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用以小見大的作文

用以小見大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以小見大中的小,是描寫的焦點,它既是寫作創意的濃縮和生髮,也是寫作者匠心獨具的安排,因爲它已不是一般意義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用以小見大的作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用以小見大的作文

  以小見大的初中作文篇一

以小見大指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在寫作中指對形象進行強調、取捨、濃縮,以獨到的想象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

這種藝術處理以一點觀全面,以小見大,從不全到全的表現手法,給寫作者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力,同時爲接受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獲得生動的情趣和豐富的聯想。

以小見大中的小,是描寫的焦點,它既是寫作創意的濃縮和生髮,也是寫作者匠心獨具的安排,因爲它已不是一般意義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寫作文時,同樣可以通過一滴水來表達思想情感,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題,這種寫作方法就叫以小見大。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切入點小,角度新,素材易於選取,結構易於駕馭,描寫易於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在寫作過程中應如何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呢?

方法一:用小細節放大人物形象。即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某一方面的細微之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如:

有一次在急診室看醫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經昏迷了,氧氣罩也沒用了。醫生使勁地用一個類似皮球的東西往病人體內壓氧氣。

應該是呼吸系統有毛病。

兩個醫生輪流壓,像打仗似的。

漸漸的,病人清醒了,但仍說不出話來,醫生只好不斷髮問,讓他用點頭或搖頭來回答。大概問了十幾個問題才碰上一個點頭的答案。

他是在路上發病的,一個親人也沒有,送他來的是陌生人。

後來發現他可以寫字———雖然眼睛一直閉着。

醫生問他的病史,問他是不是服過某些藥,問他現在的感覺,忽然,一個醫生驚喜地叫了一聲:寫下去,寫下去,再寫!你寫得真好——哎,你的字好漂亮。病人果真一直寫了下去。

雖然那病人從生死邊緣被搶救回來後手顫抖不已——但還有人讚美他的字!也許是顏體,也許是柳體,也許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活着的人寫的字,可貴的是此刻他的字是被讚美的字。

那個醫生救人的技能來自書本,但他讚美病人的語言卻來自智慧和愛心,後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樣神聖肅穆起來。

作者抓住一位醫生在搶救病人時鼓勵其寫字講述病情這個很小的細節,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把醫生的善良、細心、盡職等特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讓人難以忘懷。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題材表現重大主題。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來反映愛國、改革等重大主題。請看:

認識一個廣東高要人,姓章,三個兒子分別叫長江、黃河、珠江。拿江河取名的不少,如範長江、潘長江,都是不小的腕兒,但同出一門,一口氣將中國三大水系一網打盡,擺起一統江湖之勢,就少見了。我調侃老章:難怪你們家財源滾滾啊,別人種菜種果嚴重缺水,你們家卻從無此憂

哦,忘了事先介紹。老章雖說是廣東高要人,卻早已移民澳大利亞,在悉尼擁有自己的農場,全家人都是菜農。老章略顯尷尬地笑笑說:三個孩子的名,全是他爺爺取的呢。

一個來自福清,移民到澳大利亞來的福建人,姓胡,給出生在澳洲的孫子外孫取名:華泰(華山、泰山)、恆嶽(恆山)、武夷(武夷山)、崑崙幸而老胡不是清朝人,否則大興文字獄的皇帝佬可要揪住他的小辮子了——十有八九是想造反了,一家子將三山五嶽全包了。

我的女兒,2006年11月出生於悉尼,我給她取名蔡朵行之。註冊出生資料時,註冊官一再拼讀:DuoxingzhiCai,DuoxingzhiCai(西方人習慣名在前,姓在後)。

他不明白,爲何不入鄉隨俗取個簡簡單單的、人人皆知的英文名,如海倫、瑪麗之類。其實,女兒也有英文名,Isabelle,權當乳名使用,原意爲高貴、美麗,受到了上帝的關照。但正式進入法律文件的女兒的名字,我堅決要求採用中國式的名字。

註冊官終於辦好了女兒的出生證明文書,指着名字問:這是什麼意思?

