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關於筷子說明文(精選11篇)

關於筷子說明文(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3K 次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特別是佔有重要地位的說明文,說明文體是一種客觀的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那麼什麼樣的說明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筷子說明文(精選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筷子說明文(精選11篇)

  筷子說明文1

筷子是什麼時候什麼人發明的已不可考證了。只知遠古時,華夏先民先是用手來抓東西吃,如現今動物的吃法有些相似。當祖先從吃生食變熟食後,用手抓取食物已覺不方便,於是就地取材拾小木條作爲進食輔助工具,使用後發現用兩根要比一根來得方便,於是筷子就這樣產生了。

秦漢時筷子稱“箸”,至今我國閩南話中仍沿用此稱。隋唐時又稱之爲“筋”。後來,據說吳越先民爲避忌“箸”與“住”同音,怕行船擱淺,便改“箸”爲“快兒”,希望船行得快,一帆風順,以圖個吉利。漢代筷子又稱爲“挾提”,意爲挾住再提起之意,這就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實用功能。後來,由於筷子製作的材料多是竹子,因此在“快”字頭上加上“竹”字。這就成了今天的“筷”字了。

當我們的祖先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使用起筷子後,筷子就與文明一同誕生了。從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資料中得知,迄今爲止筷子已有6000多種:從原始社會的樹枝、竹子、動物骨筷開始;夏商有經琢磨的牙筷、玉筷;春秋戰國出現古樸的銅筷、鐵筷;六朝以後,金、銀材質做的筷子又應運而生。這當中最名貴的要數象牙筷、犀牛骨筷、烏木鎮金筷和各種玉筷了。當然,民間最通用的還是竹筷和木筷,現在又出現了一次性筷子,使用更便捷了。

筷子一千多年前相繼傳到了日本及東南亞,所以,亞洲人的飲食文化同西方人大相徑庭。

可別小看這不起眼的小棒,它製作簡單,靈活機巧,長久使用有健體健腦之功效,真可以說是我們祖先對世界飲食文化一個了不起而又值得推崇的創造發明。

  筷子說明文2

今天,老師讓我們帶有特色的筷子。大家好奇地你碰碰我的筷子,我碰碰你的筷子,頓時,教室變成了筷子的海洋。

同學們帶的筷子可真是五花八門啊!有的是銀子做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有的是竹子做的,雖然很平常,但卻雕刻着精美的圖案,像給它穿上了一件美麗的衣裳;還有的是陶瓷做的,輕輕一敲,它就開始“唱歌”了,真像一位歌唱家。

最有趣的要數王梓伊的筷子了,雖然看上去只是一雙普通的銀筷,中間有一條縫,但就是這條縫裏暗藏着“玄機”。只要用手握住筷子的兩端輕輕一扭,筷子就能分成兩段。這樣的筷子真是便於攜帶!

最精緻的要數我的陶瓷筷子了,上面雕刻着美麗的花紋:在一大片濃密的綠葉襯托下,月季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怒放開來,底下還有星星點點的藍星花點綴着。花紋使本來就高貴的陶瓷筷更加美麗。

筷子是中國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工具,甚至可以說是我們親密的夥伴。我們一定要愛護它!

  筷子說明文3

現在,筷子已經是我們中國人吃飯的必需工具,一般是細細的,圓柱形的,有兩根,大約2分米長。

大概很早的時候,人們還沒有使用筷子,都是用手抓飯吃的,今天的手抓飯就是證據吧!

筷子的使用,聽說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有兩個人在船上捕魚。該吃飯了,兩人便熬了一鍋粥。一個人端起碗,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吃得快!”等到另一個人同意後,兩人便爭先恐後地吃起來。粥很燙,一個人本想用手把粥拌涼,但是會燙手,便只好朝粥裏吹涼氣,一點一點地喝。另一個人隨手從河岸的樹上摘了兩根枝條,一邊攪拌着碗裏的粥,一邊往裏吹涼氣,粥很快就涼了。於是,那個人取得了勝利。因爲“快”,他們把這兩根枝條取名爲“快子”。後來,用樹枝吃飯這個消息立刻傳開了,大家都用起了“快子”。有些人嫌樹枝不好,又用竹子做了“快子”,於是,便加上了竹字頭,成了“筷子”。皇帝聽說了,也用起了筷子,但他嫌用竹子做的筷子太土裏土氣,又叫人打造玉筷子,金筷子。筷子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

