣表示新的一年能夠體如泰山、延年益壽。不瞞你說,沒到三十,我們都瘋了似的吃餃子,不吃到就不罷休,我還曾有把硬幣吞進肚子的囧事……

哎,好期待今年的新年啊!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1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就有他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都可以打着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大街上放鞭竹那場面。格外的熱鬧呢!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這一天連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不能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爲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的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啊,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都領着自己的小孩子去。別人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都會發紅包的,這些紅包。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都可以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買點文具啦,對了,這一天大家還會放鞭炮呢,有。去人們還可以在家裏看電視。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15,小孩子可以買元宵,到了晚上煮元宵吃哦對。正月15這一天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了,屋子裏還有大門口都點上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都是辦喜事一樣。

15過後到了16就開學了,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2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民族衆多。過年過節,不同地區、民族,風俗也不盡相同。我的家鄉——崇明,每逢年前,家家戶戶都會蒸上幾籠崇明糕,成爲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點心。

崇明糕與衆不同,似甜糯的發糕,糕中又綴滿蜜棗、核桃、葡萄乾等乾果,美味可口。臘八過後,大家就陸續蒸崇明糕了。首先,把提前備好的蜜棗去核切碎,洗乾淨葡萄乾。一大早,早早將糯米浸上,浸泡兩小時後,瀝乾打粉。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開始蒸糕了。把糯米粉、糖、各類乾果,加水攪拌,攪拌均勻後放入圓形蒸籠內。竈臺的大鍋裏放上水,鍋上架上蒸籠。竈膛裏柴火噼裏啪啦,燒得正旺;鍋裏水咕嚕咕嚕冒泡沸騰着;蒸籠裏的糕也在漸漸成型。僅僅十幾、二十分鐘,就有誘人的香味溢出,糕蒸好了。打開蒸籠,倒出糕時,香氣撲鼻,令人食慾大增。

蒸好的糕放在通風處晾乾,切成一片片,收藏食用。當然,切片時,也是我們孩子最開心之時,圍在桌邊,切糕落下的糕皮可以提前大塊朵頤,一飽口福了!

過年了,一家人穿着新衣,吃着豐盛的新年大餐,看着電視,放着鞭炮和煙花。香甜可口的崇明糕放在桌上,隨時可以叼上一塊,邊玩邊吃,開心過年!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3

我的家鄉,雖然一切都很平凡,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最好的,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爲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爲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着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4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八,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二十八,貼窗花”這一天,人們還要在大門上貼春聯和福字。

“啦——啦——啦”,我嘴裏哼着小曲兒,手裏擺弄着剪刀,剪下一個個漂亮的窗花。我把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窗花貼在我家的窗戶上,顯得清新、優雅、美麗。“一樂,一樂快來幫爺爺貼······”沒等爺爺說完,我興奮地說:“好呀!”然後箭一般的速度衝了過去。先貼福字,我和爺爺用雙面膠毫無損傷地貼了上去。“可是福字應該正着貼呀,爲什麼要倒着貼呢?”這時,一個大問號在我的腦袋瓜子裏出現了。我連忙跑去問媽媽,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然後笑呵呵地對我說:“一樂啊,那是因爲福字倒着貼,就表示着福到家門了,很吉祥。這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和期盼。”“噢,原來是這樣啊!”我驚歎不已。接着我又和爺爺一起貼了春聯,這時候,家裏家外頓時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經過這一次貼春聯,我不但練習了老師教我的剪紙技術,又懂得了課外社會知識,如果今後經常幫父母做事,可能會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5

