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姿態作文(精選12篇)

姿態作文(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姿態作文(精選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姿態作文(精選12篇)

  姿態作文1

雨,向來是無數文人墨客所讚美、抒情的對象。大自然賦予了她生命,她便自己在風中改變着她的姿態,以最喜歡的方式擁抱大地。

我以爲雨有許多面:溫柔如她,哀綿如她,狂暴如她……她讓人捉摸不透,讓人忍不住去猜,去想,去靠近。我們從來都讀不懂她,她只有在落下的那一瞬,才選擇最後的歸途。

雨是溫柔的。她在微風的伴隨中,緩慢地落下。落在花瓣上,落在綠葉上,落在泥土裏,她滋潤着剛剛睡醒的世間萬物,給予她們力量。

雨也是衰綿的。“風吹雨成花”,雨在瑟瑟的秋風中嘆息着生命的易逝,彷彿要將自己所有的哀愁發泄出來。但這哀愁彷彿是太多,綿綿細雨似是無期限,一直緩緩落下。

雨又是狂暴的。一到炎炎夏日,太陽炙烤着大地,雨便像對太陽有什麼怒氣似的,恍惚間,傾盆大雨便倒了下來,硬是沖涼了被太陽烤熱的大地。但她卻又因過於急躁,沖毀了人們辛苦建造的房屋,淹沒了名貴的車。可她並無絲毫歉意,仍舊不管不顧。

雨在詩中可起到奇妙的效果。在瓊瑤筆下雨和才子佳人同步在西湖畔,竟讓離別都成了浪漫。在張愛玲筆下,雨頌苦水,她絕望地吟唱者,肝膽亦斷。雨,也只單單不過是襯托的詞罷了,將華麗的故事在這樣一點一滴中,消化在時間的遺忘川中。

雨紛飛,灑向大地,不停地改變着姿態,用不同的一面去擁抱大地。

  姿態作文2

每年的寒暑假,家裏幾乎都有人來訪,教了一輩子書的爺爺,沒有給自己什麼物質享受。倒是精神上迎來了他的學生,我很佩服爺爺有這麼大的能力。

一般來說成績好的學生總有一股傲氣,但幾乎所有老師都會原諒,因爲只有優生才能讓做老師的感到光彩和榮耀。況且在教學成績和獎金掛鉤的今天,也只有優生,才能給老師們最切實的安慰和利益,至於成績不好又愛給老師帶來麻煩的差生,不僅是方案也會失去對待優生的耐心,反正考學幾乎沒希望還不如多給優生開開小竈,培養出個狀元是大有可能的。

爺爺說做老師的會被優生淡忘,差生懷念。記得有一天,跟着爺爺坐公交,剛踏上車,便聽見售票員熱情地招呼“:佔老師好!”爺爺擡頭看去一臉迷惑,不知這敬意的售票員是不是在和自己打招呼。且高喊“麻煩大家給我老師讓個座”這才明白,他是爺爺的學生,一路來他們談起了23年前的故事,嘆氣那時他那麼調皮,又給老師添了多少的煩惱。爺爺微笑着聽着,微笑裏卻有幾絲愧疚和尷尬。下了車,又走了很長一段路,爺爺才自言自語蹦出一句:爲什麼總是這些曾被老師不屑一顧的學生纔會結結實實地將老師記着且尊敬着呢?

是的,那些學生將爺爺並不高大的身影牢牢地刻在了心裏,或許我們會拿現在的教育來掩飾尊敬的淡漠,把所有精力留給優生將他們送入清華,北大。可是,不是隻有教育才給了他們一顆只重名利的冷漠的心。不要忘記,所要給予學生的不僅是成績還有比成績更重要的,那就是平等、善良、仁慈、愛心、珍惜與感恩。

所以沒有一個學生可以讓我們忽略的放棄。否則,會被越多的差生懷念、優生淡忘,低姿態的懲罰也將愈發嚴重。

  姿態作文3

我們這幢樓,二樓的那一戶是每晚熄燈最早的。二樓住着的,是一個年邁的爺爺,自我家搬進來的那一年起,他就成了我們的鄰居,每天以微駝的姿態出現在花園裏勞作。那花園原是一整幢樓居民共有的,一直荒廢着,沒有人願意踏足半步。可是自從二樓的爺爺開始改造它,它便被賦予了生命,變得鳥語花香,爺爺鋤了雜草,翻了土,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挖了一個小湖,並且在各個樹上掛上了鳥籠子,然後鄰居們晚上都會搬個凳子去花園納涼,爺爺會爲他們點上蚊香,但他自己卻不曾出現在納涼的人羣中,只是每天清晨人們還沉浸在夢鄉時來給花兒澆水施肥。