筷子,它有先人後己的精神。主人要吃菜了,就由筷子負責把菜夾來,然後送進主人的嘴裏。筷子不僅自己沒有品嚐到美味可口的飯菜,而且還沾上了主人的口水。但是它無怨無悔,始終勤勤懇懇地工作着,爲主人服務。這是令我非常敬佩的“筷子精神”。

現在科技發達了,很多人都用起了“一次性筷子”。一雙很好的木製筷子,主人用過一次後,就被扔進了骯髒的垃圾桶。因爲一次性筷子壽命短,需要量大,所以要砍伐更多的樹木來製造這種筷子。於是,森林資源就大量地減少了。這是不是也應了它起源時的“快”了呢?嗨,森林快速的滅絕將是巨大的災難啊!

雖然政府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便提倡少用一次性筷子,有的國家已經不用一次性筷子,聽說日本自己不生產一次性筷子,而是向中國進口呢。

筷子含有獻身精神、犧牲精神,是不是該這麼短命呢?大家一定要儘量延長筷子的使用壽命,不要讓樹林也在我們國土上快速滅絕。

  筷子說明文4

筷子是我國發明的一種特殊的餐具,它也是我國人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餐具;筷子有它的特點,也有着它特有的文化。

筷子起源於我國,在東南亞也大量使用,幾乎東亞各國也都使用筷子。中國13億人口幾乎90%的人一日三餐都在使用筷子。筷子爲兩根直棒組成,正常情況下筷子的直徑不超過長度多爲多爲竹、木製品,也有不鏽鋼、塑料等材料製成的。由於受我國飲食文化特點的影響,筷子幾乎和食物同時誕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了,在5000年中,國人不斷改進並創新應用它,最終的用法大致相同,也就是我們的大拇指和中指合作使用,相互配合夾起食物。

筷子的特點有許多,它十分具有通用性。在中華美食,國際美食相互交流的今天,筷子不但可以輕鬆幫助我們品嚐我們自己的美食,還可以幫助我們品嚐到國際上的,不同於我們國家的美食。同時,它還具有靈巧、方便的特點,有助於手部協調性的功能特點。

同時,在筷子上不但體現我們國家悠久的美食文化,在我國美食聞名天下的今天年前發明的筷子爲美食色、香、味上還添加了一份趣味,使在品嚐中國美食的同時還同時體會到了一種不可言喻的歷史感。不同於外國人的刀叉,中國人發明的筷子不但體現了國人龐大的智慧,還體現了國人不同於刀叉民族的茹毛飲血的民族本性。回看歷史,我國根本沒有主動進攻他人的記錄,而八國聯軍,一個個曾侵略他國的人哪一個不使用刀叉?日本人使用筷子的歷史和中國有關係呢,他們在使用刀叉的同時自稱文明,而在使用刀叉的同時內心血液還流動着好鬥等不符合他們所謂文明的本性。在我看來,筷子還可以體現出我國獨有的文明與文化特色。

筷子在我們的身邊是常見的,幾乎家家都有,它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不但在幫助我們品嚐美食,還在向我們展示中華悠久歷史文化。

  筷子說明文5

古往今來,人類社會從原古時期逐漸進步到了封建時期,直至現在,已經成爲現代高科技的社會。同時,人類的文明也在不斷地進步着。不知各位在生活中可留意着一張我們不可或缺的餐具——筷子。

據說筷子的起源是在唐代,在皇帝唐太宗的治理下中國很是繁華,曾吸引多國的關注,派來的使者拜見唐太宗。由於與它國的交流,使得西方的一些文明傳播至此。在能人巧匠的製作下,就出現了筷子。

你瞭解筷子嗎?筷子的`種類有竹筷子、木筷子、銀筷子、不鏽鋼筷子,等等。不同的材質製作的筷子的用途不同。竹筷子,青翠的顏色有一股清新的香氣,引不少人喜愛;木筷子價格便宜,製作方便,是衆多家庭所選擇的。不但中國人用筷子飲食,還有東南亞的許多國家的人也都喜歡,韓國便是其中之一。韓國人一出生就會擁有一雙屬於自己的銀筷子,是韓國人至今不變的傳統,甚至結了婚也要把自己的筷子帶過去。由此可以看出韓國人對筷子的喜愛。

筷子的方便靈巧使得它惹人喜愛。但是近來環境問題愈加嚴重,因此我們在用筷子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環境問題。

筷子,我們日常的餐具,在我們的生活中式很重要的工具,讓我們來熱愛筷子吧!