我有點兒得意了:朵,寓意我的女兒像花骨朵兒一樣美麗;行之,來源於一句佛語,唯有不停地走才能回家。我們萬里迢迢從中國來到澳洲,但我希望她長大後不管走多遠,最後都要回到中國。另外,中國有句老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希望她長大後牢記

說了等於白說,註冊官滿臉疑惑地看着我。

在澳大利亞,僅新威爾士一個省,2007年的新生兒註冊名爲傑克的男孩兒就超過700個,註冊伊莎貝拉的女孩兒則有近600人——外國人好像太不把取名當回事了,在商場裏喊一聲湯姆,會有十幾個人同時回頭。

註冊官每天辦理生、死、婚、離各式文書,按說見多識廣,可他未必知道,世上有這麼一種人,哪怕移民到喜馬拉雅山的山尖上或者被扔到斯堪的那維亞海溝溝底,也絕對不會隨隨便便對待自己的名字,他們總會想方設法在這日常使用的符號裏,留住自己的根。他們用這種美麗的方式來提醒自己和告誡後代——我們來自何方,我們的心在何方。

短文所要表達的主題是海外華人濃濃的思鄉情、愛國情,但作者沒有直接寫海外華人是如何思念故土的,而是選取了他們給子女取中文名字這一現象,巧妙地把他們內心對祖國的深情表達了出來。如此以小見大,令人回味。

三是用小故事揭示深刻哲理。即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及自然界中動植物的小故事,來揭示某一人生哲理。運用這一手法的小品文非常多,例如:

地理老師把一幅世界河流分佈示意圖掛在黑板上,問:同學們,這幅示意圖上的河流有什麼特點呢?

都不是直的,而是彎彎的。同學們回答。

爲什麼會這樣呢?河流爲什麼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彎路呢?老師繼續問。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河流走彎路,拉長了流程,河流也因此擁有了更大的流量,當夏季洪水來臨時,就不會水滿爲患了;有的說,由於河流的流程長了,每個單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對減少,河水對河牀的衝擊力也隨之減弱,這起到了保護河牀的作用

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對。老師說,但在我看來,河流爲什麼不走直路而走彎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河流在前進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有些障礙是無法逾越的,所以它只能選擇彎路,繞道而行;也正因爲走彎路,讓它避開了一道道障礙,最終抵達了遙遠的大海。說到這裏,老師突然把話題一轉,其實,人生也是如此,難免遇到坎坷、挫折,要把曲折的人生看成是一種常態,不悲觀失望,不長吁短嘆,不停滯不前,把走彎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種形式、另一條途徑,這樣你也可以像那些走彎路的河流一樣,抵達遙遠的人生大海。

文中,老師藉助河流走彎路這一自然現象,表達了走彎路是人生常態,要坦然面對人生挫折這一人生哲理,是典型的以小見大寫法。

在運用以小見大這一手法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小和大之間要有緊密聯繫,也就是說藉助於你所描繪的小要能看到你所要表達的大;二是要儘可能把小描寫得詳細一點兒,生動一點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要巧妙地將大點出來,以凸現文章主旨。

【佳作展示】

三爺爺家的地板

三爺爺是木匠,聽爺爺講,30多年前三爺爺成家時,僅分得兩間低矮的草房。要強的三爺爺新婚一個月後,就咬牙離開三奶奶,去了東北打工。20世紀80年代中期,三爺爺家一鳴驚人,蓋起了全莊第一座大瓦房,紅磚、青瓦、玻璃窗,讓左鄰右舍羨慕不已。更讓到三爺爺家參觀的人咂舌的是,三爺爺家的地面上竟然鋪着嶄新的大青磚,整整齊齊,乾乾淨淨。要知道,那時不少人家住的還是泥土牆、茅草屋,屋上的磚瓦少得數得過來,把大磚鋪地當地板,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爲此,三爺爺家風光了好幾年,方圓三五里的人家蓋新房,都要來向他取經,學他用大青磚鋪地。