雖然爺爺不常和鄰居閒聊,但我們這一帶的人都知道他,我的爸爸和爺爺更算得上忘年交。爺爺平時會收到很多信,信箱離單元樓遠,所以有時我會幫爺爺拿信,每次去幫拿信時,我都會捧回一大堆給爺爺的信,爺爺看見信時會很高興,讀的時候會很仔細,我問過他是誰的信,爺爺只是說是一些老朋友的。

爺爺有一個女兒,但是女兒和老伴都不住在這邊,爺爺和女兒見面就會發生爭執,爺爺的女兒常說,爺爺不懂現在這個時代了,爺爺聽到這些只是嘆息,眼眶似有似無地溢出淚水。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肚子餓得咕咕叫,爺爺敲響了窗子,從窗口遞給我一支玉米棒,沒有過多的言辭,那支熱乎乎的玉米棒代表了他的希望,我望了望他的眼睛,裏面滿是期待,我欣然接受了玉米棒,如同接受了一個孤獨老人的心。

當我再看見那微駝的身影時,我不禁微微一笑,那姿態代表了默默無聞的關懷。

  姿態作文4

最美的姿態,不是模特在T臺上走秀,不是玫瑰在羣芳中爭豔;而是沙漠裏的一汪水,黑暗裏的一束光。它是真、善、美的體現,它有靈魂,有感情,在我眼中,感動中國的人物,是最可愛、最可敬、最動人心的!他們雖平凡,卻展現出偉大的,最美的姿態。

武文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展現出最美的姿態。他爲救災而活活累死,山崩地裂之時,綠色的迷彩撐起了生命之光,而他,卻永遠停止了呼吸。在災難的黑色佈景下,二十六歲的他,是最閃亮的光。雖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學員,但這片土地永存着他的汗水,體溫和靈魂,爲我們展現了最美的姿態。

不久前,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學生在去電影院的路上,一出校門,一輛小轎車飛馳而來,危急中,52歲的殷雪梅老師張開雙臂,將走在馬路中的學生奮力推到一旁,她自己卻被撞飛到25米外落下……學生得救了,可以身擋車勇救學生的殷雪梅老師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永遠的離開了她最親愛的學生,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展現出最美的姿態。

金晶,用自己殘缺的身體展現了最美的姿態,那是光榮的一刻!她勇敢地保護奧運火炬。這勇敢源自深深的愛國情,她以脆弱的身軀擋住殘暴,用美麗的微笑傳遞力量。她讓全世界讀懂了奧運的神聖與中國人的驕傲。這就是最美的姿態。

作爲新時代的學生,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努力拼搏,奮發向上,爲社會做貢獻,報效祖國,展現自己最美的姿態。

要展現出最美的姿態,靠的不是外貌,而是一顆真誠,敢於奉獻的心,那是真、善、美的體現。

  姿態作文5

時而徜徉在人羣中,尋找最美的姿態,卻不知最美的姿態一直就在身邊。

從我記事起,奶奶就一直在我的身邊照顧我。母親每日忙於工作,早出晚歸,我就和奶奶一起生活。早上,奶奶先起牀做完早飯,再給我穿衣服,吃完飯,我就拉着奶奶到外面散步。每次,我走累了,奶奶都會揹着我走來走去。那時的我非常高興,認爲奶奶就是最好最美的人。

漸漸長大了,我不再需要奶奶背了,也不再需要奶奶給我穿衣服了,和奶奶待在一起反而會不適應了。我產生了逆反心理,自己要睡一張牀,不要奶奶管了。每次奶奶催促我看書,睡覺,我就覺得她好煩啊。但每每那樣過後,我都會感受到自責與愧疚。我漸漸感到了隔閡的存在。