  筷子說明文6

我的身材修長,是典型的“細高個兒”;在你的周圍,處處有我的身影——尤其是在飯桌上;不過通常人們用完了我之後,就把我扔了,就像現在的我,正躺在泔腳桶底,讓你猜猜我是誰。猜着了嗎?對了,我就是一次性筷子。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只記得我曾經生長在一片茂密的森林裏,在一棵不知名大樹上扮演着“樹幹”的角色。我那時身上裹着厚厚的樹皮,頭上還頂着我的綠鄰居——樹葉。後來有一天,我被一把鋒利的刀,從山上砍了下來,接着被送進一個加工廠,然後是剝皮、洗消毒、高溫高壓——我都痛得昏過去了,然後才發現自己成了現在這樣:渾身上下光溜溜的,只套了個塑料袋,上面印着“高級一次性衛生消毒筷”。

原來被做成筷子的,並非我一個,好多同伴也都變成了筷子。我們被裝上了卡車,有的被送到食堂或是餐館,大多數是在街邊的大排檔安了家。我被送到了上海一所學校的食堂,和我一起來的,還有五千多雙筷子。到了就餐時間,我們就從食堂阿婆的手裏轉移到了老師、同學的手裏,發揮完唯一一次的作用後,就被當做垃圾扔了出去。

一次性筷子終究是一次性筷子,曾經是樹的一部分,我們無法選擇是否成爲一次性筷子。但人不一樣,是否要把我們做成一次性筷子,最終還是要理智的人來做出選擇。

  筷子說明文7

“一雙玉臂千人撫,酸甜苦辣她先嚐。橫批:爲人民服務!”你能猜出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麼嗎?那就是你們每天都要用到的我。

我的結構很簡單,也很原始。我是由兩根小棍組成,通常用木、竹、塑料等材料做成。我的身高一般處於25釐米左右,下半身爲圓形,上半身呈方形,我的體形爲倒三角狀。別看我的身材矮小,但是我的歷史可悠久了,在《韓非子》一書中就有我的記載,“昔者紂爲象箸,而箕子怖。”這裏的“箸”就是我了。

我在古代不僅用於夾起食物,其他領域的用處很廣,例如在逼供女犯時就經常能看到我,官吏將我和我的兄弟們穿過犯人的手指之間,然後握住我們的頭和腳,用力攥緊,可使犯人產生劇烈疼痛,從而如實交代犯罪事實。不僅衙門上能見到我,民間也能看到我,一些俠客會用我作爲武器,但是溫馨提示非專業人士們,不可輕易嘗試哦。我在古代也不是都就業於暴力事業,也從事着藝術行業。比如說樂器和首飾,我被堪稱爲最大衆化的樂器,也被人們用於固定髮髻。隨着時代的變遷,人類的文明也在進步。

在近代以來,我最主要的職務就是幫助人們準確無誤的夾起飯菜並準確的送入口中。進入了現代之後,我的家族又新添了一個成員,它也同時出現在了家族的黑名單上,我們都叫它“雙面殺手”,有人叫它“方便筷”,也有人叫它“一次性筷子”,它爲消費者帶來方便和衛生。雖然它有“方便”之名,但是也有“損害”之實:製作方便筷的過程中必須要經過硫磺燻蒸並用雙氧水漂白,在使用過程中不僅會對侵蝕人們的呼吸道黏膜,而且還會對口腔、食道甚至胃腸造成腐蝕。然而最使它引以爲傲的“戰果”,是每年浪費的林木資源的數量。據有關資料顯示,我的出生地——中國每年消耗它450億雙,消耗木材166萬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一些大城市一年就會“吃”掉2萬棵大樹。

一些商家因爲購進這個“雙面殺手”的費用要算在成本里,又屬免費爲消費者提供,所以一些商家爲了賺錢,他們當然就去選擇那些雖然粗製濫造但很廉價的它。但是經過計算,每雙大概才0。02元!這個信息很令人痛心,人們爲了利益而忽略了對他人健康的危害和對大自然的危害。我希望人們在使用我,並賦予我藝術品的角色的同時,也要警惕諸如這個“雙面殺手”之類的有害之物!