幾年後,走南闖北的三爺爺發現,外地不少人家的地面鋪的是水泥板,方方正正的,特

別清爽,不像自家的大青磚,黑乎乎的,上面還長青苔,很難打掃。動了心的三爺爺說幹就幹,把屋裏的大青磚清出去鋪了院子,買不到現成的水泥板,就請了兩個瓦匠,自己澆築。一週後,三爺爺家的地面變成了平整的水泥板。

20世紀90年代中期,莊上絕大數人家都住上了大瓦房,不少人家建新房時地面不再鋪方塊水泥板,而是先做光滑的水泥地,然後刷上紅漆,像電影裏的紅地毯一樣,富貴大氣。在外打工的三爺爺回到家,見自家的水泥板落後了,和三奶奶合計後,立馬進料僱工,把水泥板翻鋪到院子裏,把院中的大青磚重新挑進屋中,用錘子砸碎墊底,然後水泥抹地,上漆,硬是搶在春節前完了工。

轉眼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三爺爺、三奶奶覺得自家的紅水泥地面不如城裏人家的陶瓷地磚好看,這次不僅要把三間屋都鋪上新地板,而且還要把屋裏屋外粉刷一下,內牆還刷上白塗料呢。兩週後,三爺爺家裝修好了,牆壁潔白無瑕,地面墨綠如茵,令人賞心悅目。三爺爺樂呵呵地說:這下,恐怕10年也不會落後了。一桌子人連連點頭稱是。

可是爺爺告訴我說,誰也沒有想到,不到3年,莊上就有人家蓋了樓房,接着,小別墅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裝修也越來越高檔。腰包早已鼓起來的三爺爺再也坐不住了,拆掉老房,建起新樓,客廳鋪大理石,臥室鋪木地板,兒子的書房裏還鋪上了地毯。現在,手腳勤快的三奶奶總是把地板擦得一塵不染,鋥亮照人,叫你都不忍下腳。

真不知道,三爺爺家的地板還會不會再變。

【點評】

文章主要寫了三爺爺家地板的變遷,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以小見大。作者通過三爺爺家地板20年來不斷升級這一獨特視角,巧妙地將中國農村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呈現在讀者面前,同時從一個側面謳歌了黨的富民政策,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二是線索明瞭。全文圍繞地板這一關鍵詞,寫了三爺爺家地板的5次變遷,文脈清晰,一氣呵成,餘味無窮。

三是語言簡練。寫了三爺爺家5次鋪地板的前因後果,過渡自然,語言簡潔而不失生動。對人物的描寫雖僅有隻言片語,卻準確表現出了人物當時的心情。

  以小見大的初中作文篇二

細細翻來,“學校文明行爲養成”中添加的一條令我感觸頗深。“遇到挫折和失敗,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對呀,在學習上我就有過類似的經歷:剛入學時,由於貪玩,所以每每遇到難題,我總是馬馬虎虎對待,心想:不管對錯,快點做完,就可以玩了,反正老師會講評,根本不必自己思考!而自己對那些努力思考的同學不屑一顧:真蠢!看,我多聰明!日積月累,我養成了不愛動腦,遇到困難馬虎對待的壞習慣。等到考試後,才知道自己成績很差,而那些被我斥爲“真蠢”的同學卻一個個成績優異。我不禁第一回認真思考起來:原因在哪兒?我百思不得其解。

經過老師、媽媽的教育,我才知道“遇事不動腦筋,無學習恆心”是我的最大的缺點。吃一塹,長一智。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看了一些書,瞭解了“童第周勤學苦練,發奮圖強,最終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享譽海內外”,“李時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刻苦鑽研,爲中國的醫學界留下了一部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司馬光抓緊時間,利用警枕苦於練習讀書,長大中成爲著名的史學家”……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不正是告訴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氣餒,只有持之以恆,努力想辦法克服,纔能有所成功”嗎?在老師的教育下,我立志改正壞習慣,知道了更多的道理:“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等。

韓愈在《進學解》中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句話不僅告訴我們“學習需要勤奮”,而且也告訴我們“文明行爲養成需要多思考,也需要多練習”。有些同學遇到一點挫折和失敗,就灰心、氣餒,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這是不好的。難道我深刻的教訓還沒有讓你引以爲戒嗎?在此,我想以一個“曾經受過教訓”的人的身份提醒那些還執迷不悟的同學:“醒來吧!別再重倒我的覆轍!”

