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必備】說明文的作文3篇

【必備】說明文的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明文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說明文的作文3篇

說明文的作文 篇1

我的時間總是很零碎,而我總喜歡在這樣縫縫補補的時間裏,尤其在深夜,執一隻畫筆,在紙上來來回回,沉浸在我的世界中。

滴答,滴答,聽時光跋涉在柔和的月光下。夜已經深了,窗外的路燈畢恭畢敬地爲夜行的人垂下腦袋,那溫暖的黃暈決定了夜的深度,而我手中的畫筆決定了畫紙的深度。

我從小就偏愛繪畫。那種偏愛如一團火焰,跳躍在左胸口最柔軟的地方,是生命中唯一可以視爲信仰的東西。唯有手中的畫筆,才能使積蓄在心中的情緒傾瀉在畫紙上,時而是洶涌的汪洋,時而是潺潺的溪澗。

年幼的時候,許多同齡人早早在牀上睡熟,清脆而悠遠的笑聲甜蜜了整個夢鄉。而我,則青睞於那面由於燈光的照耀而愈發雪白的牆。那是承載夢想的沃土,是承載我整個童年的原野。拿支畫筆在牆上描出歪歪扭扭的圖案,雖然畫中的人物都東倒西歪,但這是我最值得驕傲的作品。因爲它們無需遮掩,無需修飾,它們讓我覺得我是自己世界中的畫家,我可以自由地放飛心情。

時間把雪白的牆沖刷得泛黃,而我也不再喜愛在牆上作畫。一個人會靜靜地坐在書桌畫畫,忘記了地球還在轉動,忘記了日升又日落。長大後的.時間更是被鋒利的生活切割得四分五裂,而我會努力拼湊,將它打包,繫上紅絲帶,作爲獻給繪畫的禮物。夜深人靜時,所有的浮躁將會慢慢沉澱,沒有城市的喧囂,放下慾望,手執畫筆,在紙上釋放一天的壓力與勞累。

黑色的線條沒有了當年的稚氣和青澀,有的更多的則是成熟與穩重,安靜到安詳。畫作與我的心一同如止水般寧靜在這濃重的夜色中。兒時未能實現的夢想是模糊的遠景,成長中的煩惱與挫折是光線照射下的暗影,勝利後的欣喜與歡呼是輕快明麗的線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疊起來的畫作慢慢的積累得很高。日後回憶過去時,翻開他們,會驚訝得發現它們連在一起可以拍成一部電影,記錄我的成長曆程,抒發我的心情。它們靜靜地呆在角落裏,悄悄得裹進我生命的年輪。

我將我的時間小心翼翼地剪下來,收藏在畫筆尖,描繪出一幅生命的畫卷。

說明文的作文 篇2

九眼橋,古名叫宏濟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由當時市政餘一龍所見。系石欄杆、石橋面的大拱橋,長四丈,寬三丈,高三丈,橋下有九個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有總督李世傑修補時,改名爲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加以重修。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九眼橋一帶是熱鬧的水碼頭,要從水路出成都下重慶,都必須從這裏搭船啓程。從外地水路運來的貨物,也得在這裏上岸。當然,因爲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九眼橋也因此而開始了他的繁榮。 九眼橋碼頭因木柴而興

九眼橋水碼頭坐落在錦江南岸。天剛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裏,準備上樂山。早晨的水碼頭有點冷清。但到了下午,碼頭就熱鬧的原因是因爲裝滿青木岡木的船隊從樂山回來了。

其實在當時的成都,還不興燒煤,老闆姓都用木柴燒火做飯,木柴需求量很大。樂山、峨邊、洪雅一帶,盛產青木、岡木、松木,當地人要把木頭賣出去,必須從水路把木頭運到成都銷售,因而成就了九眼橋的繁榮。

九眼橋衰落的水運

九眼橋碼頭的熱鬧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就再也無法繁榮下去了。因爲這個時候,成都與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燒火用木柴,現在用木柴的人家已經不多了,柴鋪子一間接一間關門,賺夠錢的老闆都去轉了行業,有的與現在差不多——開了煤店。1951年,有人到九眼橋水碼頭看了看,河裏幾乎沒有柴船了,往日的熱鬧,不復存在,十分冷清。這個著名的水碼頭,可謂因木柴而興,因木柴而廢。

後來的九眼橋

直到八十年代末,九眼橋模樣大致沒變,只是九眼橋遠來拱起的橋背經過整修,變得平緩些,橋的西邊則多了一座新橋,也就是現在的“新九眼橋”,至於繁華的水碼頭,早已成爲過眼雲煙。

再後來九眼橋在1992年被拆,重修了一座依然有九個橋洞的混凝土橋。而老碼頭也還派上了用場,有夜航的遊船從這裏駛往黃龍溪,但成都的水雲興盛的日子,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

說明文的作文 篇3

匆匆走過人生幾十個寒暑,踩過的路不計其數,跨過的橋也難以一一回想。每次行至水邊,都會對橋生出幾分感激,如果少了它們,這旅途不知要增加幾多艱難!橋默默地站在水流之上,每天渡人無數,哪怕風吹雨淋,雪欺霜辱,哪怕烈日爆曬,酷寒冰凍。人世花開花落,風雲變換,悲歡離合時時都在上演,而它安享寂寞,笑看浮華,只盡自己本分,把岸與岸連在一起,化分離爲相聚。

看陸地上大大小小的水流之上,都會有一座橋把兩岸的路連在一起,橋讓路得到了延續。雖說在路上行走總是安享着橋帶給自己的便利,雖說走在橋上時也會對橋升出些許敬意,但很多時候跨過橋也就把它忘記。只是這些日子,每晚出去散步時,都會在桔黃的路燈下從橋上走過,每晚都會細細地看橋那寬寬的穩穩的橋面,看橋兩側那結實而又精巧的欄杆,心忽然對橋升出越來越多的敬仰,於是想爲橋寫下一些文字。

讓我走向橋,走向一種精神。還有多少橋我從沒看過呢?那神交已久的長江大橋,那歷盡人世蒼桑的趙州橋,那晃晃悠悠的水上浮橋,還有那帶着傳奇色彩的鐵索橋……

橋的世界到底有多大?橋的內容到底有多豐富?中國的橋瞭解多少?世界的橋還有多少需要了解?橋文化有多麼博大,橋文明可能也是另一種世界史。走向橋,走向一種文化,走向一種文明。對於橋,我還有着太多太多的未知,而這未知,也讓橋對我有了更多的誘惑。對橋的探索,是不是也是對文明足跡的尋求?走向橋,從無知走向文明。

雖然見過的橋還是太少太少,但對橋的思考卻一日日清晰。橋,無論多麼渺小,無論多麼偉大,無論多麼悠久,無論多麼短暫,都擔負着同樣的使命——把中斷的路連接起來,用自己的身軀渡人。

只要在承擔着自己的使命,什麼樣的橋都一樣偉大!這就是橋的精神!

人也如橋,只有崗位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無論堅守在什麼樣的崗位上,只要在盡着自己的職責,都是同樣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