2月11日,我們家開始貼春聯。終於開始貼了,只見爸爸貼了一副又一副。我看着看着,心想:“不就是貼春聯嘛?太簡單了。”便摩拳擦掌,也想露兩手。於是便走到爸爸的身邊央求道:“爸爸,您就讓我貼幾幅吧!”爸爸不同意,但在我再三央求下,他無可奈何,只好給了我兩幅。讓我試着去貼,我爬上了椅子。剛開始,椅子有點搖搖晃晃,好像是在跟我故意作對似的。別看別人貼春聯容易,自己做可就難了。從梯子上下來一看,春聯東倒西歪,像一隻不倒翁似的,氣得我兩眼直瞪。媽媽連忙走了過來安慰我:“貼春聯哪是一學就能學會的嗎?總得慢慢來,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巧能生妙,一回生,二回熟嘛。”

聽了媽媽的話,我這才消了氣,爸爸也走過來一邊把春聯撕了下來一邊做示範給我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把一張春聯貼在了大門上。第二張,開始貼了。我小心地貼上去,由於吸取了前次的教訓,第二張整整齊齊地貼在大門的對面。從椅子上下來看看,明顯好多了。此時此刻,我的心比吃了蜜還要甜。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6

“今天是年三十,我們要一家人吃團圓飯!”外婆說。我開心高興極了!過春節,穿新衣,貼春聯,放鞭炮,觀花燈,吃年糕,包餃子……這些都是春節的風俗!最最開心的還是我們小孩子!我主動要求今年的春聯由我來貼!我家的春聯是請一位長壽的老爺爺寫的。用的是傳統的金粉,寫在大紅色灑金的紙上,非常的喜慶!

一開始我不明白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後來我請教媽媽,才知道春聯的來歷。春聯,起源於桃符。源於周代,當時是用桃木製作而成,所以叫“桃符”。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爲紙張,叫“春貼紙”。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上聯的末尾的一個字是“仄”音,下聯是“平”音。上聯貼在右側,下聯貼在左側。媽媽說現在的人不太注意這個,大多數的人都貼反啦。所以我就根據讀音很容易就區分出來了,上聯是“東來紫氣西來福”,下聯是“南來祥光北來財”,橫批“春如人意”!

春聯寄託了人們對於春節的美好願望,我今年把春聯貼在我家的大門上,我也希望來年自己擁有美好的願望。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7

春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有很多傳統的習俗,比如貼對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對聯,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對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對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對聯,以示慶賀。

原來對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對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對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炮竹,掃塵,年畫,拜年等。

貼對聯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可以趕走邪靈,帶來美好的明天。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8

拜年是春節的時候一個傳統的節目,大年初一我i跟着媽媽去拜年了。

當汽車停在李阿姨家門口時,我一眼就看到她家寬闊的大門上貼着一幅紅紅的春聯,嶄新嶄新的。大門兩側還高高地掛着紅彤彤的大燈籠。還沒進屋,我就感受到了春節濃濃的節日氣氛。媽媽知道我是一個嘴巴不甜的孩子,敲門之前特意叮囑我:寶貝,見到叔叔阿姨你可要主動問好哦!好的!我爽快地答應了。趁着媽媽摁門鈴時,我暗暗地在心裏準備着新年祝福語。沒想到的是,然後當李阿姨打開門後,我的心就像被貓抓了一下,縮了回去,剛到嘴邊的話被嚇得無影無蹤,張大着嘴巴停在了半空中。這時,媽媽着急地碰了碰我的手,好象在提醒我:快點說呀,快點說呀!媽媽越着急我越說不出來,然後最糟糕的是我竟然緊張得把準備好的祝福語給忘了。說什麼好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下又該讓媽媽失望了。

一想起這件事,我心裏就會有種羞羞的感覺,就會想着什麼時候自己能夠變大方呀。它將成爲我成長過程中一顆難忘的星。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9

春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帖春聯、帖窗花、倒帖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有這樣一首廣爲流傳的春節民謠,“二十三,祭竈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兒,捏造鼻兒(餃子);大初一兒,撅着屁股亂作揖兒。”從民謠中可以知道辛勤勞作了一年的百姓對過年的期待和對來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展望。

