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孝在我心中作文8篇

孝在我心中作文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佳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孝在我心中作文8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孝在我心中作文8篇

  篇一:孝在我心中

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它如同春風,讓處處溫暖。我們是龍的傳人,是孝的傳人。孝是我們小學生必須具有的素質,是我們做個有道德的人的必由之路。

孝在家中,家有春風。我在家裏會孝敬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放學回家,我會主動掃地、洗菜、倒垃圾;吃飯時,我會幫奶奶盛飯、洗碗。我知道,我的做的事情儘管只是一點點,這也是孝。我的努力,讓爸爸媽媽心情舒暢,讓奶奶十分開心,讓家庭生活變得暖暖的,彷彿有春風在盪漾。啊!把心中的孝,化爲行動,家中就有春風。

孝在車中,車有春風。記得有一次去阿婆家,我們坐上中巴車,售票員阿姨說小孩也要買一張票。於是,媽媽就叫我坐一個座位。車子開到半路時,有一個老奶奶上車,但是這時已經沒有座位了。我想:如果我讓奶奶座,我就會沒座位坐,就得挨站;但如果我不讓座,看奶奶站,我就是個沒有孝心的孩子,老師可不是這麼教育我們的!這麼一想,我馬上站起來,請奶奶坐到我的座位上。老奶奶坐下時,一個勁地感謝我,誇我;我還看見媽媽偷偷地對我笑了,並舉起了大拇指;旁邊的伯伯阿姨也對我笑盈盈的,彷彿都在讚揚我的孝心。頓時,我覺得心裏暖暖的。啊!把心中的孝,化爲關愛,車子裏就漾起了春風。

孝是什麼?是掃地、洗菜,是盛飯、洗碗,是關愛、讓座,是所有讓春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吹起的行動。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盡孝心,做個有道德的人吧!

  篇二:孝在我心中

一個暑假的早晨,我和媽媽提着籃子,踏着輕快的步伐來到農貿市場。

在市場的一個角落裏,圍了一羣人,他們好像在談論着什麼,好奇心使我想弄清事情的原委。我個兒小,一閃身子便鑽了進去。嗬!我還以爲是什麼古怪的事呢?原來是一位老爺爺。

只見老爺爺白髮蒼蒼,穿着一件破爛的布衫,鞋子連腳趾頭都露出來了,額頭上的皺紋像一條條蚯蚓在爬似的,身旁還有一個包袱。老人滿臉愁容,眼裏含滿淚花。老爺爺這是怎麼回事呢?被車撞了還是迷路了?一團疑雲掠過我的腦海。我一打聽,原來這位老人的的兒女不孝順,見老人老了,沒有勞動能力,嫌棄老人吃閒飯,身體有不好治病還需花錢,所以乾脆把老人從家裏趕出來。老人無家可歸,想着自己辛苦把兒女撫養成人竟落得如此下場,不禁老淚縱橫。啊!太讓人覺得氣憤了。

這時,我內心不由得同情起老人。我心想:如果老人是我的親爺爺,我怎麼忍心看他這樣呢?於是,我走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媽媽,讓老爺爺到我們家住幾天吧?周圍的人一聽,都說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應該向這個孩子學習。我的臉頓時紅的像一隻煮熟的蝦子,但心裏美滋滋的。因爲老師經常對我們說:“孝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可是,我心裏想老人的兒子怎麼不懂這個道理呢?

這時,人羣中走出一位精瘦的阿姨對大家說:“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不如把老人送回家去,我在民政部門工作,我給他兒女做做思想工作,在不行我給領導彙報這件事。”

周圍的羣衆拍手叫好。

至今,我每每想起老淚縱橫的老爺爺,我就想起“百善孝爲先”這句話。

  篇三:孝在我心中

什麼是孝,不就是單單的一個字嗎?又能有什麼意義呢?

不,它有極大的意義,可不光只是一個單單的字,而且是弘揚中華民族孝敬長輩的優良傳統呢!從我們牙牙學語開始,念着三字經,讀着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慢慢地體會這個“孝”,並依偎在父母懷抱中說長大買大房子給父母。長大了,漸漸地明白了“孝”的含義,“孝”就是恭敬父母,不讓父母操心。而且孝是我們的義務。

在我的腦海中,清晰地記得這樣一幅畫面。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我突然發高燒,媽媽連忙陪我去醫院。雨珠打在媽媽背上已經溼透了。那時我還小,打針時我“哇哇’大哭,媽媽看着心疼地說:”好孩子,不哭媽媽在這。“那時天氣比較冷,針瓶裏的藥水進入我身體裏涼涼的,媽媽就把她那溫暖的大手放在我這被藥水涼着的小手上,頓時我就感覺到了溫暖。每當我生病時,母親都會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小時候,都覺得,這是全天下母親都應該做的。先在漸漸地長大了,已經懂得孝是什麼了。父母做每一件事都是爲了我們,難道我們不應該孝順父母嗎?

說起孝順父母,這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嘮叨,然後還要多和父母交流。這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現在我已經可以孝順父母了。我會輕輕地捧上一盆溫溫的水,帶走父母腿腳的痠痛,使父母沒有那麼辛苦:我會緩緩地遞上暖暖的手,抹平母親眼角的皺紋,使母親永遠美麗。現在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的一片苦心。

“百善孝爲先”,我們大家要記住“孝”在我心。因爲這是我們的義務。

  篇四:孝在我心中

常言道:“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是啊!小烏鴉還懂得吧食物吐出來給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時候還知道跪着想母親表示感謝;人要是不孝敬他的雙親,就連禽獸也不如啊!

