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1

最近幾天,我讀了高爾基先生的《童年》,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寫了高爾基先生悲慘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五歲時,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家裏的生活更加艱難了。他和媽媽就搬到外祖父家住,但總遭到外人的排擠和白眼。他每天都去撿破爛換錢。撿破爛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是裏學校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爲,反而嘲笑他。但是他將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長大後還成了著名的大作家。

與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相比,活在當下的我們真的太幸福了。我們這些所謂的“零零後、九零後”基本上都是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除了山區和窮人家的孩子)我們根本就不懂得節約用錢,掙錢就更不用說了。現在的孩子哪個不是穿“阿迪達斯、耐克、李寧……”以前的孩子一年內有一兩件新衣裳穿就不錯了,哪來那麼多要求。現在的大學生哪個不是出動全家總動員,提一下這個袋,拖一下那個箱,自己就悠哉悠哉的在旁邊玩什麼“Iphone、ipad、ipod……”。其實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生活,我們更應該自主、獨立,大人也不要像掌上明珠一樣捧着自己的孩子,那樣遲早會慣壞的,長大後什麼也不會,那樣要怎樣在社會上立足呢,難道要等到大人們老了我們就去當“啃老族”嗎?除了學習我們還應當學會做家務或擰螺絲之類的活兒,這樣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就可以自理啦!

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創造美好未來。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2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值得回憶的,現在的我步入少年火熱的生活,對於我來說童年會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我按照了語文老師的要求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這讓我瞭解到高爾基所寫的悲慘的原因了。他是19世紀俄國作家中他是真正來自於社會底層的作家,他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就是對自己最苦難的下層生活的藝術記錄。

我生活在一個狹窄幽暗的房間裏,父親的去世讓我這個家庭陷入裏黑暗。母親的眼哭的浮腫,因爲有了外祖母才讓我在這段日子有歡樂,那是年幼的我爲祖母應和着我的幼稚,讓我那幼小的心靈不要變的憂傷。幾天後我們搭上了一艘船,我的弟弟馬克西姆也走了,我的母親爲此整天緘默不語。我也隨着外祖母在船的甲板上,她的聲音特別悅耳,以至它們在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天天爲我講故事,實際上向我心裏注入一種是我奮起的力量。讓我快樂。

在尼日尼我看到了那些古怪的親人,我感覺自己在他們裏那麼陌生。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爲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爲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我在小時候被磚頭砸傷了頭,流了許多的鮮血,但我受到了我所有家人的關懷和愛,促使我堅強;我真是比高爾基幸福多了。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啓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3

無一例外,每個人都有童年。是在父母懷中幸福安然地歡笑,是在綠葉叢中無拘無束地奔跑,是在現代科技前新奇美妙地享受,卻沒有一人像阿廖沙那樣擁有如此悲慘的童年。

三歲喪父的他,隨母親和外祖母投奔到外祖父開的小染坊,一段抹不去的黑暗日子隨之開啓。這裏沒有幸福和陽光,快樂和親情,有的只是打罵和憎恨。

外祖父的兇暴,舅舅們的殘忍,深深的傷害了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然而就在這種痛苦的壓迫下,外祖母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苦澀的心靈,給予他奮鬥的希望,讓他在黑白世界中最終成長爲一名受人敬仰的作家。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4

《童年》這本著作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的著作,我們都曾經讀過高爾基的其他作品,象《海燕》、《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文章。

我們知道《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在寫《童年》時,高爾基已經成爲一位冷峻的現實主義者。作者筆法質樸,揭示出前蘇聯當時社會血淋淋的畫面,作者充滿着深切的憂患意識,但作者並未停留在對落後、野蠻、醜惡的批判揭示上,他爲讀者塑造出一個在艱難困苦中仍然堅持理想、不同流合污的形象——阿廖沙。爲當時冷峻的現實生活抹上了一抹光亮,一抹樂觀主義的精神色彩。難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代表”。

