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有關端午節的500字優秀作文

有關端午節的500字優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端午節的500字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前來閱讀和借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閱讀愉快!

有關端午節的500字優秀作文

 【篇一:端午節的來歷】

今天就是六月十六號——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到端午節這天,必不可少的活動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但是,你知道端午節是怎樣由來的麼?人們爲什麼會吃糉子?下面,就讓我們好好地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據說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齊國張儀重全收買了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惑楚懷王,齊國和楚國就這樣斷交了。當楚懷王知道自己受了騙,他惱羞成怒,兩次向秦國出兵,但是,秦國太強大了,這兩次都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楚懷王之命出使齊國,想重修齊楚的友誼。就在這時,張儀又一次從秦國趕來,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在楚懷王二十四年時,秦楚國的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結果,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這下可好了,秦國大將白起攻破郢都,看着自己的國家淪陷,百姓民不聊生,屈原悲憤難捱,十分絕望,跳進了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都很傷心,爲了不讓蛟龍啃咬屈原的屍體,又聽說蛟龍怕楝葉、綠絲,百姓們就用楝葉裏面包上米,投入江中,讓蛟龍吃。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就成了我們現在的糉子。

“路漫漫其修遠兮,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就是一代愛國詩人屈原寫下的著名詩句——《離騷》,讓我們一起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吧!

在今天的節日裏,讓我們一起好好祭奠屈原,祭奠我們的祖先吧!讓我們都來做一個有愛國心的中國人吧!

  【篇二:端午節的來由】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篇三: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糉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爲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糉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裏,慢火煮一下午。糉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糉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爲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篇四:端午節包糉子】

端午節來了!我們全家都是躍躍欲試的,爲什麼呢?當然是因爲每到端午節,我們就都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啊!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的習俗也可多了,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還有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糉子了,不只是吃糉子,我還特別喜歡包糉子,這樣體會到自己辛勤的勞動成果後,那種自豪與喜悅是滿滿的,什麼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跑到奶奶那裏去幫忙包糉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門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進來,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糉子!包糉子也是技術活,首先要選擇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細選一番,最終滿意地點點頭!接下來就是用把糉子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填進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說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可以使糉子裏的餡料充滿整個糉子。然後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糉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捲起來。,捲到最後的樣子,要留一點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捲起來,用大拇指把它壓住,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摺過來,最後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讓它散開就可以了!我們把二十個糉子全部包好之後,糉子們就該下鍋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噴噴的糉子出爐!“好了!”當我聽到奶奶的話時,天知道我有多高興!我急忙把腦袋湊過去,去看看我的勞動成果!耶!大功告成!我屁顛屁顛地請媽媽爸爸他們過來吃糉子,他們都說好吃,我的心裏也樂開了花!

每次端午節都給我帶了很大的喜悅!

  【篇五:濃情端午節】

每當五月端陽來臨時,陣陣糉香總讓我想起那一幕感動的情景……

兩年前的端午節那天,夕陽已經完全下山了,我和媽媽還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大街兩旁飄來一陣陣糉子的香氣,我的肚子早已經餓得咕咕叫了,我是多麼想吃到噴香的糉子啊!我甚至幻想此時天上能突然下起糉子雨,那樣我就可以飽餐一頓了。於是我向媽媽央求:“媽媽,我要吃糉子!我要吃糉子!”聽到我的央求,媽媽立刻說:“好的,可是現在我身上並沒有錢。這樣吧,我們先把書包放到家裏,拿了錢再去買糉子吧。”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吭聲了。儘管嘴裏不叫喊了,但是想吃糉子的心情依然十分強烈,有增無減。可是,身邊沒有帶錢,又能怎樣呢?我只能等着……

一到家門口,我們居然發現門外多放了一雙鞋子,瞧那鞋子沾滿了泥巴,會是誰的呢?媽媽掏出鑰匙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奶奶來到我家裏了!最讓我喜出望外的是我的鼻子聞到一股清新濃郁的糉香,還沒來得及和奶奶打招呼,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從一大堆散發着熱氣的糉子中拿起一個,解開箬葉,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好像一個乾渴的人突然發現一大眼清泉一般…….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奶奶笑呵呵地說:“吃慢點!小心噎着!我就知道你們工作忙,來不及包糉子,所以一大早就起來包好糉子,燒熟了給你們送過來。”

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不住地點頭稱讚:“好吃!真好吃!真香!”

我一口氣連吃了三個糉子,還覺得意猶未盡。吃着這及時而來的糉子,在看看奶奶那滿頭的白髮,佈滿皺紋的臉,我突然覺得自己很感動。奶奶已經年過古稀,不僅爲我們包好糉子,還專程送過來,真不容易啊!吃着糉子,我彷彿看見奶奶一手拿着箬葉,一手捏着糉子正小心地包着……

端午節的糉子真香!我永遠忘不了那天的糉子,因爲它不僅味美,還包含着濃濃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