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顧隨詩詞講記》有感優秀作文

讀《顧隨詩詞講記》有感優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最近讀了《顧隨詩詞講記》,叫我三月不知肉味。《顧隨詩詞講記》是顧隨講課,葉嘉瑩筆記,最後由顧之京整理而成的。

讀《顧隨詩詞講記》有感優秀作文

顧隨(1897—1960)是葉嘉瑩的授業恩師,顧之京的父親。他字羨季,別號苦水,晚號駝庵,河北清河縣人,終生執教並從事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不僅工詩詞,且治佛學。葉嘉瑩,周汝昌,史樹青,郭預衡,顏一煙等譽滿海內外的學者都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可謂桃李滿天下了。我想這也證明了顧隨先生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面的獨特造詣和深厚的學術根底,故也可說明顧隨先生的講課亦是獨到的,精闢的,精彩的,說明這本書是很值得看的。

《顧隨詩詞講記》共有兩大部分:“駝庵詩話”和“駝庵說詩”。“駝庵詩話”又有總部之論,分部之論和補編三個部分;“駝庵說詩”又包含《詩經》談片,太白古體詩散論,論杜甫七絕,說長吉詩之怪,論小李杜,宋詩略說,說竹山詞,論王靜安,知.覺.情,欣賞.紀錄.理想,漫議S氏論中國詩和古代不受禪佛影響的六大詩人等十二個部分。每個小部分獨立成章,互不干擾。內容包括顧隨先生在課堂上泛談的詩歌妙理以及他對詩人詩歌的專論。

顧隨先生在課堂上所闡發的見解眼光獨到,視覺新穎,富於啓發性。“他對詩歌極其敏銳的感受和深刻的洞見,純以感發爲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並不講述書本上可以學到的所謂記問之類的知識”,而是將其博學銳感深思以及豐富的閱讀和創作經驗融入詩歌講解中,帶領學生和讀者領會詩歌中真正的精華妙義,並用多種譬解作最細緻和最爲深入的傳達。

《顧隨詩詞講記》的語言全是顧隨先生上課的原版語言,口語性很強,且妙語連珠。葉嘉瑩教授的筆記不僅紀錄了顧隨先生講課的內容,更把他講課時的音容語氣一起錄了下來。著名紅學家,詩詞學者周汝昌曾評價其恩師講課“在他當時上堂說法,那真是音容笑貌,精彩百出。名師上堂,正如名角登場,你沒見過那種精氣神,一招一式之美一音一字之妙……”。讀書時,顧隨先生講課時的神采,丰姿都會躍然紙上,讓人如臨其境,如他評價作品時往往用“真好。”“真是詩味。”“簡直惡劣。”等等。又如其評價李義山的《樂遊原》“如同說吃飽了不餓,但實在是好,我們一讀便感到太陽圓圓的慢慢的落下去了。”絕無僅有啊,又準確的一針見血。

顧隨先生講課的語言也很刻露,他是個感性的人,敢於表現自己的個性,敢於把真性情流露。《顧隨詩詞講記》中在這方面很有體現。如在“分論之部”(二)中他就大膽批評“中國詩人一大毛病便是不能跳入生活裏去。”再如其調侃太白“會須一飲三百杯”,便只是直着脖子嚷。

同時顧隨先生學貫古今中外,不僅中文底子厚實,對外國文學與語言亦頗有了解,學識卓越。因此他常常進行中西方文化。流派和思想的比較;或用西方哲人的思想來解釋評價中國的詩歌作品或作者的思想。如“分論之部”(二)中“左拉(Zola)有眼光的盛宴,左拉與曹子建不同,曹子建所見的是物象,左拉所見的是人生,物象是外表,人生是內相所見是外表,故所寫是浮淺的,所見是內相,故所寫是深刻的。”又如“論小李杜”只“西洋寫作品乃有意識的,想好步驟再寫,中國乃無意識,不是意識了的,乃不自覺的。”再如同一章中“詩是要將日常平凡生活美化(昇華),自此點看來,義山頗與西方唯美派相似。”此類例子不勝枚舉。最明顯的要算是“漫議S氏論中國詩”了,從標題就可看出來了。他的這一特點也算得上是當時文人的`一大特點了,很多文人在文學研究都擅長縱橫中外,馳騁古今。像聞一多的《唐詩雜論》中也有此現象。

由於顧隨先生對詩歌作品的獨到了解以及其良好的語言文字駕馭能力,他也擅長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把複雜的思想簡單化。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含不盡之意於言外,言有盡之意而無窮”。與此同時,先生的見解精闢,對作家作品的評價常出乎人意料之外,是平常人所逮不到的。如其評價“曹氏父子含蓄稍差,而真做到了發煌的地步。”“曹子建無深刻思想,只是視覺敏銳。”一般來說,人們評價曹植往往採用鍾嶸《詩品》的看法“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而顧隨先生卻不以爲然。

顧隨先生也把自己品詩的觀點在講課中流露,而不僅僅是對詩歌作品的評價。我們從書中零碎的筆記裏可以窺見一斑:“詩根本不是在教訓人的,只是在感動人”。(P4)“詩中常存有雅俗之見,且認爲只有看花飲酒是雅。分得太清楚,太可憐。這樣不但詩走入歧途,人也走入歧途”後人心。(P13)“人不讀書是可憐,讀書太多書作怪,也可怕”。(P61)“凡天地間事沒有不能寫進詩的,就怕你沒有膽量。但只有膽量寫得魯莽滅裂也還不行”。(P65)“學時要博採,創作時要一腳踢出。若不然便處處要低一格”。(P65)這些話讀得人如當頭棒喝、鵜鶘灌頂。

讀《顧隨詩詞講記》既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學術氛圍,又不會覺得沉悶,乏味,孔夫子味很重,死氣沉沉。因爲在顧隨先生的口裏,中國古典文學都是活的,是栩栩如生,活蹦亂跳的。他的頓悟似的、靈感似的思想也深深的影響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