  筷子說明文8

說到筷子,我想這對於每一個東亞國家的人並不陌生,因爲它是東亞很多國家每天餐桌必見的一樣餐具。下面就由我來介紹這種餐具吧。

筷子是由兩根一端粗,另一端細的木頭或竹子做成的,它最早起源於中國,根據史書記載,我國居民使用筷子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先秦,所以我國使用筷子的歷史有4000多年了。筷子使用起來難度很高,但掌握之後就會發現它的諸多好處,例如它靈巧,使用筷子的人可以夾食品,夾大東西,小的東西使用它都可以夾起來;可以說除了湯,其餘的東西使用筷子都可以夾起來,將佳餚送入你的口中。另一個好處是筷子的製成品價格低,好普及;兩根粗細長短差不多的木頭,就可以做成一副簡易又好使的筷子,是荒野求生的最佳餐具之一。而且近年來科學家研究表明,使用筷子可以增加智商,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筷子比不使用筷子吃飯的人可以降低患肌肉萎縮老年癡呆的機率。

隨着近些年來中國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吃中餐,自然使用筷子的人也就多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筷子會成爲世界人民使用的餐具。

  筷子說明文9

春節前,應邀去省城一家房地產公司參加打牌“摜蛋”活動,走的時候每人發了一個禮包,內有三雙筷子,並且包裝精緻。說到筷子,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我國有歷史記載的已經有3100年了。

筷子:我微信朋友圈裏一個微友用它作爲網名。我不知道她爲何起了這麼一個網名,肯定有她的寓意。我的理解是:筷子是一雙兩支,是不能分開的,一支也無法用;寓意就像夫妻一樣,戀人一樣,成雙成對,要團結、和諧,互相體諒、互相包容。一個單位也一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開拓創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抱團取暖。再說朋友多了路好走,衆人划槳開大船;兄弟情,姐妹情,同事情;一個人的發展,除了自己努力,還有就是離不開好的領導和貴人相幫的。

我的微友姓王,是我滁州小老鄉,大概幾年前我們在一起吃過飯,我的印象是:小丫頭快人快語,直爽活潑,亭亭玉立,最大特點是愛笑,一說話就發出銀鈴般爽朗的笑聲;好像還特別能喝啤酒。這一晃幾年了,前幾天突然接到她一個電話,說在上海發展,一直邊工作邊學習,今年還報考了安徽大學的研究生。說實話,我喜歡年輕人愛學習。古人語: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到。

筷子是怎麼發展演變過來的呢?它爲什麼叫做筷子呢,筷子這個詞,在漢語裏有關的讀音就有三個,要說字最少有六個,常見的是箸,一個竹子頭一個或者的者,這個字還有個異體字,就是住旁邊在加個木字旁,這個字最早在說文解字裏就有記載,講的就是吃飯的工具。

現在網絡時代,網名、微博名、微信名,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真真假假,的確有時候:真作假來假也真、假作真來真也假;就我的好朋友圈內網名、微友名、微博名五花八門、各式各樣,什麼:“明天的明天”、“含着淚微笑”、“拖拉機上 的玫瑰”“淺唱低吟”“道長”、“冬的筆名”、“風會停息”;還有現在九零後、OO後搞一些數字、代號,我們根本不懂啥意思。

匆匆數語,網名、微博名、微友名只不過是個名稱,每一個網名、微博名和微信名都有寓意,其實,這些都是一個代號而已,人吃五穀雜糧,總歸要回到現實之中。就拿筷子來說,我老家說吃飯拿筷子,如拿着筷梢,女孩會嫁的很遠,反之拿的越短,嫁的越近。是否有道理,無從考證。

一時興起,胡言亂語,不知所云。送給所有網友、微博友和微友。

  筷子說明文10

“兄弟生來一樣長,竹家林裏是故鄉,吃盡多少辛酸味,終身不得見爹孃。”