文明行爲養成的一點如此,以小見大,其他方面也要如此。

文明行爲的養成必須依靠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監督,“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小見大的初中作文篇三

作文訓練:“以小見大”作文指導

1.作文存在的題目過大、選材過空、過大,不會從小處着手,不會挖掘文章深刻主題等不足訓練學生作文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2、通過欣賞範文,初步感受“以小見大”寫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見大”的寫作規律和方法.(重點、難點)

3、學以致用:本次作文訓練重點——“以小見大”(以小事見大)手法

我們在寫記人記事的文章時,若欲選“大”事,普通人又沒有那麼多英雄壯舉,怎麼辦?寫小事。從小角度發掘題材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思想品格。

“落一葉而悲秋,窺一斑而知全豹”,說的都是從一個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認真觀察和思考,照樣可以得出對事物的全面認識。

作文也是這樣,以小見大是記敘文中常用的寫作手法,它往往在選材上或擷取一個片斷,或定格一幅畫面,或捕捉一個瞬間,或選擇一件小事,通過多種表現技法,努力開掘、提煉,寫出它的內涵,以一目傳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題。

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一)以“水”爲話題。據此,可擬出下列題目:《我在河邊散步》、《我是一條孤兒魚》、《最後一杯水》等。其中《最後一杯水》是這樣的:時間爲50年後的一箇中午,地點爲已成爲沙漠的中原地區,人物是我和兩位最好的朋友,事情是我們發現了地球上的最後一杯水。中心事件是我們商量如何使用這杯水,最後決定用它培植綠洲。這最後一杯水是文中的道具和線索,對主人公可以重點進行語言和神態描寫。

(二)以“親情”爲話題。有一位同學寫了《明天吃什麼》,時間是一天晚上,地點是家裏,事情是爸爸和媽媽商量明天早上爲要考試的我準備什麼樣的食物。人物對話描寫細膩真實、妙趣橫生。作文《紙飛機》回憶了外公生前爲我折許多種小飛機的事,小飛機雖小,卻表現了外公真摯博大的愛。

(三)以“幸福”爲話題。有一同學寫了《爸爸媽媽的愛情》,文章重點刻畫爸爸和媽媽搬運傢俱時,爸爸的手好像被碰了,媽媽關切的詢問,他們互相體貼的這一幕使我對爸爸和媽媽的愛情和幸福有了深一層的理解。此外,還有同學寫童話《我是一隻幸福的小狗》,主人公小狗賭氣離開窮困的家出走,本文通過它的經歷表現了“有錢不一定就是幸福”這個深刻的主題。

通過剛纔的例子,我們應該能明白一些“以小見大”這個方法的運用了。

一.細心觀察生活,合理篩選材料。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細枝末節,一草一木,從多角度多方面的觀察,並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發現,從中找到共鳴,找到怦然心動,找到富有深刻含義的東西。例如:拾到一片落葉,可以發現它背後深藏着春去秋來、歲月匆忙的道理;樹葉把綠意留給人類,把敗葉留給土地的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看到農民大伯的手,可以發現,世界正是這千千萬萬雙手創造出來的;勞動是生命的永恆??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觀點有相似性,能統一起來,比如小草——生命力,小蜜蜂——無私奉獻等。還要注意寫小的材料時不要動不動就跑出來發議論,把小材料寫細寫透才能更深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那樣也容易造成結構的混亂。

除以上兩點,還要注意運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這樣纔不會落入俗套,比如很多同學都在寫香氣吸人的桂樹,而有位同學卻寫桂花樹下默默無聞的酸酸草,就別具一格。再比如作家賈平凹在長篇隨筆《我是農民》中,寫到當年家中的貧困狀況時,也有一個典型的小材料。原文敘述說,家裏剛剛有了一點糧食,父親臉上的皺紋舒展開。看着孩子們吃得飽飽的都睡下,

父親慨嘆:“看,娃兒們的屁都有臭味兒了!”一句話給讀者以“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感受,這裏既有吃不上糧食的辛酸,也有父親養家餬口的艱難,同時也讓人看到一縷凡俗的溫暖。??