再後來,弟弟出生了,奶奶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弟弟身上。看着奶奶揹着弟弟來回走動,我仍對奶奶心存怨念,每次奶奶背弟弟時,她都走得好慢,脊背彎成了一座“橋”、雖然如此,我卻仍舊不明白奶奶的愛,無法改變看法。

過了不久,一天,奶奶出門了,弟弟和我待在家裏。弟弟突然哭了,他讓我背背,我想奶奶都六十多歲了都能背動他,我也一定能背動。

於是,弟弟把手放在我的肩上,我剛想背,卻看到了奶奶在門口站着。我想讓奶奶看看,我也能背弟弟了。我用力把他背起來,才感覺他原來那麼沉,我不得不彎下腰,他纔不至於掉下去。

我剛邁了兩步,就支持不住了,弟弟快要掉下來了。奶奶這時趕緊過來接下弟弟,又重新背起,她的背又變成了一道“拱橋”。我這時才感覺到奶奶的不容易,想想我的抱怨,我突然覺得奶奶好高大,好美。雖然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點滴印記,我和弟弟的淘氣也讓她的腰背不再筆直,但正是那座“拱橋”讓我和弟弟在年幼時充滿安全感。

最美的姿態或許並不偉大,並不難尋,只要你細心發現,用心靈去追尋,你就會發現你心中最美的姿態。或許是種子萌發時的觸動,或許是花朵綻放時的震撼,或許是一個普通的背影,而我心中的那座“拱橋”將永遠矗立長存。我相信那座“拱橋”會一直陪伴我。

  姿態作文6

世間的萬物都有自己前進的方向,心朝陽光,與談生命,姿態以美,動力前方。一談起生命,便回想起何爲姿態,何爲方向。

不知爲何,從家門口走到湖邊,面對迷茫,不禁感慨: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平靜,時而瘋狂。這時,思緒又飄到了一棵高大的白楊樹上,想象它的一生,有了方向。

春風和煦,晨光微起,一顆種子脫離了母親的懷抱,此刻整片森林像一位安詳的老人,靜待着孩子遠離故鄉。而他的母親正是那整片森林中最高大,最挺力的那一棵,這讓他很引以爲豪。於是,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爲最好的一棵。

隨風飄拂,最終落在湖邊最肥沃的土壤上,他高興極了。不一會兒,烏雲密佈,他很欣喜。因爲可以大飽一頓。天果然毫不防備的下起了大雨,他盡情地享受着這肥美的食物,隨後便可以放心地深深紮根於地下,便是前進方向。

不久後,他長出了強壯的手臂和細長的腿,他的身體早已不再是棉花球般的樣子了,他探出頭來,呼吸着周圍的新鮮空氣,他心裏陣陣喜悅,因爲他離夢想又近了一步,終於有了持續前進的方向。

隨後,他把腳穿梭於柳樹之間,伸到湖邊盡情享受着水的滋潤和小魚兒給的鮮美肥料。不久,他長大了。他的樣子真的和母親頗爲相似,他心懷多年的夢想實現了,他甚是高興。他看到許多鳥兒在他的頭髮上築巢安家,也很欣慰,因爲“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母親看見,也會很爲他高興的。

又是一個春天,春風依舊,陽光柔和。她被列爲砍伐的行列,雖然很害怕,但心裏也很溫暖。他還是那樣高大挺力的戰着,像一位剛正不阿的戰士,早已知道該犧牲的命令。因爲是爲人類這幫重感情的生物服務,他甘願奉獻自己的身軀。他又有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這時,天下起了濛濛細雨,我環顧周圍,看見一棵高大挺立的樹,我想:這應該是他的子孫後代吧,來完成他的遺願,繼續前進,朝着那個永不停歇的方向!以最好的,昂揚的生命姿態!

  姿態作文7

溫婉和藹的秋日,一片落葉悄然落下。像輕盈的蟬翼,在秋風中起舞弄影,搖曳出最美的物資。亦如幽怨的歌聲,於寥廓的空間中奏出惹人憐的旋律。我時常在想,落葉,褪去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又有什麼意義?