兒時的謎語記憶猶新,當時只是半知半解,如今重新回味,審視手裏這雙微不足道的筷子,彷彿自己正行走在那個遠古的年代。

一場大火,森林裏許多燒焦的食物炙手可熱,不知是誰折斷樹枝也可能是竹枝來撥,繼而用兩根,後來終於可以夾起來。這種了不起的創舉更是劃時代的,,於是人類生活中有了筷子,並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此筷子再也沒離開過人類的手。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第一次拿起筷子,也記不清第一次用筷子夾起食物時的興奮和喜悅。像許多父母一樣也記不清自己的孩子把筷子從生疏到熟練運用的具體時間和細節,只是整個過程理所當然、順理成章,也許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一種習慣性的自然,或者是彼此之間心有靈犀,不經意間就拿起了,不經意間就會用了,不經意間就嫺熟了,一切都是那麼不經意,筷子其實就是中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

西方的刀叉固然有它獨特的地方,但絕大多數中國人眼中,筷子特有的魅力和內涵是無法替代和比擬的。世界上有三大國家使用筷子用餐,中國是第一大國。從很多跡象包括筷子文化來看,中、日、韓三國在某些地方有很多共性,在很多認識上應該是心心相通的。兩根小小的棍子穿越了5000年,傳承至今,其意義遠在筷子之上,代表的更是一種東方文化。

有個笑話:倆外國人聊起中國的筷子和餐桌文化。甲說,聽說中國人吃飯的筷子很神奇,那麼一大桌子菜怎麼夠得着呢?乙說,桌子大,筷子就加長吧。甲不解,筷子長了不就夠不着嘴了嗎?乙似乎很懂,真笨,夠不着自己的嘴,還夠不着對面人的嘴嗎?

聽來確實可笑,看來有的西方人還真是不瞭解筷子,小小筷子在中國人手裏竟然配合如此默契、運用自如,令西方人咂舌驚歎,在我們自己眼裏、手裏都是再平常不過了,無論富貴與貧窮,其都是個家常物件。三歲孩子亦可以熟練運用,這對西方人來講更是不可思議的。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驚歎之餘,慢慢地融進了東方文化,包括熟練地掌握筷子的技巧,東方人也有許多熱衷於西方的刀叉,我覺的這種東西方的交流更能體現出煙火味,飲食文化相互融匯也是一種別樣的風景。

中國向來是友善好客的國家,一雙筷子傳遞的不僅僅是夾食裹腹的外延,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內涵。鄰里親朋之間不在乎吃什麼、喝什麼,“多個人多雙筷子”,不用多言,不用寒暄,舉杯執箸,相互敬酒夾菜,一切自在融洽話語的氣氛中,來來往往。

說到好客,筷子作爲載體,在餐桌上傳遞着華夏五千年來延續至今的文明,傳遞着人與人之間的摯愛:愛長輩、愛朋友、愛孩子,愛一切該愛的人。不知從何時起,筷子和酒杯一起肩負了特殊的使命,一些人爲了達到目的,杯箸交錯之間進行着一些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的交易,歷久不衰。不過,如今筷子似乎如釋重負,其功能又回到原始本真的狀態,可誰又能知道,黑暗的夜晚,某個燈火輝煌處,它會不會又被某些人暗度陳倉而粉墨登場呢?我相信,坐在桌前的人一定會謹慎地在心裏先掂量掂量,是否可以舉得穩撐得住。如果非要拿起這雙筷子,不如把它當做鼓槌,給所有人敲敲邊鼓,以示警醒吧。

中國人友善並不代表軟弱,“一雙筷子喲,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喲,牢牢抱成團……”這首歌很多人都聽過,老師和父輩從小就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後輩,團結力量大的道理,過去、現在、將來無窮潰也。道理淺顯未必人人都往心裏去,往心裏去了未必人人做得到,如果所有華人都如筷子般牢牢抱成團,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同仇敵愾,中國何愁不強大,何來內憂何懼外患!還有誰敢再欺侮!