二、寫有價值的“生活小事”。有人會問,“生活”還分有價值、無價值嗎?分!寫進文章裏就有分別。學生做過一篇以“愛”爲話題的文章。一個學生寫他扶老太太過馬路。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細節、語言、動作描寫都十分到位,可只能給他判到70分。爲什麼?價值太小!就這件事本身而言,當然自有其社會價值,可小學生寫寫還可以;作爲一箇中學生,還對“扶老太太過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還你半塊橡皮”之類的“生活”樂此不疲,可想而知,這樣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

同樣的話題,另一個學生寫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飯後,我和往常一樣在房間裏埋頭用功。這時,廚房裏突然傳來一聲碟子被打碎的清脆的響聲。我驀地停下了手中的筆,心頭不由一顫:媽媽已經爲我刷了十幾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爲切入點,就寫媽媽這些年刷的這近十萬只碗是多麼浩大的一項工程。記敘、抒情,揮灑淋漓,最後得出了“原來,愛就是一種深沉的責任”的結論,昇華了中心,深化了主題,令人信服。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中學生的閱歷也在不斷豐富。與此同時,我們所熟悉的生活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貶值了。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一些連我們自己都覺得“老套”、“落伍”的題材幹嘛還要讓它們在文章中出現呢?這樣的題材,我們又能指望它們有多少新意、多高的境界呢?

三、聯繫實際,挖掘材料的閃光點。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無奇,但它卻是整個社會的基礎,對這些生活素材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開掘,就能夠從具體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類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從平凡中見不平凡,從無奇見有奇,使文章的主題得到昇華。如作文《習慣》,寫自己上學時習慣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擱上學時間,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膽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終於走到了學校。由此感悟到:“我們平時生活中之所以保持舊習慣,不敢嘗試,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嗎?”。再如作文《鮎魚跑了》,寫家人雖然對買來的鮎魚嚴加防範,但第二天發現它們還是逃脫了。作者不由感嘆:“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這兩篇作文的題材都很平淡,但主題卻比較深刻,成功之處就在於深入挖掘!

四、重視細節描寫,於細微處見大。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爲要於細微處見事物的大,往往是通過其細部特徵傳達出來的,寫得越細緻,越深入,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體現出的道理就越深。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過細節描寫的範例。如體胖的父親在車站爲“我”買橘子時,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作者通過這些細節描寫,生動地勾畫出父親的高大形象。再如外國作家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中寫葛朗臺死前,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讓他親吻基督的聖像時,“他卻作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裏,這一下最後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這一細枝末節就活畫出了這個守財奴貪婪成性、至死不變的醜惡形象。另外中國的名著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臨死前指着兩根燈芯不肯死去的描寫也屬此例。

五、選擇思維方式。除直接從事物本身入手,抓住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方面外,也可以

從從側面出擊,這往往能出奇制勝,在作文中,就是避開正面的“短兵相接”,集中筆墨記敘自己最熟悉的一個側面或人物活動的一個片段,從而以小見大。如修祥明的《小站歌聲》一文,作者沒有正面寫山村女教師如何紮根山村,如何在艱苦的環境裏從教,如何關愛孩子的種種動人事蹟,而是從側面切入,只寫了孩子們到小站送老師回城“結婚”(其實,老師得了白血病,只剩半年時間,爲了不讓孩子們擔心,她編了這麼一個善意的謊言)這一感人的場面,一個以全身心熱愛孩子的山村女教師的高大形象便躍然紙上了。

還可以由此及彼,聯想到另外的事物或現象,如《荔枝蜜》由讚頌蜜蜂無私奉獻的精神寫到農民在水田裏分秧插秧的情景,直至作者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回憶我的母親》作者從敘寫母親生前可歌的故事到最後對廣大勞動人民的讚頌。

六、放開眼量,提升到時代高度。優秀的文章總是躍動時代脈搏,傳遞時代信息,表現時代精神。小中見大,不是簡單的結論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貴在從小事中折射出時代風貌。如作文《爭》通過描寫一家三口幾年前爭看電視和現在爭用電腦兩個場面,反映了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鉅變。由家庭生活的細枝末節展示出時代風貌,文章的境界頓出,這不正是作者放開眼量的結果?