躬身拾起一片金黃的落葉,枯萎的身軀上只有那葉脈清晰可見。順着那葉脈,我似乎看見觸摸到了那些偉大的靈魂。

日出日落,雲捲雲舒,逍遙世外,參透自然。莊子一生,“飄然一往無所欲,俯仰塵沙寧爲翁”。懂河魚之樂,舞蝶之愉,他只求得“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拒高位厚祿,終留萬花飄香,一生瀟灑。

沙湖道中,竹杖芒鞋。那穿越十年生死的東坡倒樂得迴歸自我,仕途多舛奈我何,鬢髮微霜又何妨。排除雜念,堅守淡泊。幾多豪放曠達,幾多清高凜冽。“一蓑煙雨任平生”,只要坐擁本真就好。

葉脈愈發清晰。或許,我們着實不必爲葉落而哀嘆,它雖被歲月褪去了綠色。可是在秋日,它卻以最真實的姿態重現生命的脈絡,誰敢不說那清晰的脈絡更加攝人心魄?

智者無爲,庸人自縛,心若無異,萬法一如。

想起阿黛爾,那個沒有花哨打扮,不會賣弄性感的天籟歌后。她不在音樂中摻雜任何嘻哈繞的商業元素,只爲耳朵歌唱,而不是爲眼睛。她把音樂帶回本質,不吝於爲世界呈現一個不經雕琢的真實的自己——無論是歌聲還是靈魂。

想起莫言,那個用最真實的筆觸描寫最原始生活的作家,在斑駁浮華的時代,遠離世俗的喧囂,孤獨地在寧靜的鄉村書寫最純粹的故事和最古老的傳奇。

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守住內心的純粹,洗去浮亂,留得一份孤獨,抵禦喧囂。以最本真的姿態去面對生活,成功的果實就在不遠處等候你去摘取。如樸素的音樂家,隱於音樂背後,才奏出了最動人的曲子;亦如落葉,褪去了綠,才尋得生命中被隱藏了一季的脈絡。

葉落,褪盡鉛華,無聲卻有情。

  姿態作文8

一棵小草,一支蠟燭,一朵小花,一顆鑽石,看似毫不相干的東西卻演繹着生命的不同。

生命就像一棵生機勃勃的小草,有它堅忍不拔的精神,即使被踩倒,也會頑強生存,它只想迎接第二天的陽光,感受生命的美好。生命還默默無聞,不爭不搶。它的姿態是頑強,是平凡。

生命就像一支蠟燭,有它捨己爲人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他人,也溫暖別人。儘管有時可能引起火災,但它仍毫不保留,無私奉獻,每人都是一支蠟燭,聚在一起,就會燃出生命的輝煌。它的姿態是奉獻,是無私。

生命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它只是短暫的美好,不可能永遠盛開,它會凋謝,會枯萎,可也有最美麗,最精彩的瞬間。正是這一剎那,有了人生追求的目標,讓人奮鬥,這種美麗是永遠的,纔不會讓生命有遺憾,碌碌無爲。它的姿態是美麗,是奮鬥。

生命就像一顆璀璨的鑽石。一顆鑽石,經過千百萬年的'磨練才變得耀眼。生命就是如此,經過一年又一年的磨鍊,人生纔會變得精彩靚麗,綻放光彩。它的姿態是執着,是歷經磨難仍堅強不屈。

這四個物體,詮釋着生命的美好和本身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作爲學生,我認爲我們的姿態就是努力學習,不負家長與老師的期望。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不懦弱退縮,這就是我現在的生命的姿態。

  姿態作文9

在遙遠的大興安嶺之上,一隻病入膏肓的雄虎趴在洞穴中,僅吊着一口氣,這位狼狽不堪的老虎正是虎族前任族長,因和年輕虎王爭奪王位,被打成了重傷,傷勢加上悲痛,變成了這副模樣。

對家人來說,這無疑是抵上天塌,小虎爲了幫助父親重振雄風,四下尋找藥材,可沒有一樣能讓父親病情好那麼一丁點,眼看老父親就要西去,小虎在山洞中卻得到一個消息:在大興安嶺東南部有着一座奇峯,峯上有一棵神樹,樹上有果實,其果有着治死人,肉白骨的神效,其兩百年一開花,三百年一結果。小虎算算,今時今日正是結果時!便衝回家中,找個推辭,第二天便出發了。