《童年》描寫的是阿廖沙在外租母家的生活,作品生動描述出十九世紀70年代俄羅斯人的生活畫面。揭示了剝削階級的殘暴、小市民的惡劣習氣,描述了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刻畫了阿廖沙不屈從黑暗、努力追求光明、刻苦自學、探索革命真理的真實形象。《童年》中的阿廖沙自小孤苦,寄人籬下,只有外祖母是他童年時代的唯一保護人,心靈的保護神。在外租母講述的優美童話故事裏、在朗朗上口的民間歌謠裏,使的孤苦的阿廖沙在惡劣的環境中,不僅沒有自怨自艾、隨波逐流,反而培養出阿廖沙對民間文學的熱愛,使他產生了對正義事業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到所謂的“苦難”就是一面雙刃劍,一方面它能將軟弱的人擊倒,另一方面它卻又能激勵不屈的人向上。昂頭向上,迎着狂風搏擊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人,不要輕易被苦難所擊倒!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5

讀完《童年》,我思考了一下我們的童年,從頭到尾都是五彩繽紛。而阿廖沙的卻是被灰色渲染,而正是這樣的童年,讓我又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童年。我在這個童年裏接受了不一樣的洗禮,獲得了人生寶貴的經歷。

在那裏我結識了一個承受着無情的現實,殘酷的世態,蒼白的人情的孩子,他目睹生死分離,目睹了自家的明爭暗鬥,他只不過想要幸福而已!而我們,天天在蜜罐裏,幸福已是常事。

我們的彩色世界裏無一絲灰暗,阿廖沙的童年裏無一絲彩色,但他的童年裏有一顆無比閃亮的星星,那就是他的人生經歷。

我敬佩他的堅強,在那灰暗的世界裏努力着,奮鬥着,雖然苦,但這苦的後面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甜。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6

一陣滄桑,一陣悲涼。那就是讀完《童年》我的感受。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書講述了阿廖沙(即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極端貧苦,生活艱難……

這本書字裏行間涌動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讓我迫切地想讀下去。

讓我記憶尤爲深刻的是兩個人物:“好事情”和外婆。

“好事情”是一個人的綽號,他是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時招的兩個房客之一,他是一個科學家。通過他的語言我能想象出他是一個隨和而具有智慧的人。他親切地稱呼阿廖沙爲“小弟弟”,並且在生活上關心阿廖沙,教會他許多生活的道理。而阿廖沙是唯一一個和他好的人。其他的諸如外公等人都看他不順眼,認爲他是巫師、藥劑師,逼迫他早早離開。

“好事情”搬走時,阿廖沙應該是傷心而又無可奈何的。看到這裏,我的心裏抹上了一層悲涼。純真的友誼被拆散,無疑是可憐而悲哀的,而“好事情”恰恰是阿廖沙爲數不多的關心他的知心朋友之一。從字裏行間,我讀得出每次阿廖沙遇見“好事情”的時候都是快樂的。

外婆是阿廖沙最親近的人。她慈祥、處處護着阿廖沙。外婆看着阿廖沙長大,處處給予阿廖沙愛的滋潤。阿廖沙在外婆身上看到了可貴的品格:善待別人、幫助有需要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見證了人間的艱辛:父親逝去、犯了小錯被外公無情鞭打、失去好朋友,然後又失去母親。這便是俄羅斯下層人民的艱苦生活。想想他們,再想想我們。不禁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優越的環境裏!我的童年,是陽光快樂的童年。

放下書,我沉浸在阿廖沙自強不息的精神中。一個同齡人,在經歷瞭如此苦難之後仍然沒有被困難打到,何況我們呢?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7

看完阿廖沙的灰色童年後,我心中感慨頗多。我們的童年無一不是幸福的、歡樂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在地獄邊緣苦苦掙扎的,在困難地抉擇過後,也只能堅強地忍受,痛苦地掙扎,隱忍地蓄力,爲的只是長大後化繭成蝶的那一瞬間。

對比之下,在舒適環境中安逸學習的我們,有什麼資格抱怨命運的不公?如果阿廖沙在這種痛苦壓迫之下還能成爲一名偉大的作者,那麼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像他學習呢?