比如以“電視”爲話題,我們就可以通過寫電視的發展來表現人民生活的提高,或者從電視節目內容越來越豐富,表達人民精神生活要求越來越高,這都是以小見大的方法。

七、合理想象聯想、提升材料層次。聯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維方式,它可以使我們在寫作時由物及人,由人及社會,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層次,從而達到文章表達“以小見大”的目的。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戰時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養的像蒲公英一樣的孩子,從而揭示了反對戰爭,渴望和平的主題。在作文中進行聯想、想象以及合理的聯想與想象對文章的重要意義。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本來就是平凡且細碎的。

我們不太可能有多麼轟轟烈烈的事情去寫。但只有我們善於觀察、品味生活(對材料進行精心提煉),並能運用恰當的手段(用心挖掘和認真構思)把我們的感悟表達出來,追求高的立意,那麼即使是平淡無奇的材料,也能寫出意味雋永的佳篇來。

優秀作文欣賞:

有時,我也想任性一次

乖巧的我從未想過叛逆;聽話的我從沒記得反抗;但文靜的我,有時,也想任性一回。————題記

(一)小時候

望着櫥窗中心儀已久的小熊維尼,我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相信很快我就能擁有它了。然而媽媽手中卻捧着一本厚厚的字典,她說:“只有讀好書,長大才能有出息,到時候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於是,我告別櫥窗,接過字典,不捨地離去。彷彿心中失去了什麼般,我知道,那是一個孩子本該有的童真,現在卻被一雙無形的手緊緊扼住。

(二)小學時

“對不起。”我滿臉歉意地看着不得不“搬家”的同桌。空氣裏含着令人窒息的元素,一片詭異的沉寂。她默默地離去,漸小的身影在我的心靈上烙上重重一記,很不捨,但——

“跟一個差生在一起坐會影響你的學習的,最好換一個好生給你,我去找老師。”媽媽的話猶在耳邊。

我的心驟然抽緊,一段珍貴的友誼難道都不能擁有嗎?我無語。

(三)中學時

寒假來臨之際,“音樂培訓班”“數學培訓班”之間我猶豫不決。我熱愛音樂,但我知道學習同樣很重要。我不是一個受上帝眷顧而天資聰穎的孩子,優異的成績,需要比別人多一倍的勤奮和汗水去爭取,我顫慄了。

媽媽,對不起,就讓我任性一次吧!於是,我如願踏進了“音樂培訓班”,媽媽只是沉默,然後悶聲走進房間,重重的關門聲讓我猶豫了,究竟我做錯了嗎?

(四)現在

從未發現我的歌喉如此優美動聽,滿足於獲得的鮮花和掌聲,我想,媽媽會諒解的吧。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一個清晨,媽媽小聲地對爸爸嘀咕:“這孩子,要是當初報了‘數學培訓班’,學習肯定不會落下來。”這些話剛好被起牀經過的我聽到,心彷彿被萬箭射穿,滴血地疼。

當我把“音樂大賽一等獎”的獎狀遞給媽媽時,媽媽神情複雜地看我一眼,默默地離去。一陣風吹來,吹走了獎狀,也吹散了滴落的淚,吹碎了我的心。

起步又止,無人在乎,要它何用?

睡夢中,小熊維尼微笑着向我招手;闊別已久的同桌緊握我的手,輕聲說一句“好久不見”;舞臺上的我自信地向觀衆展現歌喉??

我知道前方的路很坎坷,但我仍想走下去,用我自己的方式,不再是任人擺佈的玩偶,我要自己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清晨的陽光射入樹林,調皮的露珠在地上綻開一朵小花,我張開雙臂,呼吸着自由的空氣,自由真好!