話說小虎是一刻不停,餓了就吃些小蟲果腹,幾天下來都沒剩幾斤肉了。皇天不負有心人,小虎對照指示,找到了那座奇峯,冒着生命危險爬了上去,老遠就看到了那棵神樹。

此時,小虎已經傷痕累累,尾巴上的皮都被巨石碾得剝落,可是他正是要爬!一刻不停的爬!他知道自己若晚一步,老父親就可能支撐不住,儘管他知道父親可能,可能已經死了,但他不會回頭,哪怕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概率,他也不會回頭!這是他攀爬的姿態!小虎咬緊牙關,奮力的爬,眼神堅定如磐石,望着那個唯一的目標,一天下來,他不吃不喝,還沒有到頂,小虎不會放棄。

漸漸地,小虎的身體似與樹木相融,成爲了一節藤蔓,每天只吃陽光,喝雨露,興許,樹上的果實已被人摘,興許,樹上根本沒有果實,興許,老父親早已西去,興許……

時至今日,爬山虎仍然在努力的爬,它奮鬥攀爬的姿態,正是我們學習的目標,爬山虎攀爬的姿態,已然印刻在了我的心中。

  姿態作文10

藉着清晨第一縷陽光,我用朦朧的睡眼看到了廚房裏忙碌的媽媽。

一碗香噴噴的多寶粥打開了我的胃口,同時也開啓了我的話匣子。“媽媽,這裏面都有啥啊?”我舔了舔嘴角邊香甜的米湯,好奇地問媽媽。

“媽媽再給你盛一碗,你邊吃邊猜,考考你的眼力怎麼樣?”媽媽的語氣有些頑皮。

東北大米散發着勾魂的稻香,一顆顆紅豆、花生、枸杞、大棗和大芸豆滋補着我的氣血,被煮開了花的綠豆、蓮子驅趕着我體內的火氣,金燦燦的玉米粒撫慰着我的腸胃……一道道食材如此普通,可經媽媽的手這麼一熬,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美味的食物?

每天早上,我都會被這樣的香氣喚醒。躺在被窩裏伸伸懶腰,我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哇,真香!”

每到這時,我總會快速洗漱完畢然後穿上衣服,靜靜地坐在餐桌前一勺一勺品着媽媽熬的粥。還是那熟悉的味道,我卻百喝不厭。

無意間,我發現媽媽有些憔悴,黑眼圈特別明顯。撫育牙牙學語的弟弟已經夠辛苦,還要爲我起早貪黑。我心疼得不知道該怎樣表達纔好,強忍住的淚水就着粥一併嚥到了肚子裏。

“媽媽,以後別早起爲我熬粥了,我出去吃一口就行。”

“那可不行!外面的東西沒營養,也不衛生。媽媽不累,真的不累!”

“可你……”我哽咽了。

“少睡一會兒沒事兒的,就當是用來減肥了!”媽媽頻頻爲我夾菜,示意我多吃點。

我從小就知道媽媽有嚴重的腿疾,陰雨天時經常疼得睡不着覺,可她從沒間斷照顧我的飲食起居。當我聽到她的牀發出吱嘎吱嘎的響聲,我就知道她又疼醒了。

我終於知道了這粥爲什麼那麼美味了,因爲,隨豆米一道下鍋的,還有媽媽對我的愛。

媽媽熬的粥最養人,媽媽熬粥的姿態最美!

  姿態作文11

攀爬,在畫家眼裏是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生命;攀爬,在音樂家眼裏是不斷創新、追求自我的藝術;攀爬,在國家眼裏是開放包容、和平共存的合作。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於心中的那份執着,那份想要變得更好的信念。而你,用你的姿態,向我詮釋,什麼是奮力攀爬,不顧一切。

一次鋼琴比賽的失利,女孩的心情跌到了谷底,自信心被徹底打碎,破鏡無法重圓。她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發愣、質疑、哭泣、自責,她的天空籠蓋着厚厚的陰雲,沒有陽光,徒留黑暗。就像她窗外的那棵爬山虎,春天新長出的嫩綠的芽兒,經過一場暴雨的打擊,攔腰折斷。

消沉了一段時間,女孩深知自己不能再頹廢下去,獨自鬱悶不能改變事實,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她拿出樂譜,重新演繹這首曲子。她從每個小節開始練起,再到每一段,每一頁,再到整首。中間銜接和過門的地方,她要練幾十遍,甚至上百遍,確保沒有瑕疵,確保完美。節拍器的聲音時時響起,指尖的跳動從未停止,哪怕練到手指痠痛,不能動彈,肩酸背累,她也毫不在乎。

