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有關山的聯想作文

有關山的聯想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篇一:山的聯想

沏一杯清茶,倚坐窗前,透過升騰的霧氣,凝神靜望那牆上畫,望眼似乎欲穿,望見那壁立千仞的青山。無言的青山,歷盡千秋的鑿煉,忍受萬世的風霜,依舊扎穩腳步,靜立在這一片大地之上。

有關山的聯想作文

思緒紛飛,飛到青山的山腳。佇立,擡頭,屏息,仰望。山之高,在於穿破蒼穹雲霄,在於直指天宇萬丈,在於恐驚天上人間。多少文人騷客路過此地,執筆揮灑,歌頌山之高,讚美山之峻,敬畏山之險。山之高是“噫籲嚱,危乎高哉”的真情感嘆;山之峻是“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真實寫照;山之險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的真切體驗。曾聞: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難道山不是因它的高而成名嗎?喜瑪拉雅身高8844不也因此被譽稱爲“世界的脊樑”嗎?入世與出世,千百年來纏繞着萬億人的心,想爭脫?無法爭脫?

思緒乘風而起,飄散在青山的山腰。駐步,回望。一路踏來,芬芳沁心。山之仁,在於涵納了蒼天古木,也容納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兇吼,也養護了弱小的悲嘯;容耐了瀑布倒掛前川,也容忍了小溪靜流如碧。因此才醞釀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如此蔥蔥郁郁的大好山色。嫩綠小草,豔麗山花,茂盛大樹,碧淨流水,茂密山林,一幅幅美景盡收眼底。山謙卑地靜立着,無需語言,無需粉飾,始終板青着臉,卻展示着無限的生機、無窮的活力。

思緒摶扶搖而上山頂,去以六月息者也。腳息,俯身,眺望。山之顛,風,如浩瀚大海波濤洶涌地猖獗;雲,如雷鳴暴雨波瀾澎湃地氾濫。身處山之顛,雲深不知處。千萬高山盡收眼底。身凌絕頂,身感“一覽衆山小”。欲窮千里之世,需登人生顛峯。穩立於頂,張臂展望,莫名的幸福,無由的自豪,泉涌心窩……

思緒促然迴翔,一幅幅山之景迴旋腦海,渴望與追求,就像一顆痛苦的石子,換來心潮的澎湃。山高讓人心寒,山色讓人心醉,山任讓人心悸,山顛讓人憧憬……清風徐來,吹散縷縷愁絲,升騰的霧氣,早已停息……

  篇二:山的聯想

有人不喜歡山,因爲山有懸崖峭壁、嶙峋聳峙,讓人望而生畏;因爲山路崎嶇、行走艱險,讓人跋涉辛勞;因爲有山的地方交通閉塞、信息受阻,讓人感到諸事不便;更因爲有山的地方往往讓人想到窮山惡水、荒山野嶺、貧困落後。於是有人要想方設法逃離大山,逃離封閉與落後,要到那繁華的都市,開闊的平原,發達的沿海。

我承認,大山橫亙的山區是不容易接受現代潮流的衝擊,現代文明的步伐也因爲山的重重疊疊,而不得不放慢了腳步。我也承認因爲山的阻隔,山區的建設、山區人民的現代生活享受和精神享受遠比平原地區、沿海地區人民差了一個檔次,甚至幾個檔次。然而,我卻喜歡山,喜歡山區的平和與安寧,喜歡山區人的純樸和熱情。這大概是因爲我是在山區長大,從小就對山有了感情。每每看着那連綿的山脈,望着那高峻雄偉、奇峯突兀的巍巍羣山,我常常浮想聯翩,回想起種種與大山有關的許多傳說和故事,我的希望、幻想,我的現實、理想,以至我的喜怒哀樂都離不開山。

在我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歲月,我便和山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上山下鄉插隊到了山裏,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那時候,我曾跟隨農民兄弟到二都大山砍伐木頭,我走過了許多深山大嶺、崎嶇山道,攀過了一些懸崖峭壁,越過了不少溝溝坎坎、荊棘叢林。我也曾想到艱辛,曾想到困惑和彷徨,曾想到膽怯和退縮,但因爲山的嚴厲和鼓勵,我堅持了下來。回頭看,我爲自己征服了每一個山頭、每一處險地而高興,爲自己戰勝了懦弱膽怯而自豪,爲此,我感謝大山,是它給了我人生的磨練,給了我生活的啓迪和靈感。山是我的朋友和老師,它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困境和艱難,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寂寞和平淡,更教會了我如何善待生命,善待一切。

其實何止如此。山從來就是人類慈祥的保姆,五十萬年前,人類的始祖就是終年生活在山裏的。後來人類的一部分遷移到了平原、沿海,但大山仍在源源不斷地爲人們提供着大量的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料,養育着人類,包括遠離它的人們。

而回想起來,多少年來,一代又一代,我們人類給予大山的`回報又是多少呢?除了索取還是索取。那些貪婪的開採者們,對大山開膛破肚,挖地三尺;那些偷盜的砍伐者們,舉起殘忍的大斧,一縷縷、一片片剝下了大山的衣裳,他們的腰包鼓起來了,臉上紅潤了,可曾想到在滿足和忍受了他們慾望的大山,在無言地流着血和淚。然而寬仁的大山默默地承受這一切,仍在盡力地保護着人類的生存。哪怕是光禿着身子依然在爲人類抗禦着入侵的風沙暴雨、嚴寒酷暑。這就是山的品格,山的胸懷。