有時,我真的想任性一次。

【點評】

1、截取了我成長過程中的四幅場景:小時候渴望小熊維尼、小學時同桌離去、中學時選擇“音樂培訓班”、現在媽媽責備。

2、立意深刻。通過生活小事真實地反映出了當今社會父母對孩子的自由束縛的現狀。

  中考滿分作文欣賞

走進那張“牛皮癬”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飄蕩,整個世界突然變得一聲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紛紛揚揚地落到馬路上,落到屋頂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車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間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裏。

不知從哪兒吹來一股風,說是爲了維護市容,保證城市的衛生,要清理街頭巷尾張貼的廣告。

天還沒亮,雪還飄。一位清潔工正在清理着一面牆。他四五十歲的光景,穿一件軍大衣。衣袖上帶着袖套,卻遮蓋不了衣袖的補丁,皮膚在雪的襯托下顯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牆上貼得很緊的紙張,手凍得通紅通紅的,像火焰一樣,似乎能將這雪融化似的。麻煩的是,這些紙張彷彿在牆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書一遍一遍地擦洗着牆。天漸漸亮了,牆上的紙只剩下了最後一張。清潔工擡起右手正準備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凍住了。最後,他搖了搖頭,收拾好工具,走開了。

參加晨練的老爺爺準時來到這裏。一路上的景色令他驚歎不已,不是因爲那漫天的大雪——在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麼,令人驚歎的是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間,每一面牆

都被清洗得乾乾淨淨。在清潔工剛清理過的那面牆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張紙吸引住了,“是哪個粗心的清潔工把它忘了。”他一邊念着一邊伸出手,去撕那最後一張紙,可剛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搖了搖頭,走了。

天已經亮了,一個小學生摸樣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學,嘴裏還哼着從老師那兒學到的兒歌,背上揹着淺藍色的書包,她同樣被那張紙吸引住了。他細細看了一會兒,就打開書包,拿出膠帶,把剛纔被撕下的那個角粘了回去,然後開開心心地哼着兒歌,朝學校跑去。雪似乎沒有想停的意思,那鮮亮的白色在晨光下顯得格外寧靜而柔軟。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張紙上,上面寫着四個醒目的大字:“尋母啓示”。

這是你爸送的呢!”這句話道出了“玄機”,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過的衣服,母親也是能穿出幸福來的。愛如河流,愈深愈無聲。陽光又一次照在母親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陽光,發出金色的奇異光彩。讓我相信,細水會長流,母親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圖,而父親的愛則是其中。

突然一陣笑聲輕輕傳來,我循聲望去,只見班上的“一號種子”可能聽到了一個什麼有趣的故事,忍不住發笑。她臉上也有着紅紅點點的痘痘呢,比我多得多,可她笑得多麼燦爛!“知識是最美的衣裳。”散文家北北這樣說。是啊,又有誰說她不美呢?誰又對她不羨慕幾分呢?

臉上不癢了。金色的一塊,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評點】

所謂“以小事見大”,它往往在選材上或擷取一個片斷,或定格一幅畫面,或捕捉一個瞬間,或選擇一件小事,通過多種表現技法,努力開掘、提煉,寫出它的內涵,以一目盡傳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題。“小”是現象,“大”是本質。小題材是爲表現大主題服務的,而大主題也需要通過小題材來表現。二者互相依存、相輔相成。因此,在寫作中,要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通過小題材反映大主題。

  【滿分點】

本文選取的材料可謂出人意料,美不勝收:

一是材料的情節美。在愛護環境的整治活動中。三位不同年齡的人物對一張“牛皮癬”表現出相同的態度,不由讓人惑由心生。作者層層設懸,至結尾才一筆帶出原因,情感似噴井突然爆發。像清潔工的“搖頭”,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無不讓人的精神風貌躍然紙上。

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爲關注城市衛生纔去關注這張小小的紙,這是一種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爲被這張紙感動而停下自己的行動,這是一種關愛他人的人性美。當然,紙背後的那位兒子尋母的舉動,更是值得弘揚的

借鑑點:開篇結尾的景物描寫,三個人物關注“牛皮癬”的細節描寫,均顯示了作者不同凡響的寫作功底。透過這篇滿分作文,我們感受到了描寫在考場作文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