日復一日的訓練似乎並沒有使她感到乏味和枯燥,她不厭其煩地彈奏着每一個章節,就像一隻在爬樹的蝸牛,它會掉下來,但它總是耐心地,從頭開始,往上攀爬,直至後來,每當響起一樣的琴聲,鄰居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哦,這歌兒我知道,就是那女孩彈的。”那棵爬山虎又重新長出了嫩芽,透過石子的縫隙,順着樓房的牆壁,努力向上攀爬。

女孩上網瀏覽名家演奏,觀察他們的指法、情緒和對節奏的把控,她開始注意別人對這首曲子的評價,她開始用心靈和琴聲交流,她開始留意每一章節表達的不同內涵,她開始明白,這不僅僅只是單純地把一首曲子彈出來,而是富有情感地將它表達出來。

女孩終於找準了對的方向。當她再次演奏的時候,掌聲蓋過批評,稱讚蓋過否認。她終於像那棵爬山虎那樣,向上攀爬,綻放光彩,在背後,留下自己曾經攀爬過的痕跡。

女孩,你攀爬的姿態不禁令人心疼。

但你要相信,只有攀爬過的險峯,纔會被人熟知,只有攀爬過的人生,纔會獲得讚揚。

你攀爬的姿態,真的很美。

  姿態作文12

世紀末的激流島,黑夜的眼睛亮起,急切地向天空尋章摘句;大變動的時代語境下,我們依舊執着地尋找光明,渴望從觸碰文學中體察愛與詩性。在對閱讀的“生態關懷”中,書籍正朝我們走來,以更近的姿態,融入我們的生命脈絡。

作家唐諾有言:“好的讀者應該勇敢些、堅韌些,走向那不作聲、不叫囂的寂寞書架一角。”的確,書籍、文學,從不搔首弄姿,長期以一種近乎“高冷”的姿態擺渡於生活迷津中。

二十世紀初,陣陣《熱風》刮過精神荒原,文學成爲魯迅先生用以“引領國民性的燈火”;上世紀下半葉,書籍的社會功能被畸形膨脹,“傷痕文學”“尋根文學”等被擡高爲時代的號角與旗幟。過猶不及,反向的思潮因而生髮,我們開始質疑文學救贖的功能是否純屬妄念,“讀書無用論”也已悄然流行。當文學的意義被過分放大後,讀者甚至產生了“閱讀信心匱缺”,在對文學“距離甚遠”的思維定勢與刻板印象中,書籍難逃被束之高閣的命運。

可喜的是,今天,文學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馳入我們的視野中。或許,明史也曾冷清寂寞,《明朝那些事兒》卻能撥開歷史的雲翳;或許,金朝僅是教科書上一個模糊的符號,《射鵰英雄傳》卻再現了劍影斑駁的朝代風雲。而這也是學校提倡閱讀,設立讀書心得分享會的初衷——將書籍與個體的人文感悟相關聯,觸發植根現實的心靈體驗,而非帶來文學與現實的脫節。

人文學者趙越勝曾在《燃燈者》中,大力倡導與周輔成先生研讀倫理學經典般的“嚴肅閱讀”。但,將視線放寬至現實議題中,對“嚴肅閱讀”的推崇使衆多帶有趣味性的“白話史”、“武俠小說”淪爲口誅筆伐的對象。然而,多數雅俗共賞的文本,都並非在倡導“低幼化”,摒棄沉潛深流的思考,而是在更廣泛的社會基礎中,在貼近受衆的姿態下散發靈性、傳播多元。

調試與彷徨的轉型時代,文學將以何種姿態面朝我們?是並肩而行,抑或是漸行漸遠?於我而言,我更偏愛一曲與日常相應和的牧歌,一種來自“精神共同體”的啓蒙。誠如社會學家齊澤克所言:“當你在自己日常生活體驗中都能看到某個哲學家諸概念的痕跡,那個時候,你才能確認你對那個哲學家的真愛。”

從最遠到最近的碰觸中,我們方能感受到文字最堅實的力量,覓及精神原野上最靜美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