在春節習俗中帖春聯是必不可少的。春聯也叫對聯、胡桃,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國獨有的文學形式。春節帖春聯這種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爲上聯、下聯和橫批。而我家今年春節帖的春聯是,上聯:“喜得馬年成駿業”,下聯:“笑看羊歲展鴻圖”,橫批:“吉星高照”。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在帖春聯的時候,“福”字要倒着帖,意思是:福倒。

春節習俗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大家慢慢去尋找,去傳承。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0

壯族人忌諱農曆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裏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壯族忌諱戴着斗笠和扛着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壯家門外要放下農具,脫掉斗笠、帽子。火塘、竈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竈臺。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別是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乾媽。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災或其他重大災害時,壯族都要舉行安龍祭祖活動,乞求神龍賑災。儀式結束後,於寨口立碑,謝絕外人進寨。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1

我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裏有了什麼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臺,這麼唱下去。一般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裏,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後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個戲臺“包圍”得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站在外面豎着耳朵聽吧,這人羣是任憑你怎麼擠也擠不進去的。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出門在外的遊子聽到這熟悉的鄉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着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說並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說:“這裏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2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我的家鄉都有用地地菜煮蛋吃的習俗。據說在這一天吃了地地菜煮雞蛋,一年都不會頭痛。

這天早晨,我和媽媽挎着籃子來到田裏找地地菜。哇,還真多耶,這裏一叢,那裏一簇。我們擼起袖子幹得熱火朝天,雖然已累得滿頭大汗,但卻滿心歡喜,只想採得更多。用不了多久,我和媽媽的籃子已經裝不下了。我們滿載而歸,回到家裏,把菜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找來一口大鐵鍋放進去,再放入適量的水,最後放入雞蛋,記住,千萬別放鹽,原汁原味才更香。

煮了四到五分鐘後,要把雞蛋拿出來,把蛋敲碎一點點,再放進鍋裏煮,這樣才更入味。煮了差不多半個小時,開鍋了,我們小朋友圍在竈臺邊,看着媽媽從鍋裏把雞蛋一個個撈出來,放到涼水裏。聞到那香味,我們不禁直咽口水。還沒等雞蛋涼冷,就迫不及待伸手去盆裏拿一個剝開,邊剝邊被燙得只叫喊,吃一口到嘴裏,滿嘴清香,地地菜的香味完全融入到雞蛋裏。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呀。

小夥伴們,你們家鄉有這樣的習俗嗎?這天,你們能吃到這麼美味的地地菜雞蛋嗎?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3

湖南農村的春節有許多的風俗,不信,你聽!

“耍花燈”是其中最有趣的一個,他還是一種羣衆性的娛樂活動呢!

每到新年前,人們都用雙手造出四角形,五角形,八角形……形狀各異的花燈,外面糊上五顏六色的彩紙,再畫上人們虔誠崇拜的財神爺、千手觀音、土地爺等各種人物,還有的人畫上民間傳說中給人民帶來吉祥的五羊開泰、龍鳳呈祥、猛虎添翼等動物。

新年一到,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後,人們拿着精心製作的花燈,點上一支明亮的蠟燭,聚集在村頭的曬穀坪上,二十來盞花燈,把曬穀坪照得如同白晝,在領頭人的帶領下,敲鑼打鼓,排着隊舉着發亮的花燈,走向一家的堂屋裏,聽到鑼鼓聲,主人趕緊點着鞭炮,劈里啪啦,迎接花燈隊走進自己的堂屋裏,在主人的心裏,走進來的不僅僅是花燈隊,而是帶來鄉親們的祝福,象徵着新年的吉祥和財運。花燈隊穿梭在堂屋裏,伴隨着鑼鼓聲,花燈隊表演着各種動作,堂屋裏充滿了歡樂和喜氣。表演結束後,花燈隊又向另一戶人家走去,這時,主人忙從懷裏掏出紅包,遞給花燈隊的領頭人。

我跟隨着花燈隊走了一戶又一戶,直至深夜。這是一個多麼愉快的夜晚,我在湖南農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