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關於我心中的端午節優秀作文

關於我心中的端午節優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導語:下面是我心中的端午節優秀作文,歡迎大家的閱讀和借鑑,大家也可以把心中對端午節的想法分享出來。

關於我心中的端午節優秀作文

  【作文1:我心中的端午節700字】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 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 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 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 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 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 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 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 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 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作文2:我心中的端午節700字】

說實話,我過去對端午節沒有什麼印象。

我們家鄉這個地方也只有個別傳說中的“五月擔五”這個日子,至於說裏邊有什麼含義,知道的少之甚少。所以從來還沒有過這個節日的。

至於說吃糉子、包糉子,只是個別人當做傳說,說說而已。

從今年,國家規定假日中有了“端午節”這個節日,到了這個時間,我們上班族也只好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假日休班,可這三天裏去做什麼,心裏一片茫然。

偶爾,我讀到韓浩月的一篇文章,對端午節產生了新的興趣。

從他的文章中知道,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成功,引發了一場“端午節保衛戰”,但“風波”過後,通過節日復興傳統文化的想法,仍然是一相情願。

他說到,我們爲什麼遺忘了端午節?這和中國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有關係。作爲農業社會的產物,它最初的形式和內容,和農事活動密不可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節日的娛樂化程度不夠。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有過它狂歡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於在這一天要給孩子身上掛荷包,以雄黃在小兒額頭畫“王”驅毒鎮邪,帶孩子製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爲“孩子節”、“娃娃節”。讓孩子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惜大人們對待傳統,往往採取快速消費的敷衍態度,沒有上一輩的言傳身教,“水”未到,渠自然便成不了。

端午節被列爲法定節日後,時間上的充足,象徵意義上的提醒,會喚醒更多人的文化記憶。不妨讓我們重新記憶端午節,讓它成爲一個別人“搶不走、奪不去”的民族節日。

好在現在商品流通非常流暢,在各地的大型超市裏各種各樣的糉子隨便挑,做糉子的原料和材料可以隨便買,端午節肯定會成爲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要“過”的節日。

  【作文3:我心中的端午節800字】

在我的童年的記憶裏沒有“兒童節”的概念,但“端午節”是我兒時最難忘、最幸福的兒童的節日, “端午節”,對我來說,是那麼的充滿着期待。

在節日即將到來的前幾天裏,大人們開始忙綠起來,泡雄黃酒,包糉子,煮茶雞蛋,縫香包,記憶最深的是看大人縫香包。

我們老家院子裏有兩棵大棗樹,姥姥和鄰居的大媽,大姨們會不約而同端着裝滿不同顏色的花錢,花布的針線簸籮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拈七彩的花線,縫各式各樣的香包(老人叫香布袋),姥姥在村裏是有名的巧手,小小的剪刀在他手裏飛舞,一會就能剪出多種小動物的樣品,供大家縫製出活靈活現的香包,縫製動物香包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首先選出合適顏色的布料,上漿曬乾後剪出圖案後製作,通常有小老虎,小貓,蝴蝶等圖案。

看大人縫製香包過程,是我童年最美好最難忘的記憶,一個個洋溢香氣的香包給我以享受美好生命的憧憬。

端午節的早晨,姥姥會很早起來,到地裏割艾葉,掛在大門兩旁,說是驅除邪氣和蚊蠅。我們還沒起牀,姥姥就會給我們鼻孔,耳朵抹上提前泡好的雄黃酒,說是預防蟲子進去,最豐盛的早餐莫過於端午節的早餐,姥姥自己炸的香噴噴的油條,菜角,滿滿一盆茶雞蛋,還有煮的大蒜,這天吃大蒜一年的毒氣會驅散,這一天的雞蛋是可以隨便吃的,(這都是自己的雞下的蛋積攢下的平時只有生病才能吃上一個雞蛋的麪條)。我記憶中我和舅舅,小姨每個人至少吃五個雞蛋,姥姥,姥爺會笑着說慢慢吃別噎着,多着呢。

吃完飯,打着飽嗝在棗樹下玩耍,小夥伴都聚集在我們家院子裏互相比着手腕上的七彩線,互相聞着掛在腰間的香包,女孩帶的紅紅的小辣椒,綠綠的小黃瓜,更風趣有意思的男孩帶的畫上鼻子眼睛光頭搬腳娃娃,娃娃一隻腿搬起來,腿的下面還用蒜杆節做得晃動的墜子,活靈活想,很動感的又淘氣小男孩形象。我們帶着一身的香氣互相嬉鬧着,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感覺生活真的很美好 。

無數個端午節伴着我長大,漂亮的小辮已經變成灰白的頭髮,歲月的滄桑寫在我的臉上,我也到了姥姥給我縫香包的年齡,身在大都市的我和我的小姨常常懷念兒時的端午節,懷念姥姥,姥爺,懷念我們老家那兩顆給我們許多歡樂,結滿果實的大棗樹。

剛過完“六一”,再有幾天就是端午節,晚上,走在大都市的街上,擡眼望去燈火通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走進超市看到擺滿各種糉子,我沒有購買的慾望,站在琳琅滿目的糉子前,童年的畫面在我腦海裏出現……

沒有了姥姥,姥爺,沒有了舅舅,沒有了童年的夥伴,沒有了那兩顆大棗樹,沒有了七彩絲線,沒有了小辣椒,小黃瓜,搬腳娃娃香包,聽不到“包香,包雄黃”的叫賣聲,曾經的無邪、童真、童趣,樸實,端午的香氣都淹沒在都市的喧鬧裏,眼淚不自覺的灑落在臉頰。

永遠懷念我心中的端午節,是在有姥爺,和姥姥的日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