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另外的名字呢!如端陽節、詩人節、女兒節等。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着名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祭奠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的好吃的投到江裏,目的是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那天,我問媽媽糉子是怎麼做的,媽媽說: 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蜜棗包的,如果沒有蜜棗的話,可以用豆子等代替。熟它,需要煮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可以看見潔白的糯米和棗團在裏面,既好吃又甜,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我又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過早飯就要出去玩。我拿出羽毛球和球拍,準備和爸爸去打一場羽毛球。我們來到了大院的健身場上,一場羽毛球賽就開始了。

先是由爸爸發球,爸爸發的球特別高,這不是有意的在刁難我嗎?我一蹦便把球回了過去,而爸爸出乎意料,所以他沒能把球接着。本想打我弱點的爸爸反讓我領先了一分,接着我發球,我就發到爸爸的反手位,結果爸爸又輸給了我。這樣你來我往的,比分緊緊咬着,我和爸爸不分勝負。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中午的時間,我們只好鳴鑼收兵。

我們剛一到家,飯桌上已經擺上了一盤糉子。我剝開竹葉,輕輕的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呀!”我讚歎道。裏面白色的糯米特別誘人,再加上裏面的豆沙真是好吃極了!我聽爸爸說,端午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都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媽媽對我說:“屈原真是太偉大了!他的愛國精神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人們,吃糉子、划龍舟的習俗也延續到了今天。”我點了點頭。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啊!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所以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汨羅江邊。這裏的人真多呀!人民吃着糉子,喝着飲料,一個年長的老人給孩子們講屈原的故事。

就在這時,一個身穿工作服的哥哥喊道:“包糉子比賽!免費參加!第一有獎!”人們蜂擁而至,但只挑選10名選手比賽。

“預備——開始!”一聲令下,選手們開始“瘋狂”地包起糉子,主持人說“1號包了11個了!4號緊隨其後!3號在4號的後面!3號超過1號了!4號穩穩當當地排在第二。時間到!4號在最後一刻超過3號!我宣佈,4號第一!4號將獲得美的電飯煲一臺……”

接着就是賽龍舟,剛剛包的糉子全被平均分到四艘龍舟上,一會兒龍舟上的人要把糉子平均地扔到江裏去。

龍舟比賽開始了。船上的一邊划船,一年擂鼓,一邊扔糉子。人們都開心極了,手舞足蹈。我在旁邊大聲喊着:“加油!加油!加油!”

這是我過得最快樂的一個端午節。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4

又是一年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個美麗的中國傳統節日。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姓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爲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爲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還有好吃的糉子。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5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糉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有趣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

“喂,寶貝起牀了!”隨着爸爸的呼喊我下了樓。下來一看,餐桌上有兩個糉子。記得小時候媽媽告訴我,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屈原投江身亡,當時人們非常傷心,所以把糉子扔下江去,以免魚蝦傷害了屈原的屍體。想到這裏,我感到有點兒驚訝,原來糉子還有這樣重大的意義呢!人們是怎樣包糉子的呢?我打開了電腦,上網蒐集了資料。人們是把竹葉切成兩半,把糯米、紅棗或豆沙包在竹葉裏,然後用綵帶纏上,放入鍋裏蒸。一個個糉子就是這樣誕生的。

我想做一個實驗,於是拿來了糯米、紅棗、竹葉、五彩線,按照網上的要求把所有的材料準備齊全。我把竹葉圍成了圓錐的形狀,把糉子餡兒填到了裏面,然後摺疊竹葉,真的包成了三角形的糉子,我拿五彩線把糉子捆結實。大功告成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包完後,我把糉子拿到鍋上蒸了20分鐘。打開鍋一看,糉子懶洋洋的躺在鍋中呢!我把竹葉剝開黃燦燦的糯米閃閃發光哩!一個大紅棗在中央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姑娘似的。我用舌頭舔了舔,甜中帶着香味,真讓我垂涎三次啊!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無窮啊!剛纔只顧着包糉子了,把餐桌上的兩個糉子忘記了,瞧!它們還等着我品嚐呢!我張大口,塞進了嘴裏,香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裏盪漾。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的糉子,還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我盼望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