是誰給予我們的生命?是誰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又是誰把我們撫養成人,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美麗、可愛的世界上。特別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的。自從我們來到這人世間,父母又要給我們換尿布,餵我們吃飯,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如果有人問我的啓蒙老師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父母!”等到大一點,父母就教給我們一些道理,送我們上學,讓我們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還要給我們零花錢。可我們卻不知好歹,亂用零花錢,一點都不瞭解父母的心思。當我們做錯事惹父母生氣時,父母就會教育我們;當考試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就會獎勵我們;當衣服弄髒時,是父母用雙手把它洗得乾乾淨淨;當我們考試考砸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下次再努力;當我們……

父母給我們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他們在我們身上下的功夫也太多太多了。父母對我們的愛凝聚了他們多少血汗!他們也不希望得到什麼,只希望自己的'兒女好好做人,父母也就心滿意足了!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爲我們操勞。如果你很細心,就會發現父母的臉上多了一絲皺紋,父母的頭上多了一絲銀髮。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幫媽媽做做家務,給他們沏杯熱茶,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等等。而且現在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後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每個少先隊員所要做到的,都應該做到,就像晉朝文學家李密那樣,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篇五:孝在我心中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一直以來,我對這句話的含義總是一知半解。今天,我讀了《孝在我心中》這本書以後,我才真正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極其重要的一種。在這本書中,記錄着許許多多個關於孝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長跪父親病榻懇求接受捐腎的孝女;有小小年紀就挑起家庭重擔的孝順女孩;有雖然家境困難,但卻常年收養孤寡老人的普通農村婦女……一篇篇,一行行,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大字:“孝”!

說到孝敬長輩這一方面,以他們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因爲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他們中的有一個年僅九歲的女孩,當得到好心人贈與它的一個紅彤彤的蘋果時,雖然她也很喜歡吃蘋果,但是她並沒有吃掉,而是拿在手中想等回家以後留給媽媽吃!而我呢?哪怕是媽媽剛洗好的兩個蘋果、剛煮好的兩碗餃子,我也要和媽媽搶着吃!比起聽話又孝順的她來,我真是問心有愧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是啊,有些人,當父母在世時不好好孝順他們,當父母走了以後,才追悔莫及,後悔沒有盡到作爲兒女的責任!以後,我要向這些孝敬長輩的人學習,以他們爲榜樣,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同時我也希望會有更多的人看完這本書以後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孝順兒女,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篇六:孝在我心中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爲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爲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爲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繮繩,將繮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爲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爲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篇七:孝在我心中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着每一位炎黃子孫。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裏有一句“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小黃香。他九歲喪母,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長輩。

夏季,他幫父親把牀蓆扇涼,趕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牀蓆睡暖,再讓父親睡到牀上。小黃香學習刻苦勤奮,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讚譽。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裏有一個九旬的母親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家庭貧困,他只能選擇贍養母親或孩子。爲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連夜將孩子抱到山裏,埋于山中。

百善孝爲先,歷朝歷代像小黃香和郭巨這樣的孝子不計其數。我們對“孝”並不陌生,似乎從懂事起,我們就常聽長輩們教育道:“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可事實並非如此。

上小學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幫父母洗腳。可現在的孩子多爲家中的“小皇帝”,家長也不願讓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籤個字應付作業罷了。

不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體現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特點。不停的找個種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老人們不圖兒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兒女們回家看看。

前段時間電視上常播放這樣一個廣告:一位老母親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喜地等兒女回家吃飯。可她卻陸續接到家兒女的電話,都說有事,不能回家吃飯。老人放下電話,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直到深夜。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我不由得問:“這是怎麼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香一樣爲父母溫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樣爲母埋兒。那是不是說,我們可以把“孝”拋棄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現在這兩處。孩子聽從父母,少讓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現。

爲人父母更應該孝順於自己的父母,不能總爲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贍養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僅僅只是盡孝,更是給孩子做出榜樣。

若連大人都不盡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齡,能溫席”也是無用的。因爲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做纔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華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們都應該發揚和傳承下去,不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

  篇八:孝在我心中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佳話。這段時間,我看了一篇關於“孝”的文章——《我就是奶奶的眼睛》,令我感慨萬分,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竟然如此悉心照料雙目失明且多痛的奶奶,多麼令我們敬佩,令某些人自卑啊!

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馬鵬飛的男孩子,他的生活是不幸的,幾個月大時,父母便先後棄他而去,於是奶奶就成了他身邊唯一的親人。更不幸的是,奶奶患上了糖尿病,因爲種種原因,沒能好好地治療,爲了孫子,她一直堅持勞動。直到糖尿病嚴重引起併發症,視力變得模糊,而她爲了小鵬飛的學習和生活,並沒捨得花錢去治療,後來又患上了其它各種病症,直至眼睛完全看不到。看到這裏,我不禁流下淚來,怎麼所有的不幸好像都降臨在這個小男孩身上呢?

但小鵬飛卻沒有放棄生活,沒有放棄奶奶,從此負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小小年紀就成了家中頂樑柱,他獨自照顧重病的奶奶整整8年,儘管日子很艱難,但這個孩子從沒叫過苦。讀到這,我在想我們身邊的人,作爲幸福的我們每天都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細心照料下過着快樂的日子,怎麼都沒想過如何孝順他們。有些人甚至認爲父母長輩天經地義要養他們,爲他們做牛做馬,只要自己開心逍遙就夠了。想到這些我都覺得我們在小鵬飛面前丟臉了。

通過這次讀書活動讓我真正認識到“孝”對於我們中國人是多麼的重要,我暗暗地發誓自己也要做一個有道德、有孝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