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古來有之。透過一雙小小的筷子,便可見一斑。如果不懂餐桌上的規矩,出門做客會被人恥笑。有講究的人家出門之前總會叮囑一番,生怕被人笑話沒家教。這可不是幾句簡單的叮囑就能耳熟能詳的,得歸功於平日的言傳身教。也許許多規矩在如今的生活中都已淡化,但餐桌上的最起碼的禮貌一直都馬虎不得。

筷子的擺放是有講究的,用餐前筷子要整齊地擺放在其他餐具的右側,切不可左右各一支,古代只有吃絕交飯才這樣擺。用完餐一定要整齊的豎放在碗中央,以示用好了。切不可長短不齊擺放,不吉利,有“三長兩短”之避諱。交叉放在桌上也是不妥的,過去人吃官司畫供纔打叉子。把筷子戳在飯中央也是不行的,只有給死人上供才這樣做。

用餐時,使用筷子講究也頗多,一般用右手持筷,不能舉筷不定,不能用筷子在盤子裏扒拉夾菜,不能用筷子指着別人,更不能用拿筷子的小手指翹起來指着別人,夾菜與別人的筷子撞在一起不禮貌,應先讓別人夾,筷上有湯汁不能嘬筷子,筷子上有殘渣不能去夾菜,筷子不能當刀用,撕扯肉菜… …講究真多,看來不用心還真是記不住,我好像還記得小時因爲吃飯不知被父親訓斥多少回,雖嚴厲但我很感激。

“尊天親地”、“尊老愛幼”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底線,一張小小的餐桌,一雙小小的筷子足以演繹的淋漓盡致。人要懂得感恩,感恩天地給了我們豐饒的物產,和賴以生存的環境,感恩祖先給了我們可以傳承的文明,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成人。拿起筷子首先得想到敬天、敬地、敬長輩,然後是愛孩子,最後纔是愛自己。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感恩,認爲所得都是理所當然,那麼這個人基本上就與這個世界無緣了。于丹的話告訴人們,不應該忘記生之根本,即源。

一雙筷子看似很小,而每年因爲筷子被砍伐的樹木卻量大驚人。如此一來,地球上還有多少森林可伐,還有多少資源可供糟蹋,這是每個人一日三餐在拿起筷子尤其是一次性筷子時都應思考的問題。

從遠古傳承下來的東西反映了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古老的文明,可以折射出祖先生活的影子,或許其本身就是一個縮影,經過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洗練,或多或少都有些變化,我們不難復原出其曾經的樣子,也不得不佩服我們的祖先宗明才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筷子歷經五千多年,依舊是兩根小小的棍子,只是材質和美感上發生了變化。有的筷子刻有花紋,塗上發亮的油漆。有的筷子用金屬甚至象牙和玉製成,其功能也發生了質的變化。銀筷子可以驗毒,當年慈禧太后一餐一百八十道菜,道道都得經過太監手裏的銀筷子驗過之後方可用膳,可見慈禧太后曾經的奢靡和膽小甚微。還有那些昂貴的筷子不知當年是那些王孫貴胄們使用過的,如今倒成了收藏家們請來的珍品。

不管何種材質的筷子,其始終是一雙筷子。其最初的功能也不過是用來夾取食物的。兩根小小的棍子,就像接力棒,把祖先創造的文明代代傳承,又像是兩條平行線,看似無關其實密不可分,從遠古延伸了五千年,而且將一直延伸……

  筷子說明文11

筷子身帶五顏六色的小木棍,筷頭的筷嘴下,筷頭大,遠看他像一個人一樣,但近看,他卻像一棵挺拔的松樹,橫看還像一根長長的標槍。

因爲在古時候人們是吃生的食物,可是,後來因爲有了火,人們就開始吃熟的食物,但是,總是把手燙傷,這就是最早的筷子。當然,現在的筷子已經做的越來越精細了,使用起來也越來越方便了。

可以順利地將飯菜送入口中,在遇到大的肉塊時,用筷子夾住肉塊,啓到動物爪子的作用,人之所以文明斯文於動物,就是人會用筷子。

有多種筷子筷子有很多類,有竹類、木材、金屬、動物骨骼、各種化工材料等。其中,名貴木材……其中,名貴木材,如紅木、楠木,銀……

首先部分人會覺得 店面裏面的筷子 不乾淨 或者懷疑店裏沒有消毒就把筷子放到桶裏面了。

還有就是外賣的話,用一次性筷子由於身邊沒有筷子,就會使用一次性筷子也有些貪圖方便, 不用洗筷子也使用了, 店家也避免筷子的損壞和去掉洗筷子的步驟,就採用了一次性。顧客就不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