阿廖沙三歲那年,一場災難降臨在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喪夫喪子之痛使堅強的阿廖沙母親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在外祖父家住下後,阿廖沙幸福的生活被暴虐的外祖父狠狠打下句號。然而就在這種生活之下,阿廖沙堅持着自己的信念——仁愛,在黑暗中走向了光明的成功之路。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8

讀了《童年》這本書後,我感觸很深,與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是那樣的幸福。

《童年》講了阿廖沙三歲喪父,他的弟弟剛生下來就死了,阿廖沙和他的媽媽來到外公家生活,外公經常打罵阿廖沙,阿廖沙的媽媽由於受不了這種生活,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離家出走了。阿廖沙只好由外公外婆來撫養。外婆對他非常的慈愛,兇狠的外公在有一次把阿廖沙打昏之後,慢慢地也改變了對他的態度,但因爲外公的貪婪最後淪爲了乞丐。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非常黑暗,但是因爲外婆的關心和慈愛讓他看到了陽光,我們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如果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還不好好學習的話,那就是浪費了我們身邊的資源,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9

這是偉大的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自傳體小說之一,他寫出了他的童年;寫出了人間的艱辛,苦難,醜惡;寫出了最美好的親情,最幸福的歡悅,最難堪的屈辱,最切髓的仇恨……

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高爾基的外祖母。她用她自己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着周圍的人,她用愛包裹着高爾基,使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光輝,讓人產生一種溫暖的衝動。外祖母還非常信仰上帝,是忠誠的徒,從不殺生。

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接受生活的困境,即使要面對黑暗的社會。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兒對父親訴說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問題永遠也解不完。她的父親是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隻鍋裏倒入水,然後把他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往三個鍋裏分別放入胡蘿蔔,雞蛋和咖啡粉。大約二十分鐘後,把胡蘿蔔放入第一個碗,雞蛋放入第二個碗,咖啡倒入杯子裏。他讓她靠近些並用手拿胡蘿蔔,她說胡蘿蔔軟了;他又讓她把雞蛋打開,她看到的是熟的的雞蛋。最後,他讓她啜飲咖啡,品嚐到咖啡的香濃,女兒笑了,她知道,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蔔入鍋之前是強壯的,但進了開水後,它軟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但經開水一煮,雖然外殼看似從前,內心卻早已經變的堅強。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後,它與水融爲一體,並改變了水,在它達到華氏212度的高溫時讓它散發出最佳香味,水最燙時,它的味道最好,在情況最糟糕時會變的堅強並使周圍的情況變好。

“生活的逆境,使庸者變得卑瑣,使強者變得堅韌聰慧”。這句話來概括《童年》再好不過了。

它們,《童年·在人間·我得大學》是世界文學中最傑出的自傳體小說之一。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10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在童年中有許多的幸福圍繞着我們。但阿廖沙童年時的命運卻很悲慘。

《童年》這本書通過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一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真實地反映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初俄國民衆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我覺得阿廖沙很可憐,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之後外婆把阿廖沙帶到了外祖父的家裏,外祖父有個染坊,已經瀕臨破產。他的性情暴躁、貪婪、自私。他經常毆打阿廖沙和外祖母。使阿廖沙在心中留下了陰影。他還有一個總是給他無微不至關懷的外祖母,外祖母是一個善良、樂觀,心裏充滿了無私的愛的人。她熱愛生活,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幼小的阿廖沙雖然經歷了許多的生活磨難,但是他的性格倔強,懂事能幹,吃苦耐勞。他在外祖母及其他好心人的幫助下,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跟阿廖沙相比,我有一個比他好100倍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學習他獨立、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要用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早日爲祖國做出一份貢獻。

童年高爾基讀後感四年級11

讀了《童年》,我知道了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快樂。

在高爾基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外婆把接到了外公家,外公經常打高爾基,母親又離家出走。之後,高爾基新認識了好朋友茨岡,外公的染坊失火了,高爾基的好朋友茨岡被兩個貪婪的舅舅害死了,高爾基很恨外公和兩個舅舅,也爲茨岡感到傷心。

高爾基的童年很不快樂,而我們現在的童年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去哪兒就能到哪兒。我們的童年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更快樂。我深感到高爾基的童年被貪婪、自私的外公打罵,幸好有一個善良的外婆的寵愛他,就這樣被撫養長大,渡過了不幸的童年。

看到高爾基的童年這麼殘酷,真難以想象他是怎麼熬過自己不幸的童年的,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成爲了著名的作家。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今年也11歲了,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讓父母幫忙,遇到不會的題還求父母幫忙,衣服都是父母幫着洗,事情與自己的心願不一致會發脾氣。總之,就是我依賴性太強,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完《童年》這本書,我想,我要珍惜我自己的童年,試着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讓父母少爲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