那些所幸被知恩圖報的人們保護下的大山,更是以慈愛的胸襟,以鬱鬱蔥蔥、草木欣榮,以綠樹叢叢、萬頃蒼翠的一派生機向人類提供着怡人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提供着更高品質的生存保證。這就是山的品格,山的胸懷。

從山裏飛出的鷹,飛得最高最遠。

從山裏走出的人,最爲純樸,最爲善良。

山,養育着我們的世世代代,滋潤着萬物生靈。山,承擔着狂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肆虐,承擔着各種的痛苦和殘忍,卻把溫暖和雨露給予了我們。一千年、一萬年也巋然不動,海枯石爛,永不變心。

山的古樸和厚實,讓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繁華,遠離了煩惱和紛爭,讓我得到了平靜與淡泊,讓我得到了心曠和神怡。

這些都是我愛山的緣故,也由此讓我產生了這些發自肺腑的、真實的聯想。

  篇三:山聯想

重又拾起這篇曾經被老師仔細講解過的文章——《祖國山川頌》,在祖國母親60歲生日到來之際,仔細回味這篇文章,又有了一些新的感觸。

“我愛祖國,愛祖國的大自然的風景。我不僅愛祖國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磚一瓦,也感到親切,值得我留戀和愛撫。”作者黃藥眠,在文章開頭直接抒發對祖國大的熱愛,飽滿的感情,毫無掩飾地從作者胸中釋放。“我們有頭頂千年積雪的珠穆朗瑪峯沒有莽莽蒼蒼的黃土高原,有······”祖國的勝景在一個個鉛字中逐一排列,和着油墨的淡香,放眼望開去······

誠然,中國有令人折服驚歎的美景,可它們畢竟是大自然的傑作,我只能說是上蒼眷顧這片神奇的土地,才塑造如此的美景。而我想讚美的,是生活在這片美麗土地上的人們,以及他們組成的延續千年的民族。

這片土地,見證了幾千年來的歷史變遷,朝代更替。她見證了秦的大一統,目睹了五代十國的分裂混戰,經歷了唐宋的盛世,當然,當侵略者蹂躪踐踏這她的身體時,她在默默綴泣。這片土地,經歷了太多風雨,然而始終不變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華夏民族。

這是一個締造奇蹟的民族。數千年來,我們在深邃的夜空中綻放了絢麗的焰火,用印刷術和紙傳播文明,在蒼茫的大海中,我們有羅盤指路。或許你會笑話,因爲中國人老是拿四大發明說事,其實,這僅僅是這個民族締造奇蹟的開始。有人還會說,中國發明瞭火藥、指南針,卻被海外殖民者用火炮轟開了國門。但是擺在眼前就有個例子——核能的利用。有的國家積極用核能爲人民帶來廉價的電能,而有的國家一再冒險不顧指責製造武器。中華民族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以後更不會有。可是,如果說不征服別人就要被他人主宰,那麼,你又錯了。

這是一個不屈服的民族。再次回顧歷史。一時間,戰火紛飛,隨之是殖民掠奪,資本輸入,中國成了列強瓜分的對象。然而歷史又用堅實的話語告訴我們,我們終究是挺過來了,這片土地仍舊生活着黃種人,我們仍舊寫着漢字······如果說那段歷史是沉重的,是沾滿獻血的,可歷史總會給我們揚眉吐氣的機會。八年抗戰,我們將日本驅逐出華夏的領土,抗美援朝,我們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我們不會被征服,以前不會,現在也不會,以後更不會。我們驅逐了侵略者,可這仍舊留下了難以消除的創傷,可是我們不再閉門造車。

這是一個敢於創新的民族。在上個世紀,蘇聯解體了,社會主義陣營涌起了危機的浪潮,可是中國人,從困境中走了出來,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資本主義潮流中,跑出了一個社會主義新秀。中國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善於創造的中國人,在世界屋脊的冰凍高原上鋪設了鐵路,在蔚藍的海洋上建起了橋樑······我們中國人用一個又一個奇蹟向世界展示,我們在成長。即使在前進的途中充滿艱險,我們絕不會停下步伐。

這是一個團結的民族。我們總是被西方人批判懶散而缺乏集體意識,然而就在過去的一年,用行動否定了他們。當冰雪考驗着華夏大地,當藏獨猖獗地擾亂國家安定,當聖火傳遞受阻,當地震來臨······一幅又一幅的畫面在眼前閃現,這些畫面,記錄着傷痛,可是在它們的背面,跳動着是十三億中國人赤誠的心。

我們中國人有很多優點,可是並不代表我們已經做到完美,我們仍舊有不足,很多的不足,我們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祖先給世界留下五千年的遐想,我們的前輩,爲新中國創造了六十年的輝煌,現在是我們了,新一代的青年們。可是現實中的我們似乎並未準備好迎接這一挑戰,我們的國家仍舊年輕,但借用聖經中的一句話“是該拋棄孩子氣的時候了”。現在,我們需要拿出我們堅韌的精神,繼承我們歷史中美好的部分,決不辜負中華兒女這一神聖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